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月牙泉<br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br />有美丽的月牙泉.<br />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br />星星沐浴的的乐园.<br />从那年我月牙泉边走过,<br />从此以后魂儿绕梦牵.<br />也许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br />除非也去那里看看.<br />看那,看那,月牙泉.<br />想那,念那,月牙泉.<br />每当太阳落向,西边的山,<br />天边映出月牙泉.<br />每当驼铃声声,掠过耳边,<br />彷佛又回月牙泉.<br />我的心里藏著忧郁无限,<br />月牙泉是否依然.<br />如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br />她是否也换了容颜.<br />看那,看那,月牙泉.<br />想那,念那,月牙泉<br />看那,看那,月牙泉<br />想那,念那,月牙泉.<br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br />有美丽的月牙泉.<br />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br />星星沐浴的的乐园</h1> <h1>西行漫记(9)千年莫高窟<br />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艺术宝窟。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br /> 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父亲告诉过我,我们中国名胜古迹众多,其中著名的的石窟有: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库车千佛洞,云冈石窟....可惜那时年幼人傻,如对牛弹琴似的懵懂,后来,有了名声鹊起的舞剧《丝路花雨》,看过,才有了亦真亦幻的浮想联翩,婀娜多姿衣袂飘飘反弹琵琶的飞天,善良美丽因果报应九色鹿故事....我在寻思啊,什么时候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去看看这些神奇的壁画,再后来又晃过去好多年... 终于在这个夏天;了却了我儿时的心愿,亲眼目睹了飘飘欲仙的飞天和九色鹿...<br /> 当我满怀虔诚之心,真正站在鸣沙山断崖砾岩下,仰视在此沉睡千百年的莫高窟时,才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还令人震撼! <br /> 上午去鸣沙山月牙泉,下午去莫高窟,排队进入景区,我们三十人一组,每人挂一个耳麦接收器,跟着一个高个圆脸梳着波波头的女导游,正值暑期旺季,景区内来来往往一波一波的游客,每个洞窟都是人头攒动由于洞窟大小不一,每个洞窟一个时间段只能容纳一个团队,所以导游需要随机调整,采取错峰分流参观,带每个团队看8个洞窟。我们的导游训练有素,讲解专业,语速不急不缓,吐字清晰,详略得当,引经据典,偶尔插个玩笑让我们在凝神屏息的专注听讲中放松一下,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们跟随讲解员,倾听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莫高窟开凿鼻祖法名乐尊和尚在公元366年在鸣沙山金光万道处凿下了第一个石窟的故事,自此从十六国到元朝,莫高窟的开凿延续了十个朝代,洞窟里的壁画和彩塑色彩艳丽,佛影肃穆,数量众多,技艺精湛,叹为观止,除了耳熟能详的飞天和九色鹿,在254窟的北魏壁画里,看到了情节曲折的因缘故事《尸毗王本生故事图》(尸毗王舍身救鸽子)以及《萨那太子本生故事图》(描述的是萨那太子舍身饲虎的动人故事)人物动物神态都十分生动传神,让人在欣赏这些佛学经典的精美壁画时,久久驻足感慨万千:古人在大漠里行走已是举步维艰,更何况能创造出莫高窟这样精美绝伦的壁画雕塑...如此伟大的敦煌莫高窟,不仅能看到虔诚的信仰,空灵的艺术,也能看到凡人在历史千年中的光彩瞬间。让人无法忘怀!景区里看到的一句话直指人心:"莫高窟的逝去是人类永远的逝去,一点点的努力只为不在继续逝去。守护敦煌,就是守护我们灵魂的居所。"