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虽然赛珍珠创作《大地》的原型就在我的家乡宿州,但自己走进《大地》,穿越到1917年,探访当年赛珍珠走过的街巷,回望根植于此的大地,却经过了整整一个世纪。</h3> <h3>因印量稀少,地价已在上涨。</h3><h3><br /></h3><h3>1892年6月26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希尔斯伯罗镇,美国传教士赛兆祥的妻子凯丽生下了他们的第五个孩子,他们给她取名Pearl(中文意思为"珍珠"),"珍珠"之意,是父亲赛兆祥牧师取自《圣经·箴言》"她的价值远胜过珍珠"而得。加上赛兆祥的姓氏,这个女孩的英文名字Pearl S.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中文名字赛珍珠。</h3> <h3>1894年全家合影。从左到右依次为父亲安德鲁、赛珍珠、哥哥埃德温、弟弟卡罗德和母亲凯丽</h3><h3><br /></h3><h3>赛珍珠的父母均为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1892年10月,在赛珍珠4个月大的时候,跟随传教的父母一起来中国,并在中国浓郁的东方文化氛围中慢慢长大。少年就读于镇江崇实中学,17岁回美国就读于梅康女子学院攻读心理学,毕业后又返回中国镇江母校崇实中学教授英文。</h3><h3>赛珍珠前半生旅华30多年,除了旅居镇江、南京各十余年外,宿州可列第三位。在安徽宿州生活的4年多时间里,她对中国的乡村社会有了深入了解。赛珍珠曾经说过,她对宿州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她以宿州黄庄农民为原型,写就名作《大地》(The Good Earth),这部小说在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h3><h3> </h3><h3>在动荡年代她为什么从千里之外的江苏镇江来到安徽宿州?这就必须让男主角闪亮登场。那是因为,1916年,赛珍珠在庐山结识了美国农业传教士约翰·洛辛·布克,他们于1917年5月13日结婚,婚后随丈夫迁居安徽宿县(今宿州市埇桥区),直至1921年秋离开。</h3> <h3>赛珍珠庐山别墅</h3><h3><br /></h3><h3>他们为何是在庐山偶遇,并成就了一场不平凡的爱情?</h3><h3>都是天气惹的"祸"。小编曾在南京求学四年,夏季切肤之热不堪回首。由于夏季长江下游天气炎热,赛珍珠前面3个兄姐相继死于无法躲避的"热病"。在庐山太规模开发的第二年(1897年)赛兆祥就热不可耐地上庐山购地建房。这幢别墅现在的门号是310号,建筑面积140多平方米。赛珍珠曾经这样回忆她的童年,"每当农民插完秧苗的时候,就是去牯岭的时候了"。1916年,她在庐山避暑时与来华传教的青年农学家布克相识相爱,在镇江登云山成婚。1922年夏天,赛珍珠在庐山别墅里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1922年赛珍珠在牯岭别墅完成著名散文随笔《也说中国》在西方发表,成为她"双焦文学视角"的创作发轫之篇。</h3> <h3>这里出现了庐山大规模开发这是咋回事?</h3><h3>因为自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列强要求开埠通商,长江沿岸是当时的人口密集、商贸昌盛的经济中心,加上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上海、镇江、南京、九江等地相继成为通商口岸。因此,聚集了众多的外籍人士,再加上夏季中国四大火炉火力旺盛,终将庐山纳入避暑胜地项目,开始了大兴土木的大开发。这里不能不提到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就是这位卓有商业远见的房地产开发商,为赛珍珠夫妻搭建了偶遇平台。他开发这片土地,纯属天气弄人。1885年,22岁的他来到中国。南京、武汉、九江夏天的酷热,使他苦不堪言。当他在1886的夏天登上庐山时,庐山的气候宛如仙境。极具地产慧眼的他于1895年11月16日由九江道台与英国驻九江领事签订了《牯牛岭案十二条》。规定将庐山长冲一带租借给李德立,时间为999年,从此正式拉开了庐山大规模开发的序幕。并给长冲谷一带起了一个极具英范的名字"COOLING",意思为"清凉"的地方,读音上与 "牯牛岭"相近。