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为我从天降【七】

江南雪

<h1><b>  川陕根据地经过反‘六路围攻’之后,必须拓展一块新区 以应付敌人新的围剿。徐向前提出了建立‘川陕甘苏区’的计划,依托川陕老区,向甘南发展。此时,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 中央红军被迫做战略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不久中央在湘江遭到重大挫折,蒋介石调转身来亲自部署对红四方面军的所谓‘川陕会剿’。方面军电台不止一次侦知敌方电讯:‘</b><b>朱毛残匪已成强弩之末,不难在滇黔地区予以歼灭;贺龙肖克的一股在川黔湘鄂边界流窜,实力最弱。惟徐向前一股在川北极为猖獗……’。种种迹象表明蒋介石可能会把重点围剿对象移向川陕苏区。1935年1月12日,贺国光率委员长南昌行营参谋团抵达重庆,对川军作战进行监督指导。蒋介石的嫡系胡宗南部由甘南入川,准备充当‘川陕会剿’的主力。为了挫敌锐气,徐向前亲率一部发起广昭战役,攻击胡宗南的丁德隆旅。正在此时,突接中央和中革军委1月20日来电:‘为选择优良条件,争取更大发展前途计,决我野战军转入川西 拟从泸州上游渡江。若无障碍 约二月中旬即可渡江北上。……故你们宜迅速集结部队完成进攻准备,于最近时期,实行向嘉陵江以西进攻……’<br></b><b> 徐向前立即放弃与胡宗南的较量,回师部署西渡嘉陵江战役,以策应中央红军北上。<br></b><b> 嘉陵江向称天险,又有重兵把守,碉堡林立,想要强渡绝非易事。方面军集中大量人力物力,紧锣密鼓地进行渡江准备工作。徐向前率少部兵力北袭陕南,连克宁强、沔县和阳平关, 迫使胡宗南将入川的兵力撤往甘南,川军邓锡侯部5个江防团北调接防,减轻了渡江作战的压力。将敌注意力引向陕甘,隐蔽了渡江的战略企图。此时,中央红军在川南叙永被敌围堵暂不能北上入川,而四方面军已经完成了渡江部署,箭在弦上 不得不发。<br></b><b> 为了强渡取胜,战前‘’徐向前总指挥带领参谋人员翻山越岭,沿嘉陵江东岸寻找了三四百里,最后才选定在苍溪与阆中两县之间塔子山下。‘’傅钟在《西渡嘉陵江》一文中如是写道。战前,李先念的部队在塔子山背面加紧打造木船。1935年3月27日,红军战士扛着七十几条新造的木船从塔子山背后翻山越岭,浩浩荡荡向江边逼近。一位银发老者惊诧道:‘只见水里驶舟,没听说山里行船。真是怪事’。 1935年3月28日,午夜刚过,李先念的三十军后面跟着许世友的四军在塔子山主渡口开始强渡。与此同时,九军在涧溪口、三十一军在鸳溪口实施强渡。这两个渡口也是苍溪与阆中之间敌人防守薄弱地段。平静的嘉陵江顷刻沸腾了,无数木船冲出树林,划过草丛,跃进江水,如离弦之箭直射西岸。架在船头的轻重机枪喷吐着长长火舌。塔子山上的炮兵向对岸猛烈射击。江上弹道如织,火光冲天。红军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粉碎敌江防阵地,然后向敌纵深迅猛穿插,左右迂回,川军嘉陵江防线上的坚固堡垒,纵横交错的战壕,全部成了无用之物。当川军从梦中惊醒将枪口对准江面时,红军已经迂回到他们的背后。</b></h1> <h1><b>  2017年6月7日下午,我们一行到达四川苍溪后,立即来到著名战役的发生地,红四方年军强渡嘉陵江主渡口参观,这里被命名为‘’红军渡‘’。多年的愿望今天得以实现。八十二年前,这里的江面上发生了空前绝后的激烈战事。机枪大炮轰鸣,那些乘载几万红军的木船,往返江面,一刻不停地向江对岸奋勇冲去。经过彻夜激战,川军的江防被攻破,嘉陵江西岸被红军占领。这是一个伟大的战役!</b></h1> <h1><b>  当天下午,有新党员在此举行入党宣誓。</b></h1> <h1><b>  此段江面开阔,水流较缓,西岸滩头平坦,东岸塔子山俯视西岸,便于发扬火力。为理想的主渡点。<br></b><b>照片中,左侧山顶有塔的即是塔子山。</b></h1> <h1><b>  苍溪渡口,三十军,四军,三十三军从这里渡江。</b></h1> <h1><b>  涧溪口,九军从这里渡江。</b></h1> <h1><b>  鸳溪口,三十一军从这里渡江。</b></h1> <h1><b>  徐帅看着对岸:胜劵在握!</b></h1><h1><b> 这位身经百战的红军名将,脸上露出少有的微笑。</b></h1> <h1><b>  1935年3月28日夜, 位置在涧溪口的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与苍溪口 、鸳溪口的其它四个军共同执行方面军总部命令,同时向嘉陵江对岸发起了猛攻强渡。身在九军的父亲就是从这里参加渡江战役的。此行至阆中,父亲当年的渡江的涧溪口也必须亲临现场去拜访,我们想知道父亲当年的准确行迹和那里的地况地貌。这是多年的心愿。</b></h1><h1><b> 2017年6月8日,我们将涧溪口输入引擎,高德地图引导我们沿着山边,江边,从嘉陵江大坝上驶过。一路上几乎见不到村落和居民。</b></h1> <h1><b>  我们在大坝驻车,拍下宽阔的嘉陵江面。