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西藏

亭子

<h3>  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出差去了西藏,回来给我们讲了世界屋脊的异域风光和雪域高原上的风土人情。从此,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小昭寺就留在了我的记忆力里。去西藏成了我的梦想,也幻想过N种进藏方式,川藏、滇藏、青藏、新藏这四条进藏公路都走一遍成了我最大的愿望。</h3><h3> 去年国庆节走滇藏线去雨崩,过了德钦县在飞来寺分路时,我就在想要是能顺着这条路一直走到西藏去,那该多好呀!没想到时隔一年,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2012年的夏天,我和朋友们再次走滇藏线去了西藏。</h3><h3> 7月28日:重庆(海拔379m)攀枝花(海拔1500m)</h3><h3> 2012年7月28日清晨,我和朋友们逃离了七月流火的重庆,踏上了去西藏的旅途,今天的目的地:攀枝花。</h3><h3> 一路上,我们感受了烈日炎炎、艳阳高照,越往西南方向走,凉意就越明显,进入西昌地界后,最明显的气候变化就是"东边日头西边雨",我们正贪婪地欣赏车窗外的美景,突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暴雨过后,一道美丽的彩虹兀然出现在眼前,更是让我们心奋不已。我们在雨夜到达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攀枝花,已是晚上9点多了。</h3><h3> 7月29日:攀枝花(海拔1500m)丽江(海拔2416m)</h3><h3> 攀枝花的早晨,空气格外清新,早饭后我们继续赶路,出了攀枝花没多久,有很长一段路在维修中,车子颠簸不平,窗外尘土飞扬,过了这段烂路,车子在平坦的省级公路上行驶,路边陆续出现卖水果的小摊,我们哪经得住那水灵灵、黄橙橙的水果的诱惑,下车打听,才知到了云南的芒果之乡华坪县。2元一斤的芒果,3.5元一斤从葡萄架上现摘的葡萄,我们满满地备足了进藏途中的水果,再也不用担心每天维生素摄入量不足的问题了。</h3><h3> 下午4点多钟,我们到达丽江古城。这是我第三次到丽江,每次去丽江都很匆忙,都只感受到了灯红酒绿下的喧嚣和嘈杂,这次依然如是。</h3><h3> 7月30日:丽江(海拔2416m)德钦县(海拔3400m)</h3><h3> 丽江到德钦基本就是翻山越岭,途经虎跳峡、香格里拉等景区,可惜我们要赶路,只是中午在香格里拉县城作短暂停留,品尝了那里的牦牛肉汤锅。到了香格里拉就开始进入藏区,这里的景色与前面大不一样了,蓝天白云,天高云淡,公路两旁宽阔的牧场,牛羊悠闲的漫步其间。</h3><h3> 离开香格里拉县城,一路翻山越岭,在翻越了海拔4292m的白马雪山垭口后不久,远处隐隐约约出现了连绵不断的雪峰,传说中神秘莫测的梅里十三峰就这样来到我们眼前。梅里十三峰又称"太子十三峰",因地位位置和独特的气候,雪峰总有云雾缭绕,很难一睹她的尊容,我们算是幸运之人,没想到在雨季还能看见梅里十三峰。夕阳西下的梅里十三峰,冗立绵延数百里,巍峨壮丽,耀眼夺目,在一个视野较开阔的垭口,我们停下车准备好好拍照,可还没来得及找好角度,大自然就急急的拉上了黑黑的夜幕。</h3><h3> 哎,美好的东西总是瞬息即过,没有抓住就会留下遗憾,有遗憾才会有期望,人生也不例外。</h3><h3> 7月31日:德钦县(海拔3400m)左贡(海拔3750m)</h3><h3> 为了拍"日照金山",我们早上5点多钟就起床了,赶到梅里十三峰迎宾台时,天还没有亮,我们找好了角度,在寒冷中期待有好的收获。快到6.30分的时候,天空慢慢开始亮了起来,但头顶上厚厚的乌云无疑给我们的满腔热情泼了一盆冷水,多么希望能来一阵大风,吹走这浓密的乌云,就为一睹您的真容,与圣山相守望。等天空完全亮开后,看着越来越厚的云层,遥望对面被锁在云雾中的雪山,犹如蒙面的新娘,总是这样羞羞答答,若隐若现,我们不得不带着遗憾,依依不舍离开了迎宾台。</h3><h3>回到德钦县城,买了一壶酥油茶来驱赶体内的寒气,一碗下肚,僵硬的身体开始变得暖和了。吃罢早饭,继续上路,我们沿着澜沧江的滔滔江水前行,在崇山峻岭间盘旋,不知拐了多少弯,也不知过了多少河,先后翻过拉乌山(海拔4868m)、觉巴山(海拔3930m)、东达山(海拔5008m)等大山。 在大雨中达到属于西藏管辖的左贡县。