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 风釆依旧

网狮游

<h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这是一张百岁生日所拍的美照,我不知道该如何去描写老人家眼前的美,这种美,美得没有来由,美得让人无言,美得叫人沉醉。带着一脸腼腆笑容悄然而至,历尽艰辛却很幸福地生活着。红红的模样着实美丽,我实在想不出用什么样的文字才能将它写下来,只能暗暗的祝福老人家,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老如松柏.仙福永享,寿与天齐!</h3> <h3>谢泽荫同学是王老太太最小的女儿,也是我们40多年的老同学了,有些同学从幼儿到小学,中学,大学到踏上社会都熟识王老太太,如今我们也已进入老年,时光流不住,春去已无踪,潮来又潮往,往事不能忘,王菊娥是一个有故事的百岁老人,今天要把尘封的故事分享给大家。</h3> <h3>王老太太是1916年出生于原常州武进县南宅镇,从小就是一个喜欢爱动孩子,民国期间就读私塾,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初中文化,作为一个女子在那时已属于比较高的文化水平,是一个书香门地人家的大小姐</h3> <h3>虽然现在巳百岁以上,眼睛视力退化,平时还是借用放大镜,阅读一些报刊,常看看电视关心国家大事,对社会上一些事情,还具有判断能力,思路敏捷</h3> <h3>从小养成了一个良好习惯,喜爱活动也许这应该是一个长寿秘诀,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喜爱种植一些花花草草,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所走道路漫长,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h3> <h3>民国期间出嫁于谢家门,并于谢老结为伉俪,从这张珍贵的老照片上可反映出当时恩恩爱爱的情景</h3> <h3>谢老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因具有一定的文化,当时就是一个进步人士,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建国后在南京市级机关秘书组,操弄笔墨并担任了一些重要职务,之后到苏州定居。</h3> <h3>这是谢老1967年生前送子女上山下乡时留下的墨迹,从中看出具有一定的功力,</h3> <h3>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体现出他的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调。</h3> <h3>从书写的此文也能看出谢老也是一个孝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字迹笔走龙蛇,苍劲有力。</h3> <h3>王菊娥老太太,年轻时也是一个知识型的美女,跟着谢老出入各种场合,是见过世面的人,具备聪敏、勤勉,在人生的路途上富于挑战性,充分显示了东方女性的时代特征。</h3> <h3>进入中年虽然不再有少女的天真和纯情,不再有青春的灵巧和活力,不再有浪漫的幻想和追求,却多了成熟和稳重,多了理解和安详,老人家平时喜爱縫缝补补,做做鞋子,具有一双灵巧的双手,由于生儿育女,家庭负担变重,开始参加工作进入苏州市内的一家服装厂工作</h3> <h3>作为一个垮世记的老人,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现在能够家中还保存着,儿时与小伙伴合影的珍贵照片,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h3> <h3>老宅里如今还保存了一些老照片,如今拿出来晒一晒,回味一下,确实脑海中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h3> <h3>王老太太生有二子六女共8人,在当时来讲也算属多子女家庭,当然多子女家庭的优点老大能培养责任意识,老小得到群体关爱。他们能够常常为对方考虑、互助互爱,也能及早地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且这样的环境更能激发孩子的斗志,从现在来看这也是独生子女家庭无法体会的。这张照片摄于当时苏州观前街163号的一家公私合营的大华照像馆,现在连影子也找不到了。