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摇船调》观摩感悟

蔡小芳

<h3>  这次南昌的听课之行收获颇多,深深的体会到无论在哪方面的学习都不能闭门造车,要多走出来多看多听多交流,取其精华我们才能更好的成长。</h3><h3> 本次活动由省教研室主办、东湖区教研室承办的江西省中小学音乐第五次"跨区联动教研"活动。由三位不同学段背景的教师执教小学三年级课题《摇船调》</h3><h3> 第一位是南大附中张怀婷老师,让一位高中老师突然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显然不太适应,课堂生硬,老师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能根据三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让一位小学老师突然去给高中的大孩子上课也未必就能上好,所以在面对不同的个体,教师应做好因材施教。</h3><h3> 第二位老师是滨江学校的初中音乐老师赵怡,课堂的开始赵老师以一种交友问好的方式与孩子们拉近距离,不过点到为止即可。在教唱之前教师展示歌曲乐谱,对歌曲的旋律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对乐谱以及歌曲的演唱顺序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示范了歌曲在有无休止符的演唱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对比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然后从歌词入手,师生配合一问一答的方式伴着划桨的动作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无形中又把歌曲的节奏渗透进来让学生大体上把握住了歌曲的律动感。在歌曲处理上通过歌词所表达的意境引导学生的歌唱情绪、力度的变化以及休止符的演唱。整堂课联系紧密,流程清晰,完整性强。语言轻柔极富有感染力以及优美动听的歌声是赵老师独特的教学魅力。</h3><h3> 第三位老师是东湖区教研室的王媚娟。这是我有史以来听的最棒的一节音乐课。亮点1:课堂的开始 ,情境导入用的特别到位(生迅速把位置摆成船的形状闭上眼睛 身体随着音乐摇晃 身临其境)亮点2:通过划船的动作把衬词部分先引入教学。民歌体裁,衬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突出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和地方特色,同时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趣,加上歌唱语气还可以表现出鲜明的情感。衬词演唱到位了后面的歌曲教学就更得心应手了。所以我觉得在歌曲教学上这是个很好的方法。亮点3:歌曲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对唱形式,在处理第一段问的情绪上,王老师抓住"问"字并且形象生动的以一位出谜者的心里(我来考考你们)示范演唱第一段引导学生唱第一段时该有的情趣。亮点4: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想学会一首歌就得要先学会听,在教唱的过程中随着教师的钢琴伴奏第一遍师唱问 生默答 。这样的意图就是让学生能主动集中注意力听歌曲旋律的走向。 第二遍师还是唱问 生可放声演唱答的部分。亮点5:在演唱顺序上通过直观的给出不同颜色让学生一目了然。亮点6:客家话的学习。</h3><h3> 这三堂课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都不能自然真实的大胆演唱歌曲。这跟环境以及老师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我觉得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课堂是老师与学生在一起交流学习的"场所" 任何人都不用过于拘束,老师有责任做一个榜样,在这样的"场所"里 陪伴着学生自由的"玩耍"。</h3><h3> 此外,杨老师的点评也是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音乐教学上有了一个大方向。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要尊重作者、尊重原有的音乐形象,不能随意转调改变歌曲的速度。歌曲的处理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要有画面感。运用巧妙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背唱歌曲。音乐的基本要素要落实到位,但是音乐是有情绪有生活的有时候可以在掌握规则的基础下可以打破规则来体验生活。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好好研究教材,找到教材的特点,结合生活,让学生更能直观的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情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