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汤随笔

那片海

<h3><br></h3><h3> 自上次從依雲溫泉小鎮回來,幾個同事就約好了,10月中旬左右,我們去鳳城老東湯洗溫泉。</h3><h3>.</h3><h3> 10月19日我和同事加同事的朋友一行10人有開車的、有坐大巴的來到了東湯,開始了這次為期一週的溫泉療養……</h3> <h3>  遼寧省鳳城市東湯鎮是鳳城市下辖鎮,在鳳城東部,距鳳城35公里,距丹東50公里,總面积326餘平方公裡,人口24767人,经营温泉洗浴的商家比比皆是……</h3> <h3>  東湯溫泉發現於唐朝,距今已1300多年。其水溫高達78°C(所以叫湯),含28種微量元素及各5種陰陽離子,屬碳酸鹽、碳酸納型高溫水,以水療效果佳而享譽盛名……</h3> <h3>  這是我們住宿的聚鑫源溫泉寧靜二部。標準的二人間很幹淨,兩個溫泉浴盆,溫泉水清澈滑燙,需調低溫度或放水凉凉方可入浴。</h3><h3><br></h3><h3> 我們每天早晚要泡兩次溫泉。放好水,打開音樂,一邊泡着溫泉一边聽着柔美的小曲,那感覺簡直就是神仙過的日子!下午一般就玩麻将或红K啦,彻底放松精神,愉悦身心……</h3><h3><br></h3><h3> 每天的早餐很豐富:小米或小渣子加一点点大米做的二米粥;豆槳、雞蛋加饅頭、花卷或混合面發糕;再配上腐乳和各種小拌菜、咸菜。</h3><div><br></div><h3> 中餐一般是米飯加炖菜、炒菜。</h3><h3><br></h3><h3> 晚餐一週包一次包子或饺孑,吃一次魚,剩下就是五花肉炖海帶、雞肉炖土豆、海米燒冬瓜、大白菜炖粉條豆付等等這些菜换着做,再加其它的炒菜拌菜,大致是一天一個主打肉菜吧…….</h3> <h3>  市場上到處都能看到賣這種柿子的攤位,據說这叫"芒果柿子",產自安徽。.</h3> <h3>  每个周六都能赶次集,这是集市上见到的杀全羊。</h3> <h3>  很久都吃不到的"小豆儿腐"。这是一款地道的东北菜,海城、岫岩、丹东一带都偏爱此菜(由豆腐渣,干白菜或雪里蕻、萝卜英炒制而成)。</h3><div><br></div><h3> 我同事还买了一份回去当做中餐的加菜,吃上一口,嗯,还是记意中的味道!</h3> <h3>  這個世界說大就大,大到仍有太多太多的地方我们都還沒有去過;可返過來说這個世界說小也小,小到我們在東湯這小鎮上也能碰到單位的同事。</h3><div><br></div><h3> 真是無巧不成書啊!</h3> <h3>丨丨</h3> <h3>  每天早晨起來我們都去爬山。聖泉山山體不高,估計也就一二百米。踏着沙沙作響的落葉,吸兩兒口山裡的新鮮的空氣,爬着爬着太陽便從遠處的山上升起来了,迎着朝阳使勁地喊上幾噪子,倍感精神抖擞、心情舒暢。</h3><h3><br></h3><div> 來到山上你便發現:一群鴨子早就跳進池塘歡快地遊來遊去;兩只綿羊默不作聲,低頭吃草;小雞們則一會兒跑這兒,一會兒跑那兒,啄小蟲兒、揀石仔兒、吃野食,滿山可勁兒地撒歡兒……</div> <h3>  這是我新認識的植物:野花椒,山上隨處可見。</h3> <h3>  下山時看見一個大绿蚕虫,这是当地特产茧蛹的前身,有人会用它包饺子,据说非常好吃又富含高蛋白,但我是从来都不敢吃的。</h3><h3><br></h3><h3> 看着这个绿蚕虫像是凍僵了,一動不動,按同事的建議,拍照後我把它移到山路邊樹荫下,希望它能活下来……</h3> <h3>  聖泉山上有好多好多野生和人工培育種植的栗子樹,這裡盛產著名的丹東板栗,这是当地的另一种特产。</h3><div><br></div><h3> 我們就遇到一位安姓老者(還是沈阳的老鄉呢)老家在這兒,回來包山15年了,他就是靠培育種植板栗邊收邊賣,不但投入的百萬資金早就收回,而且每年都赚得個盆滿钵滿的……</h3> <h3>  我同事在山上撿到一粒品相不錯的板栗。</h3> <h3>  依山而居的人家。