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7年8月31日晚上我们到达满洲里,满洲里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部,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的位置。全市东西最长50公里,南北最宽34公里,呈不规则的狭长地带,总面积为732.44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陆运口岸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总人口30余万。<br></h3><div>满洲里有机场、铁路、公路相通,交通便利。</div> <h3>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旺盛的泉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中东铁路西部线建成后,建立火车站,因是从俄国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当时惯称“满洲”)的首站,故名“满洲里站”,俄语为“满洲里亚”,音译成汉语变成了“满洲里”。</h3><div>满洲里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融合中俄蒙三国风情,被誉为“东亚之窗”。</div> <h3>我们在满洲里住宿的鸿都宾馆在华都大厦。我们按照导航的引导到达华都大厦楼下就是找不到鸿都宾馆,最后找到华都大厦入口问了门里的保安告诉我们上25楼,整个一层楼都是鸿都宾馆的。一个标准间有40平方米,观看满洲里的夜景非常方便。<br></h3> <h3>我们住的标准间</h3> <h3>从宾馆俯瞰满洲里市区。</h3> <h3>从宾馆俯瞰满洲里市区。</h3> <h3>从宾馆俯瞰满洲里市区。</h3> <h3>从宾馆俯瞰满洲里市区。</h3> <h3>从宾馆俯瞰满洲里市区。</h3> <h3>从宾馆俯瞰满洲里市区。</h3> <h3>从宾馆俯瞰满洲里市区。</h3> <h3>从宾馆俯瞰满洲里市区。</h3> <h3>满洲里的夜景</h3> <h3>满洲里的夜景</h3> <h3>满洲里的夜景</h3> <h3>满洲里的夜景</h3> <h3>满洲里的夜景</h3> <h3>满洲里的夜景</h3> <h3>满洲里的夜景</h3> <h3>满洲里的夜景</h3> <h3>满洲里的夜景</h3> <h3>满洲里的夜景</h3> <h3>满洲里的夜景</h3> <h3>满洲里的景点有国门景区、41号界碑、呼伦湖、套娃广场、婚礼宫、猛犸象公园等,我们因为只有半天时间,重点游览了国门景区、41号界碑、呼伦湖,当地人告诉我们套娃广场已经过了旅游旺季俄罗斯大马戏和表演都没有了,所以我们没有进去,只在外面照了一些照片。从满洲里市中心到国门景区有八公里,中途路过套娃广场。</h3><div><br></div> <h3>套娃广场旁的套娃酒店</h3> <h3>套娃酒店门口的穹顶。</h3> <h3>套娃广场的停车场</h3> <h3>套娃广场大门</h3> <h3>表演俄罗斯大马戏的马戏厅,就在套娃广场大门口的左侧。</h3> <h3>套娃广场的一角</h3> <h3>围墙外照的套娃广场一角</h3> <h3>套娃广场售票处,放大可见显示屏上的票价。原价148元/人次,现执行平季票价98元/人次。</h3> <h3>注意了,不要进错门。男左女右,这是卫生间。</h3> <h3>垃圾桶也是套娃。</h3> <h3>如果没有中文象不象莫斯科红场。</h3> <h3>售卖商品的商店,比市内的贵不少。</h3> <h3>揽客的马车,不怕马粪味大的可以座座。</h3> <h3>国门景区大门。在景区大门的右侧有个很大的停车场,自驾停车很方便。</h3> <h3>火车头广场</h3><div>机车下面的铁轨是1925年苏联制造的43铁轨,这台机车在中华大地上奔驰了半个多世纪,演绎了生命里程的"三部曲",留下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建国初毛主席就是乘座这台机车牵引的火车出访苏联的。机车号是 "1861","18"代表的是满洲里到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的距离,即18里。"61"是代表毛泽东在满洲里期间,曾对驾驶这辆火车头的司机长说过六句话:一定要与苏联同志搞好友邻关系,一定要注重少数民族地区的相互团结,一定要保障军用列车的安全,一定要多学文化,一定要克服天气寒冷带来的困难,一定要注意身体。毛主席回国后,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号召。从1950年到1965年,这台机车欢快地驰骋在祖国建设的钢铁运输线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因此,满洲里人民又命名它为"满洲里号"。</div> <h3>国门景区导览图</h3> <h3>国门第一哨</h3> <h3>哨所旁边的国界隔离网</h3> <h3>从俄罗斯回来的列车,机车是中国的。</h3> <h3>和平广场的标志</h3> <h3>走近国门。</h3> <h3>国门内部是个五层的大展厅,有国门发展的历史展览,也有卖旅游纪念商品的。</h3> <h3>国门内的中厅</h3> <h3>在国门上方连廊俯瞰,远方是俄罗斯的后贝加尔斯克,后贝加尔斯克是俄罗斯联邦赤塔州的一个小城,位于中蒙苏三国交界地带,距满洲里市仅9公里,人口7000余人。</h3><h3>对面的是俄罗斯的国门,俄境后贝加尔斯克区的车站、建筑、街道、行人尽收眼底。国门对面不远处是俄罗斯的国门,国门上"РОССИЯ"六个硕大的字母, 俄罗斯国徽镶在国门北侧的立柱上方。</h3><h3>近处有人群的是中方41号界碑。</h3> <h3>在国门上方连廊俯瞰</h3> <h3>在国门上方连廊俯瞰</h3> <h3>在国门上方连廊俯瞰,中方景区的和平广场。</h3> <h3>在国门上方连廊俯瞰,俄罗斯的景色。</h3> <h3>在国门上方连廊俯瞰,中方的铁路,远方是景区大门,右侧白色建筑就是中共六大展览馆。</h3> <h3>在国门上方连廊俯瞰中共六大展览馆。</h3> <h3>第一代国门</h3><div>1900年俄国人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进入我国后改称“东清铁路”,而两国间的界限标志最初是由俄国人设立的,就是两根木桩。