</h3><h3> 8月1日:左贡(海拔3750m)波密(海拔2700m)</h3><h3> 从左贡出来,我们沿着怒江大峡谷前行,继续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天空乌云密布,时不时的下起了间断下雨,我们顺着著名的"怒江72拐"向上爬行,来到海拔4658m的业拉山时,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山峦叠嶂,远处的雪山在白云的环绕下若隐若现,煞是好看。回头再看看刚经过的"怒江72拐",只见大大小小的车辆以及自行车骑行队伍如蚂蚁般沿着蜿蜒盘旋的公路向上爬行,在这样的天路上行驶,怎不叫人有"荡气回肠"之惊叹。</h3><h3> 怒江大峡谷沿途风景如画,骑自行车进藏的队伍一队接一队,不时与我们擦身而过。进藏的公路虽然平坦好走,但在雨季,随时可遇塌方或泥石流以及让人猝不及防的飞石。在多拉神山附近,我们就遇见一个被飞石划破脸颊鲜血直流的小伙子站在路旁请求搭车,可我们的车已经满载,但愿小伙子能遇见好心人,搭上进藏的车。</h3><h3> 骑行进藏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他们风里来雨里去,或被太阳暴晒,或被风吹雨打,饿了就停下车来啃干粮,累了就歇歇脚然后继续前进,在途中有很多队员因意外受伤甚至遇难,但这丝毫不影响自行车爱好者的骑行,每年仍有不计其数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骑行队伍进藏,有的从家乡出发,来回就要骑一两个月,这无疑是对自己坚韧的意志力和充沛的体力的考验。骑行的过程艰苦但却快乐,他们用脚去丈量每一寸土地,用心去感受山与水的平淡和宽广,将自己的青春留在大山大水之间,这又是何等的浪漫。我佩服他们的毅力和体力,同时更羡慕他们的这种浪漫情怀。</h3><h3> 在八宿吃过午饭稍事休息后,我们继续向然乌方向行驶。天公不作美,一路上阵雨不断,雨中的然乌湖已失去高山湖泊特有的风采,乌云密布的天空,浑浊的湖水,圣洁的雪峰早已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这与我心中那蓝天白云下碧蓝的湖水、白雪皑皑的雪山相拥的如诗如画的然乌湖相去甚远。</h3><h3>我们不得不带着失望的心情继续向前行,进入林芝地区后雨越下越大,在一个不知名的河边遭遇了塌方,好在我们的车底盘较高,趟过了河水继续前进,雨渐渐的小了,突然太阳穿过云层照射到树林里。高原的气候真是说变就变,整个白天都在下雨,没想到却在傍晚迎来了霞光,为了寻找最佳地点拍摄晚霞,我们唱着根据歌曲《骏马奔驰保边疆》自己改编的《铁骑行驶在丛林里的小路上》,加大马力在丛林里的山路上飞驰,追赶着落日余晖。无奈,当我们走出丛林时,太阳已经抹下了最后的光芒。</h3><h3> 8月2日:波密(海拔2700m)八一镇(海拔2820m)</h3><h3> 波密到八一镇沿途风光迤逦,只是雨仍然时不时的下个不停,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心情。我们在小雨中来到古乡湖,这里的山和水都被雨水洗去了高原的景色,到处湿漉漉的,就像内地的一个小山村,完全没有一点高原的景致。</h3><h3> 中午到达鲁朗镇时雨还在淅沥沥下个不停,我们在镇上的一家餐厅品尝了墨脱有名的石锅炖鸡。吃了午饭出来,雨居然停了,还出了一会儿太阳,真是天随人愿,我们抓紧这难得的好天气赶紧去拍照。</h3><h3> 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又称"叫人不想家"的地方。这里有典型的高原山地草甸和鲁朗林海。一大片一大片黄绿相间的草甸与云雾环绕的群山,勾画出一幅幅美丽迷人的田园画卷,行走在鲁朗镇的小路上,犹如置身于欧洲的某个小镇。真想在这里多停留一下,好好领略这梦境般的高原风光,可还得赶路呀,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驶出鲁朗镇,一路翻山越岭来到海拔4720m的色季拉山,站在色季拉山顶远远望去,只见顽强的太阳穿过厚厚的云层照射着群山,薄薄的青雾从山坳慢慢升腾起来,然后纾缓地千姿百态地曼舞在山谷之间,浮岚暖翠,群山在阳光下忽明忽暗,层次分明,有的似乎与天空的云层融为了一体,如此这般的美景,怎不叫人缱绻仙凡间。</h3><h3> 8月3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h3><h3> 在去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路上,我们被路旁河边上一个巨大的沙丘所吸引,下车仔细观看,原来这就是有名的"佛掌沙丘"。 