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成家过日子永远是人生的主题。无论是男是女,到了婚嫁年龄,都会去认真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期待自己能找到情投意合,称心如意的伴侣。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白头偕老,幸福永远。<br> 我正式开始涉足找朋友,谈恋爱,结婚这个系统工程,已经二十六岁了。记得和她的第一次约会是在我们的值班室里。从看见她的第一眼起,我就从心里认定,这就是我未来的媳妇了。只见她端庄朴实,自然大方,真诚友善。超凡脱俗。那得体大方的举止,坦诚真挚的言谈,和着由内向外渗透着的内在气质与来自于深度的魅力流露,让人看的出她良好的潜在素质和知识修养。<br> 我们的恋爱进展十分顺利,虽然没有仰望星空的浪漫,也没花前月下的梦境。但却有着实实在在的温馨和爱恋。当时的她还在大学读书,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习,我们努力克制自己,约定每周只见一次面。每到周二夕阳西下,我顾不得一天工作劳累骑着自行车飞快赶往牡丹公园门口,远远总能看见她坐在花池边看书的身影。我们的话题非常简单,她说学习,我谈工作。互相汇报一周来各自的情况。虽然话题单调,但总有说不完的共同语言。那时,我们极少看电影,也不逛公园和商店,一向节俭的她也从不让我在饭店请她吃饭。而是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工作上。直到 一九七九年夏天,媳妇儿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实现了她梦寐以求的梦想,真正成了一名人民教师。<br>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任何一对新人,都会梦想着在大喜的日子里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高朋满座,热闹非凡,而我俩喜结良缘的大喜日子,却给我的终生留下了对媳妇儿的负债情结。<br> 记得结婚那天,连头发也没顾上剪的我。骑着单位发的公用单车,一个人一大早就来到了媳妇儿家。媳妇家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办喜事的气氛。岳父告诉我时间还早,让我先去剪剪头发,可临近春节,理发店排着长队,我转了一圈只好回来,岳父见我没穿新衣,就把自己刚做好的呢料中山装取出给我穿上。我静静的坐在院里等着媳妇儿起床。许久,见无动静,就上前敲门,发现媳妇儿在屋里默默落泪。是啊!这哪像结婚的样子,哪个出嫁的新娘能接受这严酷的现实。在父母的劝说下,媳妇儿含着眼泪起床。静静地梳洗。她没有一句话,就像平时一模一样,整理完毕,推上自己的自行车,,没有告别父母,默默地跟着我走出娘家的大门。<br> 我们的目的地是龙门。那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还住着把我从小养大的奶奶。今天去是要去告诉她老人家,我结婚成家了。从老城到龙门,也算不近的路。我把媳妇的单车寄存在半道,骑车带她同行。媳妇在我身后,没有说话,许久,她悄悄的从后面拽住我的衣服,把身子轻轻贴在我的背上。这一刻,我的心里就像翻了五味瓶,苦辣酸甜说不出什么滋味。媳妇儿心里受着那么大的委屈,反过来还在安慰我。我心里流着泪,狠命登着自行车。媳妇儿,今生今世,我一定好好对你,今天我欠下的,我要用这一辈子来还。<br> 就这样,一辆单车的迎亲队伍,一间茅屋的新婚殿堂,一碗寻常百姓家平常吃的烩菜,我把媳妇接到了家,迎进了门。</h1> <h1> 媳妇儿是一个事业心特别强的人。对学术的钻研到了痴迷的程度,她说她要以居里夫人为楷模,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她始终保持谦虚好学,积极上进的态度,以严谨,求实为座右铭,和同事一起,创建了河南科技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从此围绕材料学科,开始了在微观领域的探索和发展。短短数年,就在这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在国际,国内权威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每年都会向中南,全国,中日电镜学术会议投稿并参会发表演讲,她独立编写了金属材料电子显微分析的大学教材,被多所大学采用,她的某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的多项课题均获得省,部级奖励。因为成绩突出,她被学校第一个破格晋升高级职称,为工农兵大学生晋升高职开创先例。她被河南电镜学会推荐担任全国学会理事,河南电子学会付会长,国家青年专家,并入围洛阳市科技高层人才。一九八九年,她做为洛阳市政府代表团成员,赴日本岗山理科大学研修交流。在国际电子显微学会主席桥本名下深造。并为冈山理科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建立校际关系牵线搭桥,做出贡献。<br> 一九九七年,已经四十五岁,不满于事业有成的她,停薪留职,远赴重洋,先后在日本岗山理科大学,岗山大学攻读并获取了博士学位。成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位海归女博士。