<h3> 这几年去了多次青海省,每次去都有着不同的收获与感受。由于青海省是集新疆与西藏的融合,有着“世界屋檐”的美称。其境内既有青海湖大海般的风光魅力、又有青藏高原的雄壮、河湟文化的辽阔、天造地化的三江源,更有精神家园的塔尔寺和横空出世莽昆仑与茫茫柴达木…这一切让我留连,让我自豪!赞美你啊!大美青海!</h3> <h3>又一次难得的机遇,应邀再度踏上了青海的土地。参加完青海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有关活动后,我等十余人又应邀转往玉树州,除了记录了震后新玉树的新貌外,主要受到了囊谦县县委、县政府的热情邀请,使我们有机会第一次进入了高原深处历史渊源的秘境——囊谦。</h3><h3> 囊谦是玉树地区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的东仓文物遗址、达那寺和格萨尔与手下30名大将的灵塔群、尕尔寺大峡谷和然察大峡谷,白扎、娘拉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原生形态的古卓舞蹈、卓格玛、牛角胡弦子舞,高亢辽远、纯净清新的山歌与酒歌,"黑如碳、硬如瓷"的囊谦黑陶,还有数不清楚的各种迷人的飞禽走兽……这一切的一切,包罗万象地组合成一幅生机盎然、魅力无限的美丽画卷,向世界徐徐展开。</h3> <h3>六天的囊谦行程,无处不被囊谦人民纯朴、热情、善良、好客的心灵之美所打动,根本无法用语言叙述,曾经去过瑞士的摄影家说:“囊谦除了具备阿尔卑斯山的奇美之外,关键还在于囊谦神秘而古老的人文环境!</h3> <h3>囊谦县位于青海省最南端,玉树州东南部,与西藏昌都地区接壤。主要民族有藏族、汉族、回族、土族等,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以上。沿214国道南行,翻越巴颜喀拉山,跨过通天河,走过玉树重镇结古继续南行,便走进了藏族文化积淀深厚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h3> <h3>囊谦县人民政府驻地香达距玉树州府结古165公里,距省会西宁965公里。囊谦县城所在地海拔3600米左右,是该县海拔较低的地方,周边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比起平均海拔4300米的玉树州来说,高原反应要轻一些~ </h3> <h3>囊谦草原牧草茂盛,古刹林立,有达那寺、苏莽寺、东仓大藏经纪其文物遗址、乃叶村与嘎丁寺等。自然景观有然察大峡谷、白扎古盐场、乃加玛神山、达那河谷、肖龙沟峡谷等,风光秀美。这里有使人难以忘怀的风土人情,还有雄壮有力、粗犷豪放的歌舞盛况。</h3> <h3>囊谦县因其在青海省最南端,有着大片的天然美丽富饶的草原。这里魏晋前为羌地,后属多弥国、苏毗国,唐属吐蕃政权辖地,南宋属囊谦部落头人管辖直至清。民国初,隶青海办事长官及甘边宁海镇守使,1917年归玉树理事辖,1929年归玉树县辖,1933年置囊谦县。1951年沿旧制成立囊谦县政府,隶玉树藏族自治区(州)。</h3><div><br></div> <h3>囊谦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该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最低海拔3335米,最高海拔6564米。最低海拔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的金沙江江面,平均海拔4400米左右。</h3> <h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通天河畔。纪念碑于2000年8月19日正式落成揭碑,它标志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正式成立。</h3> <h3>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在三江源范围内由相对完整的6个区域组成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保护区总面积为39.5万平方公里,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高寒草甸及野生动植物等为主要保护对象,占青海省总面积的21%。</h3> <h3><font color="#010101">涉及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玛沁、甘德、久治、班玛、达日6县;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杂多、治多、曲麻莱、囊谦、玉树6县,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同德2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和河南2县,和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的格尔木市管辖的唐古拉山乡共16县1乡,行政区划上共由69个不完整的乡镇组成。</font></h3> <h3>澜沧江源头这条大河与长江、黄河一起发源于青南高原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保护区。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大河之一,也是一条亚洲国际大河。