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夏宫,又名彼得宫,位于圣彼得堡市西南郊,距离市中心大约29公里。由彼得大帝所建,后成为历代沙皇的郊外离宫。</h3><h3></h3> <h3> 镜头由远而近</h3><h3></h3> <h3></h3> <h3></h3> <h3> 夏宫始建于1714年,分为上花园和下花园。在上花园的大宫殿北面,依着山坡建成了两座梯形瀑布以及由大大小小几十座雕像组成的喷泉群。</h3><h3></h3> <h3> 喷泉群中有一个半圆形的大水池,水池中心矗立着圣经故事中的大力士参孙与狮子搏斗的雕像。</h3><h3></h3> <h3> 参孙把狮子的上下颚用力撑开,泉水从狮子口中冲天而出,水柱高达20多米,是全夏宫最高的水柱,这个雕像象征着俄国在1700年至1721年北方战争中打败瑞典而取得的胜利,以彰显俄罗斯帝国的大国形象。</h3><h3></h3> <h3> 上花园依着山坡而建的两座梯形瀑布以及由大大小小几十座雕像组成的喷泉群,气势恢宏。</h3><h3></h3> <h3></h3> <h3></h3> <h3></h3> <h3> 下花园有茂密的森林。</h3><h3></h3> <h3></h3> <h3> 还有小松鼠。</h3><h3></h3> <h3> 下花园还有大大小小150个造型各异的喷泉。</h3><h3></h3> <h3></h3> <h3></h3> <h3> 小心!踩到有传感器的石头,水柱就会从四面八方喷出。据说当年彼得大帝经常在此戏弄王公贵族的太太和小姐们。</h3><h3></h3> <h3> </h3><h3></h3> <h3> 下花园矗立着彼得大帝的雕像。</h3><h3></h3> <h3> 下花园面朝芬兰湾还有一个小小的宫殿,名为蒙普拉伊宫。据说彼得大帝常常坐在这个宫殿的平台上眺望大海。每逢彼得大帝出访,叶卡捷琳娜皇后总要带着王子、公主们在此宫前的码头恭候从海上乘船归来的父皇。</h3><h3></h3> <h3> 在宫殿前远眺芬兰湾。</h3><h3></h3> <h3></h3> <h3> 二战中,夏宫惨遭德军炮火摧残。(以下三张翻拍自夏宫的宣传栏)</h3><h3></h3> <h3> 战后得以重建修复。</h3><h3></h3> <h3></h3> <h3> 以下为原创:</h3><h3><br></h3><h3> 上花园的宫殿。</h3><h3></h3> <h3></h3> <h3></h3> <h3> 彼得大帝建的又一宫殿——叶卡捷琳娜宫,位于圣彼得堡市南约30公里。1717年,彼得大帝请意大利著名建筑大师为其第一个妻子叶卡捷琳娜建造消夏别墅。该建筑师被叶卡捷琳娜的美貌所打动,将屋顶、宫殿的大梁、墙壁分别设计为金色、蓝色和白色,寓意叶卡捷琳娜金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和白色的皮肤。</h3><h3></h3> <h3></h3> <h3></h3> <h3> 离宫殿大门还有一段路,就有乐队在演奏,向导游打听得知我们是中国人,于是立刻高奏《义勇军进行曲》,赢得我们一阵热烈掌声,掌声过后,其中一乐手说了一句中国话:“拿钱来!”。把我们都逗乐了。昔日的“老大哥”居然沦落到如此寒酸的地步,真令人啼笑皆非。</h3><h3></h3> <h3> 宫殿前的 乐队演奏《歌唱祖国》但不收红包,却兜售光碟。</h3><h3></h3> <h3> 外墙上精美的浮雕</h3><h3></h3> <h3></h3> <h3></h3> <h3></h3> <h3> 宫内的金色大厅。另有一个琥珀大厅,但不允许拍照,咱得尊重主人的规矩,只要作罢。</h3><h3></h3> <h3> 皇后与王公贵族夫人们的餐厅。</h3><h3></h3> <h3></h3> <h3></h3> <h3> 宫内的装饰和陈设</h3><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收藏的文物也不少。</h3><h3></h3> <h3></h3> <h3></h3> <h3> 后花园休息的游客。</h3><h3></h3> <h3> “在那儿,我的青春和童年交融。在那儿,被自然和幻想抚养,我体验到了诗情、欢乐和宁静……”——离叶卡捷琳娜宫不远处是一个小镇,著名诗人普希金曾在此度过童年,1937年为纪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苏联政府将该小镇改名为普希金城。