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出行日期:2017年5月29~30日</h3><h3><br /></h3><h3><br /></h3> <h3>离开许继慎纪念馆,天色尚早,直奔六安市皖西烈士陵园,不足二十公里,很快就到。</h3><h3> (以下文字摘自百度)皖西烈士陵园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区中心解放路路段,人民路西段的九墩塘畔,市内有1路、7路、6路等多条公交线路,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商业发达。陵园占地208亩(其中陆地168亩,水面40亩),三面环水,风景秀丽。</h3><h3> 皖西烈士陵园的前身是皖西烈士纪念馆,于1953年10月1日正式开馆,当时陈列着全省24位著名烈士及珍贵文物。其中有中共安徽省早期领导人王步文、曹蕴真、刘淠西等烈士。1956年-1957年先后兴建了300平方米的烈士纪念祠,16米高的烈士纪念塔,并在路边及空地栽植松柏等常青树种。1976年纪念馆重新布展,从皖西地区几万名在册烈士中选427名英勇事迹,资料齐全,影响较大(县、团级以上)著名烈士进行陈展。1989年皖西烈士纪念馆更名为皖西烈士陵园,皖西烈士陵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建有烈士纪念塔、纪念亭、纪念祠、烈士事迹陈列馆、皖西籍108位将军事迹陈列馆、中国33位无产阶级军事家之一许继慎烈士铜像、悼念广场等多处纪念设施。从1952年建馆初至1980年,先后开展了三次大规模征集革命文物活动,馆藏文件的数量、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建园以来,朱德、刘伯承、洪学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蕴山、黄维、赵朴初等社会知名人士,以及前苏联、东欧、朝鲜、越南等国际友人,港、澳、台同胞先后前来参观、瞻仰、题词、留言。1989年陵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h3><h3> </h3> <h3>陵园分悼念广场和市民广场两部分。</h3><h3>在花岗岩与青草间隔均匀整齐铺出的悼念广场上竖立着一九五七年建立起来的烈士纪念塔。方柱形的塔体坐落在三层台基上,塔顶耸立着红五星,塔身正面是毛主席手书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其它三面是建立陵园的碑记。全文如下:</h3><h3>皖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老根据地——鄂豫皖边区的组成部分。还在一九二四年,党就在这个地区建立了组织。一九二九年秋,在党的领导下,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建立了人民的武装——红军和赤卫军,成立了工农民主政权。当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四年中国革命进入艰苦阶段,皖西人民仍坚持着武装斗争。抗日战争时期,皖西又成为新四军、八路军的活动地区。解放战争时期,皖西的游击部队和人民更有力的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取得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h3><h3>皖西人民在中国人民革命的长期斗争过程中,始终高举着革命的旗帜,进行着百折不挠地英勇斗争,涌现了大批的革命英雄和群众领袖,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为了纪念革命先烈,本会特将皖西地区在各个革命斗争时期的烈士遗像、遗物和革命文物,归集一部,陈列于烈士馆内,以供瞻仰与学习,籍以勉励后人,继承烈士们的遗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为人类最美好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奋斗到底!</h3><h3>兹当烈士塔巍巍矗立之际,谨志数语,以昭忠烈。</h3><h3> 皖西烈士纪念馆筹集委员会</h3><h3> 公元一千九百五十七年十二月 日</h3> <h3>广场四周的松柏奇美挺秀,郁郁葱葱,寓意着老区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万古长青。</h3> <h3>广场内矗立着一尊许继慎将军的全身雕像,底座上刻着徐向前元帅手书的"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许继慎"几个大字。雕像四周绿树环绕,雕像前摆放的未经雕琢过的大石上刻着许继慎青年时期所做的五律诗一首:</h3><h3>鼓轮破巨浪,风送夕阳归。</h3><h3>明晨云雾散,昂首看朝晖。</h3><h3>国事艰难日,英雄奋起时。</h3><h3>光阴如逝水,觉醒不宜迟。</h3> <h3>陵园种满了各种树木和花草。