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开展教育活动,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开展小学教育活动的重要根据,这就是小学教育的心理规定性。这个规定性揭示了小学教育"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特性,即小学教育以心理逻辑主导的方式或路径来开展具体活动,主要表现为"树立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意识"和"创新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方法"。</h3> <h3>一、树立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意识</h3><h3> </h3><h3> 树立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h3><h3> 第一,关注小学生的心理。要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在很多情况下需要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具体形象,即感性材料,让他们"选择性知觉",然后分析、比较,促进抽象概括,形成并获得相应知识。</h3> <h3>第二,顺应小学生的心理。教师对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设计,必须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利于学生能动地进行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获得新知识的意义</h3> <h3>第三,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活动在顺应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还应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有效发展。</h3> <h3>二、创新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方法</h3><h3>开展教育活动需要灵感点染,需要想象驰骋,需要创新追求。同时,灵感、想象和创新也来自于不断的模仿和持续的思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