如此以宜居为理念的开发,倒也成全了一段才子佳人的姻缘,成就一部惊世骇俗的文学作品。</h3> <h3>接下来再说说赛珍珠的爱人约翰·洛辛·布克为何会到宿州支教?</h3><h3>小编归纳梳理后,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全社会重视农业。在自然灾害频发、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农业地位举足轻重。1911年淮河流域发生了水灾,金陵大学算学教习、传教士裴义理(Joseph Bailie)前往赈灾,生发创办金陵大学农林科之念。1914年秋农林科开始招收本科生,这是中国四年制农业本科教育的开端。随着金陵大学农科的创办及农业传教士对教会乡村化的提倡,美国一些热心农业传教的教会开始增派农业传教士来华。1917年受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派遣,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农学系的农业经济专家布克作为农业传教士来南宿州传教站全力发展农业工作,他在宿州建立农事部,进行有关农业的调查与农业新品种的育种工作。他后来成了金大农林科的教授。</h3><h3>二是同属一个分会管辖。清末民初,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American Presbyterians (North),PN)江安分会(Kiangnan Mission)派遣传教士到南宿州建立传教站(南宿州和南京、怀远、寿县传教站皆属江南教区),并在南宿州中心购地建立南宿州福音堂。平级调动较为方便。</h3> <h3>三是社会影响广泛。外部势力可以利用当时中国农业靠天吃饭,缺少专业技术服务的短板,渗透并拓展其社会影响。南宿州传教站所属的江安(Kiangan)长老会认为农业工作在教会工作中应占有重要地位,理由有三: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比较容易引进初、高级小学甚至中学,可对乡村人口产生巨大影响;花费较少。</h3><h3>因此,随着教会对农业的兴趣日渐浓厚,教会迫切希望得到农林科的指导。金大农林科也欲加强农业工作的推广,以培养更多的从事农业的中国基督徒教师和助手。双方一拍即合。</h3><h3>小编提醒一下,这里的1911年淮河流域发生水灾,与赛珍珠在《大地》描写王龙土地上发生水灾的情节有着现实关联。</h3> <h3>《大地》的人物原型确有其人</h3><h3>据家乡学者介绍,《大地》讲述的王龙一家的故事在宿州并不鲜见。 小说主人公王龙"出自"现宿州学院西南角附近的三里湾,据了解,这里的村民几乎全部姓王。宿州清末民初的确有周、黄、邵三大家族,也与小说中写到王龙娶了一位黄姓的地主家丫环阿兰为妻相符。据说,周家有势,留洋的多,当地人称周家是"周洋狗";黄家有财,广有资产;邵家重教育,出了一些人才。这三家的发展道路亦与书中男主人公的人生轨迹颇为相似。而赛珍珠当年居住的福音堂的西边,正是其中黄姓地主家。</h3><h3>说到福音堂,该堂是一座典型的东西文化结合的百年教堂。布克、赛珍珠夫妇常到该堂做礼拜。</h3> <h3>隐于雨棚下的向阳巷——100年前赛珍珠与丈夫就在此巷工作生活。</h3><h3><br /></h3><h3>赛珍珠在宿州工作生活的故居共有三处。</h3><h3>第一处故居王氏公祠。据记载,1917年5月,赛珍珠与农艺家约翰·卜凯结婚,婚后定居宿州。当时赛珍珠与丈夫新婚后双栖之所"王氏公祠"就位于宿州城内,南小隅口稍东,大河南街路北,大河南街是一条东西长街,过去被称为"富贵街",该街多为清末至民国初期达官与地主、豪绅(包括告老还乡的退职人员)的聚居之所。据查, "王氏公祠"所在地的房子,在解放前就被拆除了。</h3><h3>第二处故居宿州市第九小学。据记载,赛珍珠来宿后,曾在启秀女校任教,并居住于此。启秀女校位于大河街西头部节衙门旧址(今宿州市第九小学),赛珍珠曾在该校任教达2年之久。现也早已拆了。</h3><h3>第三处故居市委党校。据记载,赛珍珠在宿州后期的住所,是教会请她自己设计的西式简易楼房,名为两层,实际只有一层半结构。房子建在宿州东南(即今东昌路市委党校),位于护城河外。这与书中描写王龙购买上好的护城河边水浇地以及城内外生活的轨迹类似。这里有宽大的玻璃窗,光线充足,便于读书,院内有碧绿如茵的草坪。墙外是空旷的田野和疏落的村舍。迁居城外,这令赛珍珠感到高兴,那就是离农民朋友更近了,走访更加方便。