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老城故事,夷水骑兵在行动!

三支眼

三月五日,恩施州自行车协会的十五名队员,在夷水骑兵单车俱乐部的组织下,兵分三队寻找恩施老城故事。他们不负使命,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第一次的任务。三个队分别是: 狩猎队、一枝花队、同创队。 我们并不知道这口井掘于何时,按其称名为“唐井”,应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我们不敢说它一定是唐代就留传下来的,但可以肯定它的存在时间并不短。井旁立有石碑,上载《扩建唐井记》,少量字迹看不清,拓于下:“唐井,古得益泉或宜泉。此泉清醇甘冽,冬暖夏凉。 连珠塔 恩施连珠塔,位于恩施市六角亭老城东门外清江东岸五峰山主峰龙首,山有五峰,间而不断,如数珠相连,谓之连珠峰。连珠峰之首,上有宝塔,因山而名,谓之连珠塔。连珠塔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道光12年(公元1832年),坐东向西,占地总面积7700余平方米,1983年经重点维修后,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五峰山因由5座山峰相并峙而得名,其浑圆的山顶状如连珠,相连不断,又名连珠山,明、清诗人童昶、商盘有诗《连珠岭》形容其壮美。 白衣庵,原名无垢庵,位于恩施市胜利街后碧波峰腰,是州城唯一的尼姑庵堂,供奉观音佛像,曾是问月亭公园的一部分,过去是烧香朝佛、消夏度暑的地方,嘉庆年间曾被题名为“林壑尤美”。1994年4月21日,恩施州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位于山下大院坝正后方,背靠文昌祠,目前保存有面阔三间的木瓦结构建筑和部分遗址。1949年前,文昌祠曾为国民党恩施县参议会和县政府驻地。1952年,先后为恩施县人委、中共恩施地委、恩施专区文工团驻地。1953年后,恩施县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局陆续至此办公。1996年4月,迁移了市文化馆、图书馆遗留房产。1997年底,对城隍庙进行了维修。 恩施市文昌古祠建筑群,位于恩施市解放路107号鳌脊山上,东南与五峰山连珠塔隔江相峙,西与象牙山上的烈士塔相望,南与柿子坝毗连于山麓。文昌祠早在清代就是恩施城内重要的名胜景观,并有“城、舟形也,此祠为桅,桅必举,舟始通”之美誉。文昌祠古建筑群原规模包括奎星楼、文昌酒楼、文昌戏楼、桂香殿、卷厅、城隍庙等。 象牙山忠烈祠位于恩施市老城象牙山麓,砖木结构仿庙宇式建筑,解放初期拆毁,改建烈士塔。 为纪念殉赴国难的忠烈官兵,民国恩施县政府于1943年在象牙山原玄妙观旧址建忠烈祠,至1945年抗战胜利,陆续将205位殉难者牌位供奉到位,以示不忘国难,不忘国耻,彰崇殉难者功德。 1951年8月1日,恩施县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并开放。纪念碑伫立于老城区象牙山顶,坐北朝南,从碑基至碑顶三分之二处有4根小圆柱拱卫,碑顶设梅花形灯饰,显得高大挺拔卓尔不群。从碑顶至碑身三分之二处,镌刻“中国人民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15个隶体大字,其下镶嵌黑色大理石碑面,上刻碑文。 中共鄂西特委旧址,位于五峰山村红岩组,建筑面积二百三十余平方米,为明五暗七的“撮箕口”土木结构房屋。对面一壁红色砂岩——“红岩狮”,是特委机关的重要标志,被誉为“一面永不收卷的红旗”。 9月2日恩施抗战历史陈列馆在恩施六角亭老市委开馆。这是我州第一座通过图片、文字、实物、视频等形式,再现恩施在湖北抗战、全国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抗战文化陈列馆。 据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武汉沦陷后,恩施是湖北省战时省会、国民党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驻地;是陪都重庆的门户,是中国抗战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恩施人民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恩施也因此保存了丰厚的抗战文物遗址遗迹,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抗战史料. 关于恩施古城墙,我在下集中专门述说。 恩施州老城现尚存洗马文化的一处遗迹,这就是六角亭西后街的洗马池巷和原洗马池的牌楼式大门。据说原洗马池有四十余平方米,深约一点五米。它在原施南府最高军事机构驻地施南协署的西边,是当时施南协清军洗马的水池。洗马池大门在今洗马池巷的南侧中段处,大门北向。其门额上有光绪年间施南协最高军事长官熊朝鑑重修洗马池的石刻题序:古人云:晚凉看洗马。亦军中要务也。署前旧有池,淤废日久。 武圣宫始建于南明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即1647年),为南明将军何腾蛟督师兴建武圣宫坐北朝南,庄严、精致、雄伟,白粉墙面与正中石门洞形成虚实对比。 “皖南事变”中遭国民党无理扣押和非法拘禁的叶挺将军曾两度被秘密软禁于这里,历时2年之久,是叶挺将军被囚禁时间最长的地方。1942年底,叶挺将军从四川重庆押解到恩施时,被软禁在城东门“民享社招待所”(今三义宫38号),二三个月后,陈诚为了表示对叶挺的“宽松”和“自由”,且又易于看守,便选中后山湾这栋民房,将叶挺迁移于此软禁。 1943年8月蒋介石将叶挺转押广西桂林,次年1月又押至恩施,仍囚居于这栋民房,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被押至重庆。 饶英祺故居 饶应祺故居位于六角亭老城中山路三义宫巷,原为清末天井式木瓦结构庭院建筑,其子饶凤璜在日本留学回恩施后,将故居临街道部分改为西式风格建筑墙体。1942年12月底至次年2月、3月间和1944年1月,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曾两次被秘密软禁于此,其夫人和子女在此同住。饶应祺故居具有传统民居、名人故居和近现代重要史迹三方面的文化价值。2012年4月27日,恩施市人民政府将其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问月亭遗址 相传唐宋诗人李白、苏轼曾到访过恩施,并写下关于恩施风物的诗,后人在古城恩施建亭纪念,称之曰“问月亭”。问月亭是恩施著名的文化胜迹,历代墨客题咏问月亭的诗文不计其数,含墨沉香,蔚为大观,是一道积淀深厚的人文景观。现仅存问月亭台基以及王庭桢《重修问月亭记》残碑。 周家石门老屋是恩施市城区内一幢古民居的别称,地处恩施市六角亭街道三义宫巷内。始建于明末清初,清道光年间康名敬扩建。整个宅院据说仿“官厅”修建,共三进,三道门坊全部用整块的青石建造,故称石门。有大厅、花厅、亭子屋、天井、水池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