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鼓浪屿

熊梅生

<h1><b>  厦门鼓浪屿是一座位于九龙江入海口的岛屿,面积1.88平方公里,与厦门市隔鹭江海峡相望。南宋时期命名为"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屿。</b></h1> <h1><b><br />鸦片战争之后,厦门于1843年被开放为通商口岸,鼓浪屿在传统聚居地的基础上,陆续有英、美、法、德、日等13个国家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外交官、水兵、商人、教师、医生和传教士在此聚集,逐渐形成了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历史国际社区。1903年以后,鼓浪屿进一步沦为公共租界,成为西方列强的共管天下,因此,鼓浪屿留下了较多的西式公用建筑和民用建筑。20世纪上半叶,大量富商、华侨也纷纷到鼓浪屿建宅置业,兴建了大量的西式或中西合璧式的私家宅院,鼓浪屿的建设达到历史最高峰。现今,岛上所存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建造的各式建筑共1000余座,其建筑形式多样,建筑质量上乘,因而,鼓浪屿被誉为"万国建筑的汇集地"。</b></h1> <h1><b>当年的英国领事馆</b></h1> <h1><b>原日本领事馆</b></h1> <h1><b>协和礼拜堂</b></h1> <h1><b>1917年,西班牙主教马守仁在鼓浪屿西班牙领事馆旁兴建了鼓浪屿天主堂,并将主教署迁至鼓浪屿。时厦门天主教教区管辖范围包括闽南、闽西及闽中25个县。</b></h1> <h1><b>原西班牙领事馆</b></h1> <h1><b>鼓浪屿全岛的绿地覆盖率超过40%,植物种群丰富,各种乔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余科,1000余种。</b></h1> <h1><b>"海天堂构"在鼓浪屿是非常有名的一座建筑,堪称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被专家称为"鼓浪屿上的乔家大院。"<br />海天堂构位于鼓浪屿福建路34号、36号、38号、40号、42号,共5幢楼组成,是菲律宾华侨黄秀烺和同乡黄念忆在1920年至1930年间建起的别墅群。</b></h1> <h1><b>在海天堂构的对面便是著名的黄荣远堂。黄荣远堂也是鼓浪屿十大别墅之一。站在黄荣远堂的门口仔细观看,整幢别墅通体有许多大小廊柱,用整条花岗岩琢成,典型的西班牙风格,壮观秀美。庭院里修竹茂林,幽雅清静,环境优美。这幢别墅堪称西洋、中国、古典、现代风格相结合的典范。有专家称,它是"西班牙的头上戴了顶越南款的法国帽子"。</b></h1> <h1><b>原荷兰领事馆</b></h1> <h1><b>鼓浪屿——音乐之屿、钢琴之乡。</b></h1> <h1><b>一座雕塑寓意深刻:厦门金门门对门,不知何时能串门。</b></h1> <h1><b>毓园——林巧稚纪念园。<br />林巧稚大夫于1901年12月23日诞生在日光岩下一个教师之家,1917年曾就读于厦门鼓浪屿女子师范学校,192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她是我国现代妇产科医学的奠基人,一生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医学人才,亲自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治疗无数妇科病人,而自己却孑然一生,为妇女及儿童健康及为培育医学人才倾注毕生精力。毓园之"毓",就是培育养育之意,故纪念园取名毓园,寄托了家乡人民对林巧稚大夫的崇敬之情。</b></h1> <h1><b>阳光、海浪、沙滩、椰林……,鼓浪屿如诗如画。</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