该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强风口地段,秋末至春末期间劲风如飓,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头的河沙,经年复一年地吹送搬运并堆积,便形成了这一特兀的地貌景观。看着这个巨大的沙丘,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造化。</h3><h3>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上第一深度的峡谷。据资料介绍,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由于高峰和峡谷咫尺为邻,几千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我们慕名而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看看被称为"羞女峰"的海拔7782m的南迦巴瓦峰娇美的身姿。</h3><h3>真的是应验了那句"不看是遗憾,看了更遗憾"的老话,整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人为打造的痕迹过于严重,也许是季节或时间不对,也许是离得太远,从观景台远远望去,蓝天白云下的雅鲁藏布江水沿着峡谷缓缓而流,完全没有滔滔江水汹涌澎拜之势,但大峡谷延绵千里的壮观仍给人以震撼。南迦巴瓦峰也继续被云遮雾罩着,在这样的雨季,更是难睹她的芳容了。</h3><h3> 从大峡谷出来,天空仿佛看透了我们的心思,没有了刚才的艳阳高照,开始打起了雨点。突然,我们被车窗外一大片草地吸引,急呼停车,下车一看,远处群峰叠嶂,云雾缭绕,黛色一片;近处芳草萋萋,绿草茵茵,铺青叠翠;在青山绿草之间的灌木林更是葱葱茏茏,层层密密。我们在草地上尽情地摆着各种pose拍照,旁边的马儿或泰然自若地吃着嫩嫩的青草,或悠闲自得地独自张望。这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美好之图,似乎又弥补了我们的遗憾之心,能置身于这般美景也算不虚此行了。</h3><h3> 八一镇是林芝地区行署及林芝县城所在地,随着驻藏部队在此地的中转站不断扩大及影响不断加强,拉萨至林芝高等级公路的完全通车,八一镇已发展成为西藏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同时正在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八一镇看上去更像一个四川的县城,而不是西藏的县城。因要去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我们不得不在八一镇多住一晚,这也是从重庆出发,进藏沿途唯一住宿两晚上的地方。</h3><h3><br /></h3> <h3>  8月4号:八一镇(海拔2820m)拉萨(海拔3650m)</h3><h3> 清晨,我们驶出八一镇沿着尼洋河向前开去,天空一扫连日来的阴霾,开始放晴,强烈的阳光透过车窗玻璃照射在我们的脸和手臂上,顿时感觉到了一阵灼热和刺痛,高原的太阳真是有点厉害。蓝天白云下白雪皑皑的雪峰,清澈的尼洋河,终于看见与内地不一样的高原风光,我们的心情也顿时释放开了。</h3><h3> 赛卧村那富有藏族特色的小吊桥横跨湍急的尼洋河,站在摇摇晃晃的吊桥上,看着脚下湍流不息的河水,实在不敢再往前走了,真的很佩服藏族同胞的胆量和平衡能力。</h3><h3> 赛卧村不远处的尼洋河两岸,一边是重山复岭和点缀其间的雪峰,一边却是绿得一层不染的草甸。这样的美景,我们且能放过,要到草甸,必须得过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我的运气真是不错,第一次在这样美如仙境的地方蹚水就失足了(在这里落水的可不止我一个哦,看着他人失足,自己也就心态平衡了,这是什么心理在作祟呀,呵呵),冰凉的河水将鞋子和袜子全部打湿透,好在高原的太阳很热情,在车上,我把鞋子放在太阳照射到的地方,很快就晒干了,至于袜子,本想挂在窗外晾干,但不小心被吹走了,就权当留在那仙境般的地方作纪念吧。</h3><h3> 一路万里晴空,阳光明媚,我们翻山越岭来到进藏的最后一个山口:海拔5013M的米拉山口。米拉山是拉萨河水系与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与林芝地区海洋性气候的自然分野,具有显著的地理分界意义,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而东部地区则是温暖潮湿。