</h3> <h3>上源扎曲源出青海省杂多县境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玛的西侧,南流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县附近与昂曲汇合后称澜沧江,向东南流入云南西部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南部,流出国境称湄公河。</h3> <h3> 经 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 ,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南面入太平洋的南海,总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是 亚洲 流经国家最多的河,被称为“东方多瑙河”。</h3> <h3>囊谦县境内的扎曲河,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扎曲河是澜沧江的正源,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县附近与昂曲河汇合后称澜沧江。当扎曲河流经玉树县境内时,水面变得开阔。时值夏日,扎曲河谷绿草如茵,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呈现出壮美的风景。</h3> <h3>扎曲河畔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盛产虫草、贝母等名贵药材,又是熊、豹、鹿、马鸡等珍贵野生动物的栖息之地。河谷幽深,礁石遍布,两岸树木参天,风景秀丽,又是人们旅游探险的好地方。</h3><div><br></div> <h3>扎曲河谷风景奇特,春夏秋冬,两岸风景随四季变化,多姿多彩。春夏时节,沟里绿树遍野,苍松古柏,傲然挺立,放眼望去,漫山皆绿,繁花烂漫,沟里到处芳四溢,山上云蒸霞蔚,景色忽隐忽现。到处流水潺潺,山底江水清澈如绿带,水波粼粼之间,有游鱼嬉戏,让人仿佛进入了梦幻境界。</h3> <h3>秋天,周围大片大片的树林灌木或火红醉人,或金黄一片,可谓“丛林尽染”,使人仿佛置身于画中。而当冬季来临,在一片萧瑟凋零中,灌木发黄,草木树枝上到处结满冰花,串串冰花如洁白的花絮,如颗颗珍珠,晶莹透明,巧夺天工,而漫天白雪又将整个山沟银装素裹,雪山冰地,伟岸雄奇。</h3><div><br></div> <h3>扎曲河谷地形地貌变化多端,江面时而宽阔,碧波荡漾,您会看见黄鸭、鸳鸯等各种水鸟成群结队的漫舞嬉戏。更多的是一路危崖,高耸入云,水流湍急,波涛汹涌,两岸怪石林立,险象环生,河水的咆哮声振聋发聩,波浪滚滚中,有时你会看到一些勇敢的飘流探险者,乘木筏顺河而下。</h3> <h3>囊谦县除充裕的大气降水外,还有丰富的地表河流水均属澜沧江水系。扎曲、孜曲、巴曲、热曲、吉曲五条大河由西北平行向东南贯穿全境,</h3> <h3>这里可是‘那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返回长安途中,经书落入通天河后,他四人晾晒经书的地方哦😀</h3> <h3>沱沱河与当曲在沱沱河大桥下游60公里囊极巴陇地区汇合后称为通天河,长江的正源沱沱河发源于各拉丹冬,通天河是长江流经玉树州的名字,全长800公里,穿行于唐古拉山脉和昆仑山脉的宽谷之中。在青康公路上旅行,在距离玉树结古镇20公里的地方,即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纪念碑,旁边就是气势磅礴的通天河。</h3> <h3>香龙沟峡谷长约15公里,距离囊谦县城香达镇约25公里。峡谷内地势险峻,地形奇特,谷中有谷,峡中有峡,悬崖峭壁与奇峰异洞触目皆是,令人叫绝。</h3> <h3>香龙沟摩岩石刻岩画艺术,融高浮雕、浅浮雕、线刻画于一壁,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画面为一体,低至岩壁根下,高至峭壁之巅,大者数米有余,小者寸尺见方。</h3> <h3>香龙沟石刻岩画,无论是古朴的还是典雅的,都无不显示着三江源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独特的地域特色,峡谷尽头、悬崖峭壁上有两股神奇的清泉喷涌而出,名曰“珠姆曲萨”,意为格萨尔王妃“珠姆浴池”,其水质细腻甘冽,口感清醇,被当地人誉称为“圣水”。</h3> <h3>这里是一处被神山圣水环抱的土地,一处充满了大自然壮阔之美的纯净之地;</h3><div>这里是五彩经幡随风飘扬的土地,是吉祥和瑞的光芒照亮帐篷和人心的疆域;</div><div>这里是康巴人长袖飞舞、脚铃铿锵的阔野;</div><div> 这是噶丁寺</div> <h3>青海省囊谦县境内以山峰众多出名,县之南部吉曲乡西、尕永乡东和吉尼赛乡南三乡交接处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座状似马耳的山峰,称为"达那山",山腰间有一片千年古刹,远远望去,犹如悬挂半空,这就是因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王英名相连而享誉康区的达那寺。</h3> <h3>达那寺还由于与印度的达那寺齐名,人们往往认为朝拜了囊谦达那寺,犹如亲临印度佛教圣地,加之该寺历史悠久,景色秀丽、名称奇特等等,在藏区颇负盛名,朝拜者纷至沓来,以朝拜达那寺为人生快事。2006年05月25日,达那寺作为元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h3> <h3>达那寺和格萨尔王及其三十大将灵塔群,是全藏区格萨尔文物遗址中最重要、最庞大达一处文物遗址,被藏族看作是传奇英雄格萨尔王的家寺,有研究者认为格萨尔王降生于德格擦擦地区,称王子果洛玛城草原,而最后归宿与囊谦达那寺。达那寺是格萨尔王创建的岭国国寺,是我国目前藏区仅存的一座藏传佛教叶尔巴噶举派寺院,寺中保存了大量的古文物和格萨尔王及其三十大将的遗物。