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难忘军垦情”张永旭先生美术作品展。

西部拍客。

<h3>“我生在兵团、长在兵团,看到这些画,我想到了过去那些难忘的时光。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戈壁荒滩上高楼林立,生活在这里是我的骄傲。”昌吉市五中教师张玉辉说道。10月16日,六师五家渠市举行了“喜迎十九大 不忘兵团情”张永旭美术作品展。</h3> <h3>张永旭出生于六师五家渠市一〇一团,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他说:“当我的画作成为叩开中央美院的大门,又走出国门时,我必须骄傲地告诉所有人,因为我出生在兵团、成长在兵团的经历,才让我的画与众不同。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一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让我对生命充满渴望和热爱。”</h3><div><br></div><div>张</div> <h3>《烤馕》油画1983年作90*71cm</h3><div>八三年刚好二十岁,也是正式完成对造型和色彩的理解并渴望开始创作的年代,这一时期大量的画面都还是以怜悯为主题,通过记忆和幻想及动漫式的现实主义风格进入创作过程的,这家馕馆是我每天晚上下课回来路过的唯一可以找到便宜又好吃的救命食粮的地方。</div> <h3>张永旭从小接触绘画,他的绘画启蒙是儿时生活的环境及身边的人或事。他的父亲为了鼓励他创作,专门为他修建了一间土块房。自从他有了自己的画室以后,他对作画的热情只增不减。</h3> <h3>办公楼 1984年6月作</h3> <h3>《光辉年代》油画2001年作 160*130cm</h3><div>  在中国现代史中唯一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推向进入相对强大国家的伟大思潮,尽管问题依然重重,但其光辉不减。</div><div><br></div><div><br></div> <h3>二道桥 油画 2016年 100*80</h3><div>二道桥,是一片传统的民族居住区,不过我倒没见过哪里还有一座老式的桥梁。如果有,估计也因随着民族间复杂的争端和冲突慢慢接近了毁损。我在那里专门做了一次表现友爱、表现温暖阳光、记录现实的分享艺术魅力、传递温暖的行为,试图达到通过个人的行动,影响人们恢复坦诚相待的目的。此活动将常态化。</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阅</div> <h3>在张永旭的画作中,六师五家渠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刘祥福回忆起了过去的生活,他说:“张永旭的作品《团部食堂》,让我回忆起以前各家各户一起在食堂吃饭时的场景,那时,下班的军号响起后,就看见下课的孩子们被父母安排去食堂买馒头。过去,家里兄弟姐妹多,大家都争先恐后去买馒头,有的孩子馒头还没端到家,就将馒头吃光了。”</h3> <h3>一幅幅画作成为一段段回忆。十九大即将召开,张永旭说:“我想借此机会,通过自己的画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兵团历史。让兵团精神走向世界,也祝福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h3> <h3>前半部分基本是大约在20岁所画的小画。</h3><div>干渠水闸 1980年 </div><div>我们这些野孩子们经常不睡午觉在中午偷偷来此集结,光腚玩跳水玩横渡的地方,有人胆小不敢游水,有时都是被人从后面猛推跌落入水渠,然后大伙在岸上一顿傻笑,目送那家伙被水冲到远处,露出了黑脑袋,又像黑水獭一张样狗刨上岸,他上来后乘机又推别人。顽童们</div> <h3>101团机关办公室 1981年 </h3><div>我学画是自己从画建筑和身边场景开始的,也知道需要练习石膏,但因为一直就是没有兴趣,总喜欢找生动的地方用炭笔当油画写生,如今许多画作成为了五家渠记忆的依据,后悔当时画的太少了。</div> <h3>团部食堂 1980年</h3><div>听到下班的军号,我首先会想到食堂里热腾的饭菜,下课回到家我总会要求去食堂打饭干这艰巨的任务,馒头还没端回到家,几乎都快被我吃光了。</div> <h3>老龙河 1981年</h3> <h3>团办公室的冬天 1981年 </h3><div>记得那天家里父母在准备年夜饭,我就跑到户外写生,记忆最深的是,安静的路上没有一个人,我在不停地跺脚捂手被冻僵的部分。</div> <h3>八一电影院 1981年 </h3><div>八一电影院曾经是五家渠最为壮观宏伟的建筑,也是六师苏维埃风格的代表,可惜在很多年前就被拆除。</div> <h3>101团子校操场 1980年 </h3><div>这是我开始用写生色彩画身边场景的第一幅画,后来去了内地,发现太阳再也不会从博格达峰的背后冒出了,内心是许久的慌乱和乡愁。</div> <h3>家门口的雪景 1982年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