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第一集)——为纪念一九六七年北京知青下乡五十周年而作

女神佑华

<h1>此美篇仅献给一九六七年去北大荒大兴农场五队(57团七连)的北京知青全体</h1> <h3><font color="#b04fbb"><b>片头语:一九六七年十二月六日,难以忘怀的日子。这是我们响应祖国号召满怀激情奔赴〝北大荒〞的日子,是我们〝屯垦戍边〞知青生活开始的日子。<br>已经五十周年了,这段火热艰苦的岁月,是我们永久的情结,那亲历亲为的一幕一景,时时萤绕展现在我们的脑海里。热心荒友汇集大家当年旧照编辑成册,重新展现了那段年月我们生活和工作,是我们的真实写照。翻看这珍藏许久的图景,会让我们重温那段生活经历,也会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br>半个世纪的时间,只是历史的一瞬,而对我们弥足珍贵。那年月,那经历,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它将永远珍藏我们的友谊,它将深深的深深的保留在我们心底。</b></font><br></h3><h3><font color="#b04fbb"><b> ——李军</b></font></h3> <h3></h3><h1><font color="#167efb"><b>第一部分:岁月留痕</b></font></h1><p><br></p><h3><b><font color="#b04fbb">这一辈子过得真快<br></font><font color="#b04fbb">三脚两脚,就走到了六十开外!<br></font><font color="#b04fbb">我们当年的那些小知青啊!<br></font><font color="#b04fbb">如今都变成了老头老太。</font></b></h3><p></p> <h1>当年北京工艺美术学校的高材生们九人来到小五队,雷兵是当年去五队北京知青的排长。先在小五队农工排,后来任炊事班班长工作,六八年九月调到二十五团车队,后来到五十七连、五营从事教育工作。</h1><h3></h3> <h1>李军先在农工排工作,69年后被任命为七连的青年干事、副指导员、指导员等职务。七四年以后调到团部学校任党支部书记。</h1> <h1><font color="#b04fbb">潘非曾在七连农工排、食堂工作,业余时间兼任七连的的板报组长,之后调到团部中学做教师工作。</font></h1> <h1>祁少宇先在农工排工作,六九年三月调六十一团做机务工作。</h1><h3></h3> <h1>田力先在农工排工作,在七连工作中兼职板报宣传工作,担任版报组组长认真负责,六九年三月调六十一团后到学校任教。</h1><h3></h3> <h1>燎原曾经在农工排工作,后来一直在后勤工作,担任全连的烧水工作。后来调到团机关工作。</h1><h3></h3> <h1>赵为民开始在七连农工排工作,六八年调到二十五团修理连工作。</h1> <h1><font color="#167efb">高峰曾在小五队农工排工作,曾在食堂、机务工作过,于69年参军入伍,三年后复原回农场修理厂工作,后来返城回京,于2013年9月病故。</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李宝泉在七连农工排工作,72年就调到科研连任统计工作,后来返城于2012年病故。</font></h1><h3></h3> <h1><b><font color="#b04fbb">下面是北京九十中的初中生十四人,当年他们只有四人接近十八岁,其他人仅有十五六岁也来到了北大荒。</font></b></h1> <h1>张继英从农工排到食堂工作,,后来在机务工作,70年任出纳员,文书,司务长工作,71年3月调到科研连工作,七五年七月到二十五团五营做后勤工作。</h1><h3></h3> <h1>刘军(刘敦)从农工到机务烘炉工作,七0年底调到十二连,七四年调到 十六连工作,直至返城。</h1><h3></h3> <h1>常征开始在农工排工作,后来被培训为兽医,六九年三月调六十一团继续做兽医工作。</h1><h3></h3> <h1>卢瑞敏先在农工排工作,69年初调到场部商店,后来到银行工作,天生一副好嗓子,当年样板戏流行时擅长唱老旦,《沙家浜》里的沙奶奶演的好!</h1><h3></h3> <h1>郭秀英从农工排到食堂工作,后来到机务开拖拉机,七五年调到六十一团学校食堂工作。</h1><h3></h3> <h1>薛燕开始在农工排工作,后来到猪号工作,不久就被选送学校教学,一直到返城。</h1><h3></h3> <h1>吴印雪在七连务农,后来到马号工作,在后勤赶马车,牛车,学的一手好老板活。</h1><h3></h3> <h1>韩征先在农工排工作,后来到渔亮子工作,六九年三月调到61团任农工排排长。</h1><h3></h3> <h1>李凤琴从农工到猪号工作。后调到二十六连做教育工作。</h1><h3></h3> <h1>靳军在七连做农工,六九年三月调六十一团从事农工、机务等工作。</h1><h3></h3> <h1>滕秀英先在农工排工作,69年3月到61团从事农工,卫生员工作,后调到医院工作。</h1> <h1><font color="#808080">张为民先在七连农工排工作,后来在机务康拜因上工作。</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郁文忠一直在七连工作,从农工到机务开拖拉机,返城后于2010年病故。</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王旭先在农工排工作,因身体不好经常住院,六八年底回京探亲假后失联至今生死未卜。</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b>第二部分:回望青春</b></font></h1> <h1>那些年我们的青春是在这片黑土地上度过的,那些年我们在冰与火里奋斗;在苦与甜中品尝;在老职工呵护下长大;在复杂的社会里磨炼……</h1> <h1>徐剑秋,?,张小玲,田立志,常征,田力,韩征,钱俊桥,祁少宇</h1> <h1>蒋善乐,李军,李宝泉</h1> <h1>在三忠四无限于的年代里,我们回京探亲总要手捧红宝书在天安门前留影,表示知青对毛主席的忠心。</h1> <h1><font color="#010101">当年张继英和张为民在57团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里</font></h1> <h1>卢瑞敏在57团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里</h1> <h1>燎原、田力、雷兵、祁少宇、赵为民</h1> <h1>徐剑秋,?,张晓玲,王立志,田力,常征,钱俊桥,韩征,祁少宇</h1> <h1>看看这些兵团战士年轻时候的样子</h1> <h1>徐大军,王香玲,王金华,卢瑞敏,艾艳华,程萍,高志书手捧红宝书向毛主席表忠心!</h1> <h3>5</h3> <h1><font color="#ff8a00">照片提供:六七年七连北京知青<br>编辑制作:哈尔滨知青周晶</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