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到镇江,京口北固山必须崇拜一下。南宋辛弃疾的两首词《京口北固亭怀古》是我们中学课本里的诗词。毛泽东主席专为这两首词留下书法,可见他对辛弃疾词的喜爱。</h3> <h3> 辛弃疾,又辛稼轩,中国最杰出的词人,是词人中的大将军,他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金军南侵,痛失家园。他力主抗金,身体力行。他既是南宋顶尖词人,又是坐镇一方的将军。他在镇江写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绝唱。</h3><h3>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h3><h3>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h3> <h3> 为便于阅读,译文一下。</h3><h3> 千年大好江山依然挺立,(但是)无处去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南朝开国皇帝刘裕)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金戈铁马,武器精良,气吞万里如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赶回北方。 </h3><h3> 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仓皇逃跑。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不堪回想。(敌占区的)后魏皇帝佛狸庙前,香烟缭绕,一片神鸦的叫声和社日的鼓声(处处和平之声)!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谁还能再次兴兵北伐?还我家园!)。</h3> <h3> 辛弃疾另一首是《南乡子·望京口北固亭有怀》:</h3><h3>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h3> <h3>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纵观千古成败,如"不尽长江滚滚流!"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h3><h3>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答曰:"曹刘",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 。"生子当如孙仲谋 ",生子要生像孙权一样的英雄豪杰。这本是曹操的语言,由辛弃疾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h3> <h3> 镇江为什么有京口之说?查一下方知。公元208年,孙权将行政中心迁至镇江,并在此建铁瓮城。古义"绝高为京",故名京城。因孙权曾迁都镇江,镇江有3年的都城历史。后孙权迁都秣陵,再迁金陵,这二镇区现均是南京城区。</h3> <h3> 北固山、北固亭名气那么大,前面的长江一定会是气吞万里如虎的景象,但直觉观感这里的长江江面嫌小嫌窄,并无浩浩荡荡之气势,大都会就怀疑地址不对,或与古址不合。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原因是北固山北固亭前看见的不是长江主河道而是支流,它前面是一个岛,岛前面才是长江主河道,长江被一分为二,顿失浩渺之气,就因为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