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民以食为天,因而,自古以来凡有一定规模的乡镇、地市,都设有不少米行或粮店。有的地方还以“米行”作为街名或地名,如浙江绍兴有“米行街”,嘉兴西塘有“米行埭”,足见其地位之重要矣。无独有偶,浙江湖州市南浔区的双林镇也有一条叫“米行埭”的路。</h3><div><br></div> <h3>埭,原意为土坝也。从江南水镇的道路冠名习惯看,它与街、巷、弄有所不同,一般依水而建,如木匠埭、港北埭、高家埭,因而,米行埭只能算半条街。我的娘家就住在米行埭15号。双林镇米行埭因有米行和粮店而得名。</h3> <h3>《双林镇志》(民国六年编印)记载:米行埭 在金锁桥西 米市甚盛。米行埭虽然只有二百余米长,但水乡风光、人文景观颇具特色。</h3><div><br></div> <h3>桥锁埭、埭依河,河抱桥,是米行埭的景观特色。米行埭位于双林镇之东市,南北走向,路不宽,手拉车可过,货轿车免行,一排江南水镇典型的靠街楼傍河而出。旧时,一条石板路铺到底,石板底下便是阴沟。至今留存的那些青石板,都已经被岁月磨得光光亮。夜深人静时分,人车一过,还会发出“咯噔咯噔”的响声。</h3> <h3>现在,石板路改成水泥路了,但通往米行埭的几条小弄堂依然保留着旧时模样。临街通道,有的是圆洞门,有的是方型门,虽略有变化却甚是和谐。</h3> <h3>米行埭南起便民桥(旧时也叫便人桥,现在已经拆改为涵洞平板桥了),该桥东西走向,桥西一棵粗粗的老槐树,见证了米行埭的无数个春夏秋冬;北至金锁桥,该桥犹如一把石锁,把东西两岸牢牢锁定于此。2003年,该桥被湖州市定为市级文物保护点。金锁桥东面是与米行埭平行的金锁路,金锁桥北面就是双林塘桥港。</h3> <h3>在米行埭与金锁路中间,一条二十多米宽的市河穿肠而过,北通塘桥港,南贯镇中旧时的长板桥港。虽然年久失修,但这条市河的风采依在。</h3> <h3>市河的两岸大多用花岗岩砌成,非常结实,河岸的立面原来都用长方形的岩石交叉叠放,垂直砌制,看上去石匠功夫挺深。站在便民桥旧址向北眺望:青砖黛瓦,碧水白墙,雕梁画栋,金桥卧波,轻舟荡漾,鱼鹰游泳,无需修饰,就是一幅现成的江南古镇水墨画;如果能以我们家北隔壁的张大哥悠扬悦耳的笛子独奏曲为背景音乐,那就是一段引人入胜的视频。</h3><div><br></div> <h3>门店多、人气旺、生意好,是米行埭的集市特色。旧时走进米行埭,人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儿的店铺好多。整个埭上,基本上是楼下开店、楼上住人。我们小时候(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看到从南到北不仅有粮店、米仓,还有酱园、南北货店、香烟店、摇面店、皮匠店、豆腐店、箍桶店、青果店、染坊店、铁匠店、伤科诊所等等,非常闹猛。第二眼呢,你就会发现这儿的河埠和栓船孔也特别多,可一到旺季,这么多还不够用。尤其是卖茧售粮时光,河中就挤满了大小船只。农民把农产品卖掉,再买回自己需要的吃、穿、用的。近路的,当天返回;远一点的,就在这儿过夜了。</h3> <h3>因为金锁桥的桥孔限高,因而不少大船只得停靠在金锁桥北的塘桥港边。船多了,事儿就多了。晚饭时分,店门“噼里啪啦”上板打烊了,路上的人少了,但河中船头上炊烟袅袅、小调飘飘,热闹起来了,有时候子夜已过,仍呼唤声不断。船多之时,有两种人最开心。首先是那些大妈大嫂,平时在河埠边洗东西,衣服等小件还行,但像被单、蚊帐一类的大件就不方便了。河埠边停了只船,就可以上船到河中间去浣洗了,水深且清,甩、搓、敲,劲儿使得上。其次就是附近的小孩了,三四个人一搭档,就在大大小小的船上跳来跳去“抓强盗”。船是晃荡的,一不留心,跳了个空,就到河里去啦。好在河水不深、河面不宽,天气不冷,三下五下,“落汤鸡”就爬上来了。</h3><div><br></div> <h3>民居、古桥、老巷,是米行埭的建筑特色。米行埭的靠街楼是江南建筑风格之缩影。沿岸以两层楼屋居多,靠街面的楼层多是木结构,三到五间一个组合。值得一提的是米行埭19-25号,那是清末建筑物,坐西朝东,分列三条轴线,占地560多平方米。其建筑木雕隐现精美,至今保存完好。据《双林古桥老屋》记载:咸丰十年(1860年),高氏米业掌门人高菊亭开设“恒茂米行”;清末民国初,由高庄夫更名为“高生记”;后,高氏又在其北面开设“高兴记”,由高虞卿、高尹石接掌经营;同时,在金锁桥东侧塘桥港塘口(万元桥南堍)开设“高庆记”并改由机器碾米,由高子辉掌管。近期,听说此建筑物已被定为湖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高氏米业可谓当时双林业界之巨头也,为何当年名曰“米行埭”,由此也可推断一二。米行埭河对面的沈氏望族旧宅也值得一看。该大宅坐东朝西,占地约700平方米,民国初期所建,扶梯、花窗等皆融入了西方风格,仪门上方还书有“维新气象”四字。</h3> <h3>双林镇上的桥多达几十座,把原本只有两平方公里的古镇连接得“路路通”。万元、万魁、化成三座姐妹大桥远近闻名,虹桥、望月桥组合故事多多,米行埭的金锁桥虽小但巧、整体匀称,也有历史记载。《双林镇志》印证:此处原来只有摆渡船,到康熙丁巳年间始建平桥 ,乙卯年时遂成石环桥。尤其是桥孔两侧的楹联:“金锁乍开通仕路,玉梁重建发财源”(有个别字已模糊难辨),写出了桥与城镇发展的内在关联。水乡古镇的“埭”虽然只有半条街,背后却连接着一张四通八达的街区网,双林米行埭也是如此。财源弄、辛酉巷、杨树弄、油车弄、经堂巷、宝庆巷、东横街等大街小巷均贯通于此,从而形成了一个繁华的东市。</h3><div> </div> <h3>现在的米行埭,除了便民桥在文革年代被拆,其他的模样全在,不同的就是屋旧了、人少了、店搬了。到了夜晚,站在米行埭河埠边轻轻地哼首歌,对面金锁路上的人也能听得见。</h3> <h3>这一段时间,听说镇上有规划了,要建三桥旅游区了,我们都很兴奋,愿米行埭与双林镇其他景观一道,为古镇双林的旅游事业发展出场、唱戏、当主角。</h3><div><br></div><div>(马建华口述,胡小龙整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