杉树高大,笔直挺拔;松青柏翠,气华品高;石榴花开,满地碎红;玉兰竞放,花香朵白。</h3> <h3>陵园有河水三面环绕,暮色中,松柳与塘水共色,灯火与夕阳同辉。</h3> <h3>夜色下,市民在广场休闲娱乐,孩子在嬉水玩耍,尽情享受着先烈们给今天生活带来的宁静、祥和和幸福。</h3> <h3>广场周边高楼林立,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派繁华景象,使你很难想象八九十年前这里有着怎样苦难的日子,使得穷苦的农民不畏流血牺牲跟着共产党闹翻身求解放。</h3> <h3>纪念馆虽然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但今天看来依然气势宏伟,大气磅礴。遗憾的是,纪念馆由于维护暂停开放,珍贵的历史遗物、资料此次无缘相见。</h3> <h3>纪念馆门前一侧,矗立着有红石块砌成的一面巨大的"将星璀璨"浮雕墙。</h3> <h3>墙面上刻着由六安走出的103位开国将军的名字和少将的头像,11位中将和唯一的上将洪学智则是全身的浮雕像。</h3> <h3>夜宿九墩塘畔,翌日回程,途中要去本次红旅的最后一个地方——河南光山县白雀镇,看望长眠在那里的被张国焘错误"肃反"而杀害的众多红军将士和鄂豫皖苏区早期的革命领导人,这也一直是我的一个夙愿。</h3> <h3>早上不到8点从九墩塘出发,沿济广高速、沪陕高速行驶约150公里,从潢川出口下,南行约30来公里于中午11时许到达了光山白雀镇。</h3> <h3>"白雀园殉难烈士陵园"就位于镇子南端白露河畔的香炉山上,未曾走近,就能看到高大的烈士纪念碑。</h3> <h3>碑体正面镌刻的是徐向前元帅1982年4月13日题写的"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碑"碑名。在碑名的右边还刻有"白雀园大肃反部分县团级以上殉难烈士名录",有114人的名字。名录下面几行文字:山镌丹心,河铭星辰,英烈不朽,永垂千古。谨以此碑铭记'白雀园大肃反'事件中殉难的英雄儿女们!"</h3> <h3>碑座上镶嵌着镌刻有《白雀园大肃反简介》碑文的汉白玉碑刻,红色字体的颜色大部分已经脱落,须经仔细辨认方能识得。碑文如下:</h3><h3> 1931年,时任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的张国焘,利用职权,把王明的"左"倾肃反政策、宗派主义干部政策同他的个人野心和军阀主义结合起来,以"改组派"、"第三党"、"AB团"等莫须有罪名,在白雀园对红四军革命指战员进行了大规模肃反,杀害了许继慎、周维炯、庞永俊、肖方、熊受暄等红军高级将领及革命战士2500多名,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白雀园大肃反"事件,给党的革命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在鄂豫皖苏区历史上写下了极为惨痛的一页。 中共光山县委 光山县人民政府</h3><h3>由此碑文看出,这个烈士陵园不是为战死沙场的红军烈士们所建,而是为1931年在"白雀园大肃反"中被张国焘错杀、冤杀的红四军2500余名高级领导人及指战员所修。这2500余名殉难的红军烈士几乎和后来从鄂豫皖根据地开始长征出发时的红二十五军人数相当了。</h3><h3><br /></h3><h3><br /></h3> <h3>下面拍摄于独山苏维埃城"六安县政治保卫局"旧址的两张照片说明了当时鄂豫皖苏区开展"大肃反"的起因以及徐向前总结出来的惨痛教训。</h3> <h3>碑身背面镌刻的是设计师的一句话,"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一切工作的成效都要用"财富"来表述,这是设计师给我们设计的语言"财富"。</h3><h3>背面底座的碑刻是纪念碑的《后记》:</h3><h3>为铭记历史,铭记先烈,铭记教训,1981年8月,在纪念"白雀园大肃反"事件50周年之际,中共光山县委、光山县人民政府在白雀园建立了"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碑",1982年4月23日,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了"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碑"碑文。2002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由于长期风蚀,纪念碑碑体出现大量剥落,2009年12月,中共光山县委、光山县人民政府对纪念碑进行了重建,2010年12月竣工。</h3><h3>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h3> <h3>纪念碑的东坡下就是依势而建的一排排烈士墓。中间的一道阶梯把墓园分为两个墓区。左边墓区有三排,位于高处;右边墓区为七排,高处几排每排的烈士墓数量多一些,低处少一些。我大致数了一下,墓园大概有280来座烈士墓。</h3> <h3>烈士墓间隔均匀地排列,上面刻着牺牲烈士的名字和生卒年月,墓与墓之间栽种着常青的松柏,分外肃穆。