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青海西宁,在内地人心中是荒凉的边疆,在边疆人心中却是繁华的都市。这里是青藏高原的门户,神湖、雪山、峡谷、丹霞地貌等奇特的自然风光让人向往,汉、藏、回等各民族、宗教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和碰撞,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文风光。</h3><h3></h3> <h3>西宁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高原古城,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结合部,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古称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宁”之意,承担着联藏络疆的重任,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西汉时置军事和邮传据点西平亭,北宋崇宁三年改为西宁州,1929年设西宁县,1946年西宁改为市,成为青海省省会。西宁下辖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湟源三县和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四个区,总面积766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76.5平全市常住人口233万人,现有汉、藏、回、蒙古、满、土、撒拉等48个民族。</h3> <h3>如果说西藏是人们精神里的人间圣地,香格里拉是人们梦想中的世间乐园,那么,青海西宁就是人、神、自然在源头共处的泰初净土。</h3> <h3>这里的天空是湛蓝的,漂浮的白云几乎伸手可触,漫山遍野的羊群和牦牛栖息在绵延起伏的山峦上,甚至成群结队行走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h3> <h3>9月20日上午,由西宁人民政府主办、《旅行者》传媒和欧特国际承办的行摄之旅正式启动。</h3><h3><br></h3><h3>由来自上海《旅行者》传媒的编、导、演、摄、录、美和欧特国际组成的摄制组团队在西宁中心广场整装待发。</h3> <h3>我们来到了青海湖畔。如果将西湖比喻是江南美女的话,那么青海湖就是高原姑娘了。 西湖,有着白素贞的传说,而青海湖也有它的历史风韵,它就是文成公主的故事。</h3><h3></h3> <h3>青海湖的水没有大波大浪,更没有惊涛骇浪,象一块温润晶莹的巨大宝石,平静爽滑,安详恬静。</h3><h3>来自上海的摄影团队在这里开拍啦。咪咕的直播也开始了。</h3><h3>此行,受到了青海、西宁当地媒体的高度关注,电台、电视台的采访也开始了。</h3> <h3>沪上著名摄影人葛荣先生与上视《旅行者》频道直播主持催催小妹欣然出镜,在青海湖畔扮演了一部中国版的西部牛仔和风情女郎的浪漫情话。</h3><h3></h3> <h3>有人曾经问我,你见过最美的夕阳在哪里?我只思虑了1秒,回答是青海湖!</h3><h3></h3><h3>在此,非常感谢青海省摄协赵成锴老师的一路指引和陪伴,成锴老师总是那么精准地在合适时间、美妙光影的时刻带着我们到达最佳的摄影点。</h3> <h3>黄昏时刻,我们和成锴老师在青海湖畔等待着最佳光影的到来。</h3><h3></h3> <h3>农历八月廿一傍晚,我们登上西宁南山(也称凤凰山),纵目远眺,群山翠岚,三川烟云,西宁全景尽收眼底。</h3><h3></h3><h3>酉时,夕阳即将落下北山,将整个西宁城染红,一片凤凰祥云飘逸在上空……这是西宁城一年中最美妙的时刻,也是可遇不可求得一刻。</h3><h3>18:50,我的哈苏相机果断地定格了这高原之城的绝世之美。这也是为《西宁府新志》中描述的“凤凰重来,看古城翻新,万家烟景,悉收眼底;湟水东去,感沧桑变幻,千秋伟业,尽览全程”的最好诠释。</h3><h3><br></h3> <h3></h3> <h3>今天,我们一早就从酒店出发,目的地是距西宁40公里外的古城丹葛尔。</h3><h3></h3><h3>图为是途径多巴道口。</h3> <h3>从西宁出发1个小时的路程抵达了湟源县内的古城丹噶尔。