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红楼梦,浅析林黛玉~(原创)

淡雅清茶(于娣)

<h3><br /></h3><h3>出镜 淡雅清茶</h3><h3>文字原创 淡雅清茶</h3> <h3>自古谁言作者痴,只教宝黛两分离。</h3><h3>同床而卧惜香玉,青梗无稽话相思。</h3><h3>~清茶~</h3> <h3>女人这一生有嫁给婚姻的,比如薛宝钗。有嫁给爱情的,比如林黛玉。当然,是黛玉的灵魂嫁给了宝玉的心灵。皮囊的结合就算在判词里也由"钗"变为"簪"。钗双而簪孤,就算瞒天过海拜了堂又如何呢?而最终曹公用两株枯木,一围玉带,就把一个袅袅婷婷神仙一般的林妹妹给葬送了。痛煞我整整半个世纪。</h3> <h3>少年时,看到黛玉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我便觉得好美的意境,好凄凉的雨天景致。而今再读这一段,就倍感黛玉自怜的心情和无依无靠不安的心理。尤其读不得脂批本《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这收养二字如锥钻心,每每这个时候我到想着程高本的《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而抛父到底有点自主的意思吧,虽也心酸一把,终究比无助的收养略略让人喘息的出来。</h3> <h3>每当回看脂批本的红楼梦,就很不容易把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一气看完,每每看到贾宝玉因说林妹妹要被林府的人接回去而犯了痴病,便痛惜这一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小儿女,最终劳燕分飞,阴阳两界。就会痛彻心腑,泪落粘襟。犹记得年少时,每看一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必定会大哭一回。</h3><h3> 我开始是拒绝高鹗的续本的,后来因心痛黛玉而想,高鹗虽背离了曹雪芹著此书的原意和思想,可如果不是高鹗,按判词和画面,难道真要理解成两株枯木,一围玉带,林黛玉莫非吊死不成?而或是"冷月葬花魂"的投水自尽?这两种结局在感情上我都不能接受,而这两种结局却是很多红迷们认为是曹雪芹所要写的结局。高鹗的最终黛玉泪尽人亡,是多么的符合和安慰了许许多多像我一样的红迷们,明知道黛玉不是这种死法,可在心里,是多么希望黛玉就是这样,泪尽人亡。临走时也不忘呼喊宝玉:宝玉,宝玉,你好~~,就"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了。</h3><h3><br></h3> <h3>我坚信高鹗本人是读懂读通了红楼梦的。因为红楼梦的主人公们说话语调是别具一格的。红楼梦的文字组合也是具有曹氏自己所特有的特点。火的一塌糊涂的《甄嬛传》,其说话方式和语言逻辑就是抄袭红楼梦的,这绝对是它火的原因。因为大众感觉到了新奇。而高鹗在继承曹氏的语调基础上可说是天衣无缝的。曹氏的红楼梦里大到主人公小到丫鬟小厮们,所说的话和一言一行都遵循了一个谶语之法,小说的情节也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亦作"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一点高鹗也是驾轻就熟的。高鹗因酷爱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对高鹗的记载是这样的:熟谙经史,工于八股文,诗词、小说、戏曲、绘画及金石之学亦颇通晓。诗宗盛唐,词风近于花间派,论文则"辞必端其本,修之乃立诚"。可我就是想不通,这么一个大才子,怎么会歪曲了红楼梦的结局不说,还成了同行本了。</h3> <h3>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h3><h3>写到比,真想做一梦去找高鹗问问:你的才情不抵曹雪芹也看得明白吧?哪里来的兰桂齐芳啊?</h3> <h3>黛玉是小心眼的,黛玉是小性子的,而黛玉的小心眼和小性子却多半是对着宝玉。她到死都对宝玉不放心,那是因为她自己是孤独的,是寄人篱下的,是没有靠山的。黛玉也知道宝玉心里只有她一个人,宝玉也曾对她说过:"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可黛玉却不这么想,宝钗是有母亲哥哥的,虽说她的哥哥是人人皆知的薛大傻子,可对他妹妹的疼爱却没有二话可说的。最主要的,宝钗有王夫人这个大靠山啊,岂有不倾向亲妹妹的女儿,而垂怜无依无靠的林黛玉?纵然宝玉内心只有一个林妹妹,也斗不过为了自己的地位巩固打小报告的袭人,全心倾向于亲妹妹女儿的又真正手握生杀大权的王夫人,讨好姑妈的王熙凤~最终的万艳同悲千红一窟,就从秦可卿和林黛玉的死拉开了序幕~~~!</h3> <h3>若只认为黛玉总是啼哭的,抑郁的,那就是没有看懂林黛玉。哭,是红楼梦赋予黛玉的典型外表。这棵绛珠仙草本就是下世历劫来还泪的。可黛玉也是顽皮的幽默的诙谐的。且看她对贾母要求惜春画园子,她的一番话:薛宝钗为惜春画画开了要用的东西的单子,黛玉拿过来看了,拉着探春笑着说:你瞧瞧,画个画儿又要这些水缸箱子来了.想必他糊涂了,把他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探春"嗳"了一声,笑个不住,说道:"宝姐姐,你还不拧他的嘴?你问问他编排你的话。"宝钗笑道:"不用问,狗嘴里还有象牙不成!"