</h3><h3> 下得车来,双脚落地如踩棉花,轻飘飘软绵绵的,这就是传说中的高反吗?但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已顾不得是否高反。站在米拉山口,山风劲吹,山色空蒙,千峰百嶂,山川米聚,远处延绵的雪山与天相接,巨大的五彩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然摇曳,连天接地。就在我们正贪婪地拍照时,忽然间,见晴的天空开始飘起了小雨,瞬间又下起了豌豆大小的冰雹,我们不得不赶快上车,离开了那"清影涵空明,黛色凝远照"的米拉山口。</h3><h3> 从米拉山下来,又是阳光普照大地,我们沿拉萨河一路行驶,沿途美不胜收的景色让我们目酣神醉,在暮色中我们终于到达心之向往已久的日光城拉萨市。</h3><h3> <b>布达拉宫</b></h3><h3> 8月5日,天蒙蒙亮,我们就打车到布达拉宫排队购买门票,黎明中的布达拉宫既庄严又更显神秘,一种崇敬和激动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买到了第二天的参观票,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买好票出来,天已完全放亮,晨曦下的布达拉宫巍峨肃穆,雄伟壮观,让人肃然起敬。</h3><h3> 我们的参观票时间是早上8点多钟,第二天一早不到8点,我们就来到布达拉宫,已有很多人在那里排队等候。终于,布达拉宫向我们敞开了神秘的大门,马上就能与那魂牵梦萦,朝思暮想的神奇宫殿近距离接触。曾今无数次的从图片上、电视里猜想布宫那红白相间的墙体后面的神秘,今天将实现这个梦想,我的心情也随之激动起来。</h3><h3> 布达拉宫收藏和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如佛塔、塑像、壁画、唐卡、经文典籍,还有表明历史上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赖喇嘛的金册、玉册、金印以及金银器、玉器、瓷器、珐琅和工艺珍玩等。据资料记载,这座世界最高的宫殿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早期的建筑已毁,现看到的是清代所建,是17世纪以来的历代达赖不断扩建的成果。占地面积36万多平米,高</h3><h3>177.19米,东西长360米。红宫居中,白宫横贯两翼,裙楼重叠,是集宫殿、城堡、灵塔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其中,红宫主要用于供奉佛神和宗教事务,内安放着前世达赖遗体的灵塔。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h3><h3> 布达拉宫依山而建,进入大门,走过一块绿地,就是很长的缓坡直通山顶,我们沿着布宫的石梯拾阶而上,从山脚到山顶,虽然不过170多米高,但毕竟是高原,走起来还是有点气踹嘘嘘。进入宫殿,四处金碧辉煌,珠光宝气,财富逼人,殿内雕梁画栋,无不精雕细刻。 虽然向游客开放参观的仅是布达拉宫三分之一的建筑,但是其中堆砌的金银财宝之浩荡,已让人叹为观止。遗憾的是布宫内不许拍照,所以只能看与听。</h3><h3> 从布宫出来已近中午,站在街上再次回眸遥望心中的神圣宫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高耸云端,气势磅礴、恢宏,犹如君临天下。街上络绎不绝的藏人或摇着转经筒,拨数着手中的佛珠,围绕着布宫边走边嘴里念念有词,或满怀虔诚的抚动经纶,祈祷上苍与神灵的庇佑。当夜幕徐徐降临,华灯初上,漫天星空下的布达拉宫更像一位老人,在向人们娓娓讲述这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的背后,充满爱恨情仇的悠远、凄美的历史故事。</h3><h3> <b>罗布林卡</b></h3><h3> 罗布林卡俗称拉萨的颐和园,藏语意为"宝贝公园",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每当夏季来临,达赖喇嘛便从布达拉宫转移到罗布林卡办公。其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h3><h3> 进入园区,绿树成荫,凉风习习,曲径通幽。