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茶笔记:白茶小故事

茶人小范

<h3>每个茶叶都有一个小故事,白茶也不例外,接下来范范就给大家说说白茶的小故事吧。</h3> <h3>第一个:皇帝赐县名“政和”&nbsp;</h3><div> 众所周知政和是我国唯一一个因茶而得名的县,早在一千多年前,政和白茶就已经得到皇帝的青睐,以当时的国号政和为该县赐名。&nbsp;&nbsp;那么这一款茶,是怎么进的内廷?传说与蔡京有关。&nbsp;蔡京老家在福建莆田仙游,对于自己家乡福建好茶再熟悉不过。&nbsp;这一年,政和县有个姓陈的杨源人,在宫里当太监多年,被恩准回乡省亲。政和五年春天,陈太监回到京师,捎了几饼在当时斗茶中取胜的茶,送给福建老乡、当朝太师蔡京。这位行家一看,此茶正是当今皇上曾经称道过的白茶,而且这几饼工艺精美绝伦,实在令人爱不释手。蔡京看茶饼的成色知道是新銙,又见其中一饼莹润可爱,隐约有幽香,断定是绝品。于是,把饼装入袖中,兴匆匆往内廷而去。 </div> <h3>好茶要有知音,才能得茶趣,爱茶的人都知道这一点。虽然老蔡这个家伙贯于逢迎拍马屁,本来早就被徽宗罢官“靠边站”了,后来投了皇上的爱好,送了好书画才得以复职的。但是在好茶上,蔡京的确是有眼光的高雅之人。在政和年五年这个春风和煦的下午,白茶的香气与醇厚悠悠然沁入肺腑,蔡京看到“老板”脸上露出了难以言传的喜悦。那是一个美妙的瞬间,“好茶……”天子似言非言,语调飘浮起来。既然是这样,蔡京就打算顺便做一做好事,给关隶县讨个赏赐。徽宗皇帝大悦道:&nbsp;&nbsp;“既是茶做得好,又是爱卿的老家,那么就依爱卿所订的‘政和茶法’,赐名‘政和’吧。”政和县故此得名。&nbsp;</h3> <h3>&nbsp;第二个是:&nbsp;&nbsp;&nbsp;&nbsp;银针姑娘的传说&nbsp;</h3><div>&nbsp; &nbsp; &nbsp; 在很早以前,政和县一带还是一个十分荒凉偏僻的地方,七山八坳,散散乱乱地住了些农户人家&nbsp;, 可是有一年,这里却大旱。从春到秋,没下一滴雨,到了秋天又吹起火烧风。这一旱,整整旱了一年。河水干涸,禾苗枯萎,不要说收成,就连吃的水也难找到,再加上瘟疫四起,死人无数。看到这悲惨的情景,老辈人都难过地说:“老天爷要收七山八坳的人了,赶快逃个活命去吧。”就这样,逃的逃,死的死,留下的人也多是病魔缠身。七山八坳连一声鸡啼也听不到了,人们都盼望着哪一天有“福星”降临,替苦难的人们消灾解难。&nbsp;</div> <h3>&nbsp;就在这时候,人们纷纷传说,在东方的洞宫山有一口龙井,龙井旁长着几株仙草,只要采到仙草,揉出草汁,不但能治百病,而且将草汁滴进田里田水满,滴到河里河水流。要救七山八坳的人,除非采回仙草来!于是,有些勇敢的小伙子打起背囊,带上干粮,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去寻找那仙草。可是,只见有人去,不见有人回。山民们本来满怀希望等着仙草救命,这时心也都沉了下去。&nbsp; 在铁山仑有一户人家,父母早亡,只有兄妹三人,靠耕田打猎为生。兄妹三人“为救苦难的乡亲,轮番着到洞宫找仙草。最终妹妹取得了仙草,拿去熬汤给病人喝,果然一喝病除,七山八坳的人终于得救了,那仙草年复一年越长越多了。</h3> <h3>&nbsp;山里人心地善良,他们想,七山八坳之外的穷苦人,也难免会遇上个灾难、病痛,便每年都把那仙草芽采来晾干,分送给邻乡的穷苦兄弟。这样一来,仙草芽的名声就到处传开了。又因为这晾干的草芽,满身带着白茸茸的毫毛,一根根像银针一样,人们就称它为“银针”,据说这就是今天“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人们感念志玉姑娘历尽艰辛,为大家采来银针仙草,救活了七山八坳的穷乡亲,所以都亲昵地称她“银针姑娘”。&nbsp;</h3> <h3>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h3><div>&nbs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