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柏林的街灯

<h3>一勺则江湖万里</h3><h3></h3> <h3>  旅游界有一种说法:“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h3> <h3>  古城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刘邦统一中国后,对群山环抱,地势险要,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东临大海,西控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的重镇且为桑梓故里的徐州做出了精心的安排,分封其异母弟刘交为楚王,都彭城。以后楚王代代相传。当时楚国有着特殊的政治地位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西汉一代徐州共分封了12代楚王。</h3><h3></h3><h3> 目前,徐州发现、挖掘了楚王、彭城王墓九处;下邳王墓两处;其他各类墓葬数百处,出土文物万余件,体现出两汉文化丰富的内涵,其中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被称之为“汉代三绝”。汉墓作为古文化遗产,位列第一。</h3><h3> 狮子山楚王陵和龟山汉墓分别为第三代刘注和第六代刘戊楚王的陵墓,他们的墓都是凿石为室,穿山为藏,工程浩大,雕凿精细,气势恢弘,实为世界罕见,中华一绝。</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龟山汉墓之谜</font></b></h1> <h3>位于徐州市九里山龟山西麓的龟山汉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夫妻的两座并列相通的合葬墓,南为楚王襄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墓。由人工开凿而成。</h3><h3>其精湛神奇的建造工艺,堪与埃及金字塔垒石成墓相比肩。但由于缺少文字记载,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h3> <h3>1、崖洞墓开凿之谜:</h3><h3>龟山汉墓为典型的崖洞墓,其十五间墓室和两条甬道总面积共700余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几乎掏空了整个山体,在半山腰凿石修墓,当时的汉代工匠是如何掌握山体的石质和结构,使得施工顺利进行?</h3> <h3>2、塞石之谜:</h3><h3>南甬道在发现时由26块塞石堵塞,分上下两层,每层13块,每块重达6-7吨,石块间接缝紧密,连一枚硬币也难以塞下。据专家考证,汉墓的甬道在当时处于龟山的半山腰,且塞石的质地来源于西南远方,它到底来源于什么地方?在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汉代,古人又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庞大的塞石运来并严丝合缝塞进甬道? </h3> <h3>其中的一块塞石上还有的一段有趣的古文,译文就是:“后世的贤大夫们,我虽然是个下葬的一代楚王,但我敢向上天发誓,墓中没放置华贵的服饰、值钱的金宝玉器,只埋了我的棺木及尸骨,当您看到这刻铭时,心里一定会为我悲伤,所以你们就没必要动我的墓了。”言辞非常恳切,似乎含泪而书。</h3><h3>然而这些话并没有打动盗墓者,墓还是被盗了。由于有巨大的塞石护卫墓室,盗墓显然是一项不亚于造墓的浩大工程,应是官府行为。</h3> <h3>3、甬道设计施工精度之谜:</h3><h3>墓葬开口位于龟山西侧,有南北两条甬道,甬道各长56米,高1.78米,宽1.0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为5毫米,精度达1/10000;两甬道之间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如将其向西无限延伸,其交点将位于1000公里外的西安,且甬道两壁平整光滑。这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甬道。按当时的技术水平,如何修建这样的甬道?</h3><h3>激光测准仪(红灯)贯通整个甬道。</h3> <h3>4、崖壁画之谜:</h3><h3>楚王棺室北面墙上清楚地显示着一位真人大小的影子,它身着汉服,峨冠博带,作拱手迎宾状,被称为“楚王迎宾”。令人费解的是,这一现象是在墓室正式开放后逐渐形成的,而影子外却没有任何渗水痕迹,有人认为是由于岩石石质不同而形成,但它为什么偏偏出现在楚王棺室呢?</h3> <h3>5、星宿分布图之谜:</h3><h3>刘注夫人墓室的前厅和棺室及石柱上都分别留有乳头状石包,分布走向呈不规则排列,绝非工艺点缀,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人云它乃为上天星宿分布,还有人谓其为楚王襄王刘注上应天星,但楚王墓室顶部却没有,细考之,以上之论均不能自圆其说。</h3> <h3>这些乳状石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h3> <h3>6、刘注前殿未解之谜:</h3><h3>刘注前殿位于整个墓葬的中心部位,是十五间墓室中最大的一间,面积达68.91平方米。象征楚王生前理政朝拜、宴饮宾客的大殿。