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栗呀,成长呀

范丫丫

<h3>  栗子,在广东这边称为风栗,壳斗科栗属植物系。总苞球形,外生尖锐被毛的刺。成熟后总苞裂开,栗果脱落,其深褐色,表面被黄色淡茸,或近乎光滑。(摘自百度百科😏)</h3><h3> 中秋时节,南方家家户户除了摆上水果,肥螺,芋头,菱角,当然少不了重头戏—热乎乎,划开了痕的带壳栗子。</h3><h3> 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栗子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这个时节产出的栗子表面光滑,少洞少虫,煮熟后金黄粉糯,味甘甜,咬一口香气都化在嘴里,真是人间乐事。从医学的角度说,秋吃栗子补心,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功效,富含柔软的膳食纤维,对整一家子也是十分有好处的。</h3> <h3> 在栗子的家族里,我最喜欢的是锥栗,形状是放大版的饱满水滴,价格比板栗翻上一倍,更粉糯,更香甜,但有坏果的几率也更大。所以吃锥栗也是一种未知,你永远也不知道你咬开的一瞬间是舌尖还是眉头在跳舞。</h3><h3> 小时候家里也不是很富裕,锥栗也是偏奢侈的食物,但只要我说吃锥栗,妈妈就会买来三四斤带壳煮着吃,可能正是这种习惯,现在街边卖的糖炒栗子闻着多香我也不会买,也不会买一包包的有牌子的栗子,因为不是记忆中的味道。</h3> <h3>  大了一点看古装剧,经常摆设宫廷盛宴,一锅一锅剥了皮的散发着热气的金黄栗子,等待着和其他食物弹奏出更完美的乐章,栗子煲鸡,玉米板栗排骨汤,莲藕栗子甜汤,山药栗子猪肚煲……诱人至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很多很多很多栗子,我就只选择咬没剥壳的栗子,总觉得更好吃一点,我觉得跟吃瓜子的原理一样吧,一点点的努力就有一点点的收获,就让人有兴趣有欲望继续。我姐姐则是完全不同,喜用手一颗一颗剥壳撕皮,不能有一点损坏,再全部吃掉😄。</h3> <h3>  上了高中有一次妈妈买了锥栗回来,发现一整锅都是坏的,实在很心碎,再加上住宿,就停止了吃风栗,但它依然是我的心头好。</h3><h3> 大学以来,个人经济更宽裕了,总想着要吃。</h3><h3>中秋节前,晚上军训唱歌训练,我盘着腿坐在最后,空闲的时候发现旁边的女同学暴力撕开快递盒,入眼满是褐色发亮的栗子,大概有4,5斤重。女同学姓袁,她说她喜欢生吃栗子,又甜又脆。(OS:咦,跟我爸爸的习惯一样,每次买栗子回来总要生吃几颗,煮熟了就不吃了。)说罢给了我一个,我道了声谢,转头看到她用指甲熟练的剥开外壳和内皮丢进嘴里,我……我还是没技巧的咬开,嗯,又脆又甜,还有淀粉的味道。袁还跟我唠嗑,栗子是从湖北的家里寄来广东的,中秋节不回家。那边的栗子有很多哟,还有满山的野生猕猴桃,这倒是勾起了我小时候的幻想:生活在山林里,每天有数不尽的野果野花,掉下来砸头的栗子,紧紧张张抱了一个见人就跑的小松鼠...但是越发城镇化的今天,😢。</h3><h3> </h3> <h3>  栗子是生鲜食物,放久了会生虫,所以怎么保存也是个问题。这几天在网上买了8斤栗子和一个锅,网上各种保存方法:摊晾法,沙存法,风干法,密封法,冷藏(就算了)……最后发现每一种都不能让我完全放心,我还是决定,一天煮4斤,煮两天,慢慢吃,就有两种风味啦,热乎乎和风干的。两种风味完全不同,风干两天的栗子壳和皮最好去,但又不是太硬。四天以后就变得硬,耐嚼,更甜,当零食最好不过啦。</h3> <h3>  最后有个小贴士哦,契诃夫所写的醋栗不是板栗啊,是灯笼果,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食物呢。</h3><h3> 看了这么多,你想吃吗,赶快行动起来哟,过了这节就没有多好吃的风栗了哟!</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