</h3> <h3>  聖泉山上有兩個天然山泉泉眼,每天都有慕名而來的游客拎着大礦泉水瓶(也有提電水壺和暖水瓶的)提泉水回去用。据我同事說幾年前他曾開車把這個泉水帶回家,還真是,過個10天半月的,這泉水即不變味兒又無沉淀物,和買來的礦泉水一模一樣!</h3><h3><br></h3><div> 我們是不提水的,只是每天早晨爬山路過山泉時會走過去蹲下來,捧起清清凉凉的山泉水洗洗眼晴,撲撸幾把臉,再喝上兩口兒,心裡的那個愜意、那個滿足、那個享受簡直沒法兒用語言形容……</div> <h3>  这一周里我们还和同事的老师学了一套拳(俗称七节功),常做能疏通经络、养精蓄锐、强身健体,好处多多……</h3> <h3>  10月24日,寬甸上河口"一日游"。这是美丽的鸭绿江(中朝边境)。</h3><h3><br></h3> <h3>江对岸就是朝鲜。</h3> <h3>  帶上鮮艷的紅領巾,在毛岸英學校前留個影。据导游介绍:當年毛岸英就是從這離開祖国踏上朝鮮戰場的。</h3> <h3>  著名歌唱家蔣大為演唱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唱的就是上河口。</h3> <h3>  電視倒≪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取景地。</h3> <h3>  下輩子我們還做朋友!</h3> <h3>  參觀彭德懷指揮所,握一握当年彭老總用過的槍。</h3> <h3>在當年首长们作戰鬥决策的會議室里坐一坐。</h3> <h3>  参观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h3> <h3>  1950年10月18日,毛主席致电金日成首相,告訴他中國政府決定出兵援朝。</h3> <h3>  上河口站始建于抗美援朝初期,是凤上线的终点站,连接上河口铁路大桥与朝鲜的清水站。</h3><h3><br></h3><div>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从丹东、上河口和集安三地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当时上河口站作为秘密通道,将志愿军及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前线,伤员也从这里转回国内治疗。</div><div><br></div><div> 1951年4月7日,丹东鸭绿江铁路大桥被炸终断行车,上河口站承担了战争运输的重担,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div> <h3>  說是玻璃棧道,其實就是一塊200平米的"玻璃棧台",有點兒忽悠人了,不過大家玩的还很開心。</h3> <h3>  在鴨綠江邊我們吃到了“江水炖江魚”、紅芯鴨蛋。</h3> <h3>  站在國門上,像守衛祖國的戰士一樣手握钢枪遠眺,一種莊嚴肅目、威武自豪的感覺犹然而生……</h3> <h3>  为了这个界碑,我也顾不得认识不认识了,先抢拍一張再说!</h3> <h3>  今天是10月26日,一周的温泉疔养一眨 眼儿就過去了。有一点小感受就是镇上的马路、街道不是特別干净、整洁,这么好的地理环境和旅游资源为什么不大力开发和好好利用呢?!</h3><h3><br></h3><h3> 大概当地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市场一侧靠山跟一带正在垒堤修渠,估计明年一定会大变样儿啦!</h3><h3><br></h3><h3> 別了305,別了東湯鎮,以後我們還會再來的……</h3> <h3>  那片海2017年10月22日起萆,11月2日完稿。</h3><div><br></div><h3> 感谢圈内朋友和美友们的关注与分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