</h3> <h3>如今巳百岁老人站在老宅的院子里还是那么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容光焕发,拥有健康心态,保持规律生活, </h3> <h3>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从小喜欢花花草草的习惯,如今还没改变,仍然还是在院子里走走,观察花木的生长期,晚年生活乐无穷 真是期颐之年不觉老</h3> <h3>一抹夕阳照在的脸上,你的面颊如夕阳一般红又润,满头的银丝也放出五彩的光芒,我们这些小辈感觉此刻你回到了少女时代,我们也回到了幼儿时代,我们一下都仿佛年轻了半个世纪。</h3> <h3>王老太太家住古城区内的商业区域,离古运河健身步道也不是太远,古城苏州,因京杭运河而成为万商云集的天堂...</h3> <h3>不管冬天还是夏天,都会在儿女们的陪伴下出去走走,看一看苏州古城的变化, 每当游客得知老人已超百岁,身体如此之好,都赞叹不易,都会与她合影留念。</h3> <h3>古运河沿途有苏州古城墙遗址、运河两岸一边建有高楼大厦,一边是典型仿古建筑,古今相映,景致和谐,老人家感受到了不同时代的苏州城韵味。</h3> <h3>人老了,记忆力也会有一些减退,往往记不住眼前发生的事,而对过去的事情记忆犹新,现在是静静的听,慢慢的看,喜欢儿女常在身边,其实儿女们什么都不做的陪伴也是一种付出,也是对老人的一种爱 。</h3> <h3>苏州园林,是一个充满诗情话意的地方.老太太喜欢苏州园林.因为苏州园林往往是数园相通,景致相连,给人一种安静详和的感觉.桥、廊、亭、竹、石、水是它最大的特色.平时都会叫小辈们陪伴去逛一逛,留一下影  </h3> <h3>从古到今,苏州就是江南水乡最美的地方,现在的小巷里的民宅中还隐藏了许多古典庭院,王老太太现就住在这种庭院内,坐在房内望着门旁一扇扇雕花的小木窗,处处可见花木扶疏的影子,</h3> <h3>每当回到家也总会坐在院子里,那是一座古典式的苏州庭院,房屋的四周绿树环绕,空气清新,环境安静.老人家生活在这里也是一种福份,院子及四周都打扫得很干净.这一切都在向我们显示,老人的日子过得清闲而舒适.</h3> <h3>在暖暖的阳光下,在一个有庭园的民房内,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手执毛笔,写下一段文字,这是上个月5号之事,不了解内情的人一定不会想到,这位笔法苍劲有力的老人,今年已经102岁。</h3> <h3>老太太是个有进取心的人,热爱自己的生活,陶冶在墨香字画中,谈起写字的益处,说自己就是受益者。写字时,需要精神集中,没有一丝杂念,悬肘写字是一种体力运动,所以写字有益于身心。</h3> <h3>王菊娥老人,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到了老年了,总会感觉有一些孤单。现在看着家中的猫咪淘气嬉戏,甚至只是听听它们的“喵喵”声,都会在放松中找到快乐。</h3> <h3>虽然眼睛现不如以前,看一些书报有点吃力,但平时还能帮着做点家务,包起馄饨那个劲,也许孙辈们还不如她呢</h3> <h3>老人家空闲时,还喜欢玩玩纸牌,有利于调整心情、去除杂念、振奋精神,忘掉一切烦恼,锻炼大脑,愉悦心情,这确实是安度晚年的一种很好的办法。</h3> <h3>去年12月份苏州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投票日,社区工作人员带着流动票箱走进居民家中。百岁老人王菊娥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投上了自己的神圣一票。</h3> <h3>老人家对行使自己的权力,一点也不马虎,拿了放大镜认真查看候选人名单</h3> <h3>工作人员也认真负责关爱百岁老人,对如何选举作了详细的介绍</h3> <h3>老太太伏笔写下了自己要选的中意代表</h3> <h3>老人家投下了神圣的一票,心里感觉很高兴,感谢党和政府能对老人有这样的关心和爱护</h3> <h3>苏州电视台还专门釆访了百岁老人投票的全过程</h3> <h3>一些孙辈们虽已不住在老家,也常回家探望老人,给于很大的关爱</h3> <h3>不管是谁都会奉献出对老人家一份爱心</h3> <h3>在自己体力尚可的时候,和曾孙子辈共享天伦,希望的是抱曾孙子和曾孙女,而不是在有生之年仅仅见到曾孙子,要亲手去抱一抱,吻一吻</h3> <h3>有些回忆,记起便是温暖;</h3><div>有些美丽,入目就是风景;</div><div>有些伤痛,放下就是释然;</div><div>有些纠结,想开就能舒坦;</div><div>有些事情,尽心就是完满; </div><div><br></div><div> 老太太平时就有这种好的心态,也许就是长寿秘诀之一吧 </div> <h3>俗话说,量有多大,心有多静,心有多静,福有多深。