<br /> 结束讲解自由活动,随便拍了洞窟外貌包括正在修缮的九重塔,太阳已经西斜,薄云被染上了橘红,金色的阳光拉长了宕泉河边白杨树的影子,就是河的千年流水让莫高窟前有了绿洲的生机,微风吹过崖岩下,绿意葱荣,架上的葡萄已经挂果,花坛里摇曳着五彩缤纷的草花,院子里有数十棵合抱粗的百年老树....<br /> 快到景区出口你会看到那个王道士的圆寂塔,正是他发现了藏经洞,从而导致了"敦煌学"在全世界的兴起的,也由此导致了敦煌文物向全世界的流失,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被斯坦因、希伯和偷走的那部分敦煌文物,至今还完好地保存在英国和法国的博物馆里。而为莫高窟尽心尽力死而后已断子绝孙的王道士,却身后被毁誉参半.....<br /> 回头静视着这沿河而立如蜂窝状分布的数不清的大小洞窟,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试想一下,如果莫高窟的经书没有被西方列强拿走,能不能在中国百年风雨飘摇中苟且偷生留存到现在呢?</h1> <h1>顺便澄清一下洞窟壁画图片网上下载的,洞窟内不允许任何闪光灯摄影录像等....</h1> <h3>这是我画的反弹琵琶的飞天</h3> <h1>西行漫记(10)春风不度玉门关<br /> 1907年冒险家兼考古者、偷运者斯坦因在关城北面废墟中挖掘到了许多汉简,从简的内容判定出小方盘城为玉门关所在地。史载玉门关的位置也应在附近,但小方盘城只有600余平米作为汉朝最西面的海关实在是太小了。所以玉门关的具体位置尚不能肯定,将保存完好的小方盘城遗址暂定为玉门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度娘说<br /> 提起玉门关 ,一定会想起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那种悲壮和苍凉,引起我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玉门关位于甘肃敦煌市西北90公里处。自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和田的美玉经此关口进入中原,因此而得名。<br /> 我们去的时候是阴天,秋凉飘着雨丝,秋风瑟瑟,眼前的玉门关孤零零地站在空旷的荒漠戈壁里,两千年前,玉门关前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两千年后,这里只剩几座荒漠戈壁上凸起的残破土丘...<br /> 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戈壁滩中的砂石岗上,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荆草荒漠,沟壑纵横,远处可看到隐约的烽火台和汉长城,天地苍茫,在灰蒙蒙的天幕下,你仿佛看见金戈铁马的卫青霍去病马踏匈奴的英发雄姿....思古怀幽之情,油然而生,难以言表<br /> 由于明初退守嘉峪关,敦煌几乎被中原文明遗忘了两百年。这里的建筑遗迹和那条两千年前横贯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渐渐变得模糊,被时间遗忘,依稀可见那些断断续续的断垣颓墙就是汉长城,除了游人,已经少有人来看,站在颓败的土墙边,难以想象它当年防御匈奴铁骑的伟岸模样.....<br /> 同行的旅者中有个军人,从家乡专门带酒水来,祭奠那些曾在西域保卫国家的古代将士们,敬礼静默。曾经的车辚辚马萧萧萧,刀光剑影狼奔豸突,所有曾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征战过的人马,如这脚下的砂砾一样,随风飘散,湮没在浩瀚的历史戈壁里,谁人会知晓,生生不息血脉相承的今日中国,正努力的进行"一带一路"重整河山走向繁荣统一....<br /> 天苍苍,野茫茫,俱往矣!人生如梦,一樽还酹祁连月!</h1> <h1>西行漫记(11)<br /> 西出阳关有故人<br /> 提起边塞诗,大概没有人不会这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出阳关无故人....<br /> 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文化、贸易交流日渐繁荣,为确保其安全,公元前121---107年间,汉武帝下令修建了"两关",即"阳关"、"玉门关"。