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日小组讨论。</h3><h3>话题: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临时、碎片、局部的改革倾向,谈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并思考如何促进学校的整体性变革。</h3> <h3>个人浅思:</h3><h3>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确实存在临时、碎片、局部的改革倾向。</h3><h3>临时性的改革,通常不会被认为是临时性。因为,大多数改革者的本意,都是试图突破某一项工作而开启改革的。而这些改革最后伦为短时的缺乏长效的行动,原因也很多:换领导了,不同的领导不同的价值追求;改革本身就考虑不周,一段时间以后被验证效果不佳;改革具有随大流的倾向,大流过去了,行动的热情从减小到消亡,最后不了了之;部分改革者片面标新立异,认为不改革就没做事。这种临时性改革之所以大量存在,是因为这样的改革通常就事论事,缺乏价值提升,"成本"很低,加之大部分改革者对此习以为常。虽然临时性改革有失长效,但也不能完全否认这些改革的功效,毕竟,从教育全局来说,这些变革总体还是启发了教育者的思考,推动了教育者的行动。</h3> <h3>个人认为,碎片、局部的改革称之为改良,在一定的区域内是改革的最重要的形式。实事求是来说,改革通常是从局部着手,我们不应该否认局部变革的力量。按生物学的"全息理论","部分"有时全息着"整体"的几乎所有信息。昨日江苏常州新北区龙虎实验小学的"幸福作业",便是典型的局部改革,但在先行者的带动下,研究者主动创造,自我更新,不断超越,最终通过一个领域的研究带动一个整体的研究,这非常了不起!我所在的栗雨小学,亦是率先从数学学科尝试"1233导探"的活力课堂研究,这项研究无论从方法还是结构上,都具有在其它学科的推广作用,目前,已经辐射到全学科,且效果也非常好。</h3> <h3>当然,一所学校的变革,应当尽可能整体一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我们坚决杜绝"一个校长一个名堂","每年一个花样"!如何推进整体性、持续性发展呢?这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到"以人为本"上来。学校的办学理念,必须适应人的发展;学校的培养目标,必须看得见人的未来。改革落实的措施可以变化,但理念不变,目标坚定,那么,受换校长换领导的影响就会降到最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