</h3><h3></h3> <h3>湟源丹噶尔古城地处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丹噶尔,即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意为“白海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之美称。</h3><h3></h3> <h3></h3><h3>丹噶尔古城也是一座文化之城,各个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嫁接,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h3>“百鸟树上争欢唱,风和日暖满院春,万紫千红百花放,牡丹亭上好春光……”——一曲西宁赋子让我们听的荡气回肠。<h3></h3><h3><br></h3> <h3>古城中保存完好的一座孔庙引人关注。在拍摄中,一位古城老者为我讲述了孔庙坎坷的身世。</h3><h3>丹噶尔人在上世纪的1918年在古城中建造了孔庙,以祭祀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孔庙刚落成一年不到,“五四运动”爆发,来自西宁的激进学生“打到孔老二”旗帜鲜明,先遣队伍已经在前往古城的路上了,孔庙危在旦夕,这时古城中的社会贤达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马上将孔庙改成了一个学校,将孔庙的匾额包裹起来重新题写学校的校名,将孔子的塑像藏了起来,就这样,有惊无险,孔庙躲过了一劫。</h3><h3>时光飞速到了上世纪的1966年,文革风潮蔓延全国。据说来自京城的红卫兵小将已和青海的革命小将汇合,在当年的西宁工农学院召开了誓师大会,打出了“捣毁孔家店”的口号,一彪人马即将杀到丹噶尔。这时的古城孔庙已在风雨飘摇间。危急时刻,一位当年了不起的古城人民公社负责人,冒着很大的政治风险,当即决定将古城革委会搬进孔庙,像古城的先辈一样,藏起了孔子塑像,又将“万世师表”的匾额包裹起来,巧妙变身为革委会的牌子……,终于,化险为夷,孔庙得救了。</h3><h3>看着如今的孔庙,我感慨万千,对几代丹噶尔人超凡的机敏、智慧和担当敬佩不已!</h3><h3></h3> <h3>道光三年(1823年),由于军事需要,将丹噶尔营升格为镇海协营,驻副将一员,负责环青海湖等地的军务,并保证丹噶尔商业贸易的正常进行,可见当年的大清政府对于这西宁边陲的重视。</h3><h3></h3> <h3>午餐时刻到了,热情好客的湟源人拿出了丹噶尔古城接待远方客人最隆重的礼仪——八大碗。</h3> <h3>西宁有一条古老的街道叫做莫家街,迄今已经有六百年的历史了。</h3><h3></h3><h3>传说在元末群雄争霸的烽火中,安徽寿州人莫得投奔朱元璋,在征战中屡建功勋,被明王朝册封为西宁卫世袭指挥,坐镇西宁。由于爵位是世袭的,所以莫氏后人即在今莫家街一带建起私邸,并在私邸附近建了莫氏宗祠,人们称其为"莫家寺"。由于莫氏一脉在西宁为官数百年,地位显赫,因此,寺前的街巷,也渐渐被称为莫家街。</h3><h3><br></h3> <h3>如今的莫家街旁林立的高楼,喧嚷的道路并没有想象中西部城镇的那种蛮荒之感。唯有见到穿着绚丽的民族服装,佩戴炫目饰品的少数民族群众的身影,才让我们多少有了一种“身在边陲”的感觉。</h3><h3></h3> <h3>西宁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城市,因此注定了它的饮食文化之昌盛,今天的莫家街已是这个城市最有名的小吃街。烤羊肉串、手抓羊肉、烤羊排、肉肠、烤馍、烤土豆…… 听说过的和没听说过的各色民族美食,都可能在这条窄窄的小巷里铺阵开来,浓烈的味道在小巷的上空混合着,刺激着人们的鼻腔,也刺激着人们的胃口。慕名而来的游客拥挤着,各种语言汇成奇怪的交响曲,这声色撩人的演出每天直至半夜才结束。</h3><h3></h3> <h3>当年由突厥人带进青海的烤馕、大块煮羊肉、羊肠面已是西宁当地人的主食。</h3><h3></h3> <h3>西宁人说,生长在青海高原的牛、羊吃的是冬虫夏草,喝的是矿泉水……。</h3><h3>当天屠宰的新鲜羊肉和羊肉,这里的价格是19元一斤。</h3><h3><br></h3><h3></h3><h3></h3><h3></h3><h3>陈音拍摄的这幅照片以温和的棕色、红色和白色为主色调,神奇的运用着斑驳粗糙色彩肌理,深厚而又淳朴。有着罗浮宫珍藏的伦勃朗的《被屠宰的公牛》的风格。</h3> <h3>青海老酸奶,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口感很好。