我们顺着林荫道缓步前行,古老的苍松翠柏层层叠叠地遮掩住华丽的宫殿,所有颇章都是金顶、金屋檐以及明黄色的窗帏,被四周艳丽的鲜花簇拥着,在蓝天、白云、阳光下熠熠生辉,处处彰显皇家的华贵气派。</h3><h3><b> 大昭寺、小昭寺</b></h3><h3> 大昭寺坐落在八角街的深处,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其不同于布达拉宫依山而建模式,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格式。这座拉萨最有名的建筑,在藏传佛教寺院中的建筑规模并不大,但它却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令其它寺庙难以望其项背,是那些不远千里万里长叩而来的藏人朝拜还愿的终极之地。</h3><h3> 站在门外往里看,寺内光线晦暗,但香火鼎盛,酥油味缭绕,永不熄灭的酥油灯供奉在佛殿前,见证了不惮艰险,不惧千里来到拉萨的朝圣者的虔诚。每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转经的信徒汇集到这里,他们在洗净心灵的尘埃后又各自散开,回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因游人众多,声音嘈杂,空气混浊,我们放弃了进寺内的念头,只在大昭寺外面的广场上走走看看。现在想来没有进去,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h3><h3> 到大昭寺的必经之路是八角街,这里也是游客的购物天堂,整条街上店铺林立,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这里是古老的宗教文化和现代的商业社会自然融合的最独特的交集之地。我们随着人流穿行,感受这条街的奇妙之处,选购带回内地送给亲朋好友的物品。</h3><h3> 离大昭寺北面500公里处便是小昭寺。小昭寺始建于唐代,与大昭寺同期建成,7世纪中叶由文成公主督饬藏汉族工匠建造,是深受藏族人民敬仰的一座古寺。</h3><h3> 小昭寺附近有很多武警战士在巡逻,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使得那里的气氛顿显几分肃穆和凝重。因快下雨了,我们只是在寺庙外拍了几张照片而未进去。</h3><h3> 小昭寺周围有很多卖当地土特产的商店,我被那用绳子串起的像小石头般的灰白"项链"所吸引,前去询问,原来这是一种叫奶渣的食品。于是,不顾朋友的劝阻,忍不住向店主要了一小块来品尝,口感很粗糙,略带酸味和一股很浓烈的奶臊味,实在不能忍受这种味道,在嘴里嚼了两下就赶快吐掉了。回来查资料,得知奶渣具有极强的助消化和滋补气血作用的美容功能,其对肺结核、消化不良、心血管等病症,均有明显的疗效,外出藏民常带奶渣以防水土不适。</h3><h3><b> 纳木错</b></h3><h3> 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也是西藏最大的湖泊,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h3><h3> 8月7日早晨,我们驱车离开拉萨,沿青藏公路经羊八井、当雄,来到海拔5190M的那根拉山口。下车即有寒风扑面袭来,冷得直打哆嗦。站在山口凝眸远望,近处的山峰呈暗赫色岩石裸露,远处纳木错泛蓝的湖水,辽阔而平静,它身躺高原,头顶蓝天,被广阔的草原和巍峨的雪山簇拥着。静谧、纯蓝的湖水在天边呈现长长的带状与群山峻岭相接。天与地,云和水之间靠的那么紧密,大自然的和谐、安宁、祥和在这里得到完美的展现。置身于这"天上人间",那一抹的蓝令我惊心动魄,双眼再也不能离开。</h3><h3> 车子驶下山口向纳木错湖开去,静静的湖水犹如一条淡蓝色的绸缎,华丽轻柔,飘拂在连绵起伏的念青唐古拉山脉与宽阔无边的草原之间。湖边草原上肥壮的牛羊慵懒地享受着阳光,悠然自得,对岸银白色的雪峰与天边的白云相接,分不清是山还是云。</h3><h3> 来到湖边,烟波浩渺,惊涛拍岸,象到了海边。我们沿着湖岸走,清澈透明的湖水拍打着岸边的鹅卵石,涛声阵阵。岸边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玛尼堆,似有灵性般地伫立在那里,守望着天湖雪山。风从水面吹来,冷冷地,让我们感觉到了空气的清新与稀薄。雄伟、宽广的纳木错延伸至无限远,好像到去了天的尽头,一如我梦中天湖的模样,壮丽而凄美。</h3><h3> 8月9日:踏上归途</h3><h3> 今天,我们与西藏作别,乘坐拉萨至重庆的T224次列车返渝。火车驶出拉萨市后,沿着青藏铁路向西南方向开去,渐渐地念青唐古拉山脉出现在我们眼前。