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思

鲁海

<p class="ql-block">“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诗人眼里的秋色总是给人以无尽的遐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沉浸在秋色的田野里,素手薅过一缕熏风,肆意飘散的泥土夹杂着成熟庄稼的清香。那些诗情画意是城里人或者文人雅士笔下的痴狂与浪漫。而对于那些年复一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平常镜像了。他们辛勤劳作的同时欣喜的还是用自己汗水所浇灌的累累果实,夕阳西下,他们也喜欢围坐在街头巷尾,家常理短,闲话桑麻。浅夜的风,梳理着他们辛苦的头发,暖融融的空气中散发着发酵了一天的热汗的味道。劳人们悠然地徜徉在当今城里人向往的“慢时光”里。</span></p><p class="ql-block">乡下的秋是纯粹的。所谓一叶知秋,农人们全然不会在乎她的萧瑟与落寞,也不会倾慕于她的沉稳与柔情,他们在乎的还庄稼的收成,是溢于言表的丰收的喜悦和踏实。“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眼瞅着一地金黄,劳人们心里多了几分沉着和淡定。</p><p class="ql-block">城市的是有局限的。</p><p class="ql-block">孩子们的秋天清苦而快乐。他们悠闲自在,在这个季节里他们起码可以捉到蚂蚱,再加上鲜嫩的棒子、红薯、青豆,做一个“土窑”,品一顿地道的“农家乐“、“大丰收”。一嘴的黑灰,一脸的憨笑,一生的记忆。</p><p class="ql-block">耕牛的秋天是辛苦的。正如人们所说“牛怕过秋,人怕过麦”。那些年,一个秋天大概需要一两个月的劳作,这就意味着那些可怜的耕牛要经历近六十天的生死疲劳。可是它们谁都没有因此而纠结,因为秋天毕竟是一个可以果腹的季节,他们不怕出力,只担心因为饥饿而丧失了劳动力。</p><p class="ql-block">春天固然是美好的,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生机勃勃,是一个满怀期待的季节。但是这对于那个年代的农民来说确是最难熬的。因为春天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季节。曾几何时,农人们甚至连下播的种子都要求人借取。“穷汉子赶上闰月年”,这里所谓的闰月即是指闰春月,这是穷人最为担心的事情,而秋天则会少一些忧虑。</p><p class="ql-block">与城里人的浪漫相比,农人们更注重实际,他们喜欢秋天,喜欢他们亲手播下的种子获得丰收的样子,所谓春华秋实。</p><p class="ql-block">秋天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季节。相对于春天的五彩斑斓,激情燃烧,热烈奔放,秋天的韵味则表现出丰满、沉稳和成熟。</p><p class="ql-block">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情愫对秋的态度迥然有别。</p><p class="ql-block">自古逢秋悲寂寥。悲凉似乎是秋天的主色调,而这悲凉多见于中年男子,所谓“男子悲秋,女子伤春”。</p><p class="ql-block">男子悲秋亦是悲情种种,“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面对万木萧条,满地落黄,陡然神伤,感时光易逝,感花开花落,一年又去,老大无成;感漂泊之殇,行踪不定,凉情离散。然而,秋天毕竟是收获的季节,蓦然回首,两手空空,悲凉油然而生,此乃伤己也。</p><p class="ql-block">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人到中年,悲凉之情深刻而沉重,若再遇秋风冷雨,“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当然也有些人悲友人离别,悲情人离散,悲世态炎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p><p class="ql-block">秋风,秋雨,秋落叶;枯草,雁鸣,秋白露。秋韵总是不遗余力的的配合着芸芸众生,不离不弃。</p><p class="ql-block">而得志之士,面对金色之秋,感慨万千,那秋是壮阔的,满满的收获感。</p><p class="ql-block">花前月下,依依不舍,恋人们眼里的秋是柔媚的,花团锦簇,依依不舍。</p><p class="ql-block">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彰显豪杰们胸襟旷达的伟岸风骨。</p><p class="ql-block">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则是文人墨客之沉稳成熟的象征,更有“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豁达智慧;以及“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浪漫情怀。</p><p class="ql-block">秋天是五彩斑斓的,它的主色调是沉稳成熟,但有时候也表现的多愁善感。</p><p class="ql-block">我喜欢秋,有时候也讨厌秋,那是要看心情的如何了,这就是一个心态问题了。我相信,不少人对事物的态度,取决于他们此时此刻的情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