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

美篇号 99730370

被访问 1737 收获赞 47 被收藏 0

    • 2022-06-22 🍀ZJ🍀
      强老师设计了三个情境,借助圆,实物、线段由点及面借助第二次比较:明明单位“1”都不一样,每次表示的数量也不同,为什么都能用三分之一表示?让学生们在比较中抽象出三分之一的意义是:将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三分之一。接着又以三分之一为“点”由此展开了对整个分数家族的认识——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每一个数其实都有一个比较标准,整数的比较标准是计数单位,分数的比较标准是分数单位。
    • 2022-06-22 🍀ZJ🍀
      张老师在《认识负数》这课的教学中,先从孩子们的已有知识出发,让孩子们说出生活中的负数、写出负数,再谈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含义,接着通过画画来表达负数的意思,循循善诱,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实际生活中的负数需有一个标准,当标准不同,负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也不同”这一重难点。接着他让孩子们举出几个常见的负数,当有孩子举出 “0 ”时,他没有及时反驳,而是将“0”带入实际生活,让孩子们自己判断并且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最后,张齐华老师以自己儿子的身高是“-2cm”为例,问孩子们“-2cm”的数学含义,引领孩子们进入更高层次的思考。整个教学过程看似简单,可在张齐华老师精心的设计之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水到渠成。
    • 2022-06-22 🍀ZJ🍀
      徐老师改变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从说提升到做,在动手操作中优化平面图形的认知结构。一开始出示的五个小正方形,“你会数数吗?”,让孩子们在移动小正方形的活动中,去思考怎么数更快?孩子们会把分散的小正方形移动成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平面图形,想到它们的面积公式来计数。一方面沟通了面积产生的本质,面积是数出来的,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变化,每行个数×行数=小正方体的个数;另一方面让孩子感悟“转化”思想,感知不规则图形到规则图形的计数过程。
    • 2022-06-22 🍀ZJ🍀
      罗老师借由两个式子“30×4=?”“0.3× 4=?”引发的问题:小数乘整数学过了吗?没学过怎么都会呀?把孩子们的经验全暴露出来,使得学生真正基于已有的水平去思考,有的从乘法的意义来思考,有的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以自己的方式展开对知识的追寻与创造。进而引用淘气的图,启发学生思考:淘气画的图表示哪个算式的道理呢?启发学生在说理中,进一步解释“30×4”和“0.3×4”的算理,更透过直观,主动站在乘法意义的制高点上,用系统的、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和理解图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体会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整数算理的一致性。
    • 2022-06-22 🍀ZJ🍀
      从“算术到代数”的设计巧思,引得学生去具体与抽象、有限和无限的深处探寻。 徐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式的分析及图的观察对相邻奇数为加数的个数、边长数,边长平方表达的面积数的关系梳理清晰、理解透彻。其中,学生体会到数与形不仅“有关系”,而且“很密切”,从而形成了规律认识,为练习提升部分做好了铺陈。
    • 2021-09-29 🍀ZJ🍀
      张老师这节课我是现场听的,当时就很惊讶学生是怎样有那么全面的考虑的,问题的影响因素都被想到提出了,不仅能提出问题,还能提出可实施的方案,对超市位置的选择也相应进行合理的调整,整个过程中学生不论在思维上还是阐述上都越来越全面清晰,孩子们都很棒。 细看之下就不难发现,其实都是老师引导的结果,张老师只是在学生想不到的因素时,略作提问引导,马上学生就能想到还有哪些因素数据影响决策,整个课堂都被打开了思路,整节课体现了数学的乐趣。
    • 2021-06-17 🍀ZJ🍀
      我们平时教学往往不会选择练习课,对学生来说,学过的知识,练习课就是再来一次,没有兴趣;对老师来说,练习课的设计是比较有难度的,很容易枯燥。这是看的刘老师第二节练习课了,解决问题的练习课不是从解决问题入手,而是强调了计算方法和习惯的培养,这是二年级学生需要重视的数学技能技巧,每一道练习题不以做出来为目的,而是强调做题的习惯,提出做题的要求,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更是做到了学科融合,很值得学习的一节课
    • 2021-06-11 🍀ZJ🍀
      这是一节方位的练习课,刘老师将动画ppt和学生一起互动,边玩边巩固,所选择的练习题材多样化,巩固的侧重点多元化,刘老师的表情互动生动化,学生参与度很高的一节练习课。
    • 2021-06-10 🍀ZJ🍀
      数学王子的这节《负数》娓娓道来,孩子们的紧张情绪在张老师的幽默中化解了,学生在引导中生成知识,板书简单明了,由学生共同板书出这节概念课,内容虽简单,可是张老师以数轴动态有序生成的过程,更加深刻了0的作用和特殊性,大小的比较也一目了然,0从正数的起点到分界点的转化顺应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