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林州(一) ----太行山大峡谷

春暖花开

<h3>  有书说:上天偏爱太行与秦岭,把最美的风景都给了它们。而八百里悠悠太行山,又把最美的一段都留给了南太行。</h3><h3> </h3><h3> 关于此说,在未走近南太行之前,其实始终是怀有疑惑之意的。因为,曾登顶见识过秦岭山脉的陡峭险峻,亦身临领略过王屋的迤逦秀丽,两处胜景则先入为主地占据了自己几乎所有对崇山峻岭的审美记忆。且经年,闲暇时游走于王屋山脉的沟谷溪涧之中,春聆鸟语,夏嗅花香,秋撷山果,冬赏雪凇。</h3><h3> </h3><h3> 始终很陶醉,亦很知足!</h3><h3> </h3><h3> 然而,当真正亲历了传言中最美丽的南太行山(林州段)后,那巍峨雄壮的峦峰,那蜿蜒曲折的天路,那仿若轻纱遮掩般的薄雾,那宛如低吟浅唱般的清泉,那飞鸟盘旋脆鸣,那山树层林尽染,那熟透的野山梨、秋柿子,那怒放的黄山菊、格桑花,还有那震撼视觉的玻璃栈道、摩天筒梯......</h3><h3> </h3><h3> 天呢,一幕幕太行美景竟然后来者居上地在心底开疆拓土、落地生根,以至短时间内便开出朵朵鲜艳灿烂的心花。</h3> <h3>  彼时,仰首静坐在太行山大峡谷的淙淙溪流边,深深惭愧: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而此时,静坐在夜灯下仔细回想并书写太行归来的美好记忆,亦深深理解了邦友群中所概所叹之言:越走,越读,越写,越觉得自己渺小呵!</h3> <h3>  上周末,有好友相邀林州小游,欣然应允。如期简装随行。行程自济源东站驶入长济高速,向新乡、安阳方向间或转程,约3个多小时后到达林州站。</h3><h3> </h3><h3> 路途奔波中,透过车顶全景天窗仰望着蓝天白云,视线里的一片天空有如加了边框的动态图画般,生动而唯美。</h3><h3> </h3><h3> 一路上,同行伙伴们纷纷议论着与林州有关的话题,什么红旗渠呀,桃花谷呀,建筑之乡呀,还有许多关于吃苦耐劳的精神所在等等,言里言外皆是对将要踏足的这个城市的期许与赞叹。</h3> <h3>  到林州时,已是黄昏,然后入住、就餐。晚餐比较丰盛。餐后有人提议出去走走,一为消食,二为领略林州建筑之乡的美丽夜景。</h3><h3><br></h3><h3> 确实,林州不愧称为"建筑之乡"的美名。</h3><h3>市区街道两旁高楼接踵林立,且外观造型新颖迥异。机动车道宽阔大气,六车道,正中间是以木质盆箱花树隔离分开,路口四个拐角处更是以大幅假山鲜花盆景堆放造型而就,既美观亦不遮挡行车视线,亦可延伸理解为后花园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h3> <h3>  林州的人行道,与所见过的城市有所不同,它是与自行车道一并设置在马路沿上的。如此与机动车道仅仅一块插石高度的阻障,却是见不到了自行车、电动车挤占或穿行在机动车道上的混沌危险现象。</h3><h3><br></h3><h3> 人行道很宽很宽,从凸起的路沿算起,依次为人行道、盲道、自行车道、停车位、游园健走步道,有的地方甚至比机动车道还要宽阔许多,尤其是设计在人行道内游园花带旁边的停车位,这样的设计规划理念,有效避免了道旁停车挤占行人道路的矛盾,很人性化,亦很贴近民生。</h3><h3><br></h3><h3> 林州夜景很美,美好之程度在此借用同伴们朴实的话语来形容:林洲的高楼真多,比咱们那楼高,比咱们那盖的楼好看;看呗,ra林洲这修的人行道真宽呀,有骑车道,还有停车位,还有小游园,咋恁叫人喜欢哩。嘿嘿,某人言下颇有在此定居之意呀!</h3><h3><br></h3><h3> 一时间,同伴们相互调侃着,欢笑着,在林州的夜色里,留下了一串串幸福快乐的足印与笑声!