一面说,一面走上来,把黛玉按在炕上,便要拧他的脸~当大家因为惜春画画要请一年的假,都在埋怨是刘姥姥的一句话贾母才叫画的,黛玉说: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说的大家都笑起来.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看看,连薛大美人都对颦儿的幽默又爱又恨不起来呢。"当大家笑的前仰后合,史湘云连人带凳子都笑的跌倒在地上的时候,颦儿又正颜厉色指着李纨说到:这是叫你带着我们作针线教道理呢,你反招我们来大顽大笑的。"李纨笑道:"你们听他这刁话.他领着头儿闹,引着人笑了,倒赖我的不是.真真恨的我只保佑明儿你得一个利害婆婆,再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试试你那会子还这么刁不刁了。"~当宝钗说要生姜二两酱半斤的时候,颦儿说到:"铁锅一口,锅铲一个。"宝钗道:"这作什么?"黛玉笑道:"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替你要铁锅来,好炒颜色吃的."众人都直笑的前仰后合。就连贾宝玉都说颦儿淘气的精致。每每看到这些段子和篇章,我真想黛玉的人生就这么走下去吧,让她做一个快乐美丽的少女不好吗?而她的多疑和小性子实是对自己没有根基、和外来保护的自卫。</h3> <h3>黛玉是曹公笔下一个完美的女性人物。她的美曹公不惜用了两个绝世美人来综合了一个林黛玉。一个是西施,说黛玉的病态之美:病似西子胜三分。一个是赵飞燕,说黛玉体轻之美:风略吹吹就倒了。更拉来了王叔比干,来形容黛玉心似比干多一窍的才情。贾二舍偷娶尤二姨中,小斯就曾说他们见了林姑娘连大气都不敢喘的话:我们府里有两个姑娘,真是天上少有,地下无双.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他`多病西施'.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又吹化了姓薛的。即便黛玉多病,其病态之美可见一斑。。</h3><h3> </h3> <h3>。黛玉的才华曹公干脆很直白的用东晋才女"谢道韫"来比喻:堪怜咏絮才。 这在红楼梦里已经有了多处的表现。 比如:结诗社菊花诗夺魁。元妃省亲令众姊妹做诗,特别指出黛玉的诗做得好。黛玉能持家,冷眼看着贾府是入不敷出。黛玉会抚琴懂曲谱。黛玉一肚子的文章又不高傲保守,薛宝钗不肯教香菱做诗,黛玉主动为香菱讲解教他读什么书怎么做诗。就算做老师都是个负责认真不敷衍的好老师,等等等等。</h3> <h3>我总不服脂砚斋所批的黛玉和宝钗是一个人的说法。只因为十二钗却是十一个判词,只因为黛玉和宝钗的判词在一起,就要说他们两个其实是一个人吗?脂砚斋在庚辰本第42回总评:"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文字,便知余言不谬"。脂砚斋被认为是最早看到红楼梦的人,也是被认为是看到完整版红楼梦的人。于是后人就觉得连脂砚斋都有如此评语,那钗黛就是两个人合二为一的幻象。</h3><h3> </h3> <h3>  我要说,我要说,我有话要说:两个不相干的人为什么就因为脂砚斋的评语,就被说成是一个人呢?这两个人是多么的风马牛不相及啊。试看:黛玉是多么的天真耿直,宝钗世故圆滑。黛玉很美,美的超凡脱俗,动静皆宜。宝钗也美,美的世故圆滑,察言观色。黛玉心里不高兴敢于出言表述。宝钗心里不高兴可以隐忍,逮着机会会借戏讥讽宝玉"装疯"以敲打黛玉。黛玉阳春白雪,未免曲高和寡。宝钗世俗接地气,群众关系就很好。宝钗一席"你以为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就让黛玉缴械了对金玉良缘的防备之心,而当宝钗的母亲征求宝钗的意见,说贾府要取她做宝二奶奶时?宝钗立即正色到:这种事就是母亲做主,不然也问哥哥,怎么问起我来了?呜呼!宝钗你有没有想到黛玉?大观园里人人皆知宝玉和黛玉是一对,就连黛玉也认为"亲上做亲,不是我会是谁?"宝钗你还顾忌黛玉的死活了吗?这两种人,怎么可以说成是一种人呢?</h3><h3>正因为黛玉的至真至诚,才让贾宝玉面对冷香丸般的薛宝钗而无动于衷,出家对验了:&quot;你死了(黛玉)我去做和尚的&quot;谶语!</h3> <h3>我多希望黛玉是快乐的。</h3> <h3>绽放出这样的笑容!</h3> <h3>亦或是这样子!</h3><h3>只可惜,这棵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因为神瑛侍者"(贾宝玉)对其有灌溉之恩,因此下凡去以泪水还其她自己没有的甘露,最后"泪尽夭折"了,在警幻仙子前与"神瑛""证前缘",还回了原形。</h3><h3>曹雪芹早就注定了黛玉的悲惨结局,绛珠~我的理解就是红色的珠子~血泪的幻化之笔。但以我看红楼梦,黛玉不可能是两株枯木一围玉带上吊而死,这么洁净的女孩,曹雪芹把她幻化成了仙女,怎么可能忍心让黛玉吊死?给王爷做妾而死?即使给北静王做妾,北静王是具有宝玉一样情不情的王爷,绝不会使黛玉遭受蹂躏而死的。我相信黛玉是泪尽而亡的,这在全书中已有多次的表达: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曹公一贯的草蛇灰线,谶语满篇,这是在明白不过了。那么冷月葬花魂,要是实在没有办法,那就如此吧,让黛玉在一个冷月凄风的夜里,在大观园的威逼之下,缓缓的投湖吧,了结了这一场还泪的奇说吧。</h3><h3><br /></h3><h3>这一生最痛心的就是:曹雪芹,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哪里去了!</h3> <h3>撰写:淡雅清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