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贝加尔湖的拍摄与后期笔记(上)

亮室学社.高东阳

前记:这里原只作个人文档保存地方,正文经亮室公众号发布后,引来了陈雷老师的公开质疑,大意是我说"教了他星轨创意",是"盗人"行径,须道歉。 治疗选择性失忆的关键在细节与过程,我在这补充了。 为这纠缠,真不如去创作立身的作品。被人指导,并没什么丢面子的,摄影本来就是一个成长过程,当真是猴年,直接从石头里蹦出来,没亲代子代的。摄影团队本也是一个互相学习交流提高的地方。"互为师,团队强,亮室旺",我一直是这个理念,尽管亮室不断有老师流失,甚至食言做同业竞争的,但我信念不变,相信最终沉淀下来的,会是一个真正有情怀的创业及创作团队。在我成长过程里,给予我指导与帮助的人多了去,包括陈雷老师,他那张获奖片也给了我"反哺",思路到呈现,需要优秀的实践与创造力,有思路不一定就成功。至于"教父",都免了吧,胶片时代的技术,读点书就会知道20多年前《四季风光摄影》及《摄影365问》里都有,我是看书生的创作念头。书还在,欢迎来阅。至于陈雷老师对我片子的各种标注分析,等下篇学习吧,我也不介意再面授。 《贝加尔湖冬季的凌晨》 说到夜拍,有个小故事:7年前,一个跟我学后期的朋友说建行请他拍年鉴,给4000块钱去拍宏村,问我有什么好思路,当时杨杨几位都在群里,我告诉他,我一直想在明孝陵拍个星轨,那星空移动就是时间的年轮,极能表现南京的历史底蕴,皖南的建筑与徽商文化也是有历史的,你用星轨去表现。他聪明的,查了资料后面几天一直与我探讨拍法,我后来才知道,他原来是去打比赛,最后拿了那届黟县大展的金奖。在亮室谁创作,都会得到大家的帮助,我拿创意十佳就得益于乐红、梁明各种帮助。那之后,摄影人各种星轨便转的停不下来了,也成了亮室教学里一个前后期结合的单元。 到胡日尔小镇第一夜与学社的梁明老师都没睡,观注着夜空云层,凌晨3点梁明去叫醒大家,我则在微信群里告诉团员,千万不要拍单纯的大场景星轨或星空,那与拍日出日落只拍个大红球没啥区别,要用星空与贝湖冰的环境作文章。日出大约在6点,算个大致时间开拍,曝到收尾时候恰好能将泛红的天际线收了进来。可惜云厚了,薄一些散一些,慢门下的云与星在晨曦里交互穿梭会营造更好的凌晨意象。 《贝加尔湖的一块冰》 很早时候给风光作品起题目,下意识里就受了欧美绘画的影响,《在森林的草地上》《盖尔海湾的落潮》客观到没一丝情感。我挺烦那些主观标题,更烦拍时也就喜欢的拍了,回来后对着片子发各种人生的感悟艺术的感概,总有一种"当时面对危险一万句语录呼啸而过后去救人"的感觉。摄影让画面本身去说话,一幅作品拿了出去,便是观者的解读与再创造了。教学里《中山陵星轨》一章,天空作了淡青处理,建筑民国黄色,加上移轴镜头上拉出的象形"日"型星轨,以"青天白日民国黄"元素构成向""国父"致敬的肃穆意象,有人拿自己合成的挺好看的同地点星轨,起了个主观名,比较后诋毁成"直白、没思想"。我想,摄影阅读也需要一定层次。鲍昆先生说:原本是明白无误的纪实性风光作品,交代出时间、地点即可,却非附庸风雅、不着要领地诗意命名,影响了人们观看赏阅真正的自然。这块冰当然不诗意,只有靴子高,趴下来看它,不同面、不同厚度的地方因为阳光透射呈现不同的色彩,拍它是因为它能说明贝加尔湖蓝冰的由来。