</h3> <h3>  归宿,一夜好眠。</h3><h3><br></h3><h3> 次晨直奔太行山大峡谷而去。</h3><h3><br></h3><h3> 一入谷口,迎面便见硕石上镌刻着"中国林州太行山大峡谷",仰望三面环山群峰壁立,更兼松涛风吟,溪流潺潺,时伴清凉山风扑朔而来,竟让人恍恍惚惚有种误入仙境的奇妙感觉。</h3><h3><br></h3><h3> 峡谷起点为桃花谷,此谷以春季桃花繁盛而得名,且被寓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只是此季不是春暖花开时,想这满山谷桃花粉嫩争相怒放的盛景,彼时一定是很美很美吧! </h3> <h3>  再往前走,迎面峭壁上"飞龙峡"三个字映入眼帘,道旁,则竖立的赭红色木牌上镌刻着飞龙峡景点的简介,内容很祥细,语言也很优美,嘿嘿,倒省去自己一番描述了。之后发现,峡谷内的每一个景点,都有这样贴心的标牌简介,让人心目了然,记忆犹深。往下的景点,就借花献佛,直接引用景区的简介吧!</h3><h3><br></h3><h3> 飞龙峡:沿泻玉瀑布的石阶而上,即到飞龙峡,一条蜿蜒曲折的峡谷水廊,峡谷宽度约6-15米,长度约300米,就像一条匍匐而行的巨龙,置身谷底,周围峭壁千仞,凉风习习。在景区的入口的180米的崖壁上,刻有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张海题写的“飞龙峡”三个大字。</h3> <h3>  泻玉,系指从山谷之间奔流而下的瀑布,犹如万斛珠矶滚落于此,又似翠玉散落此间。瀑布高约18米,宽仅2米,水量丰沛季节,尽展"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而在平时,则有山涧小溪的优雅灵动。</h3> <h3>  含珠:线色的一线天峡谷中,夹着一块灰色巨石,从下往上看,河流就像是一条巨龙,灰色的巨石就像一颗含在嘴里的“珠子”。“珠子”是从上方距今5亿年前后的寒武纪时期形成的石灰岩层中崩塌下来的,它比周围的红色岩石要年轻得多。</h3> <h3>  水云间:水云间是一处架设在山溪之中的九折玻璃桥,长48米,宽2米。莅临其间,围绕游客的是高山流水,白云蓝天,尽管山水无言,但人在山水之间,心境宛如水晶般澄明,最适合两情相许的恋人在此互诉真情。</h3> <h3>  飞来的“白云岩”:此为一块巨型的白云岩滚石,它形成于距今约5亿年左右的寒武纪,比此处周围的岩石要年轻得多,它是由远在高处的山顶上崩塌下来的,如果你乐于探索,可以沿山而上探觅它的源踪。</h3> <h3>  日月流泉:日月流泉篆刻于一块谷中巨大的孤石,水流淙淙,不舍昼夜,而刻字的这块巨石,上部长满茸茸的细长野草,远远望去,宛如一头蹲坐在这里的雄狮。这里建有可供游客休憩的檐廊,信步走到水边,用无尘的山泉洗涤疲惫的身心,回望一下来时的路径,顿时感叹时光催人。</h3> <h3>  岩石上龟背状花纹之谜:地质学上将岩石表面这种龟背状花纹称之为泥裂(或干裂),它是12亿年前在我们这里的岩石刚刚沉积还未固结前,露出水面被阳光晒干或脱水收缩形成的。地质学家据此推断,形成这种龟裂纹时的环境应当处于经常露出水面的潮间带或滨岸带。</h3> <h3>  碧溪:碧溪景点的起点是一组连续的跌水,水流没石级层层流下,泛起粼粼的水光,经过一处浅潭,水流缓缓地铺开在宽阔的水面,水中垂柳依依,碧波荡漾,好像从雄伟的太行山一步迈入了俏丽的江南。</h3> <h3>  红色石英砂岩的年龄:就像历史学家把人类历史划分为若干阶段一样,地质学家把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为若干自然阶段,即地质年代。