</h3> <h3>许继慎墓位于最高一排(暂称第一排)右侧紧挨台阶的位置(暂称右一)。</h3><h3>许继慎是殉难烈士中最高职位的红军领导人,他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曾是红一军的军长,1931年11月被害时是改编后的红四军第12师师长,年仅30岁。他两次参加东征,北伐时期,是"铁军"叶挺独立团二营营长,屡立战功。1930年初被中央派往鄂豫皖根据地,组建红一军,任军长,带领苏区军民两次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壮大了红军和苏区,战功卓著。1945年党的"七大"为许继慎平反昭雪,恢复党籍,追认为烈士。1988年10月,中共中央军委正式确定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3位杰出军事家之一。(许继慎详情可点击下面链接)</h3> <h3>第五排右一,程训宣烈士墓。程训宣,徐向前之妻,中共党员,1928年参加革命,任村苏维埃妇女主任。1929年参加红军,同年冬与徐向前结婚。婚后,在区、乡苏维埃政府负责支前工作,组织妇女为红军送饭、洗衣、做鞋,支援红军作战。1932年"肃反"中遇难,年仅22岁。(墓碑上牺牲时间误刻为1931年)</h3> <h3>第一排左一,周维炯烈士墓,与许继慎墓隔台阶相对。周维炯,生于1908年(墓碑上误刻为1905年),1924年入党,立夏节起义(又称商南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11师后任师长,之后任红一军3师师长、红四军11师副师长,张国焘"大肃反"时和许继慎一同被捕,1931年10月遇难,时年23岁。</h3> <h3>第三排右二,姜镜堂烈士墓。</h3><h3>姜镜堂(1902-1931),安徽省英山县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北伐战争。1927四一二政变后奉命回到英山,任中共英山县委书记,并先后历任红十一军33师政治部主任、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红一军第3师政委兼六安中心县委书记、红一军前委委员、中共皖西特委书记兼军委会主席、红四军12师政委、皖西北特委常委、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为发展革命武装,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1931年10月,在肃反运动中被张国焘杀害于河南光山县白雀园,时年29岁。新中国成立后,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他和曹学楷两人还是徐向前和程训宣结婚的介绍人。</h3> <h3>第一排左二,曹学楷烈士墓,与周维炯墓紧挨。</h3><h3>曹学楷,生于1898年,湖北黄安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1月,参与领导黄麻起义,起义胜利后成立的黄安县农民政府主席。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31师参谋长、鄂豫边革命委员会主席、鄂豫边红军总预备队政治委员、红一军前敌委员会委员、红四军11师政治部主任、第13师政治委员等职。参与指挥了鄂豫边苏区反"会剿",率部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第二次反"围剿"。为创建鄂豫别红军和苏区立下汗马功劳不朽的功勋。1931年10月,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于光山白雀园,时年33岁。他也是徐向前和程训宣的婚姻介绍人。</h3><h3><br /></h3> <h3>第二排右一,熊受暄烈士墓。</h3><h3><br /></h3><h3>熊受暄,生于1903年,安徽英山人,1924年12月考入黄埔军校。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政治部宣传科长。1927年被派回英山,建立党和农民组织。1929年奉调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4月派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担任红一军政治部主任、鄂豫皖苏维埃政府委员。10月任红一军前敌委员会秘书处处长。1931年5月任红四军十二师政治部主任。10月在河南光山白雀园肃反中被张国焘错杀,时年仅28岁。</h3> <h3>第三排右一,徐百川烈士墓。</h3><h3>徐百川,生于1901年,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33师师长,中央独立师第1师师长,1931年秋因"肃反"被杀害于湖北黄安。1945年党的"七大"为其平反昭雪,追认为革命烈士。