长篇小说《大地》中的人物王龙等人物,就这样走进了她的书中。大约在1956年的时候,该房子被拆除。</h3><h3> </h3><h3>期间,教会在宿州建立了教会学校含光学校、启秀女校,建立农业科学试验部(农事部),开办教会医院民爱医院(今市立医院)。布克是农事部最早的负责人之一,兼任含光学校农业课教师。他的妻子赛珍珠在启秀女校教英文课。</h3> <h3>启秀女校后几经合并,现更名为宿城第一初级中学</h3><h3><br /></h3> <h3>我的外爷也在此校教书</h3> <h3>该校曾经与赛珍珠共事的后人所写的纪念文章</h3> <h3>布克的妻子赛珍珠,当地人称 "布师母",在启秀女校任教。启秀女校是1914年由美国传教士贾德牧师夫妇(1911年来宿)创办,校长是贾德牧师的夫人。初创时只有三四班小学,1920年增设初中班。赛珍珠对教学认真负责,对学生爱护可亲,课余时间有时会和学生一起游戏,教学生手工,圣诞节会和学生一起去福音堂过节,领大家唱圣诞歌,给大家讲圣诞故事。1920年后贾德夫妇因病返美,在赛珍珠的协助下,启秀女校邀请赛珍珠好友甘女士担任校长。一段时间后甘女士因吃不惯皖北面食为主的馍饭离宿回镇江,赛珍珠便负责该校的领导工作。1926年起,冯秀媛担任校长,她是赛珍珠的学生。布克因工作需要经常下乡调查农业农村农民的情况,赛珍珠经常陪同,他们夫妇逐渐成了农夫农妇们的朋友,可以从农活到生活,世事身世家事无话不谈。这当中给赛珍珠创作《大地》提供了丰富的原型和素材。</h3><h3>布克中文没有赛珍珠好,有时在交谈中赛珍珠帮丈夫翻译。卜凯赛珍珠夫妇与宿州农民的密切接触与深厚情感,在赛珍珠写的《自传》中常有提及。后来她到南京金陵大学和东南大学任教英语和英国文学,还在寓所常有接待她在宿州结识的农民朋友。</h3><h3> </h3> <h3>1928年,布克教授与赛珍珠及子女摄于上海。两个孩子是Carol和Janice。此时发现Carol有智障,医生建议为其领养一个玩伴,对Carol(戴眼镜者)的智力开发有好处。于是他们领养了Janice。这与《大地》王龙的傻女人物形象也有某种关联。</h3><h3> </h3><h3>1921年秋她的母亲去世后,全家迁至南京。受聘于美国教会所办的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并住进了校内一幢单门独院的小楼。在赛珍珠和布克三、四十年代先后离开中国之前,一直居住在这里(即今平仓巷5号,南京大学北园赛珍珠故居)。</h3><h3>布克(J.L.Buck)是一位农学家,教授农业技术和农场管理的课程,创办了金大农业经济系并任系主任,因出版《中国农家经济》等书而被视为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赛珍珠则在金陵大学外语系任教,并先后在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教育学、英文等课。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原院长刘海平教授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大地三部曲》作序。</h3> <h3>南京大学北园赛珍珠故居,在此,完成了小说《大地》的创作。惭愧啊,这块熟悉的陌生地。还好是2009年修建设立的,否则真是有眼无珠了!😓</h3> <h3>1934年,由于为了亲近她的女儿以及Richard Walsh(第二任丈夫),赛珍珠告别了中国,回国定居。1938年,赛珍珠创作的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获诺贝尔文学奖。随后,被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大地》英文版先后发行70多版,被翻译成100多种语言文字,成为美国在世界上影响最大两本书之一(另一本是米西尔的《飘》)。同时,也最早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在西方出版。</h3> <h3>1973年3月6日,赛珍珠长眠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附近的青山农场。在她的墓碑上铭刻的是三个篆体中文字赛珍珠。因为在墓碑主人的心中,她就是一颗光滑的白色珍珠。</h3> <h3>以此谨记一段乡史。人社部王永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