史诗《格萨尔》中,也有关于酸奶的记载,可见酸奶在青海的历史已有千年了。</h3><h3>图3:我们的美女主播崔崔在街边小店里也在等着她的老酸奶。同时,有着几十万咪咕粉丝关注的“一带一路,行摄西宁”的直播也在进行中。<br></h3><h3></h3><h3><br></h3> <h3>当你在莫家街上看到热情奔放的西宁女孩时,你不会错把青海当青岛吧?</h3> <h3>在西宁城区的中心地带,有一段保存完好土夯结构的老城墙,这显然是大明朝在设置西宁卫时建造的,如果是确定是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开始建设的,距今起码也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h3><h3></h3><h3>今天,我在这段见证西宁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墙下,看到了西宁老年人青春焕发的精神面貌。</h3> <h3>在西宁拍片的日子里,欧特国际的老总李攀为我配备了一个憨厚、壮实的西北小伙子做助理,他叫王海泓,海泓兄弟,一路上为我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为我准备着咖啡、茶水、红牛、水果和香烟;为我和当地民众的沟通做着桥梁……,无微不至的关心使我能够在海拔3000多米高原上顺利地工作。今天,在整理这些照片的时候,我还常常想起你脸上洋溢着的灿烂笑容,再次感谢你,海泓兄弟。</h3><h3></h3> <h3>我们的摄制团队来到了公伯峡库区,这是黄河的源头,看着清澈的黄河水,我很欣慰,我们的黄河母亲原来也是一位冰清玉洁的美人啊。</h3><h3><br></h3><h3></h3><h3>远处,青海第一桥的海黄大桥正在建设中,海黄大桥全长1743米、最大塔高193.6米(相当于65层楼高),这是西北最大跨径的黄河斜拉桥,通车后将实现牙同高速公路全线贯通。</h3> <h3></h3><h3>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源头与江尾,一缕摄影之脉升华了我们的兄弟情怀。</h3><h3>感谢你,赵成锴老师!感谢你们,欧特国际公司的同仁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热情的接待和无微不至的照料,才使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拍摄计划。<br></h3><h3>图为,左1:青海摄协赵成锴老师;左2至左5:欧特国际李攀总经理、韩今歌副总、海泓兄弟和小君君。<br></h3> <h3>9月26日上午,我们从西宁市区出发驱车2个小时来到了湟中县田家寨镇的大光明寺,这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也是西宁和周边地区净土宗派信徒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h3><h3></h3><h3>大雄宝殿内供奉的一尊来自佛国缅甸的汉白玉卧佛通体洁白、栩栩如生。</h3> <h3>这是一座建在海拔3000多米高度的寺院,目前还在扩建中。</h3><h3></h3><h3>该院由释续法师主持,据说该院建设的一土一木都由释续法师广结善缘力行十年而得,实属不易。今年的农历六月十五大光明寺举办了水陆法会,开辟了青海水陆道场的首创。由于今天法师外出,没有见到这位高僧有些遗憾。</h3><h3></h3> <h3>闻名遐迩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市数十万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在青海省内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与西北地区著名的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h3><h3></h3><h3><br></h3> <h3></h3> <h3>今天星期五,是穆斯林的主麻日。我们在中午12:30前准时抵达东关清真大寺。这时,大寺附近的马路上已经非常拥挤了,数以万计的穆斯林从西宁各个地方赶着来到这里,参加他们每周五的集体礼拜。</h3><h3></h3> <h3>东关清真大寺——在这个伟大的宫殿里,数万穆斯林沐浴净身穿着盛装聚集在这里,场面壮观,秩序井然。