</h3> <h3>戴克敏(1906年-1932年),男,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鄂豫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h3><h3>1927年11月参与领导黄麻起义,组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任党代表兼第1路党代表。次年1月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7军党代表,7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党代表。1930年 3月起历任红一军第1师政治委员、红四军第10师第28团政治委员、第四方面军第75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鄂豫皖苏区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夏在"肃反"中被诬陷杀害于河南省光山县新集(今新县),时年26岁。</h3> <h3>怀着对殉难烈士崇敬、惋惜的心情,怀着对党内"左"倾错误路线和张国焘个人野心主义的愤恨,我从掩映在青松翠柏中的每一个烈士墓前走过,瞻仰着他们的墓碑。他们的年龄令人心碎,都是二十多、三十岁出头的年龄,论人生刚刚起步,论革命刚刚开始,是革命事业的中流砥柱,可如今我只能隔着八十多年岁月的时空,站在他们的墓旁从心里默默与他们对话:你们没有牺牲在杀敌的枪林弹雨中,却惨死于自己的同志之手,走时还要背负着沉重的罪名,这将是何等的悲壮和冤屈,真是亲者痛 仇者快啊!如今,云开雾散,沉冤昭雪,你们的名字和其他无数英烈一样永远载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史册里,永垂不朽!可惜的是,你们走的太早,你们不该这样走,如果历史可以改写,你们或许就是开国的将帅、治国的英才!</h3><h3>今天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吃粽子,以纪念那位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爱国诗人、忧国忧民的政治家、愤而投江殉国的屈原先生,此时此刻,长眠在这里的红军指战员们又多似屈原先生一般。今天这里很宁静,没有其他人来,我走在一排排烈士墓前,突然有一会儿只感到全身似电击脉冲一般一阵阵地发凉发麻,直冲头顶,不能自已,而后是津津冷汗,出来墓园,不知不觉中自然消失。这是为何?</h3> <h3>墓园看上去似乎没有专人管理。通往纪念碑的台阶上,不少的杂物残叶像是久未清理。纪念碑和烈士墓的旁边也是杂草丛生,纪念碑碑体两面镌刻的碑文颜色也基本脱落干净,整个陵园看上去有些荒芜苍凉,让人难免心中失落。</h3> <h3>烈士陵园的下面就是白雀镇,镇容镇貌看上去显示这里的经济似乎并不发达,镇子仍保留着白雀园老街,一条明清老街。</h3><h3>这条老街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根据地的一部分,设立着众多的当时的政府机构、红军的司令部和首长的驻地。一些旧址现在悬挂上了标志牌。</h3> <h3>红四方面军司令部旧址。</h3> <h3>张国焘住室。</h3> <h3>徐向前住室。</h3> <h3>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的住室。</h3> <h3>警卫室。</h3> <h3>会议室、参谋室。</h3> <h3>鄂豫皖省经济公社旧址。</h3> <h3>两位老妪(yù)正在旧址内炸油条,炸出的油条金黄金黄,香脆可口,好不诱人。</h3> <h3>离开时,找到镇上邮局盖戳留念:2017.5.30.河南光山·白雀</h3> <h3>四天的行程在紧张的参观过程中很快结束了,这片热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的印象。大别山孕育了无数的优秀儿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在拜金主义盛行,革命信念淡薄的特殊时期,皖西人民没有忘记逝去的先烈,他们很好地保护着这些承载着革命光荣历史的旧址,铭记着先烈的英名,传承和发扬着老区的红色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使自己的家园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已是旧貌换新颜。他们品格善良,热情好客,为家乡的红色历史而自豪。所到之处的红色标示和印记,让人看到心生激动,仿佛走回到了毛泽东那个火的红年代,革命,仍在这里生根发芽。</h3><h3>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我已走过豫东南的信阳新县、罗山、光山,今次又走过了皖西的金寨、霍山、六安,下一程就是鄂东北的红安、麻城,走入九十年前黄麻起义的爆发地,去了解那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h3><h3><br /></h3><h3> 2017年10月15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