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同行

瑞叟阿祥

<h3>  1958.3.3,我和刘友生等同志响应党的号召,一块儿下放农村劳动锻炼。</h3><h3><br></h3><h3> 图为临行前两人的合影。</h3> <h3>  县委宣传部同志们的欢送照(从左至右,前排:曾水向、刘友生、宣传部长袁仁久。后排:李柱明、牟家芳、张开业、张林汝、包永康)</h3><h3> </h3><h3> (注:李柱明、包永康已先后去世)i</h3> <h3>  县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欢送大会。我是(下放干部)代表之一,在大会上发了言。同时,发言的还有县委办公室的龚继明和人委会农业局的苏伦耀。</h3><h3> </h3><h3> 图为欢送大会会场,会场中前面那个头戴解放帽的是刘友生,旁边挨着者即为曾水向。</h3><h3><br></h3><h3> (抬头看,那楼沿上的巨幅标语还是我书写的哩)</h3><h3><br></h3><h3> 附:我发言后朗颂的一首诗作。</h3><div><br></div><div> 向劳动进軍</div><div><br></div><div> 大地响起了嘹亮的号角,</div><div> 祖国号召我们向劳动进軍。</div><div> 去!</div><div> 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工厰。</div><div> 去!</div><div> 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村。</div><div> 这是伟大的革命创举,</div><div> 同志们!</div><div> 让我们在劳动的熔炉中把自己锻炼,</div><div> 为祖国幸福的明天贡献出青春。</div><div> 同志们!</div><div> 迈开坚强的步伐,</div><div> 向劳动进軍!</div><div> 让我们在劳动的熔炉中把自己锻炼,</div><div> 为祖国幸福的明天贡献出青春。 </div><div><br></div><div> (曾水向 1958.3.3)</div><div><br></div><div><br></div><div>i</div> <h3>  图为在县级机关欢送大会上发言的“下放干部代表"于大会堂门前的合影。(从左至右:曾水向、龚继明、张朝怀、苏伦耀。)</h3><h3><br></h3><h3> (注:龚继明、张朝怀、苏伦耀,已先后去世)</h3><div> </div><div> </div><div><br></div><div><br></div><div> </div> <h3>  .我和友生同时被分配去孝儿区的恒丰公社,我的落脚点是上洛三队,他的落脚点是瓦厂二队(两地相距10来华里)。</h3><h3> 上洛三队距公社所在地较近,它背靠有名的山梁“大南厂”,全队30来户人家就分布在一面陡坡上。队长很年轻,20几岁的小伙子,他姓吴叫吴天連。按队上安排,我就驻在他家对面的袁正银家。那一带(包括上洛一、二队)姓吴的人较多。据说,我祖母的娘家就在那边。要理起来,天字辈和我是一般的,因此队长吴天連和会计吴天长等都一口喊我叫老表。加上我母亲姓袁,和袁正银家也是一个姓。既然彼此沾亲带故,大家和我相处都十分亲切。</h3><h3> 到队后,我就积极主动的参加生产劳动,和干部、社员们打成一片。在生活上,一日三餐,什么“麦儿饭”、“红苕饭”、“净包谷面面饭”、“罗卜爪爪饭”、“谷面子饭”我都吃过,入乡随俗,再说袁正银家(就他和他衰老的爷爷)实在也很穷……。在生产上,既然是下放劳动锻练,不会你得向社员们虚心学习。其实,队里于我们在安排上是多有照顾的。只要自已不偷懶耍滑,队员们也是看在眼里的。让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是:一次挑粪</h3><h3>去“大南厂”给包谷苗施肥,我量力而行担了一挑小桶(约60斤左右)的粪。可一上路就爬坡,开始还鼓起一股劲,待到爬了两三百米路程后,便有想放肩歇脚的念头,而且越爬越觉担子沉重,甚至双腿打闪闪,无耐只好放下担子歇歇。就在这当儿,同行的一位姓毛的中年女社员(抱歉!忘了她的名字)过来,二话没说帮我担起那挑粪一步一个台阶的拾级而上,直达“大南厂”高坡上的那塌包谷地。因为这事,我非常感激她,真的一辈子也不会忘记!</h3><h3> 在上洛三队,我学会了铲田坎、平秧田、<u>扯</u>秧、栽秧到薅秧,还学会了碎土、办包谷地和天旱时踩龙骨车及拉戽水兜灌田等农活。</h3><div> 同时,根据公社党委安排并恒丰小学邀请,农闲时去该校代了一段时间初年级的语文课。</div><div> 还有,每逢恒丰赶集,我便将我平时所创作的一些诗歌,用多种彩色纸书写成诗传单,粘贴在一段一段的麻绳上,找邮政代办所的小向(天华)帮忙,悬挂在那条窄窄的街道上。不仅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同时也给小小的乡场增添了几多文化气氛,算是凑凑热闹。</div><div> </div><div> 下面这首诗歌,正是根据我在劳动生产中的亲身体验(也就是创作灵感)即兴而成的。寄出不久,很快被《宜宾曰报》和《珙县报》刊用。</div><div> </div><div> 标题:《你们烧烟我读报》</div><div> 县委会下放干部 曾水向</div><div> </div><div> 一轮红日当空照,</div><div> 晌午过后正歇梢。 </div><div> 说的说来笑的笑,</div><div> 社员个个情绪高。</div><div> 霎时队长发言啦:</div><div> “别讓!请老曾给我们读段报。”</div><div> 没等话完我就动手,</div><div> 荷包里摸出《珙县报》 。</div><div> 我又是读来又是讲,</div><div> 大家听得抿嘴笑。</div><div> 都说这个办法好:</div><div> “我们烧烟你读报。”</div><div><br></div><div> (注:烧烟即歇梢的意思。)</div><h3> </h3> <h3><br></h3><h3><br></h3><h3> 这以后,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又被抽调离队去孝儿区搞宣传,主要书写墙报和巨幅\标语。期间,我还约请因故赋闲在家的黄启东同志一道,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为孝儿区的5个公社编缉出了《红旗》(孝儿集)、《上游》(恒丰集)、《东风》(仁义集)、《卫星》(宝山集)、《犀牛》(沐滩集)五个诗集。并刻版油印,装订成珊,广为散发。</h3><h3> 紧接着,还回县城书写了一阵子的墙报和巨幅宣传标语……</h3><h3> 那时,写美术字的人很少,我算是县里头一个“滥竽充数”的吧。-</h3> <h3>  再后来,我和友生又回到了机关。这一张合影摄于1959.3,画中人是一起下放孝儿区恒丰公社的(从左至右,前排:徐明远、张和玉一一二人系夫妻、李昌荣。后排:曾水向、吴天池、龙德爽、邱声富、刘友生、李相尧,共9人。)我细查了一下,除我和友生如今还在世外,其他7人己先后作古。一一照片上面那首诗是我当年题写的。诗曰:</h3><h3> 阳春三月好风光,</h3><h3> 满面春风喜洋洋。</h3><h3> 劳动锻炼方向好,</h3><h3> 党的恩情胜爹娘。</h3> <h3><br></h3><h3> 挚友城郊合影。</h3> <h3>  我和友生及曾荣汉(小学理论教员,当时在宣传部办公)。荣汉系宜宾市南溪区人,别后多年未见。.</h3> <h3>  在县文化馆,我、友生和该馆馆员王顺源的合影(王尚在)。</h3> <h3>  最后,顺祝我的好友友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全家幸福!!万事顺意!!!</h3><h3><br></h3><h3><br></h3><h3> (水向2017.10.21制发,2018.1.20修订)</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