</h3><h3></h3><h3>国家的宗教政策在这里落实,穆斯林的教义在这里阐扬,伊斯兰教界人士的团结圣火,在这里闪耀,在这里传递……。</h3> <h3></h3> <h3>服务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睿智至知、弘扬正道的阿訇们。</h3> <h3></h3> <h3></h3> <h3>这一位小哥非常了不起,这就是近年来在网上疯传的清真大寺的网红解说员,普通话可以秒杀央视播音员,英文和阿拉伯文也相当地道(尽管我听不懂他的阿拉伯文),让我听的如痴如醉。</h3><h3><br></h3><h3>在这里,让我们的这位小哥娓娓道来:<br></h3><h3> 清真大寺是西宁古城著名的建筑,位于西宁东关大街路南一侧。寺院占地面积1.194万平方米,大殿本体占地面积1102平方米,南北楼各363平方米。清真大寺初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1380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946年重建。历代几经修葺、扩建,是我国西北地区大清真寺之一。该寺建造雄奇,坐西面东,具有我国古典建筑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特点,雕梁彩檐、金碧辉煌,大殿内宽敞、高大、明亮,可以同时容纳3000多回教徒进行礼拜。殿内和整个大寺处处都显得古朴雅致,庄严肃穆,富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h3><h3> 清真大寺是青海地区伊斯兰的主领寺,大殿正前方是近3万平方米的广场。星期五“主麻日”、每年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的礼拜仪式都在这里举行。清真大寺内有两座似塔一样的建筑物叫“唤醒阁”,是专供寺内阿訇呼唤教徒做礼拜用的。大殿外有两层回廊式“配楼”,左右对峙,给清真寺平添了雄壮的气势。……</h3> <h3>在西宁湟源县一片收割后的田野里,我看到了一台有些年头了的丰收牌拖拉机。</h3><h3></h3> <h3></h3><h3>西宁大通县的鹞子沟有着 “松接白云天不堕,林连群峰涌绿浪”的美名,海拔达到了2450—4348米,在这里步行拍片的我已经明显感到有些高反症状了。</h3>而我的学生许朝峰却生龙活虎地架着5000万像素的佳能5DS相机在这里拍摄他的风光大片。年轻真好!<h3></h3> <h3>松海之幽奇、深溪之翠奇、盆子坑之神奇和松林野味之珍奇被誉为鹞子沟的“四奇”。</h3> <h3>距离西宁160多公里的黄南州同仁县,关帝庙与清真寺相望,汉传佛教与伊斯兰教并存。</h3><h3></h3> <h3>9月22日18:30,我们来到了距离西宁市75公里处的黑泉水库,这个水库总库容为1.82亿立方米,20年前的工程造价为77625万元。这也是青海"引大济湟"工程的重要的组成部分。</h3><h3></h3> <h3>9月26日,我们来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h3><h3></h3><h3>塔尔寺占地六百余亩,它的数十座殿塔在幽深的莲花山坳里依山势起伏,交相辉映。</h3> <h3>佛教自7世纪传入西藏形成藏传佛教,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变迁和改革。格鲁派是15世纪才出现的藏传佛教的一支派别,因该派僧人在做法事时戴黄色的帽子,所以称它为黄教。黄教为各教派之首。黄教寺庙更是随处可见,其中最著名的6座是西藏的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甘肃的拉卜楞寺 和西宁的塔尔寺。</h3><h3>塔尔寺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因此蜚声天下。</h3><h3></h3> <h3>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罗桑扎巴(1357-1419)的诞生地。宗喀巴大师早年学经于夏琼寺,16岁去西藏深造,改革西藏佛教,创立格鲁派(黄教),成为一代宗师。该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塔尔寺和历代班禅都有着重要的因缘,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尤其是1949年8月,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坐床典礼在塔尔寺隆重举行。