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金秋的阳光温暖恬静,府小的校园干净整洁,处处彰显着和谐</h3> <h3>10月14日,在市教研室的组织下,我校12名教师来到龙城太原小店区九一小学参加为期两天的“和美课堂”第十届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上,共有六位名师专家作课做讲座。</h3> <h3>“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是“和美课堂”的教学理念</h3> <h3> 和黄爱华老师一同学习的孩子们对三角形的稳定性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黄老师倡导的“画图备课法”,使教师能够“一眼看透一节课”,从而更有序条理的把概念,理念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h3> <h3> 强震球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始终贯穿数学核心素养这条暗线,从儿童的视角,关注数学本质,改进教法,引导孩子主动学习,让我们再次体会到“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内涵。强老师蹲下来听孩子们说话,和孩子们交流,是一种做法更是一种理念。</h3> <h3> 贲友林老师把“轴对称图形”这一平面图形的问题讲出了动态的,立体的感觉,打开了学生思想的大门。数学教学,把门打开,是每位数学教师教学的最高要求。</h3> <h3> 白发苍苍的曹培英老师专业独特的评课方式,恰到好处,让我们大开眼界,见识到了大师的魅力所在。曹老对核心素养独到的见解,启发我们数学教学必须摆脱“加法思维”,跨越断层,走出误区。培养数学眼光,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教育不可替代。</h3> <h3> 吴娟老师的一节家常课以及九一小学课题组详细的汇报,让我们看到了课题研究的活力魅力之所在,感受到了课题研究是大势所趋,促使我们将满怀信心地投身到课题研究的潮流中。</h3> <h3> 俞正强老师的鸡兔同笼问题,“画、凑、算、解”,揭示了不同解法的背后隐藏着同一思想,问题只有一个,方法却有多种。在师生共同解读每种解法本质的同时,学生思维在一次一次的“惊诧”中得到激发得到升华,正如学生所说:“数学不是学计算,而是学思维”。一节课上完,数学本质已经潜移默化的深入人心,数学要不断发现成长,而发展必须源于基本方法,基本思想。</h3> <h3> 此次培训,最最让人敬佩的吴正宪老师来到了现场,作为小学数学的泰斗,是多少数学老师心中的偶像。吴老师,独特的语言风格,创新而又严谨的教学设计,把“比”“聊”出了新高度,把“比”“聊”的活灵活现,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让学生豁然开朗。让在座的专家、教师大开眼界,不愧是小学数学界的标杆!</h3><div> 教着今天,想着明天,知道昨天,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埋下种子,是数学教学的最高水平。</div> <h3> 学习固然重要,而把专家的理念、方法内化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则是我们学习的目的。10月19日下午,我们开展了以“回归原点,激活思维”为主题的数学大教研活动。</h3> <h3>教导处副主任武晓俊老师主持这次校本教研活动,她对这次外出学习和大教研的目的意义作了强调。参加这次大教研的有市教研室分管数学的张红霞老师、我校程建明校长、分管教学的张文娟副校长、教导主任郝敬华老师。</h3> <h3>一年级数学组长杨瑞玲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俞正强老师一支粉笔的课堂依然很精彩</h3> <h3>二年级数学组长郭改香老师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动情地给老师们再现俞正强老师的一次次追问。她说:“我们要教学生能读懂的数学,把数学变得简单些、容易些、朴实些。”</h3> <h3>张巧文老师从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文化的传承三个方面和大家做了交流。</h3> <h3>武文芬老师和老师们分享的是黄爱华老师借助手势,用连贯的肢体动作使学生对“三角形的高”这一概念内化。</h3> <h3>靳爱爱老师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老师只有自己先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使学生学的知识是有联系的的,系统的,这样学生学得就不会累,思维就不会僵化。”</h3> <h3>90后年轻教师武宁,用稚嫩的声音讲述了她的亲身体会:小学数学老师在某个时间给学生埋下的一颗知识种子,在某个时间会生根、发芽,会开花、会结果。真心希望年轻的老师们快速地成长起来!</h3> <h3>李红霞老师以名师的课堂为镜子,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找差距,究原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正如她所说:“数学课上我们一直在探索,我们将把这次外出所学付诸于行动,让数学课回归本质”</h3> <h3>武晓俊老师适时做点评</h3> <h3>李春转老师把她的感受娓娓道来,向大家介绍了两天的学习中最令她感动的两个人,一位是白发苍苍的曹培英老师,一位是俞正强老师课堂上的脑瘫孩子。老师们体会到名师对学生的爱与尊重,体会到学习的魅力,正如她所说:有用是因为“有”用,没用是因为“没”用。</h3> <h3>王小花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引导孩子们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的快乐与收获,她说“理念变了,教学自然就会有创意”、“数学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再思考,帮助学生把知识(拎)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得到升华”。</h3> <h3>李丽丽和冯文婷是两位善于学习的老师。丽丽老师说:“当我们的教学不成功时,我们应该多反思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教学的设计,而不要去埋怨孩子们。”文婷老师则结合名师课堂谈了自己的一些教学实际,她说“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课堂,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善于发现课堂的生长点。”</h3> <h3>瞧,我们的校长听得多专注!</h3> <h3>老师们一边听一边记笔记,为这种学习精神点赞!</h3> <h3>市教研室张老师谈了参加这次大教研的体会,对我们务实的工作作风给予肯定,同时向我们府学街小学的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h3> <h3>教导主任郝敬华老师就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做了指导,要求老师们在每一个知识点、平时的每一节课上都要好好研究;要求六位数学组长积极组织教研活动,教研不走过程,要磨课研课,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整体水平。</h3> <h3>校长希望我们以这次学习为起点,让理念付诸于行动,多学习,多钻研,让我们的数学课真正立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上出富有数学文化的数学课。</h3> <h3> 有人说:数学老师应该拥有两双眼睛,一双是望远镜,重在远视。戴上它,教师可以对数学有一个整体、宏观、全面的把握,能清晰地洞察到数学的知识线索、方法脉络和思想渊源。另一双是显微镜,重在内视。戴上它,教师可以对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深入解读。从这样的角度看,就算再简单的数学,它们的背后一定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值得我们去开掘。正所谓“一石一世界,一花一天堂”。</h3><div> 探究数学本质,回归知识原点,传承数学文化,激活学生思维,是我们的理念也是我们的追求。一位名师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府小人在和谐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继续前行,和衷共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