女教授。重新继续她的金属材料电子微观分析世界,开始为学校效力,为教学服务,她整天把自己扎在实验室里,把全部精力投身到金相材料分析的科研之中,教学授课,科研课题,研究实验,撰写论文,学术交流,业务培训,横向联系,带研究生,受邀审改论文,参加研究生答辩,以及协会事物性工作,让她经常废寝忘食,加班加点,早出晚归,忘我工作。她几十年如一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和充沛的精力来接受并努力勤奋地去工作。媳妇的付出和成绩,得到了领导,同事和同行的赞誉,好评和爱戴。<br> 随着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媳妇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积累越来越丰富,学术越来越精,名气越来越大,外省市的一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带着“疑难杂症”慕名来找她“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她从不嫌麻烦,不讲条件,不记报酬,尽力做快做好,满足来者要求,她说,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人家大老远跑来是对我们的相信,来一趟不容易,总不能让人家带着希望来再带着失望回去。</h1> <h1> 媳妇谦虚谨慎,好学上进,追求知识永无止境。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不轻易放过,无论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问题她都要彻底搞明白才肯罢休。字典,词典,工具书,百度都是她从不离手的帮手和老师。媳妇把时间看的非常宝贵。从不白白浪费一分钟,就连报社记者对她采访这样的好事,她也推脱太忙借故推掉。平常也从不闲谈聊天,无时无刻不在利用一切空间,用丰厚的知识充实自己。难得她吃饭时有兴趣说说话,也是某某老师的论文在什么杂志期刊发表了,某某老师的什么课题获奖了,某某老师科研又有新成果了,某某老师的学生答辩通过了,该给电镜会议写文章了,哪个学校又添了新设备了,今天实验又有什么新发现了,再么就是说她的学生,这个学生去某某大学攻读博士了,那个学生在某研究院就职了,还有就是某某学生在哪个大学任教了……每当说到自己的学生,她的脸上都会显出骄傲的神色,每当说到自己学生,她的脸上都会挂着幸福的微笑。仿佛那些学生的名字就是她的一张张名片,那些学生的面孔就是挂在她胸前的奖章。</h1> <h1> 六十二岁,媳妇在获得功勋教师荣誉称号,被学校返聘到期后,正式光荣退休。已经功成名就,桃李满天下的她,仍热情不减,干劲儿不退。不愿放弃她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电镜事业,不愿将自己几十年来所学和积累的知识白白浪费。她人退心不退,离休不离岗,继续在她的岗位上发挥着余热。工作不计时间,劳动不计报酬,付出不讲任何条件的继续从事她的理想和事业。有人说,智者把所学知识当做赚钱的工具,学者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当成一项事业。她就是这样一位把知识当成事业,又把事业当成生命重要组成部分的学者。</h1> <h1> 媳妇不光在事业上是个强人,在生活上也是个贤妻良母好媳妇。从女儿出生,她就坚持自己孩子自己带,不给老人添麻烦,无论工作多忙,我出差时间多长,她都排除困难,承担全部家务,自己带领孩子一直到大。她去日本,把女儿带到日本读书,不仅自己完成学业,也帮助女儿获取了硕士学位。她外出开会交流机会很多,每次出差,都会征求婆母意见,如果婆母愿意,她就会带婆母一起出门,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大江南北,天涯海角都曾留下过她们婆媳亲切的身影。每到冬天,她都要把家没暖气的婆母接到自家来过冬,为的是不让婆母遭寒受冻。</h1> <h1> 媳妇生活简朴,从不讲究吃穿,她常说,人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方便面,剩馒头,小点心都是她的家常便饭。女人都爱包,可她不在乎,朋友送她一个自做布包,修了又修,补了又补,一直拎了近二十年仍不更换,穿戴更是简单,多年不添一件新衣,也不在乎。至于那些项链,耳环,戒指什么的饰物,更是和她无缘。说戴着碍事,耽误干活。她搞材料出身,对各种材料比较了解,她看到现在人们都把钻石看得非常高贵,贵重,就说:那就是个用来切玻璃的石头,炒作的那么值钱,戴在手上有啥作用。<br> 几十年的相濡以沫,几十年的朝夕相伴。岁月的痕迹无情的爬上了眼角和鬓稍。往日的媳妇如今早已年过花甲,变成贴心的老伴了。人老了,才知互相懂得,人老了,才知互相陪伴,人老了,才会在过去的恋情,爱情里注入新的亲情,恩情。相信我俩会在人生的最后一个黄金年华里,互相体贴,互相关爱,共同牵手,让她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余晖,发挥余热,让她为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再创辉煌,为她的金属材料微观世界再做更大贡献。<br> 媳妇,👍👍👍</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