<br /> 阳关在敦煌西南,大约一个多小时车程,途径一片绿洲葡萄园,那天凄风苦雨的冷,只有个别人下车买了葡萄分享给大家,八月下旬葡萄已经熟透了,挂着水珠的葡萄晶莹剔透呈半透明的玛瑙状,咬一颗甜酸多汁,果香浓郁,河西走廊沙地上的葡萄和瓜果都特别甜而且便宜,旅人们一路上陆陆续续买了不少,有鲜果有干果蜜饯,甚至有人买了十几个白兰瓜哈密瓜,打包空运回家,虽然运费比水果贵多了,但品质好甜也值了!俺姐俩现买现吃浅尝辄止就好。<br /> 古阳关和玉门关,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两者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必经驿站。出了两关往西,就进入了人迹罕至的茫茫大漠戈壁。自西汉以来,许多王朝都把这里作为军事重地派兵把守,唐僧当年从印度取经回国,就是走丝路南道,东入阳关返回长安的。隋唐废弃后,此处慢慢荒芜,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br /> 墩墩台处在阳关的制高处,也是阳关唯一留存遗迹, 四周一片望不到头的旷野,石漠、砾漠和盐漠交错,低洼处有些植被,那天下雨,雨淋湿的砂砾呈现暗红色,大概12度,冷风嗖嗖,我裹着围巾也还是冷,已经无法想象阳关当年熙熙攘攘的盛况。<br /> 南边的古河道冲开一条相对平整的砂砾路(也称古董滩),是人们常言的"阳关大道",现在,走阳关道的或是走独木桥的,统统都随风而逝荡然无存了....只有千年烽火台依旧在大漠里静卧,默默怀想秦时明月,汉时关 ,孤烟袅袅长河落日圆....<br /> 古董滩和阳关烽燧之间,修建了一座亭子,亭子下面有两个木质的板车,和那张我印象深刻的阳关照片一模一样。<br /> 多亏景区导游讲解,在博物馆看沙盘,看图片,看一些文物,才让我们对那段模糊的历史有了些感性认识,除了烽燧台,附近的所有建筑都是新建的,所以这里只能是旅游景点。<br /> <br /> 景区内有几户人家,檐下有葡萄架,门前有向阳花,向日葵的花盘很大,就像在村口翘首以待心上人的傻姑娘,叶片像绿围巾两个角在圆圆的脸下交叉耷拉着...很是娇憨痴呆相,买了一小包葡萄干,抱紧自己,坐电瓶车下山地,车四面透风没有封闭,我们左摇右晃冻的哆哆嗦嗦别了阳关!<br /> 那晚赶到酒泉,约了发小晚餐,那是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雌雄莫辨的岁月,于我而言,西出阳关遇故人,该是多么欣慰之事!只是当年别时懵懂少年,再见已道天凉好个秋了.....<br /></h1> <h1>西行漫记(12)雅丹魔鬼城<br /> 玉门关到敦煌雅丹路上单调得有些倦怠,沿途汉代长城、烽燧遗址依稀可见,渐渐的沙漠草甸也消失了,沙地也越来越平坦,所谓的"黑戈壁"出现了,导游说快看,"雅丹魔鬼城"到了,车窗外望去,在平坦的河床上,一座座土丘峰峦突兀耸立,就像一座古城堡,这座奇特的城堡,是地质变迁自然风雕沙割的结果,土质坚硬,呈浅红色。有的象教堂,有的象狮身人面像,有的象埃及的金字塔...导游说:入雅丹,遇到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当地人们俗称雅丹为"魔鬼城"....<br /> 不同时间进入雅丹地貌群,感受是完全不同的。那天中午是阴天,虽然看不到日头,我们也带着帽子围巾,漫射的阳光却照样晒得脚踝疼,走进入口有个风沙雕刻出的孔雀高高昂着头站着,很像是吃饱喝足之后的闲庭小憩,站在这千奇百怪的雅丹地貌边,你必定会浮想联翩,领略大自然妙造天成的神奇之美,只是连戈壁都被拦起来,不能越雷池一步。给了四十分钟时间,在边缘溜达一圈,匆匆忙忙赶上车,只能是到此一游的记忆了。<br /> 据说日落时雅丹地貌最美,红日西沉,霞光万丈光影交错,红褐色的雅丹城美得如一幅画....此处是几千年风霜雪雨共同施力形成的自然地貌,每个雅丹群都有自己的寿命,路上看到有坍塌的土堆,也有正在被雕蚀生成中的,大自然的神工鬼斧日日夜夜都在改变着这个世界....<br /> 追本溯源,这雅丹本是古罗布泊的一部分,曾是水草丰茂人丁兴旺之处,如今却是如此荒凉!兀自叹息:沧海桑田谁为谁而改变....</h1> <h1>西行漫记(13)<br /> 天下雄关嘉峪关<br /> 同为甘肃境内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关隘,阳关和玉门关曾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汉武帝公元前一世纪修建了阳关和玉门关,比关嘉峪建造早了1400多年,先是隋唐废弃,再加上2000多年的风雕雨蚀,遗迹已经残败不堪,对我等游客而言,阳关和玉门关遗址更适合追思怀古,存在于唐宋边塞诗篇的意象中。