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同行,做更好的自己——虢镇小学教师参加“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活动

在水一方

<h3>  绵绵秋雨骤停,长安丹桂飘香,文理学院墨轻嗅淳香,丝路名师打开智慧之窗。&nbsp;&nbsp; </h3> <h3>  10月13日至10月15日,我校两名青年教师怀着兴奋,饱含期待,走进西安文理学院大礼堂,与省内外3000多名教师共享教育盛宴—— “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小学全国名师与陕、甘、晋优秀青年教师优质课教学观摩研讨会。</h3> <h3>  本次活动切实发挥了省内外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为我们广大基层老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良好平台。通过会议老师们真正感受到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带来的新变化,同时还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h3> <h3>  三天的示范课,扎实灵动,精彩纷呈。贾静老师执教的《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话故事》一课,把孩子们带入了生动有趣的童话世界。</h3><div>吴琼老师的《我是什么》却通过扎实的语言学习,使同学们把文字转化成了头脑中的生活场景,然后又通过朗读展现,真真正正是一堂语文课。 张咏梅老师深入阐述了部编教材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使用部编教材需要注意的地方,强调教师要有“课程视野”,给我们一线教师以宏观的方向性的指导。焦丽辉老师的《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语言训练扎实,重视词语在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学生拓展说话,整节课流畅自然,让人如沐春风。</div> <h3>  一个79岁高龄,59年教龄,直到现在还拄着拐杖站在讲台上教书的老师。一个患者肝癌,辗转千里从上海到西安不惧旅途劳顿的老师,他叫贾志敏。</h3><h3> 贾志敏老师的乐观、坚强、敬业乐业给大家留下的深刻印象。他所执教的《推敲》一课处处体现了“真语文”的理念,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个语文大师,一堂扎实的语文课。通过生动形象的动作展示解释什么事“斟”什么是“酌”,使平时教学中比较枯燥的识字教学也讲得栩栩如生。大道至简大道至美,贾老师把用语文教语文课活灵活现的体现在课堂之中。<br></h3> <h3>  听大师讲课,如拨云见日,醍醐灌顶! 贾老师的儒雅、敏锐、沉稳,令人赞叹!让我们对“真语文”含义的理解更深入了一层!“口头表达叫语,书面表达为文”,朴实无华,通俗易懂,生动传神,为小学一线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以“睛”之“点”。“育人”是贾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又一主线。</h3> <h3>  真语文,教做真人。79岁高龄,拄着拐杖坚持为学生上课,他说:“他离不开课堂,他与课堂难舍难分”。贾老师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感染和影响着成千上万的孩子,感动着成千上万的语文教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向贾老师致敬!</h3> <h3>  秋雨添寒,名师送暖。大礼堂内,座无虚席。有部分老师因来晚了,不得不坐在舞台两侧及过道听课。</h3> <h3>  10月14日所安排的课程为王林波老师所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张文老师执教的《跳水》、吉春亚老师执教的《一封信》、周玲梅老师的综合型阅读课程、王蓉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这五节课节节精彩,无不是给每个老师一次丰富的课堂视听盛宴。</h3> <h3>  吉春亚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以两封信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了露西心情的变化。并且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讨论更喜欢哪封信,从而使学生学会书面写话。</h3> <h3>  我校的吴维杏老师留言:</h3><h3> 朱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味道好极了!》,别开生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从外形、吃法、感受三个方面,让学生畅所欲言,我手写我心。这节课,唇齿留香,味道好极了!</h3> <h3>我校的陈碧波老师留言:</h3><div> 参加过丝路之春,又来追随丝路之秋!春与秋之间有无尽的的风景,春与秋之间也有很多美丽的遇见,也有无尽的绽放,更有幸福的专业相遇!</div> <h3>  我校两位老师认真听课,积极互动,分享自己的听课感受。在10月15日上午,吴维杏老师荣获“优秀留言奖”的荣誉,并获赠大会光盘一份。</h3> <h3>  听名师讲课,如同与大师对话。短短两天的学习,使各位老师深切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后的教学中,将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以名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为己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