广角强烈的近大远小透视特性,控制好焦点拍小品,是一个利器。 《贝加尔湖冬季夕阳下的码头》 风光摄影,让反差极大的亮部与暗部都获得合适的曝光,"大光比"技术是必须要过的坎。尽管在数字时代我们能提供各种前后期解决方案,但在前期拍摄时,能利用好现埸条件则考较眼光与经验了。将几位远处拍冰的团员收拢过来,拍了这幅画面告诉他们,不一定要等到夕阳时候再用黑卡拍,这时候前景曝光量与天空差不了两档,只需找好角度用船挡住还很亮的太阳, 既能正常拍摄又能避免画面出现吸引视线的高光点,抢了我们要表现的冰与船。 《贝加尔湖冬季蓝色的波涛》 还是这个码头,这堆冰一直吸引着我,等着拍摄时机,落日下了去,远处最后的光线完全的陷落前,已经在冰堆中站了好久。我喜欢大面积的冷调里留一点暖的感觉,我需要这个时候。韦斯顿说"构图是有力的观看",我却以为是有力的欺骗。对比上一幅,我将画面边缘控制在有冰的区域,画外便有了冰块漫延开去的想像,构图是重要的造型语言,运用好这语言首先便是围绕主题的元素取舍了。超广角拍摄,机位的高低决定了近、中、远景关系,将脚架调到最低,冰堆便将远处的船多少埋下去些,搬不动冰块,想再低些,那只有冻僵了才能手持30秒想动都动不了。桶形畸变是广角镜头特性,它将前景冰堆波涛般隆了起来,佳能14mm对畸变控制的好在这反到弱化了表现力,当然后期一个ctrl+T命令可以处理的更到位,不过这属于图片设计范畴了,真正的摄影后期只能是影调语言与色彩语言运用。 《贝加尔湖冬日景象之一》 一直将14mm镜头作为风光题材创作的挂机头,喜欢它的114度视野,它似乎具有容纳一切的力量。控制好这个力量需要机位选择和元素组合能力,亮室风光并不是拿着广角靠上去、低机位拼命的夸张前景肌理。初次合作的俄方导游依照旅游时间安排车辆,大白天出去权当熟悉下贝湖,为秋季拍摄踩踩点。俄罗斯特有的越野小巴在冰面上飞驰,天空的灰云及时现的阳光吸引了我,一路上考虑着如何利用这云层。不知名小岛脚下,一个挂着冰凌不足半人高、深约半米的小洞吸引了我,蹲着小心的挪进去,相机手动调好焦距放在腿上拍下了这幅。用什么镜头,你的眼睛就需要有这个镜头视野看世界的能力。场景风光摄影,全景深是要点,从近处到无穷远都需要清晰,如果画面前景冰柱拍虚了质感便无法表现,给我看只有一句:拍的不错,删了吧。 《贝加尔湖蓝色的日落》 将食指卷起来,迎着亮处、从极小的缝隙里你看到的是有晕的光,这就是光的衍射现象。当落日在合适的位置上,光圈收小到f16,星芒便在画面里放射了出来,在蓝色的冰上闪烁。画质是风光摄影的生命,数字摄影前期的本质是数据采样过程,曝光越足数据量越多,后期处理余地越大,画面透而干净,大光比情况下,暗部区域曝光需要得到足够的保证,否则后期强行提亮,躁点将破坏掉画面品相。这幅图在保证高光区域不曝死前提下,加档拍摄让暗部得到了较多的曝光。 《贝加尔湖的一幅灰片》 黑白片其实该叫灰片,没有了色彩语言,完全以灰度去呈现形象,对影调的理解及不同灰度的层次把握体现了摄影师的素养,难怪在胶片时代,欧美摄影师以暗房制作水平来判断他的艺术品位。风光黑白摄影作品,我崇尚细腻丰富的灰度调,那类喜欢加反差大到了如黑白木刻画、层次尽失的,可参悟一下祖训:运墨而五色具。 下期,关于后期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