<br />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给人的印象却截然不同...<br /> 万里长城万里长,东有山海关,西有嘉峪关,后者比前者规模更大,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 嘉峪关是明长城的西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的修建,是明代及后朝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br />已有631年历史的嘉峪关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选址在河西走廊最狭窄的山谷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初建时不过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2 500平方米。而现存的关城总面积33 500余平方米,比原来的大数倍。它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东西开"光化门"和"柔远门"两门。门外各筑有瓮城,城楼对称,周围有廊,城四隅有角楼、南、北墙中段有敌楼。外城正中大门刻"嘉峪关"三个大字。城外有城,迭门重城,成并守之势。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br /> 另外嘉峪关矗立于大漠边缘,依山傍水,显得雄壮非凡,城中有井,山上有泉,小块绿洲里植被茂密,生态居住生活环境也是相当不错的,东瓮城外有文昌阁、关帝庙、戏楼,城内靠北有游击衙门府一座,都是清代建筑。适合屯兵驻扎。<br /> 听着导游的讲解,登上城楼远眺,两侧城墙与山体相连,巍峨朱色的城楼翘角欲飞,万里长城似龙游盘桓在戈壁滩绵延而去,遥衬着青黛如屏的祁连山脉,天地间的大画卷有多么美丽!城外蹒跚而过的骆驼队穿来叮叮当当的驼铃声,让人联系想起古丝稠之路上的来来往往的旅人...据说天晴时,或可见海市蜃楼的幻境,可惜我们去的那天时雨时阴,冷风嗖嗖,不免听着让人心驰神往!<br /> 城内除了小商小贩,还有定时武艺杂耍表演,刀枪棍棒骑车拿大顶...青年演员们都特别卖力,时间所限,稍看了一会...<br /> <br /> 团队里的年轻人城外拍照留念,站在一个陇上拍着拍着就跃跃欲试,张牙舞爪的跳起来,一个人跳,三三两两的跳,一群人跳...凌空欲飞的感觉很好...<br /> 西行到嘉峪关折返,第二天即将返回兰州,会途径丹霞地貌....最近小忙,慢慢写,给自己以后的回忆留点提示...<br /> 今天中秋念到一句: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 比起那些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戍边军士,有点儿小小的满足,诸君天涯共此时</h1> <h1>西行漫记(14)七彩丹霞"悬壁长城"<br /> 张掖丹霞地貌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3800米之间,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5~10千米的地方,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绝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的丹霞地貌。造型奇特,色彩斑斓,气势磅礴,把祁连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岭横生,五彩斑斓,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 该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第六名。<br /> 度娘师说<br /> 尽管去时是阴天,仍然难以形容第一眼看到五彩丹霞山的奇妙感受....<br /> 张掖丹霞地处西北干旱地区,山峦交错、拔起于河岸之上,危崖劲露,光滑如削,气势磅礴,苍劲雄浑。就是小尺度的石峰,也似有擎天之力,充满阳刚之美。<br /> 游览总长3千米的芦苇沟,只见赤壁千仞,峰回路转,一步一景,人移景换,别有一番情趣。赤壁丹崖有成片的黛青色、暗褐色、丹红色,七彩斑斓构成一幅幅多彩的画面,石径两旁山峰耸峙,石堡盘踞,犹如留给世人的神秘故事,那山岗雾霭下,群峰深壑间,人迹罕至处,会让人不禁展开无边的遐想。