中间的擎天石柱,高大粗壮,气势雄伟,恰好撑在南北甬道的中轴线上,构造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h3><h3>该布局是巧合,还是另有寓意?</h3> <h3>7、壸门之谜:</h3><h3>据专家考证,楚王夫人下葬应该是在楚王下葬三、四年之后,但楚王和夫人墓都是同时开凿完成的。当时,两个墓宫之间留有一道门,却未开通,直到楚王夫人下葬后,才由工匠们“开门寻夫”。</h3> <h3>门成南小北大的曲尺形,在整个墓室的建造水平都很精湛的情况下,这个不规则的门特别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也许建造者想通过壶门的变化暗示什么?</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狮子山楚王陵玉之精美</font></b></h1> <h3>闻名世界金缕玉衣就出自这里</h3> <h3>  汉代楚(彭城)国的治玉业十分发达,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大量汉玉,从长仅盈寸的凤鸟形玉饰件到宏篇巨构的玉衣、玉棺,均反应出汉代玉材和治玉工艺的高水平,令其汉玉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而饮誉于世。</h3><h3> </h3><h3> 可慰的是这些美轮美奂的美玉得以几近完美的保留,原因不是盗墓贼手下留情,他们不敢盗走玉的理由是,玉是身份的象征,古时候只有帝王或有特殊身份的人才可使用,黎民百姓是不可使用的,换句话说不仅没有市场,还有暴露身份杀身之祸,金子可以融化后使用。所以,楚王墓里的玉得到了最大的保留,金子几乎荡然无存。</h3> <h3>楚王陵出土的玉器可分为四个部分</h3><h3><br></h3><h1><b>遵礼仪俗 ——礼仪用玉</b></h1> <h3>出廓行龙纹玉戈</h3><h3>玉戈短援、长胡,胡刃上有一棘刺,阑侧三穿,方形内,内上有一横三角形穿孔。援及胡部主体饰以浅浮雕的勾连云纹。援上、下刃部内侧有阴刻双线边框,框内阴线刻小“S”形纹。间部用阴线细刻成四个大的“S”形纹。援、胡之下透雕有一只异常凶猛的螭虎。螭虎头上尾下,略成“S”形,虎口大张,利齿外露,尖耳圆腮,细长腰,背有毛羽三缕,丰臀,尾上卷,作奔走状。玉戈主体两面纹样相同,戈内上角作一缺弧,而十分突出的则是戈内两面纹样的差异。一面浅浮雕猛虎,虎昂首张口长啸,利齿尖耳,肢体随戈内穿孔形状作“U”字形卷曲回环。另一面则浅浮雕朱雀纹饰,朱雀直颈挺首,有后斜的羽冠,突额圆睛,钩喙开张,长尾披垂,双爪上扬。整件玉戈造型别致、纹饰精美、动物形象生动传神,堪称西汉玉雕艺术品中的上乘佳作。</h3> <h3>玉剑格</h3><h3>亦称护手,指剑身与剑柄之间作为护手的部分。</h3> <h3>凤鸟螭纹玉剑珌</h3><h3>玉剑珌以透闪石雕成,玉质晶莹滑润。通体透雕盘绕虬曲、姿态各异的5个螭虎和1只凤,形制比较特别,螭虎被雕琢得强健有力,造型十分生动,充分体现了西汉时期精湛的琢玉工艺。</h3> <h1><font color="#010101"><b>幻灭不朽 —— 丧葬用玉</b></font></h1> <h3>复原后镶玉漆棺实际使用玉片的总数达2095片。镶玉漆棺由棺体和棺盖两部分组成,棺盖由六排大玉版成行排列。两侧面的棺盖部分由菱形玉片及三角形玉片组成横菱形图案,四周以五孔长方形玉片镶边。棺体侧面上部三分之二部分以四组竖菱形玉片分割成三个平面,中间平面以五个饰玉璧的玉版组成对称图案。五个玉璧图案与东汉画像石中五星连珠的画像相似,可能寓有《后汉书·天文志》所载的“五星如连珠,日月若合璧”之意。两侧平面为竖长方形,原应有彩绘或其他装饰。下部亦以菱形、三角形玉片满贴,中间留横长方形空白。四周亦以长方形玉片镶边。镶玉漆棺的头、是档镶贴的图案相同。上部棺盖部分玉片排列与侧面相同。棺体高度三分之二以上部分,两侧为两组竖菱形玉片排列,中间由弧形玉片组成圆形图案,下部装饰亦与棺侧面下部装饰相同,中间留横长方形空白,所有空白的地方都有髹漆。</h3> <h3>棺盖四周的长方形玉片的五个孔原都嵌饰小金钉,每个金钉重约6克。棺侧璧形图案玉版间的小孔每侧14个,两侧共28个,都嵌饰大金钉,每个金钉约13克,但金钉几乎都已被盗墓者洗劫。棺上镶嵌玉璧的好孔直径大小不一,用玉铆钉、镶绿松石玉铆钉、贴金箔玉铆钉、带铜弧形框玉铆钉等把玉璧镶嵌在棺板上。在镶玉漆棺的侧面各有两个形制相同的竖长方形和一个横长方形髹漆空框;头足档各有一大圆及一个横长方形髹漆空框。</h3> <h3>金缕玉衣(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金缕玉衣在南博) &nbsp;</h3><h3>玉衣出土时已严重散乱,曾被盗墓者从棺室中拖至塞石上,抽走金丝,玉衣片散布于内墓道塞石上和盗洞内塞石之间的夹缝中,不少玉片在抽金丝时被损坏。出土的4000余片玉衣片,玉质温润,呈半透明状。2001年徐州博物馆对玉衣进行修复。修复后的玉衣由头罩、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裤管等十余部件组成,玉片总数为4248片,穿缀玉片用的金丝重1576克。该金缕玉衣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制作工艺最精的玉衣。 &nbsp; &nbsp; &nbsp; </h3><h3>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尸用具,用金属丝或丝线将玉片连缀而成,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丧葬用玉。又名“玉柙”、“玉匣”。汉代玉衣有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和丝缕玉衣等。