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凤杰

美篇号 5436483

被访问 4417 收获赞 64 被收藏 0

    • 2022-06-20 褚凤杰
      感谢任老师的分享。张齐华老师在整节课上,运用智慧的手段、幽默的语言,调动潜能,激起孩子自主学习的欲望,使每一位孩子从起初的不安拘谨变为了之后的大胆表现。他在没有多媒体辅助的情况下,用一张嘴、一支笔引导着孩子们发现、讨论、探究,带领着孩子们突破负数的重、难点,向我们展示了一堂设计流畅、环节细腻、构思巧妙的数学课。
    • 2022-06-20 褚凤杰
      感谢童老师的分享。强老师引领学生经历了分数的意义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会了数学的思维方法———观察、思考、比较、质疑、想象;强老师呈现给我们一节笑声迭起、思维涌动的课堂,指出概念教学是遵循由点到面、由具象到抽象的原则。 “孩子们能够走多远?取决于教师能够带孩子们走多远。而教师能够带孩子们走多远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说到底就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本质的把握”,行走课堂,研学强老师的课,反思自己的课堂,一直前行。
    • 2022-04-10 褚凤杰
      感谢华娟老师的推荐,一节课堂上的美丽邂逅,徐校长利用多媒体课件,从简单的点子图开始,由简入深,由易到繁,利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运用割补、转化等数学方法,发现图形中蕴含的规律。再从规律出发,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在图形的变换中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意识到中位线的作用,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徐老师以其精湛的教学艺术、睿智的教学智慧、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令老师们折服。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宝贵的教学经验,更是一种对待教育教学不断追求
    • 2022-03-23 褚凤杰
      感谢张婕老师的分享。徐老师的课堂活动是简约而不单调,明朗而不张扬,他以“分扑克牌”活动为主构建生成课堂,带领学生一步步走进分数,认识平均分、单位“1”、分数单位,轻松的解开了“分数的意义”这个新朋友的“底儿”。 徐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你不能走……”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彼此的距离,传递了温暖的信息。培养学生不但会解决问题更要有提出问题的能力,课堂的探究也向纵深处走去。呈现了简单、奇妙、有意义、有意思的课堂。 如何表示一张纸牌的1/2的环节,学生可谓是经历了化蛹成蝶的艰辛历程,这个历程正是徐老师帮助学生数学建模的过程。从纸牌到长方形,从生活到数学,尊重了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真正走进了学生的认知世界。 确实就如推荐人张老师所说:值得看一看😊
    • 2021-10-25 褚凤杰
      唐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的全,准,科学性强,切合实际。教学重点明确,突出重点的方法恰当、有效。教学难点找到,解决的方法恰当、有效。教学内容信息量大,教学结构安排科学,从容自然,有张有弛。教学过程体现两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两种积极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调动了学生。教学方法灵活有效,课堂反馈渠道畅通无阻,形式多样,方向多维,矫正及时有效。听时我在想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感谢张婕老师的推荐。
    • 2021-06-08 褚凤杰
      感谢曹老师带来的优课, 刘德武老师的《左右与东南西北》一课,刘老师博古通今,这堂课的学生不只是这些四年级的孩子们,我们也成为了学生。不仅学会了关于左右与东南西北的数学知识,还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过程中刘老师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场景,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方向感的掌握,还能从中发现规律。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学科知识,应该像刘老师这样,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并将其融入到每一堂课中。
    • 2021-06-08 褚凤杰
      感谢俞晶老师的分享,“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总是独具匠心,他的课总是充满智慧的教学,幽默风趣的语言魅力,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也吸引着老师们,聆听了张齐华老师的《认识负数》一课,更加佩服他敢于挑战,敢于创新的精神。在张老师的课上,充分相信学生。张老师在教学负数的意义时,请学生把4个负数画出来,想“学生能明白老师的意思吗?能想到怎样画吗?”,可学生画的非常生动形象,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也很强,这既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突破,而且学生能够在“画负数”过程中感受负数的特点,并且深刻体会到0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课堂有“趣”、有“问”、有“数”。张老师的这节课从“说”负数,“画”负数,“读”负数,到找负数、比负数、想负数,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很有意思,也更有意义。在学习过程中,一步步引导学生,不断的诱发并善待学生的问题,从浅层次的趣走向深层次的趣。没有精美的课件,有的只是一根粉笔以及他那活力四射的机智、饶有趣味的教学语言,就让《负数的认识》这节课如此高效、有趣,精彩!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过程。
    • 2021-06-08 褚凤杰
      感谢陈老师的分享,如果要用四个字去形容华老师的课,那就是 酣畅淋漓 。华老师以白雪公主的故事为情境。在出示这两张床时,华老师问: 如何来比较哪张床更大一些,适合白雪公主睡觉? 一个孩子举手回答用尺量一量,答案各种各样。孩子们的思维并没有局限在正方形、圆形这些单位图形,华老师给了孩子们多大的想象空间,最后华老师更是放开手,让孩子自己来比较两个图形谁面积更大一些,想一想面里面可以有什么?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有的人画了圆形、正方形 ……叶圣陶曾说: 教是为了不教。 华老师说: 教是因为需要教。 两句话看似矛盾,但实则都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不要让孩子局限在我们教科书中的条条框框中,把思维打开来,更要给他们鼓励,我想这样的一节课才是以生为本的,这正是以后我们要学习的方向。
    • 2021-05-27 褚凤杰
      感谢徐老师的推荐,聆听了徐长青教授讲的《优化——@烙饼问题》一节课,他一次次制造“学习冲突”,一次次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符合要求烙饼的过程,不断在实践交流中体会“数”的重要,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指导数学的乐趣! 他的课堂十分精彩,简约而不简单。他伸出自己一双大手为“锅”,让学生伸出一双小手为“饼”,小手的手心手背为饼的两面,这样自带学具,让孩子们和生活和老师离得那么近,结合的那么自然,让笑声洋溢整个课堂,让知识在简约的学习中生发着飞翔着,让数学素养在学习中生成着奔跑着。
    • 2021-04-25 褚凤杰
      感谢罗老师的推荐,探寻知识的本源。刘老师上课大气,京味十足!她以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开始,研究面积的计算跟一行单位的个数及行数的关系,从而建构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体会两个量之间“积”的关系,经历这些推理后又拿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面积的计算,经过“琢磨”深思后。学生们“艰难”并悟出都能归为一类问题,适时引导强化模型,启发学生下去探究的方向和思路,整节课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传授——“转化”,而把其归为“度量”。面积=每行单位面积的个数*行数,指向度量的本质面积单位的个数,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注重思想方法的贯通,让学生通透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思维不能被原有的模式限制,应该在培养孩子数学能力上下功夫。名师们的课指引我们也应该在钻研教材上多花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