令游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啧啧称奇!据说若是晨雾之中或云海之上观丹霞,仿佛琼楼玉宇海市蜃楼<br /> 有点遗憾,没有蓝天阳光白云....<br /> 接下来,又去了距离嘉峪关关城7公里的悬壁长城, 因筑于约四十五度的山脊上,形似凌空倒挂,而得名"悬臂长城"。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用砾石、黄土夯筑而成,现在只存750米,我们沿1987年修缮的四百多级台阶等上山顶,向城外望去,云海苍茫下,关外荒凉的大漠尽收眼底,人们自古以来逐水草而居,生命的生生不息就繁衍在这片片的绿洲里。</h1> <h3> 本处景致为甘肃张掖丹霞地貌,从肃南那个门进入,也就是电影《三枪拍案惊奇》的外景地,里面还有"麻子面馆"</h3><h1><br /></h1><h1><br /></h1><h1><br /></h1><br /> <h1>西行漫记(15)甘肃博物馆<br /> 大雨冲毁了去青海看门源油菜花的路,9天8夜丝绸之路旅游的最后一天,直接从张掖回兰州,因此,到达兰州时间尚早,算算有七八个小时的空闲。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地方文化的窗口就是博物馆,姐俩麻溜地觅食,吃了碗牛肉面就直去甘肃博物馆。<br /> 紧赶到门口已快四点,持身份证领免费票进入。博物馆共分五部分:红色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古生物化石厅、甘肃彩陶展、佛教艺术展,每一个都很有特色,尤其是东汉的铜奔马,魏晋时期的"驿使图"画像砖,已分别成为中国旅游和中国邮政的标志。展览大楼有WIFI,重点文物都配有二维码可扫描收听讲解,让参观者的体验有了趣味和互动性,真心不错!<br /> 时间所限直奔丝绸之路馆,去看那个最著名的"马踏飞燕"。这个厅展示的是古丝绸之路的文物,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佛教造像、金银器、唐三彩、元青花等。<br /> 在幽暗的灯光下,一匹天马领着身后的骑兵队,列成浩浩荡荡的方阵,这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马腿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头张望,这尊青铜器完美表现出运动速度与平衡的统一,构思奇特,工艺精湛,是东汉铸造的青铜器精品,算来也约1900年历史了...<br /> 只能一个小时走马观花地看,对展品中的佛造像,乐俑印象很深,最难忘的是形容美妙声音"石破天惊"这个成语所指的乐器"箜篌"(箜篌的音来自波斯语),它造型优雅,音箱在悬臂上,镶嵌的纹饰非常精美,曾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中使用,十四世纪后逐渐消失不流行了。<br /> 自从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开辟丝绸之路起,从西域传入了很多乐器,如箜篌,琵琶,胡琴等,但对于汲汲于富贵功名梦想上千年的仕途之人,阳春白雪的歌舞只是娱乐;对于贩夫走卒蝇营狗苟于生计的普通百姓,丝竹之音更是奢侈品。所以才会叹息: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啊...<br /> 下午五点多被赶出博物馆,为了打发时间,经人指点,冒着细雨,去黄河岸边栈道溜达,买了2斤嫩核桃,走走歇歇,停下来的时候就剥核桃吃,雨中的黄河水更黄了,浊浪翻滚,泥沙俱下,坐在亭子里避雨时,坐落在河对面石舫上的清真寺,在雨雾中迷迷蒙蒙,亭下的柳绦枝枝蔓蔓随着风雨在眼前晃来晃去,此情此景就像一首歌:<br /> 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醉不罢休<br /> 东边我的美人哪西边黄河流<br /> 来呀来个酒啊不醉不罢休<br /> 愁情烦事别放心头<br /> 爱江山更爱美人...<br /> 谁说不是呢?</h1> <h1>看图猜成语一块石头满天飞,上面有乌云...对!石破天惊形容箜篌的美妙声音!</h1> <h1>回来后慢慢补写的,给自己以后的回忆留个提示,旅行改变看世界的态度!谢谢大家</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