白云在湛蓝的天空云卷云舒,广袤无垠的沼泽地及草原一片接一片,稀少的房屋人烟罕至,天际边的念青唐古拉雪山绵延不断。看惯了南方的良田美舍,草肥树绿的我,被眼前这苍茫凄凉而又壮丽的画面惊呆了,不禁感叹上苍予我的恩赐和眷顾,这就是人生的幸福。同时,更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起了莫名的忧心。</h3><h3> 列车缓缓驶向可可西里无人区,在我们眼前不时出现成群悠闲吃草的藏绵羊、藏牦牛和藏野驴,当我们看见三三两两觅草的藏羚羊时,亦如孩子般的兴奋了起来。可可西里高原的湖泊、溪流、草原、群山,飘曳在不带一丝杂质的蓝天上的白云,这里的一切是那么和谐、宁静、悠远,让我们陶醉其间,尽情享受。</h3><h3> 列车行驶24小时后达到西宁。西宁站是进出拉萨的中转站,所有进出拉萨的列车都将在这里更换,进藏的列车将从这里开始提供氧气,出藏的列车也将从这里停止供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从西宁开始结束了高原旅行。</h3><h3> 8月11日上午,列车正点达到终点站,我们正式结束这次愉快的旅行,回到火炉一般的重庆。</h3><h3>回到重庆已有4个多月了,但记忆却留在了西藏,那里的天,那里的山,那里的水,依然历历在目,恍如昨天。在过去这人迹罕至,物质匮乏的地方,人们对自然的原始崇拜有着极大的力量,凡是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有无数的玛尼堆和色彩斑斓的经幡,无不表明藏民们如此的崇拜山、崇拜水,认为那就是神的化身,万物之灵。他们将信念寄托于大自然,相信大自然具有不可想像的魔力,化腐朽为神奇,变不可能为可能。也许,这就是西藏之所以能吸引众多游人心之向往,情之所至的魅力所在。</h3><h3>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h3><h3>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h3><h3>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h3><h3>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h3><h3> 那一年,我细翻遍十万大山,</h3><h3> 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h3><h3> 美丽的西藏,我一定会再来的......。</h3> <h3>雨晴后的西昌至攀枝花途中</h3> <h3>第三次到丽江,这里依然是灯红酒绿,人来人往的丽江</h3> <h3>去香格里拉途中</h3> <h3>去德钦途中</h3> <h3>晚霞中的梅里十三峰</h3> <h3>晨曦中被乌云笼罩的梅里十三峰</h3> <h3>梅里雪山脚下的村庄,不是仙境,胜似仙境</h3> <h3>远眺怒江大峡谷</h3> <h3>海拔4868米的拉乌山口</h3> <h3><br /></h3><h3>美丽的邦达大草原</h3> <h3>难得的晚霞将山林装扮的更加美丽</h3> <h3>我们的队伍向太阳</h3> <h3>站在业拉山上极目远眺,云雾环绕群山,煞是好看。</h3> <h3>有名的怒江"72倒拐",车辆犹如蚂蚁在蜿蜒盘旋的公路爬行,看着这样的"天路"真叫人"荡气回肠"。</h3> <h3>业拉山上的天路</h3> <h3>峡谷中的"世外桃源&quot;</h3> <h3>色彩斑斓的多拉神山</h3> <h3>途中小憩的骑行队伍</h3> <h3>途中偶遇进藏的骑行爱好者,真是佩服他们的毅力和精神。</h3> <h3>八宿平坦的公路及路旁的田园风光</h3> <h3>雨中的然乌湖</h3> <h3>雨中的古乡湖依然让我们兴奋不已,还是来张集体照吧。</h3> <h3>在鲁朗镇溜达,犹如置身于欧洲的某个小镇</h3> <h3>站在色季拉山口,看着那一缕缕青雾从山谷升起,怎不叫人缱倦仙凡间</h3> <h3>去八一途中,风景如画</h3> <h3>进藏途中必经之路:八一大桥</h3> <h3>宽阔的八一街道,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这里已慢慢失去藏族原有的民族特色。</h3> <h3>林芝机场</h3> <h3>由风吹集而成的沙堆和它的倒影形如佛掌,故名"佛掌沙丘"。看着这样的自然奇观,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造化。