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7年10月12日伴随着初到的习习秋风,我随景行的老师们一起到景行柳东校区聆听了福建教育研究院何捷老师的作文课及报告。在听完何捷老师关于学生写作的讲座之后,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孩子写好习作呢?何捷老师给出了他的答案:不断给孩子习作“搭支架”。<br></h3><div> 听何捷老师的课,首先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往我听的专家的培训,都是先由专家上示范课,然后在课结束后谈自己的教学思考,甚至专家上完后就结束了培训,让我们自己去思考感悟。今天的课形式新颖,何捷老师一边上课,一边给我们进行教学解析。这就好比是一个工匠师傅一边操作示范,一边给徒弟讲解方法,这种教学的形式对学徒来说是最有实效的教学。今天的培训让我们看课看明白了这习作课应该怎么上,更明白了为什么要这么上。真是受益匪浅。</div> <h3> 何捷老师授课开始先和学生分享今天的习作内容:写自己喜欢的动物,明确习作要求:怎么表达“喜欢”。<br></h3><div> 在出示本次习作要求后,何老师什么也没有指导,就让学生马上动笔构思写作内容:请确定好能写,并且喜欢的动物。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一会就构思出来了:《奇怪的变色龙》《家有萌龟》《萌呆的小仓鼠》……对于这些内容,何老师一一进行采访:为什么写?你见过吗?还引导学生评一评:你认为他能写成功吗?</div><div> 关于写作如何指导学生选材,何老师对我们解析,这样操作是让学生学会选择、淘汰习作材料。让学生明确选择材料就要写自己熟悉的动物,要凭经验去确定习作材料。</div> <h3> 何捷老师在课例中另一个值得称道之处,就是随着教学的展开,巧妙地给予学生写作知识的支架,领着学生走一步,再走一步。<br></h3><div> 课堂上何老师一直站稳自己的教学主导位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有效的帮助。课上,他为学生的习作和表达提供了新视角,搭建了一架梯子,让学生跳出“内容”的圈子,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有创意,角度新颖。当学生的习作片段现现问题时,老师给学生架了一座梯子:</div><div>(1)简单一句话写“特点”,放在段首,写简洁;</div><div>(2)用例子说明“特点”;</div><div>(3)用上积累的词语,集中体现“特点”;</div> <h3> 当学生在再次修改片段后,何老师针对学生课堂出现的“三无状态”:无法观察、无法积累、无法接触,又一次放低“支架”,让学生通过放低的“支架”:<br></h3><div>(1)写“我”和动物在一起参与活动,用上“我们”表示地“喜欢”;</div><div>(2)把“我”的所思所想写出来。“我”的心中充满,就是“喜欢”。</div><div>何老师是这样解析他的思路:老师要多为孩子设想,想方法帮助孩子达成目标,让孩子都能够写。当孩子习作出现困难时一而再地放低支架,让学生能爬上去,不断地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能写得出来。</div> <h3> 写作教学中的“支架”,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的新名词,也非常感兴趣。搭建支架对写作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说是写作教学进程的稳固扶手,是学生写作实践的重要帮手,是写作能力发展的有力推手。教学中不断地放低“支架”, 解决了学生在写作难点面前放弃思维停滞不写问题。同样,抬高“支架”, 让学生在言语表达的推敲、方法技巧的运用等多方面思考、选择,写后不断琢磨、修改、调整,从而提高写作水平。<br></h3><div>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职责并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去发现、挖掘、引导,让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新知。听了何捷老师的课,我感受到支架的搭建在学生写作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但是如何依照学生的习作特点设计好一座座“支架”,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个难题,需要不断去研究和实践。</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