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0月7日,和孩子一起骑自行车,探访隐藏身边的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文化——汴京灯笼张。我们从繁华的解放路拐入理事厅街,骑行数十米,路北一座古香古色的小楼,便是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这个以灯笼为主题的博物馆,是在张家祖宅老作坊基础上修建的,且免费开放。</h3> <h3> 汴京灯笼张第七代传人张俊涛老师,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入馆内参观。步入房间,在中式古典装修风格的展厅内,北墙上以灯箱的形式介绍了技艺的传承和轶事,西墙上展示着几种花灯的图片及解释,整间屋子用精心收藏的老家具、老灯具作为衬托,更显古朴与沧桑。</h3> <h3> 张老师指着墙上的一幅花灯图片向记者介绍:“这个人物花灯,你看他并没有在笑吧,投个硬币进去,就触动了灯内的开关,此时人物就会咧开嘴,哈哈大笑,既可以观赏又能够互动。”</h3> <h3> 过了天井,进入北边的展厅,天花板上悬挂的满是无骨花灯。眼前的无骨花灯一个个发出柔和的光亮。张老师介绍:无骨花灯,顾名思义就是没有骨架的、由一块块或丝绸或纸质的灯皮相互拼接构成的,其中没有利用任何竹质或木质的硬物骨架来定型,而是利用灯皮本身相互支撑形成的力量,使灯笼呈现出立体的结构。其实,无骨花灯还有一个富有寓意的名字,取其谐音便是—五谷丰灯,“无骨,通五谷。这其实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于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br></h3> <h3> 在二楼的一间展厅里,天花板上挂着许多万眼箩灯笼,灯体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圆孔。张老师介绍说,这些圆孔都是在制作灯笼时一个一个扎上去的,一些最小的圆孔,是用最细的绣花针一针针地刺出来的。这样一来,做灯皮的材料就不仅仅局限于透明或半透明的材质了,一些不透明的材质也可以用来做灯笼,因为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孔,就能够透出光亮。风再大,里面的蜡烛也不会熄灭。<br></h3> <h3> 二楼另一间展厅里,除了墙壁上挂着京剧脸谱灯笼外,展柜里陈列着张金汉制作的花灯,以及张俊涛从民间收集过来的木刻灯花印版,上面雕刻的花纹甚是精美,且富有深刻的寓意。张老师说:“这个是清朝时期出现的,类似于木版年画,把需要用的灯皮图案刻在这个木版上,就可以大量印制灯花。它的出现,生产效率远比手绘提高了很多,使得批量生产成为现实。不过,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一定要好好保护和发扬。”<br></h3> <h3> 在博物馆二楼的走廊里,张老师介绍了,反映了宋代科技文化成果有火动灯、水动灯、风动灯。比如走马灯,也就是火动灯。在北宋时期,它作为玩具被发明出来,利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使得外面悬挂的纸片人物不停旋转。从这个走马灯我们不仅能看到民间手艺,还能看到历史、文化和科技。<br></h3> <h3> 在走廊里还看到了被玻璃罩起来的灯花印版。这个是清朝时期出现的,类似于木版年画,把需要用的灯皮图案刻在这个木版上,就可以大量印出来。它的出现,提高了灯笼的生产效率,使得批量生产成为可能。<br></h3> <h3> 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当然要数大型花灯千手千眼佛灯。花灯高3.5米、宽2.5米,是以开封大相国寺的镇寺之宝千手千眼佛为原型制作,与千手千眼佛原物相差无几,体内有大灯,佛像的每只手上还有一盏小灯,灿若星辉。每面都有1033只眼睛和1049只手,其中大手24只,小手1025只。作品四面与原物相差无几,体内有大灯,每只手上还有一盏小灯,灯亮时如佛光普照。下面的莲花宝座也是盛开的荷花灯,辉煌亮丽,祥光瑞气,一尘不染。</h3> <h3> 灯笼张博物展馆规模虽然不大,但馆内丰富的图片、实物和多媒体技术展示了汴京灯笼的独特文化。目前有灯笼品种100多个,灯笼数量400余盏。展馆展览了张金汉创作出立体景观汴京八景无骨花灯,既富有地方特色,又发扬了宫灯的传统,看起来也精致美观,典雅不俗。更有趣的是“金鸡报晓灯”,只要你向它投上一硬币,金鸡便张嘴、展翅、摆尾、鸣啼。还有那尊“猪八戒吃西瓜灯”,更是妙趣横生,吃瓜、吐瓜子、摇扇子,一幅憨态可掬,还会对你说出吉祥、祝福的词语。还有齐天大圣灯、见钱眼开灯、天将神犬灯、文武财神灯、龙王祝福灯、戏剧脸谱灯,一个个活灵活现。<br></h3> <h3> 观看之后,孩子知道了“汴京灯笼张”始于清朝,至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对灯笼张的历代发展有了深刻了解。可以说汴京灯笼张历代传人,均有自己的独特技艺传世。汴京灯笼张第一代创始人张太全自不必说;第二代传人张艺广在彩灯制作和揭裱名人字画方面技艺出众,尤善雕版,在彩灯图案雕刻堪称一绝,由他制作的鲤鱼跳龙门彩灯,就是利用走马灯原理,使旋转产生的灯影达到鱼进龙出的动感视觉。因此,鲤鱼跳龙门灯被共认为是彩灯代表作;第三代传人张精业制作的风车灯,迎风转动,速度甚快,但灯内烛炬在重力作用下不倾斜,不歪倒,不影响彩灯发光,明显增加了科技含量;尤其是第四代、五代灯笼张张弘、张嘉义布置慈禧开封行宫,得到了老佛爷的交口称赞;还有第六代灯笼张张金汉制作千手千眼佛灯;以及第七代灯笼张张俊涛、张俊丽创办汴京灯笼张彩灯展览馆都具有他们每一代的代表性。<br></h3> <h3> 国庆假期虽没有带孩子外出旅游,但这一次参观汴京灯笼张博物馆,让孩子接触灯笼,不仅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及现代灯笼的深厚文化,更感受到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h3> <h3> 最后上几张灯笼图片,请欣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