</h3> <h3>"佛掌沙丘"沿岸的景色也是非常迷人的</h3> <h3>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茂盛的百年桑树</h3> <h3>传说中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要想见它的真面目,还得去墨脱</h3> <h3>厚厚的乌云让美丽的南迦巴瓦峰深藏不露</h3> <h3>从雅鲁藏布江返回途中意外的收获,好美的田园风光,让我们 流连忘返</h3> <h3>横跨在湍急的尼洋河上的赛卧村小吊桥不觉让人胆战心惊,</h3><h3><br /></h3> <h3>尼洋河岸美如画</h3> <h3>这是我"失足"落水的地方,还是留个影作纪念吧</h3> <h3>美景须得美人伴,这样的美景,人不进去多可惜</h3> <h3>尼洋河边牧马图</h3><h3><br /></h3> <h3>传说中的"中流砥柱"是也</h3> <h3>进藏翻越的最后一个山,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站在高山之颠,终于有脚踩棉花的感觉了</h3> <h3>站在米拉山上,山风劲吹,山色空蒙,千峰百嶂,山川米聚,怎不叫人心旷神怡</h3> <h3>一路的阴雨绵绵,在快到拉萨的路上,终于看见了蓝天白云下的山川峡谷,有点高原风光的感觉了</h3><h3><br /></h3> <h3>终于见到了我心中神圣的宫殿:布达拉宫</h3> <h3>这也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心之向往,情之所至的地方</h3> <h3>通往圣殿之路</h3> <h3>曾经无数次的猜想那红白相间的墙体里面的秘密,今天终于可以揭晓了</h3> <h3>夜幕下的布达拉宫更像一位老人,在向人们讲诉那富丽堂皇,美轮美奂背后凄美动人的历史故事</h3> <h3>布达拉宫街上随处可见虔诚的信徒</h3> <h3>湖心岛上绿树遮掩下的那个亭子,据说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约会的地方</h3> <h3>古老与现代的结合,仿佛进入时空隧道</h3> <h3>在藏传佛教中地位很高的大昭寺</h3> <h3>大昭寺门前虔诚的信徒</h3> <h3>小昭寺门外壁垒森严,随处可见巡逻的武警,使得那里的气氛顿显几分肃穆和凝重</h3> <h3>彰显皇家贵族气质的罗布林卡。时间太匆忙了,这个地方的照片不多,也不理想</h3> <h3>罗布林卡内,曲径通幽</h3> <h3>在这里小憩,绝对的"小资"</h3> <h3>金碧辉煌的颇章(藏语:宫殿的意思)可惜不准拍照,也就只能这样远距离拍了</h3> <h3>罗布林卡金碧辉煌的颇章(借用朋友的片片,我的技术可没有这么好)</h3> <h3>通往纳木错的盘山公路</h3> <h3>远眺纳木错静静的湖水犹如一条淡蓝色的绸缎,华丽而轻柔</h3> <h3>通往湖边的平坦的公路</h3> <h3>湖边的牛羊享受着阳光,悠闲自得</h3> <h3>念青唐古拉多情地守候着美丽的纳木错</h3> <h3>湖边驯马图</h3> <h3>湖边祈祷神灵庇佑的老人</h3> <h3>拉萨火车站</h3> <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远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旁有名的直白村</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布达拉宫最早的"旱厕"</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小昭寺大门</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纳木错湖边念念不舍的游客</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老人与狗</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青藏铁路线上的高原湖泊</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即将离开拉萨这个美丽而魅力的地方,恋恋不舍的在站台下留影</h3> <h3>青藏铁路沿途美景,无法用语言描述</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