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859是部队番号改编的地名,早先有一支韩战退役的部队叫8509,战争结束后全体复员来到黑龙江省一个叫汤原的地方。</h3><h3>汤原是个小县城,他们在城北三里多路的地方驻扎下来,起名北大营,并于1956年建859农场。</h3><div>时隔一年,大部队在乌苏里江沿岸的密山,饶河一带发现大量可开垦土地,859农场也随之迁移,最初建的农场更名汤原农场。</div><div>新859最初建在饶河镇,后搬迁至下游的东安镇,再后来内迁至四平镇,也就是今天这个地方。</div><div>859地处乌苏里江左岸,完达山余脉,往东是抚远市,往南是锡霍特山脉,俄罗斯地界,北面是同江市,勤得利,那里是黑龙江。唯独向西,确切点说是西南,是唯一陆路出口,通往佳木斯,哈尔滨。</div><div>859不大,东西也就七八十公里,南北三四十公里,可耕种的土地有二百万亩,以寒地水稻为主。常驻人口不足三万。农场曾经军垦,归属沈阳军区黑龙江省农垦建设兵团六师二十三团。所有人员都是兵团战士。1976年恢复农场后叫过两年前卫农场,改回859是1978年的事。</div><div>不断更换名字,人们的身份也在变,农场职工,兵团战士,农场职工,现在叫北大荒集团859分公司员工。</div><div>农场过去种小麦和大豆,后来顺应趋势,大部分改成水稻田。这里的水稻一部分用乌苏里江水灌溉,一部分用别拉洪河水灌溉,还有一些地下水。总之,水是干净的,天是蓝的,大米非常香非常好吃。</div><div>好山好水养育黑土地的人,有些话现在还不能说,五百年后一定有人赞叹,这里地灵人杰。</div><div>阿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