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7年10月16日,厦门市寨上小学科研室如期进行教师技能培训。此次培训由苏龙霞老师与大家分享片断教学的经验。《辩 证 中 升 华——漫谈片段教学》心中有课堂,嘴上有学生,眼中有观众。</h3><h3>1.几组辩证关系。</h3><h3>2.加分点和扣分点。</h3><h3>3.从容应试。</h3><h3>你掌握了吗?</h3><h3><br></h3> <h3>丁酉寒露赠龙霞主任 朝宗</h3><h3>酥风送礼龙雨来,为霞满天妆莲台。片断教学巧安排,明白,从容得分真有才。神游苍梧暮北海,精彩,虚实结合茅塞开。群师磋艺胜比赛,再来,一次更比一次嗨!</h3> <h3>一.几组辩证关系</h3><h3></h3><h3>1.虚与实</h3><h3>1)没有学生——眼中有生 心中有生</h3><h3>2)没有课堂——本真 真实的课堂<br></h3><h3>3)没有场景——互动交流的情境<br></h3><h3>4)没有多媒体—音像的模真<br></h3><h3>2.小与大</h3><h3>片段教学不一定包含“复习旧知、新课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迁移应用、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但是,在局部内容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及难点的突破、师生活动的呈现、教学媒体的运用等应该是完整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h3><h3>3.动与静</h3><h3>片段教学中所开展的活动是虚拟的师生、生生互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显性”的交流。“ 眼中有学生,心中有课堂”。面对的不只是专家、评委,领导、同行,更有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学生,从而营造一个“真实”的课堂环境。座中无童子,处处是学生!</h3> <h3></h3><h3>二.加分点和扣分点</h3><h3>1.加分点</h3><h3>实境感、体态语、评价点、才华露</h3><h3>实境感</h3><h3>如———《一夜的工作》中一段话":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h3><h3>师:哪位同学朗读一下这段话?(稍停)</h3><h3>师:读得挺好,但大家听出来没有,刚才这位男同学把这段话中的哪一个字读漏了?</h3><h3>师:你听得真仔细",一小碟花生米"中的"小"字读漏了.那么,这个"小"字能不能去掉呢?</h3><h3>师:不能.为什么不能去掉呢?请同学们小声读读这段文字,然后交流.(稍停)</h3><h3>师:是啊,从这个"小"字看出了花生米少得可怜,只要用很小的碟子装就可以了.你真会动脑筋!</h3><h3>师:听清楚了吗?他还说":从这个“小”字看出周总理吃的食物少,生活非常简朴.真会读书,他能从句子表面意思体会到人物的思想.</h3><h3>师:同学们,看来这个"小"字作用真不小,以后读书可要仔细呀!</h3><h3><br></h3> <h3>体态语<h3>①“脉脉传情”——教师用眼神、表情与“学生”作交流态状。表示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听者犹如身至课堂之中。</h3><h3>②“窃窃丝语”——教师走近“学生”,与“学生”作谈话态状。表明教师在指导学生的阅读、思考,倾听学生的意见。构建虚拟的双边活动。</h3><h3>③“牧童遥指杏花村”——教师手势指向或是某一教学媒体,或是某一学生座位(语言配合更佳)。虚构出“媒体”、“学生”的空间位置,增强“实境感”</h3><h3>评价点——</h3><h3>★不动笔墨不读书,你看,这个同学已经拿起笔在书上圈圈点点呢,多好的读书方法啊!</h3><h3>★真了不起,这位同学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h3><h3>★这位同学的方法很好,他采用的是……</h3><h3>★哇,你的手太巧了,未来的制作高手就要诞生了……</h3><h3>★恭喜你,答对了,你观察的很仔细……</h3><h3>★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了!</h3><h3>★这个小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为这个小组点赞!</h3></h3> <h3>2.扣分点</h3><h3> 1)超时或者用时过短</h3><h3> 2)知识上的错误</h3><h3> 3)板书混乱</h3><h3> 4)没有师生的双边活动</h3><h3> 5)口头禅</h3><h3>三.从容应试</h3><h3> 1.仔细审题</h3><h3> 2.充分预设</h3><h3> 3.把握开头</h3><h3> 4.自如对话</h3><h3> 5.展示优势</h3><h3> 6.专注投入</h3><h3><br></h3> <h3>1.仔细审题<h3>★时间</h3><h3>★教学内容</h3><h3>★具体要求</h3><h3>★★解读教材</h3><h3><br></h3><h3>2.充分预设<br></h3><h3>★导入和结尾</h3><h3>★核心内容的设计</h3><h3>★学情的把握</h3><h3>★课的流程</h3><h3>★评价语</h3><h3>★板书</h3></h3> <h3>案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片段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请联系母亲对小巴迪的夸赞,想一想,小巴迪在等待父亲回家的时候,想象父亲可能会怎样夸赞他?——<h3> 师:有的同学这样写—爸爸一边读,一边高兴地冲我大喊:“巴迪,太棒了!真不愧是我的儿子!”爸爸喊完,用力把我高高举起,就像小时候那样。此时,我的心高兴得都快跳出去了。 </h3><h3> 师:还有同学这样写—我紧张极了,只见爸爸拿起我的诗,看了又看,紧锁的眉头忽地展开了,最后他竟朝我弹了一声响指,说:“亲爱的,你的前途充满希望!”顿时,一股巧克力的甜味涌进我的全身。 </h3><h3> 师:还有同学这样写道—爸爸津津有味地读着我的诗,还情不自禁地转起圈来,迎面碰上妈妈从厨房出来,他们俩高兴地拥抱在一起,也紧紧地把我围在他们中间。我觉得没有什么比得到爸爸妈妈的赞扬更幸福的了。 </h3><h3> 师:大家都替小巴迪想了很多很多,小巴迪是多么渴望得到爸爸的赞扬,他得到了吗?他的心情你能理解吗?请继续读课文11-14 自然段。</h3></h3> <h3>3.把握开头<h3>30秒钟,评委第一次给你打分;</h3><h3>300秒钟,</h3><h3>评委心里开始估算你的得分。