</h3><h3></h3> <h3> 苏联解体后,昔日的“老大哥”如今生活得咋样?这是我所关心的事情之一。图为莫斯科郊区一家大型超市销售的红肠。</h3><h3></h3> <h3> 红场东侧“古姆”大型百货公司生意兴隆</h3><h3></h3> <h3></h3> <h3> 莫斯科火车站小卖部,商品琳琅满目。看来“老大哥”以往市场供应紧缺,凭票排队购物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h3><h3></h3> <h3></h3> <h3>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俄罗斯民众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大庭广众都轻声细语。这是我们所住宾馆旁的长途汽车站。每天清晨发车都听不到我们国内司空见惯的高音喇叭声和大声喧哗。旅客上下车、大巴进出站都是静悄悄的。</h3><h3></h3> <h3></h3> <h3> 火车站候车大厅,人来攘往,但听不到嘈杂声,地上一尘不染。</h3><h3></h3> <h3></h3> <h3></h3> <h3></h3> <h3> 加丽雅,我们的导游。圣彼得堡大学东方语言系毕业,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且具有很高的文化知识和素养。在参观冬宫、夏宫、叶卡捷琳娜宫时,逐一细说宫中油画、雕塑等艺术珍品的作者、思想内容、艺术价值,给我们上了一堂品味极高的俄罗斯文化史课。私下里我们也聊了很多。</h3><h3></h3> <h3>圣彼得堡涅瓦大街上的艺术家与模特。</h3><h3></h3> <h3> 俄罗斯民众酷爱艺术,歌剧院、芭蕾舞剧院、博物馆、图书馆随处可见。</h3><h3></h3> <h3> 俄国人具有敬仰本国历史的优良传统。年轻人喜结良缘总要到历史名胜献花、留影。</h3> <h3> 大街上车比人多,但遇到有行人横穿马路,老远就主动降速随后停车、礼让。</h3><h3></h3> <h3> “破车跑得快”——俄罗斯又一怪。在俄罗斯人眼中,汽车不过是代步工具而已,无论新车旧车、豪车破车,只要能跑就可。无人拿豪车争脸面,开破车也不丢人。</h3><h3></h3> <h3> 办婚礼租一辆这样时尚的车也很普遍。</h3> <h3> 圣彼得堡的居民住宅。</h3><h3></h3><h3> </h3><h3> 近年不少人在传一个帖子,说俄罗斯至今保留“三大免费”(住房、教育、医疗),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是谣言!俄罗斯的住房早已私有化、市场化,圣彼得堡的宅基地价差别很大,最便宜的100欧元/平方米,最贵的10000欧元/平方米(2011年的价格)。当时俄罗斯导游告诉我,在圣彼得堡,一个大学毕业生,每月工资按照美元折算大约500,如果不付房租或房贷,这点钱仅够日常生活开支,若租房,房租大约300美元。至于教育,苏联时期的十年义务教育保留下来了,但上大学要个人缴费。医疗实行全民保险,公立医院看病要排队,若住院要排上几个月,上年都说不准,医生服务态度不好,收红包也不鲜见。有钱人宁愿上私人医院。</h3> <h3> 圣彼得堡老工业区的居民住宅区。</h3><h3></h3> <h3></h3> <h3> 啊!五星红旗!中国游客都大声欢呼起来,在国外能看到五星红旗,大家都倍感亲切,原来这是上海市政府在圣彼得堡市郊区投资兴建的楼盘,濒临波罗的海海滨。</h3><h3> 50年代初“老大哥”援助“二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如今昔日的“二弟”到“老大哥”家里投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令人感慨万千!</h3><h3></h3> <h3>“上海小区”虽在郊区,但交通便利。</h3><h3></h3> <h3>“达基斯达利亚!(谐音:“打死你大娘”)”——再见,俄罗斯!</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