</div> <h3>第二代国门</h3><div>该国门建于1920年,此时的俄国已经是苏联(苏维埃联邦共和国),该国门是横跨铁路之上的木制牌坊,面对中国方面以中文书写“中苏门”三个字,面向苏联方向写的是俄文。设立在现在的后贝加尔斯克(当时中国称为十八里小站,苏联称为八十六号小站)。1918年2月中东铁路临时警备司令部(张学良的东北军)向该站派驻了警察所,检查出入我国国境人员。有史籍记载:“满洲里今为胪滨县治,八十六号小站尚在其西,亦称十八里小站,则以俄里计算,此为华界尽处,站有牌坊一榜,曰:‘国门’。”这说明1918年的中俄边界不在满洲里,而是在现在的后贝加尔斯克。该牌坊后来被移至后贝加尔车站对面的苏军边防总站院内,1949年被苏联方面拆除。</div><div>1929年张学良受蒋介石的怂恿发动“中东路战争”,(有关中东路战争内容较多,也比较复杂,请有兴趣的自行查询。)东北军战败,驻扎在十八里小站的中国军警被苏军驱逐,该站为苏方单独占有。1930年中国军方多次要求在十八里小站建筑营房,均被苏方拒绝。</div> <h3>第三代国门</h3><div>时至今日,中俄两国铁路连接点附近的国界大致是依金源边堡南侧划分的。1968年我方一侧横跨铁路修建了用于检查进出车辆、站岗瞭望的钢结构天桥,桥上悬挂“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标语。被称为第三代国门</div> <h3>这是展览馆的一张第三代国门的照片,注意右侧黑色门式建筑物就是我国的第三代国门。</h3> <h3>第四代国门</h3><div>1988年6月,中国在满洲里修建了第四代国门,这是中国在满洲里具有真正意义的国门。总投资85万元,建筑面积774.5平方米,高12.8米,宽24.45米。1989年6月25日竣工。第四代国门中间悬挂直径1.8米的国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红色大字。</div> <h3>这是第四代国门的照片。</h3> <h3>第五代国门</h3><div>随着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的不断升温和铁路货运量的持续攀升,第四代国门已经不能适应中俄两国贸易快速发展的需求并于2007年拆除新建第五代国门。现在的第五代国门充分考虑到了中俄贸易的发展前景,铁路由原来的一宽一准改建为两宽一准,同时还预留了两线准轨位置。第五代国门总投资约8200万元,总长105米,宽46.6米,高43.7米,过桥高16.9米,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后工业时代风格。该工程建设历时仅100天,竣工的当天吴邦国委员长就登上了国门成为第一位登上该国门的中央领导人。</div><div>满洲里第五代国门目前是中国陆路口岸最大的国门,在国门乳白色的门体上方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鲜红大字,上面悬挂的国徽闪着的金光,国际铁路在下面通过。国门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巍然屹立。通过历代国门的变迁,折射出一个国家兴衰轨迹。</div> <h3>第五代国门的照片。</h3> <h3>在中共六大纪念馆看国门。</h3> <h3>现在俄罗斯的国门</h3> <h3>中国的41号界碑。</h3> <h3>中国的41号界碑近景。</h3> <h3>俄罗斯的界碑。</h3> <h3>俄罗斯的哨所</h3> <h3>中共六大和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通道</h3><div>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在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以及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关系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上,迫切需要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认真加以解决。由于国内当时正处在极为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很难找到一个安全的开会地点,加上1928年春夏间将相继在莫斯科召开赤色职工第四次大会、共产国际第六次大会和少共国际第五次大会,考虑到届时中国共产党都将派代表出席这几个大会,而且中共中央也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共产国际的及时指导,遂决定党的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为了使代表们安全到达莫斯科,党中央决定大多数代表途经大连乘坐中东铁路的火车,由哈尔滨至满洲里出境。满洲里国际秘密交通站护送近百名六大代表偷越中苏国境,使他们顺利到达莫斯科,为中共六大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iv><div>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境内,早在20世纪20年代至193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满洲里地区反动力量相对薄弱、交通方便、距苏联较近等优势,相继在满洲里建立了地下交通站,掩护共产党人从满洲里进出中苏两国国境。我党早期的领导人周恩来、瞿秋白、李立三,罗章龙、伍修权等革命党人都是通过秘密交通线的掩护,前往苏联和回国的。</div> <h3>展览馆的照片,1900年满洲里的火车站。</h3> <h3>展览馆的照片,上为中国海关,下为俄罗斯的海关。</h3> <h3>毛主席出访苏联在满洲里经过。</h3> <h3>2008年习近平在满洲里国门。</h3> <h3>满洲里红色展览馆</h3> <h3>中俄蒙超市</h3> <h3>国门景区出口,出去就是中俄自贸区</h3> <h3>自贸区广场的北国第一门。</h3> <h3>中俄互市商品二次交易市场,顾客冷清。</h3> <h3>这俄餐馆,房顶上的字是满洲利亚俄餐。</h3> <h3>也是个商店,标牌是东方优品全球购,不知什么原因关门了。</h3> <h3>自贸区广场的雕塑</h3> <h3>再见了,雄伟的国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