同年10月,十世班禅从塔尔寺向毛泽东主席发出贺电,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h3> <h3>在庄严的寺院里,击掌和跺脚的声音此起彼伏,断断续续,但仍能从那声音里感觉到一种激情,很特别,也很有磁力。</h3><h3></h3><h3>原来喇嘛们在“辩经”。我感到,辩经是一种智者的游戏,这种游戏蕴含着深奥的哲理,以及精妙的语言,“辩经”通过夸张的动作解放了人的天性,活跃了思维,增强了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终达到人的智慧的开启。</h3> <h3></h3><h3></h3><h3>在抗战期间,年轻而由优雅的宋美龄女士,曾率队来到青海塔尔寺,计划与塔尔寺的活佛商议,揭去寺院部分金瓦,熔炼黄金,在国际上购买先进武器,赶走侵略者!此举得到了塔尔寺爱国僧众一致赞同,后因大活佛正在藏地进行密宗修行,未能亲临商议而搁置……</h3><h3><br></h3><h3>《护国保民》——1934年,国民政府考试院长戴季陶先生敬献的匾额是对当年塔尔寺僧侣的最大褒奖。</h3> <h3>曾经有一个人降生在这里,这里便产生了许多神奇,而降生在这里的那个人,又深深的改变了世界佛教格局,他就是伟大的宗喀巴。</h3><h3>一人一寺一点化,千典千事千般情!</h3><h3></h3> <h3>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建成于2006年,建筑总面积1.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惟一座反映藏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青海省对外开放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好范例。</h3><h3></h3><h3></h3><h3><br></h3> <h3>来到青海,如果你想快速的了解藏文化的历史和发展,那么,我来告诉你,你在这里呆上一个上午是你非常明智的选择,从此,你对于藏文化深厚的积淀将从这里开始。</h3> <h3>今天我们摄制组的脚步就停留在这里,步入殿堂般宏伟的藏文化博物院,博大精深的藏文化和灿烂夺目的藏药文化,让人不由自主发出赞叹,这确实是一场视觉盛宴!</h3><h3></h3><h3>这里的镇馆之宝就是一幅长达618米的唐卡——《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唐卡,用汉语来讲就是卷轴画,纪录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h3><h3>这幅唐卡全长618米,宽2.5米,整幅画卷面积1500平方米,重1000多公斤。</h3><h3>在院方的特许下,我才得以用相机从容地拍摄唐卡的伟岸和它精细的局部。</h3><h3><br></h3> <h3>618米的唐卡,史无前例,当代国宝!</h3><h3></h3><h3>《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长卷由当代藏族著名唐卡大师宗者拉杰历时27年设计策划,由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五省区的400余位藏、蒙、汉、土族顶尖工艺美术师耗时4年,精心创作完成。藏族传统绘画技艺和金粉、玉石、珊瑚等珍宝颜料的使用使这幅画卷更具艺术价值。</h3> <h3>伟大的宗者拉杰在而立之年,立志画一幅世界上最长的、色泽艳丽夺目、内容丰富的唐卡画,以展示青藏高原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神奇的自然景观。为了使梦想成真,他从1980年开始深入广大藏族地区,搜集资料,1988年开始文字撰写,1990年开始勾拟《彩绘大观》原始蓝图,正式开工绘制 《彩绘大观》。他聘请了70多位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作为顾问,从本地和西藏、甘肃、四川、云南聘请了民族艺人400人,耗时4年,绘制了长618米,宽2.5米的世界上最长卷轴画《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1999年8月,《彩绘大观》绘制完成,同年9月被收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宗者拉杰先生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彩绘大观》巨幅画卷内容博大精深,笔法细腻,全部使用纯天然绘画颜料,被誉为“藏族历史的大百科全书”、“中华民族之瑰宝”。