</h3><h3>4.自如对话</h3><h3>★学生答语——模拟;转述</h3></h3> <h3></h3><h3>案例——在进行“积的变化规律”片段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算式,</h3><h3>6×2= 6×20= 6×200= 小组交流后——</h3><h3> 师:你们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你们讨论好了,谁愿意分享分享</h3><h3>你们组的想法?小手举得最快的女生,请你回答。</h3><h3>师:(模仿)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积也不断变大。</h3><h3>师:观察得真仔细,还有吗?</h3><h3>师:请你。孩子们,你们听清楚了吗?他告诉我们,比较第一个算式和</h3><h3>第二个算式,发现第一个因数6不变,第二个因数从2到20乘10。</h3><h3>积也从12到120乘10。比较第二个算式和第三个算式,发现第一个因数6不变,</h3><h3>第二个因数从20到200乘10。积也从120到1200乘10。)</h3><h3>师:哇,他不仅发现这里面变与不变,而且还发现他们之间有相乘的倍数关系。</h3><h3>师:还有个高高举起的小手,好,有请。</h3><h3>师:同学们,他说的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素乘几,积也乘几。</h3><h3>师:是啊,只有认真思考的孩子才有这么精彩的回答,掌声送给他。</h3><h3>师:孩子们,咱们已经通过观察猜想出的规律,那么想不想亲自验证看看?</h3><h3>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h3><h3>师:他提醒大家验证时不要都是×10,还应该×2、×3等。</h3><h3>好,拿出你们的课堂练习本写一写。</h3><h3>师:你们用自信又灿烂的笑容告诉老师你们有满意的结果了。</h3><h3>看,这是一位同学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h3> <h3><h3>案例——师出示两个句子并提问:哪句话是小青蛙说的,哪句话是小青蛙听到的?</h3><h3>(小青蛙问:“你是谁?你在哪儿?”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问:“你是谁?你在哪儿?”)</h3><h3>1.教师模拟——</h3><h3>生(师扮演):第一句是小青蛙说的,第二句是小青蛙听到的。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h3><h3>生(师扮演):“看不见的小青蛙”说明小青蛙没看见,只是听到的。 </h3><h3>师:太棒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模拟学生读</h3><h3>2.教师转述——</h3><h3>师:刚刚同学们说第一句是小青蛙说的,第二句是小青蛙听到的。 </h3><h3>师: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 </h3><h3>师:哦,对了,句子里说“看不见的小青蛙”,说明小青蛙没看见另一只青蛙,只是听到的。 </h3><h3>师:太棒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模拟学生读 </h3><h3>师:真好,同学们都能读出疑问句的语气。有的同学读第二句时,老师还听出他读得与第一句不一样。</h3></h3> <h3>三、从容应试</h3><h3>1.仔细审题</h3><h3>2.充分预设</h3><h3>3.把握开头</h3><h3>4.自如对话</h3><h3>5.展示优势</h3><h3>6.专注投入</h3> <h3></h3><h3>片断教学评分参考标准</h3><h3>教学内容</h3><h3>(40%左右) </h3><h3>1.教学目标明确,能体现课程标准要求。</h3><h3>2.教学重、难点把握正确,教材处理有创意,有一定个人教学特色。</h3><h3>3.概念阐述准确,举例恰当典型,逻辑条理清晰。</h3><h3>教学方法</h3><h3>(35%左右) </h3><h3>1.问题设置合适,教学层次分明,</h3><h3>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思考。</h3><h3>2.教学方法得当,善于启发引导,符合认知规律,注重知识形成。</h3><h3>教学技能(25%左右)</h3><h3>1.普通话标准,语言简明扼要,教态自然亲切。</h3><h3>2.板书清楚规范,文字表述恰当。</h3><h3></h3> <h3></h3><h3>片段教学评分方法及等级参考</h3><h3>优:85——100分</h3><h3>良:75——84分</h3><h3>中:74——60分</h3><h3>一般:59—-- 0 分</h3><h3>评委按以上五个等级打综合分,要求体现必要的区分度。</h3> <h3><h3>追寻美好的教育人生!哈佛大学的老师常在课堂上对学生说:“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我们每天都能让自己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的进步,那么还有什么能阻挡得了我们最终走向成功呢?”每天进步一点点,并不是很大的目标,也并不难实现。也许昨天的“我”也曾努力磨炼并获得可喜的成绩,但今天的我必须超越昨天的“我”,更加进步,更加充实。人生的每一天都应该充满新鲜的东西。</h3><h3><br></h3></h3> <h3>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已经足够。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天前进一点点,就是稳健的、持续的前进过程。“不进则退”,只要是在前进,无论前进多么小的一点都无妨,但一定要比昨天前进一点点。人生也必须每天持续小小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只要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就进步365个一点点,持续这样做,人生中任何一点点差距都有可能在几年后相差十万八千里。每天一点点,是我们学习所需要的,也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做的事情。每一个人天生都是平凡的,不要幻想自己突然就能脱胎换骨,马上就能成为一个天才。要知道,从平凡到优秀再到卓越,你需要做的仅仅是每天进步一点点。</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