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h3> <h3>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代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他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1957年被打成"右派",但仍坚持自己的立场。"文革"中因不堪忍受污辱,与夫人朱梅馥双双含冤自尽,实现了文格与人格的统一。</h3> <h3>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h3><h3>——傅雷墓志铭</h3> <h3>傅雷长子傅聪,1934年生于上海,8岁半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轰动一时,此后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h3> <h3>分别朗读傅雷家书的摘选...</h3> <h3>"以后要多注意: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随和。坚持真理原是一件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还有是耐性。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 ——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态度谦恭,虚怀若谷!</h3><h3><br /></h3><h3>——傅雷 《傅雷家书》</h3> <h3>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h3><h3><br /></h3><h3>——傅雷 《傅雷家书》</h3> <h3>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才不至于受伤……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去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h3><h3><br /></h3><h3>——傅雷 《傅雷家书》</h3> <h3>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h3><h3><br /></h3><h3>——傅雷 《傅雷家书》</h3> <h3>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h3><h3><br /></h3><h3>—傅雷《傅雷家书》</h3> <h3>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h3><h3>——傅雷《傅雷家书》</h3> <h3>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满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多宝贵的时间。</h3><h3><br /></h3><h3>——傅雷 《傅雷家书》</h3> <h3>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h3><h3><br /></h3><h3>——傅雷 《傅雷家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