</h3> <h3>尕尔寺,距离囊谦县城约70公里,当我们从山脚下仰望悬崖上的尕尔寺,心中顿时惊赞,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天空之城么?坐落在山间,四周奇峰突兀。</h3> <h3>寺中的镇寺之宝是一对奇特的转经轮,传说为文成公主进藏嫁给松赞干布时带的嫁妆。已经在寺中度过了千年的时光。</h3> <h3>当我们乘车到了半山腰,有一小段道路车辆上不去了,大家气喘吁吁的走过一段山路来到大殿,正赶上僧侣们开饭了。由于是县里几位领导陪同,大家脱鞋进入大殿(女士勿进),拍下了僧侣们进餐的镜头。除了几个菜与米饭外,餐后还有可乐、酸奶……伙食不错哦😊</h3> <h3>同处一山的尼姑~</h3> <h3>半山腰尼姑的住所~</h3> <h3>在各地通往拉萨的大道上,人们不时地见到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开始,手戴护具,膝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衣物,尘灰覆面,沿着道路,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直至拉萨朝佛。磕长头的信徒绝不会用偷懒的办法来减轻劳累,遇有交错车辆或因故暂停磕头,则划线或积石为志,就这样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坚强的信念,步步趋向圣城拉萨。</h3> <h3>信徒们遵循这样的程序:首先取立正姿势,口中念念有词,多为诵六字真言,读作“啊嘛呢叭咪哞”,是印度佛教密宗的“真宝言”(似汉地佛教徒常诵的“南无阿弥陀佛”。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在此过程中,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磕长头时两手合十,表示领会了佛的旨意和教诲,触额、触口、触胸,表示身、语、意与佛相融,合为一体。</h3> <h3>信徒们认 为在一生修行中,至少要磕十万次长头,叩头时赤脚,这样才算虔诚。还有一种更为艰难的叩拜方法。有些信徒面向寺院,每磕一次,移动距离等于身体地宽度。这样绕周长一公里的寺院一周,约需磕头两千多次。叩拜者的手掌和膝盖往往会磨出鲜血。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徒为实现信仰、祈福避灾而进行的最为虔诚的祈祷方式。同时,它也是藏传佛教密宗修持的一种方法。藏传佛教密宗中修习"三密加持",旨在使身、口、意"三业"清净,与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即身成佛,而修持是其唯一途径。修持是密宗行者人密的前导,被视为密宗的根基,其目的在于通过清心和抑制欲望,达到忘我的境界。修行是极艰苦的,从早到晚不间断地修持,一般需两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其中就包括必不可少的磕长头十万次。</h3> <h3>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当地藏民的普通生活,县里特地安排我们来到几户普通的藏民家中,体验一下腼腆、不知所措、热情的男女主人们的款待,拿出了风干牛肉、自制酸奶、各类油炸面食……后来所知,这是县里为当地百姓脱贫的举措之一,尝试的开办了家庭旅馆。</h3> <h3>玉树囊谦县地区歌舞的兴起,年代十分久远。结古寺一世喜那活佛有着非凡的艺术天赋,他独创的一百多种"多顶求卓",奠定了玉树成为歌舞之乡的基础。加上玉树毗邻藏、川、滇的地域优势,不断吸收这些地区藏族歌舞的优秀成果来丰富自己的文化艺术创作,日积月累,歌舞为成为玉树人生活中的一大精神需要。</h3> <h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卓根玛舞蹈。流传于这里的古舞“卓根玛”,古朴而优美。卓根玛每个动作都有自己的名称,光是腿上的动作就有十几种……可惜面临着失传的风险。</h3> <h3>1998年以来,县民间传统文化爱好者吉曲乡籍人士布才哇、扎西才仁搜集整理出了22个“囊谦卓根玛”曲目。</h3> <h3>在一处地热温泉处,不大的几处可容纳一人的石窝,流淌的温泉缓慢流过,正赶上几人在裸浴,看到我们十余陌生人的到来,没有任何回避,同行的女县长喊着:‘女士上前拍,男士离远点儿……’</h3> <h3>在历史的长河中,囊谦人的先辈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为藏民族的发展史增添了一笔无比绚烂的色彩——蔵红陶。藏红陶不仅是藏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历代匠人养家糊口的手艺,它的历史已经近两千年了,可惜也面临着失传的风险……</h3> <h3>神秘的文化符号—囊谦藏传黑陶</h3><div>沿历史长河追寻而上.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的黑陶文化,出现在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000年,即“仰韶半坡彩陶艺术”趋于衰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它标志着中国制陶工艺达到历史上的巅峰,也向后人展示了制陶由实用性转向审美要求的历史过程。</div> <h3>再见了囊谦,再见了生活在西部高原的纯朴、善良、热情好客的囊谦人民,一周的时间,在声声快门里,我们用心感受囊谦大自然的同时,也接受着无时不在的心灵之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