“宙”、“代”、“纪”、“世”分别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我们眼前的这些岩石形成于元古宙的中元古代,其年龄在12亿年左右。 </h3> <h3>  崖廊:此处紫红色石英砂岩中夹有一层厚约80cm的紫红色页岩,由于页岩的岩性松软,抗风化能力较弱,容易遭受风化剥蚀,日积月累逐渐凹陷进去,最终形成近两米的“崖廊”,成为景区商业集中经营的场所。</h3> <h3>  二龙戏珠</h3> <h3>  风月桥:风清月明赏花溪,跨过风月桥,即由桃花溪的左岸来到了右岸,该桥采用全木质结构,横跨桃花溪水,桥下水流淙淙,周边风景秀丽,是峡谷内较为开阔的地带。桥名“风月”,取其美好之意,而与子携手同游桃花谷,更感觉无限美好。</h3> <h3>  花溪栈道:花溪栈道全长220米,沿途上方遍布桃树,每逢春季,桃花盛开季节,飘零的花瓣散落水中,铺满水面,一条花溪栈道,诠释了境由心生,欢喜者看到了映日桃花别样红;思虑者则看到了“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走过了花溪栈道,就将进入瀑水相连的九连群瀑区域。</h3> <h3>  白龙潭直径17米,水深4-5米,因入潭为一条高20佘米的浅潭,状若白光而得名。白龙潭四周崖壁围限,像一个气势恢宏浩大的石瓮,它是流水在两组裂隙交汇处长期深度下切、磨蚀形成的。潭水从石瓮的东部溢出,形成黄龙瀑。</h3> <h3>  九连瀑布:九连瀑布是桃花谷景区的高潮和终点,是太行大峡谷的重要景点,瀑布宽约50余米,落差28米,形似贵州黄果树瀑布,是太行大峡谷中最宽的瀑布,枯水季节,浣浣溪流沿着崖壁的青苔落入潭中;到了夏季,充沛的水量横铺直泄,激荡起丈高浪花,犹如卷起千堆雪。</h3> <h3>  这里的岩石形成于哪个年代:地球形成距今大约有46亿年,地质学家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的形成顺序,把地壳的发展成史划分为若干自然阶段,即地质年代。“宙”、“代”、“纪”、“世”分别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二、三、四级。元古宙是指距今约25-5.7亿年这段时期,其中的18-10亿年间被称为中元古代,络丝潭景区的岩石就是这一时期形成的。</h3> <h3>  这里岩层为什么有厚有薄:这里的岩石,形成于近岸海滩-滨海环境,属于沉积岩。岩层形成的厚薄不但与当时地壳的稳定性及沉积时间的长短有关,还与当地沉积物质的来源贫富及沉积速率有关。通常厚层状的沉积岩石代表了当时这里的地壳处于稳定的下降过程中,有较长的沉积时间。丰富的沉积物质来源,反之则形成的地层较薄。</h3> <h3>  柳苑:柳苑建在九连瀑的上游一处宽阔的观景平台上,在此回首,可见一块山石安置于水面,篆刻“无欲”二字,观景台上广种柳树,人称“先生柳”,用以纪念陶渊明。五柳先生清高俊逸,隐逸田园的形象,深深契合“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在此呤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佳句,更将桃花谷的清雅脱俗表现的淋漓尽致。</h3> <h3>  桃花塘:桃花塘是依托桃花溪修建的一处水面,是桃花溪上串联的一颗美丽玉珠,桃花溪水量时空分配不均,桃花塘起到了以丰补歉的调剂作用。盛夏季节,登临塘坝顶端,河道的微风轻拂面孔,淙淙的水流从脚下流过,扶栏依立在大自然中,恍如回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h3> <h3>  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