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说起当年的</h3><h3>七道沟,无非是沟里有城隍庙、鬼王庙,人死不埋,妄求叶落归根;沟外有5座桥,有"五柳;"沟那面是"附属地","法外之地",……</h3><h1> 可是,你错了,七道沟门这个"要匙"之地,在五道桥东侧不远,在"箭道胡同"附近,在现在的新东源酒店附近,九十年代是利民废旧物品回收公司,门牌号利民街56号,也有认为是县前街56号,,但利民商场确是因坐落于利民街得名。这个利民商场的前身,192年前,19世纪光绪14年,即1888年,是堂堂的安东县衙署。</h1><h1> 史载:光绪11、12、14年,安东县"迭遭大水"。光绪12年,1886年,知县张丕绩欲将县衙另迁至安民山高地,因沙河镇商民"安土重迁,"未遂。光绪14年1888年,知县徐镜第事不过三,终于将县衙从"釜底"迁到"西山"高地,彻底了结了安东县"水祸甚于兵灾"的恶梦史。</h1><h1> 所谓西山,即七道山从八道沟门往西蔓延经七道沟门直至锦江山东麓,中间偏西的所在。彼时,安奉铁道未建,无平整陡起铁道路基,七道山山脚俯瞰,县前街横卧,临近七道沟门高岗处即是新建的安东县衙。县衙的东面,山根建有一无名凉亭,供人歇息游览,说明当年此地的繁盛,人烟俱多。</h1><h1> 八十年代出版的《安安东房地产志》,记载了当年安东县衙的建设规模:</h1><h1> "衙署就坡而建,共建房185间,3330平方米。作北向南,砖套四合院,占地面积9660平方米。其中,建修头门、仪门各三间,门前设照壁纸……均为青砖小瓦、砖木结构平房。"</h1><h1> </h1><h1> 可是,6年以后,甲午九连城陆战爆发,10.19凤凰城厅告陷,10.25,日军桂太郎第三兵团占领安东县衙,改县衙为"民政厅"。知县荣禧带印夜逃宽甸,县衙门前升起了日本🇯🇵。</h1><h1> 由于安东当年的地缘政治形势,十九世界末20世纪初的两次足以改变东北亚乃至世界命运的大战都被安东县摊上。</h1><h1> 这是日本人首次战胜清廷,在东北亚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海外"民政厅",也是安东县有时以来的第一个"屈辱"。三十余年后的《安东县志》,寥寥几语:" "荣禧,字筱峰,满洲正白旗人。光绪二十年九月十三日任,二十七日,我师及日人战于虎耳山败绩,安东失守,公乘夜带印走宽甸。自是日起,日人踞安东县署至二十一年(1895)十🈷十五日止,期间安东知县无人。和约成(指马关条约),日军始退出。"</h1><h1> 这是一个如实的中性的历史记录,但上任仅14 天的荣禧,"乘夜带印走宽甸"的丑行,足足让日本膏药旗在七道沟门飘扬了13个🈷,要是没有马关条约,安东的命运几同当年台湾!但后来,荣禧在宽甸"将功抵罪",率领民团等在宽甸红洞沟、香炉礁抵御日军,免于朝廷处罚。</h1><h1> 在今天丹东老街里灰墙上,木刻字牌有一简短介绍:"日本觊觎中国东北久矣,1894年的甲午战争期间,日本侵占安东县成立民政厅,以求永久霸占,后迫于国际压力撤离。"</h1><h1> 问题是纸写的历史不易引起人们注意,本世纪,日本近代摄影家、甲午战争的随军记者小川一真的甲午战争随军照片流传到国内,其中的一幅题为"安东县市街民政厅"的照片也在内,经确认,是当年的安东县衙无疑。但国内有人篡改原照片的手写毛笔题字说明,另题字配图为"在安东的高所鸟瞰市街的光景",他们没有注意到,照片中当年安东县衙的门前,若隐若现的日本膏药旗,把一幅日本侵略罪证当成了"安东风景照"。</h1><h1> 问题是当安东的历史跨入二十世纪后,1906年,安东开埠前后,当时的安东知县高钦,又助纣为虐,强购七道沟民田,比起当年的"乘夜带印走宽甸","有失守安东之罪而有守御宽甸之功"的荣禧,霄壤之别。</h1><h1> 现在看这一照片,随是侧面照,排除它的政治寓意,但它是19世纪末安东县衙、七道沟山及招牌街风貌的最早一张照片,堪称"安东第一照",它的地方史学价值不容忽视。</h1><h3> </h3><h3><br /></h3><h3> </h3><h1> </h1> <h1>日本小川一真原作</h1> <h1> 国人ps照。</h1> <h1> 注意日本🇯🇵,由此坐实了这张照片的非风景照性质。这是安东设治以来,江城首辱。只是要仔细解读辨认。</h1> <h1> 虽说是一张侵略罪证照,但我们仍然可以一窥1894年时,安东县衙前面一处处平房中:二支庙宇旗杆,一处庙宇殿堂,实在招眼。是财神庙?清真寺?</h1><h1> 左侧,看见七道山脚下凉亭了吗?凉亭的出现,说明当时的县前街一带,商务饱暖之余,有了休闲游览的精神需求。</h1> <h1> 当年八道天后宫庙宇前的旗杆。和上图中的2根旗杆(黄圆圈),对比一下,证明上图的照片判读是正确的。</h1> <h1> 安东老街木刻提及的民政厅(安东县衙)。</h1> <h1> 裕禄10.19日奏报清廷安东凤城失守。依稀可见:"安东凤城被賊先后窜踞",</h1><h1>"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七日倭賊自义州……"。</h1><h1><br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