最深的宁静,来自最宽广、包容的胸怀。福深福浅,不在于能笑着迎来多少,而在于能看淡多少失去。心胸宽广之人,拿得起,放得下,无意于得失,自然坐怀不乱。花谢芳不败,心静人自在。心静了,才有闲心品味出已有的幸福。</h3> <h3>俗话说“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虽然年岁已高,但脸色红润,精神矍铄。在庆贺百岁生日的喜悦日子里,各路小辈给老太太献上最衷心地祝愿,祝生命之树长青!高寿再高寿!</h3> <h3>  我们都是父母血脉的延续,父母给了我们全部的爱,把我们抚养成人;让我们享受人世间的亲情和幸福,因此,我们应该对父母感恩。</h3> <h3>这是早年王老太太二个儿与大女儿拍摄的照片至今还保存着,经过了半个多世纪,我们所生活的苏州巳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h3> <h3>现在也已成老头,老太了,大儿子已82岁了,还能同自己百岁的老母亲聊天闲谈,这应该是我们人生中最美丽最温馨的画卷.</h3> <h3>6个女儿也已子孙满堂了,如果聚集在一起真是一个庞大的幸福大家庭</h3> <h3>一个温馨的家庭,需要一颗爱的心去创造。幸福的家庭,需要好好对待爱你与你爱的人。</h3> <h3>这是王老太太的第三代孙辈,9个小辈中唯一的孙女也巳中年了,他们每人都会向老人家献上一份爱心,感谢老人家对孙辈的护爱</h3> <h3>对老太太不光是亲人们的厚爱,连儿辈们的同学也常会来看望,拉拉家常,聊聊小时候的情景,</h3> <h3>旧时的一些老邻居,虽然都巳搬出老屋,毕竟是老太太看作她们长大的,时常也会惦念,她们都是女儿们童年时的青梅竹马,也会不定时的赶过来探望老人</h3> <h3>老太太喜爱的孙辈们也常常照顾着老人,</h3> <h3>现在的年轻人工作繁忙,但一有空闲机会,也会一起聊聊,谈谈小时老太太对他们的宠爱</h3> <h3>老太太现在第四代的曾孙辈也有了很多人,真是四世滿堂</h3> <h3>在庆贺百岁生日时一大群重孙及重孙女与老太太欢聚一堂 </h3> <h3>如今的老宅里还住着些老人最爱的儿辈们,虽然有些儿辈们已搬出老家,但还是分别回来轮流照顾老人</h3> <h3>连那懂事的小猫咪也日夜陪伴着老人,为老太太增加了很大的乐趣</h3> <h3>老人爱动时常会自己拿着椅,到大马路边坐坐,哂哂太阳与邻居们聊聊天</h3> <h3>晚辈们都懂得孝敬老人,生活上时常关爱老人,照顾老人,可见这一家子的亲情很浓.</h3> <h3>家中庭园中的鲜花,一束看似普通的鲜花,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我想这就是鲜花无可比拟的魅力,同样当一个大家族中有一个超百岁的老人健在,也是具有无可比拟的魅力。</h3> <h3>平时老人也会出现一些怀旧的情结,也会讲述一些祖籍上的故事,对常州的南宅故乡,也会有一些牵挂,很想了解一下南宅镇目前的情况。</h3> <h3>按照老人家的意愿,今年上半年儿孙们组织了一次去常州南宅的寻根活动,原来属于武进县的南宅镇,现在已属于常州大市区了,</h3> <h3>现在还能看一些老屋的影子,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使人魂牵梦绕。还混着悠悠的泥土味,在这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别有一种魅力</h3> <h3><font color="#010101">以上的一些房子解放后都是捐献给了镇供销社,和南宅小学的,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南宅小学现在已经改造的相当之好了</font></h3> <h3>在这里安度晚年,是件幸福的事儿。每当社区干部或亲朋好友末看望老人时,老太太都会满脸笑意地给出了这样的回答。现在老人家四世同堂,能夠在这苏州闹市区的古典庭院里安度晚年也是她的福份。</h3> <h3>现在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孝敬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年人曾为社会创造物质和文化成果,为抚养儿女忙碌操劳,他们理应享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得到社会尊敬和关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