</h3><h3></h3><h3>图为,是宗者拉杰先生在618米唐卡中亲自绘制的最经典的部分。</h3> <h3>吴屯下寺位于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以北7公里的吴屯村,已有600多年历史了。</h3><h3></h3> <h3>这里也是藏族”热贡艺术”的发祥地。</h3><h3></h3> <h3>寺院的喇嘛告诉我,在每年藏历新年期间,寺院里会举行盛大的金刚舞法会,表演众神如何护持佛法、福佑众生。</h3><h3></h3> <h3>这是一座建在吴屯村里的寺院。但是寺院规模宏大、气势恢弘,让我有些吃惊,在我的眼里,它宛如一个小小的“紫禁城”。近年来,由于国家的农业政策向农牧民扶持倾斜,他们的生活逐年提高,富裕的很。”国运昌,佛教兴“。因此,该寺院全是由附近村里的农牧民捐资维护、扩建的。</h3><h3></h3> <h3>西宁——大美青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青藏高原上繁荣美丽宜居的旅游名城。得质朴之气的西宁,正在努力探求一条欠发达地区的科学发展之路。</h3><h3></h3><h3>2006年,总面积为10.5平方公里,东起海湖路,西至湟水路,北临青藏铁路,南到昆仑大道的海湖新区开始建设……,今天,请看我镜头下的海湖新区。</h3><h3>上图:站在浦宁明珠上眺望西宁城;</h3><h3>下图:海湖新区核心区街景。</h3> <h3>西宁火车站始建于1959年,2013年投资26亿多元改建完成,如今是青藏铁路上的重要枢纽。</h3> <h3>上图:青海省科学技术馆</h3><h3></h3><h3>中图:双子座的青海大剧院</h3><h3>下图:在建中的海湖新区的一个楼盘,位于夏都国际会议中心、西宁金融、商业中心和万达广场旁,这可是今后西宁的黄金地段啊,相当于上海的陆家嘴,据这里的开发商说,即将要开盘了,均价为每平方米6000元。</h3><h3>在此,也非常感谢欧特国际的副总韩金歌女士陪伴我的拍摄。</h3> <h3>2014年1月6日落成的西宁体育中心坐落在海湖新区,体育中心由40000座的体育场、7000座的体育馆和1200座的游泳馆组成。占地总建筑面积18.8万平米,总投资17亿元。为拍摄体育中心独特的折叠外型,我随着青海省摄协赵成锴老师,搭乘简陋的工地升降机爬上了中心对面25层楼的在建楼盘,鸟瞰了这件伟大的凝固艺术品。在此,也衷心希望青海的体育事业有更大的发展。</h3> <h3>2016年春天,青海西宁的第一家国际品牌酒店——索菲特酒店开业。这如同青藏高原上的一颗闪耀的明珠,为中国西北地区奠定了豪华的待客之道,在这里你一定会体验到法式精致的高雅魅力。</h3><h3><br></h3><h3><br></h3> <h3>今天,西宁的夜色是璀璨的,两千多年的河湟文化早已深深的扎根在了这片热土,静谧的河水缓缓地流过西宁,留给我们太多的遐想......</h3> <h3>西宁中心广场上竖立的我们摄影团队的大幅宣传广告</h3> <h3></h3><h3>青海与上海相隔遥远,但滚滚长江正是从青海起源,奔腾至上海入海。在本世纪初,西宁市与上海浦东新区缔结了友好城区。</h3>图为的西宁代表建筑——浦宁之珠,就是上海援建西宁的城市观光塔,并用浦东和西宁两地的简称命名。<h3>在西宁的拍摄即将结束了,望着东方明珠微缩版的浦宁明珠,想起了家乡陆家嘴的东方明珠,我心中默诵着的是北宋诗人李之仪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共饮一江水“。</h3> <h3>《旅行者》杂志刊登专栏:丝路之上的绝色夏都~~行摄西宁。</h3> <h3>在上海音乐厅举行的《旅行者》传媒年度大会现场。</h3><h3><br></h3> <h3>在上海音乐厅举行的《旅行者》传媒年度大会上喜得嘉奖<h3>感谢《旅行者》传媒 沈以澄老师 蒋仪老师的推荐和指导。</h3><h3>感谢《旅行者》传媒 陈怡敏老师 唐晓芸老师 郑熙慧老师的关心和支持。</h3><h3>非常怀念与王蔚生老师、顾晋华老师、施卿老师、葛荣老师、杨铖老师、Jimmy老师和崔崔主播一起工作的日子。</h3><h3><br></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