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以前供职的单位一个司机,为人足够伶俐,每次有下乡任务,都会提前10几到20分钟,在单位停车场候着,在车上拿水递烟更是贴心。</h3><div> </div><div> 可就是这么机灵的年轻人,前阵子却被解雇了,他自己蒙在鼓里,单位的人却都心知肚明。</div><div> </div><div> 原因就在于有那么几次,领导去检查下属单位业务。这个司机因为觉得跟被检查单位关系比较熟,对要检查的业务也很熟,一下车,就开始了“指点江山”。一路上,他摆出行家的架势,告诉被检查方,某某方面做得好,某某方面做的不好,但是总体上是基本能通过检查的。</div><div> </div><div> 他说的太投入,自我感觉太过良好,以至于都忘记看看领导的表情。碍于情面,被检查单位的领导不时应承着,可再看看来检查的领导,不断蹙眉,又不知道如何搭茬才对,弄得好生尴尬。几次下来,这位机灵的司机,终于被离开,另谋出路去了。</div><div><br></div><div><br></div> <h3> 我有一个亲戚,为人特别热情慷慨,但凡亲属去她家,必定好吃好喝,一留再留地在她家多住几日。临行前,她也必定会把家中的瓜果菜蔬塞满几个袋子,送给去走访的亲属,以示亲人间的深厚情谊。</h3><div> </div><div> 按常理,这样的人,人缘肯定极好。可事实恰恰相反,亲属们除非及其必要,否则绝不踏足她家。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位亲属太“事儿”了。</div><div> </div><div> 如果拜访的亲属是上班族,通常会被问道:“你一个月多少工资啊?”“孩子上幼儿园一个月多少钱?”“你爱人一年买衣服和化妆品得花不少钱吧?”“每个月都花那么多,是不是总下饭店啊,吃的太好了吧?”</div><div> 如果去拜访的人是位长者,基本的问句就是就:“你儿子结婚后,对你们还像以前那么孝顺吗?”“儿媳妇咋还不怀孕呢,结婚都快两年了吧?”“你亲家是不是常去住啊,家里是不是都是儿媳妇说了算啊?”</div><div> 直问得来人哭笑不得,无言以对。</div><div> </div> <h3> 前些日子热播的《我的前半生》里,没有边界感和分寸感的“角儿”随处可见:</h3><div> 罗子群和白光,打着穷的旗号,一而再在而三的从富有的姐姐姐夫那里拿钱。</div><div><br></div><div> 更有甚者,在罗子君已经离婚的情况下,罗子群还能大言不惭地从陈俊生手里拿钱,事后还能告罗子君,她没跟陈俊生要,是对方主动给她的。</div><div> </div><div> 陈俊生呢,一句“我养你”剥夺了罗子君上班和独立的可能。甚至离婚后,还要告诉罗子君要找一个不累,离家近,稳定的工作。</div><div> </div><div> 剧中的老金,更是没有边界的典型。他不仅强行好意拉罗子君母子去上班上学,拎着大包小包果肉蔬菜塞在罗子君的冰箱里。就连去跟朋友吃饭,他都强行要求罗子君换下在他看来是昂贵的衣服,最后不欢而散。</div><div> </div><div> 薛珍珠对贺函和唐晶的各种“打探”,老金同事对罗子君的攻击,所有这些都是真正地“拎不清”。</div> <h3> 我有一个朋友,婚后公婆一直对她很“热情”。朋友买了一件新衣服,婆婆就会开始追问在哪个商场买的,花多少钱,打的是几折,再跟类似的衣服价格做一番比较,然后总结道:</h3><div> </div><div> “你这个衣服至少多花了200元,有那200元做什么不好?”。朋友很不爽,但觉得婆婆的出发点,毕竟是为她好,就把不满压下去了。</div><div> </div><div> 可是没过几天,事情就有了“升级版”。事情源起于门钥匙,朋友婚后不久,她老公就说要配一套门钥匙给他爸妈,朋友极力反对,但招架不住老公的软磨硬泡:</div><div> “把钥匙给爸妈,咱们要是上班,突然下雨的话, 他们可以来给关窗户;他们要是逛街累了,也可以中途到咱们这休息。”话已至此,再无拒绝的理由。</div><div> </div><div> 然后,某一个周六,朋友起床后正在“如厕”,一阵钥匙的响动,公公婆婆拎着早餐进屋。朋友穿着睡衣,足足在洗手间呆了半个多小时。</div><div> 这一次,朋友终于爆发,换了门锁,并跟公婆正式声明:“我什么忙也不需要帮,只要你们不突然出现在我家里,就是对我最大的恩赐,ok?”</div><div><br></div> <h3> 无论职场还是生活中,边界感和分寸感都是一种美德,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与体谅。<br></h3><div> 心里边界一词最早由心理学家爱内斯塔·哈曼特提出:如果把自我比喻成一座城堡,那么边界就是城堡外的护城河,每个人都需要设置好自己的护城河的宽度。同时,也要知道不能跨越他人的护城河,擅自闯入他人的城堡领域。</div><div> </div><div> 现在公司里都兴午饭叫外卖,可小倩胃不好,每天都是妈妈做好饭菜给她带在保温饭盒里。<br></div><div> </div><div> 一天,几个同事闲得无聊,趁小倩被领导叫去安排工作,便津津有味谈论小倩饭盒里到底带的什么菜。</div><div> 一个“好奇心”爆棚的妹子,走到小倩办公桌旁,拧开保温饭盒盖儿,几个同事也过来凑热闹。</div><div><br></div><div> 一看小倩带的是鸡蛋酱,有同事不屑说:“呀,大老远的带饭盒到单位,就带个鸡蛋酱啊”;还有同事表示同情,“这多没有营养啊,咋想的啊”。</div><div> </div><div> 这时,小倩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一群叽叽喳喳的姑娘面前,面无表情地说,“都给我走开,能走多远走多远。”,大家讪讪得走开,N脸的蒙逼。</div> <h3> 又想到了6月份发生在杭州的保姆纵火案,善良仁厚的林家,女主人和三个天真的孩子,葬身火海,让人扼腕叹息。</h3><div> 在对保姆咬牙切齿痛恨之余,林家人和保姆的相处模式,值得反思。</div><div> </div><div> 主人允许保姆开着自家的玛莎拉蒂,接送孩子,买菜购物,并带着保姆乘坐私人飞机去旅行。</div><div> 事发前一个月,保姆以要在老家盖房子为名,向主人借钱,夫妇二人借给保姆10万元,而实际情况是保姆拿着10万元去赌博。</div><div> </div><div> 事发前几日,保姆偷了女主人价值20余万元的首饰,跑到典当行以几万元的价格当掉。男主人知情后,还要等到出差回家后,再决定是否解雇她。</div><div> 林家人若能把底线和边界澄清,能够避免灾祸的发生也未可知。<br></div><div><br></div><div> 毕竟,这个保姆的上一个雇主,就是因为发现保姆偷了她家的东西,而在第一时间果断地解雇了她。</div><div> 边界和分寸,通俗点说,就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算“哪根葱”;就是能够识实务,看的出眉眼高低;就是拿自己当外人,而不是对谁都以自己人自居。<br></div><div> </div><div> 文艺范儿点说,就是能够审时度势,有自知之明,懂得分寸,尊重他人也自尊自重,能够找到对应自己身份位置的坐标。</div><div> 有了边界感和分寸感,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言语之间才能让自己和别人都舒服自在,也能够避免很多麻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