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蒙自城素有"小西湖"之称的南湖畔, 蒙自一中老校区坐落其中,这里是校外“天光水色映丹霞”,校内“花开不断四时春”。我们73届高二班的莘莘学子就是在这里开始了青春的集结号,又在无悔的流年我们出发,奔赴祖国各地!</h3> <h3> 当你们看到照片,一定以为是那个单位在劳动竞赛?其实不然,这是蒙自一中73届高二班的同学,44年后到蒙自一中故地重游的前奏曲。</h3> <h3> 时间的长河从我们身边默默流过四十四年,带走了我们生命中最丰富最忙碌的年华,面对如今的花白鬓发,只有当年留下的这些照片记录下我们曾经单纯、年轻的面相,向后辈证明着:我们,也曾年轻过…… </h3> <h3> </h3><h3> 众人齐聚校园,倘佯在文化长廊旁,漫步在绿茵草地上,谈笑中全部都是青葱的印记 一起参观教学楼,回顾当年上课情景,互相吐槽爆料旧事,兴致高涨,回味无穷……</h3><div><br></div><div><br></div> <h3> 这是一副有趣的照片,逆光而行,慢慢消失的背影,是蒙自一中曾经的老前辈老校友……</h3><h3> 迎着朝阳,沐浴着阳光用心潜读的是蒙自一中的小学弟小学妹,从他们身上仿佛看到当年的我们那无愧的青春花季,这就是蒙自一中优秀学风承前启后, 薪火传承的延续……</h3> <h3> 魁星阁前,罗庆云老师如数家珍般的为大家介绍蒙自一中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发展历程。</h3> <h3> 漫长的44年,对同学来说再次重逢更显弥足珍贵,而对年近半百的老师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他们也在追忆住惜的教学时光,看后让人感慨万分。</h3> <h3> 记忆这东西真是奇妙,许多事来不及记住就悄然遗忘,而有些事不必冥想却轻易地在脑海中回放。就象母校,随着岁月的流逝,本应是不断的模糊,却在不经意的回眸间,日惭清晰,历历再现。</h3> <h3> 44年的分别,44年的牵挂,给了我们足够的相约理由。 共叙分别的思念、共忆同窗的往事、共享重逢的欢乐,让清纯友情的涓涓溪流滋润依然青春的那片心田,我们相约,我们相聚,我们相见! </h3> <h3> 罗庆云老师与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已进入当年那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情景之中。</h3> <h3> 三生有缘 同窗有你。</h3><h3><br></h3><h3> </h3> <h3> 岁月里,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h3><div><br></div><div> 人生中,一份不曾忘却的情谊。</div><div> </div> <h3> 曾经的豆蔻年华,清纯的笑脸因凝固了青春,今天看来更显娇美。 </h3> <h3> 44年最单纯、最美好、最充实的求学时光大多是在那儿度过的。</h3> <h3> 👆这张照片中,记录了珍贵的十年八年历程,李美珍和小郭刚,是十年的同学情,李美珍,小郭刚和丁慧春,是八年的同学情。</h3> <h3>毕业后,👆在蒙自氮肥厂共同经历的岁月更值得留恋和回味。</h3> <h3> 来自石榴之乡👆的新安所同学故地重游。</h3> <h3>高中毕业后,曾经当过教师的各位同学,在培育他们成长的校园再次相聚。</h3> <h3> 高中毕业后,👆雨过铺公社,观音大队,江水地生产队插队知青,是我们共同的新的身份,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知青的成长回忆。</h3><h3> 梁雪屏,马红锋,董京平,李美珍。</h3><h3>(六个人组成的集体户中,还缺户长大郭刚,仲卫玲)</h3> <h3>高中毕业后,👆到蒙自县雨过铺,观音大队纳瓦寨插队落户的知青又相聚了!</h3> <h3> 铭记历史,警示未来。👆老书记李永华和李贵华久久回望,驻足不前……</h3> <h3> 我不知道他们在讨论什么,但从他们的专注程度及阿梁那从惊叹号弯成问?号的肢体语言来看,一定很重要。</h3> <h3> 蒙自这座滇南文化名城。抗战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内迁到昆明,1938年曾在蒙自设立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分校,文学院和法商学院的师生曾在此办学,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等一大批著名学者来到蒙自,在如翡翠一样的蒙自南湖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h3><h3> 参观西南联大分校纪念馆,也成为这次同学聚会的话动之一。</h3> <h3>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h3><h3> 孙建群班长,孙丽萍,裴太昌,马红锋特签名留念。</h3> <h3> 南湖,据说由于位于蒙自县城南,故称“南湖”,原名草海。明朝时知府带领民众,将湖中淤泥杂草取出,垒成3座小山,分别以神话中仙人居住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为名。并从县城十几里外引来酒鸡泉、法果泉等四泉的水灌入湖中,形成碧波荡漾的大小两个湖泊。 </h3><h3> </h3> <h3> 曾记否,在这个承载着我们初中,高中青春记忆的湖畔, 每一次备考前夕,我们都抱着书本散落在南湖松岛的各个隐秘之处,绞尽脑汁复习功课;</h3><h3> 每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都会结伴而行,到位于南湖的边防军人摄影社留下值得纪念的神圣时刻;</h3><h3> 为纪念1966年7月16日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h3><h3>我们冒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武装泅渡南湖松岛的壮举……</h3> <h3> 注意孙建群班长的脚,poss摆得蛮帅的。</h3> <h3>这张照片叫各看一边。</h3> <h3>一揽双娇👆。</h3> <h3> 尹邦宪先生《咏南湖》有诗赞道:“平湖碧水镜城南,湖上新亭枕岛三,小郭千家连滟,太虚一气人韬舍。山川顿觉云烟异,草木亦欣雨泽酣。功在泮池今倍古,无穷井养且相参”。 </h3> <h3>雄伟的瀛洲亭,👆为六角三层重檐,檐角、亭顶铺琉璃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檐上挂有风铃,铃声悦耳。我们俗称三山六角亭。</h3> <h3>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故人相见,世间最大的真诚莫过于师生,同学之情。</h3><div><br></div> <h3> 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也是我们蒙自一中七三届高二班全体同学的中国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