</b></h1> <h1><b>  路牌指向涧溪口。</b></h1> <h1><b>  终于来到嘉陵江西岸的涧溪渡口。这里人烟稀少,渡口有一个小亭子,写着‘’侯船亭‘’,有几户人家,高架公路在头顶上方。下车后向一位年轻人打听,告诉他,1935年3月,我们的红军父亲在涧溪口强渡嘉陵江,我们此次特地来寻访当年的渡口的位置。巧的是这位小伙子是当地涧溪村村支书,名叫牛绍均。他告诉我们,准确地讲,这里就是红军渡江的登陆地。他指着江对岸,红军是从那边开始渡江的。对岸还有政府设立的一块渡江遗址纪念碑。听到这里,我们很意外,很兴奋!这种巧遇对我们来说真是一种幸运!</b></h1><h1><b> 牛支书的父母亲也走过来与我们交谈。</b></h1> <h1><b>  江对岸有房屋的地方,是九军发起渡江的渡口。</b></h1> <h1><b>  我们向牛支书打听是否有船可以将我们渡到对岸。他手指这艘机动渡船说,‘’可以,我和我父亲可以将你们送到对岸‘’。问他多少钱可以坐渡船?‘’不要钱‘’,牛支书三十来岁的年轻人,他的答话对红军充满敬意!</b></h1><h1><b>可以过江,如同喜讯!</b></h1> <h1><b>  牛支书父子让我们穿上救生衣。</b></h1> <h1><b>  牛支书的父亲,大约五十来岁。他亲自驾船。</b></h1> <h1><b>  这里就是红四方面军九军强度嘉陵江的起渡点。</b></h1><h1><b> 牛支书父子与</b><b>我们合影。</b><br></h1> <h1><b>  一块简陋的普通的遗址碑,它却是我心中的丰碑!它准确地告诉世人,这里发生过红军的战事!!</b></h1> <h1><b>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抚摸着这块渡江遗址定位碑,仿佛触摸到了历史,仿佛自己也是当年渡江队伍中的一员。这种巧遇对我们来说真是十分意外、惊喜、幸运和激动!我相信父亲在天一定目睹了这一切。对父亲的深情缅怀,真的感到一股热流通往全身。</b></h1><h1><b> 合影中,那位举旗人的父亲和我的父亲:周志坚,赵俊,是从鄂豫皖转战而来、是在这里渡江的红军。</b><br></h1> <h1><b>  牛支书。</b></h1> <h1><b>  嘉陵江,涧溪口平缓的江面,远处可见山间凌空飞架的公路桥,景色真美。我站在甲板上,努力去想像曾经发生在这段江面上的战斗会是什么样,有多少人多少船,进行了多长时间。如果父亲健在,今天与我们一起到渡口,他会详细告诉这一切,同时那种万般感受可想而知。</b></h1> <h1><b>  牛支书的妈妈摘了香喷喷的栀子花,在岸边等我们归来。</b></h1> <h1><b>  牛支书的妈妈。</b></h1> <h1><b>  牛支书的母亲拿出饮用水和花生还有栀子花招待我们,令我们感动万分!</b></h1> <h1><b>  坐在牛支书家门前交流。我问他们,是否有当年的红军后人来过这里?‘’没有。你们是第一个。‘’</b></h1><h1><b> 牛支书告诉我们,这边登陆的江岸要建一个渡江遗址纪念碑。</b></h1> <h1><b>  与牛支书一家合影留念。</b></h1> <h1><b>  今天我们如愿以偿地亲临父亲参战的渡口,站立在那个载入中国革命史册的战场,回想书中记录的激烈战事,心情激荡!正是徐向前总指挥正确的战略部署和英明的军事指挥,方面军全体指战员英勇参战,赢得了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b></h1><h1><b> </b></h1> <h1><b>  牛支书一家人,今天我们不期而遇,感谢你们对红军和他们后人的热情接待及一番情谊。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我们今天的寻访非常圆满!</b></h1> <h1><b>  当晚,牛支书给我手机发来信息。支书说得好:让历史永存!</b></h1> <h1><b>  今年秋天,,牛支书给我发来了照片,涧溪口登陆点已修建了九军强渡嘉陵江遗址纪念碑。</b></h1><h1><b> 党史说,红四方面军渡过嘉陵江开始长征。那么,这个立碑的地方,就是父亲长征的起点!</b></h1><h1><b> 我要托梦告诉父亲,这里我来过了。从起点开始,我打算去看看你的长征路, 去领略那些万水千山。</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阆中烈士陵园。</b></h1> <h1><b>  陵园内,安葬着许多参加渡江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b></h1> <h1><b>  中国革命的胜利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每一步都来之不易,付出了巨大的流血牺牲!子子孙孙要将历史永远铭记心中!</b></h1> <h1><b>  阆中古城今日风貌。</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