身份地位不同,玉衣所用缕属也不一样。已出土的玉衣资料显示,西汉诸侯王、列侯的玉衣多数是金缕,也有使用银缕、铜缕和丝缕者。这表明,西汉时期象征地位和等级的玉衣缕质的使用并不严格,或者当时尚未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但从目前西汉楚国墓葬出土资料看,只有楚王或王后死后用金缕玉衣,王国内其他王室成员和高级贵族死后使用银缕玉衣、玉衣套或玉面罩,表现出了较明显的等级差别。<br></h3><h3><br></h3> <h1><b>温其如玉——装饰用玉</b></h1><h3><b><br></b></h3><h3> 佩玉不仅是装饰品,而且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君子比德于玉”,玉也成为道德与人格的化身。</h3><h3> 佩玉有组佩和单佩之别。</h3> <h3>玉组佩</h3><h3>组佩常见的组合有系璧、环、璜、珩、珑、舞人、觽、冲牙、韘及管珠等。</h3> <h3>S形龙玉佩</h3><h3>据说徐州旅游标志就是根据此玉的形象设计而成。</h3> <h3>S形龙玉佩</h3> <h3>S形龙玉</h3> <h3>双龙纹玉佩</h3><h3></h3> <h3>凤鸟形玉饰件</h3> <h3>出廓龙形玉佩</h3><h3>和田白玉制成。以浅浮雕、透雕技法整体雕出蟠曲的“S”形龙,龙身“S”形中部拱曲方正,上有一系穿用的孔。龙体丰腴,张口露齿,身饰勾连涡纹,龙爪简化变形,龙尾呈凤尾形。龙身上下饰透雕云纹,使龙的周围祥云缭绕,给人以腾云驾雾、飞跃于天的感觉。这种龙头凤尾的造型在汉代十分鲜见,而“S”形龙身的方正和凤尾的婉转流畅相呼应,使之方正而不呆板,流畅而不柔弱。整条龙鬣毛飞扬,威风凛凛,进射出力量和气势,具有西汉早期玉龙的典型风格。</h3> <h1><b>莹润华贵——生活用玉</b></h1> <h3>玉卮(zhī):玉制的酒杯。</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兵马俑及其他</b></font></h1><h3><br></h3> 四千余件西汉彩绘兵马俑是楚王陵的重要陪葬品。<h3> 和秦兵马俑区别是,秦兵马俑采用全土烧制,与真人不二,是写实。而汉兵马俑是缩小版的,有的人臂膀是用木制的,是写意。</h3><h3><br></h3><h3> 以下为各墓地出土的陶俑。</h3> <h3>有思想的眼神?</h3> <h3>这个驮蓝山楚王墓出土的乐舞俑,人物表情非常的传神,乐、舞的场面布局也十分讲究,更是现代许多古装乐舞戏剧场面布局的参照。</h3><h3></h3> <h3>兜鍪dōu móu:中国古代札甲式拼接头盔</h3> <h3>楚王陵出土铁铠甲(复原)春秋时期的铠甲是皮质,汉朝出土的都是铁铠甲,根据铁的形状分为札甲、大鱼鳞甲、小鱼鳞甲。</h3> <h3>据说,士兵身上的铁铠甲+铁兜鍪+兵器=60多斤。怨不得有败仗之兵逃跑时都“丢盔卸甲”之说。</h3> <h3>石豹形镇</h3><h3></h3><h3>豹脖子上栓带的项圈上有贝壳装饰,实际上这是一只被驯化了猛兽。</h3> <h3></h3><h3>当看到两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开始把猛兽作为宠物时,顿觉得当今世界上那些也把猛兽当宠物的土豪们真是弱爆了。</h3><h3></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汉画像石</font></b></h1><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font color="#010101"> 作为“汉代三绝”之一的汉画像石又和苏州园林、南京六朝石刻被誉为“江苏三宝”。<br><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徐州汉画像石题材十分丰富,真实地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诸多形态内容,反映了汉代人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追求。精美的雕刻,使它在中国美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画面中,可以找到神仙世界的歌舞欢腾和富贵人家的奢华的情景,又可看见市井百姓的喜怒哀乐和劳作的场面。</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由于画像全部置于玻璃罩内,拍摄有反光)</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圣旨博物馆</font></h1><h3><br></h3><h3> 馆藏圣旨达百余道,然而……</h3><h3>(* ̄︶ ̄*) ╯▂╰ ←_← →_→ (?o?)<br></h3> <h3>古人为求得功名也够拚的。<br></h3> <h3>红卫兵豪迈的批注</h3> <h3>圣旨反贴,再贴上顺应时代思想的剪纸,躲过了那场浩劫</h3> <h3>印刷、水印防伪均日本的技术</h3> <h3>  那些折射着人类的智慧和狡黠资料,是否很有趣?</h3> <h3>大汉王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而持久的封建帝国,是从这里出发登上了历史舞台!</h3> <h3>未完全打开的竹简:寓意两汉文化源远流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