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

美篇号 5218593

被访问 706075 收获赞 9667 被收藏 0

    • 2022-07-31 大江
      多谢支持!🙏🙏🙏
    • 2022-07-31 大江
      冯老师谬赞了。多谢支持!🙏🙏🙏
    • 2022-07-31 大江
      多谢支持!🙏🙏🙏
    • 2022-07-31 大江
      丨多谢支持!🙏🙏🙏
    • 2022-07-31 大江
      多谢支持!🙏🙏🙏
    • 2022-07-31 大江
      哥谬赞了!多谢支持!🙏🙏🙏
    • 2022-07-29 大江
      说这种话的人忽视了这样一个历史规律,即:世上任何事物(包括文化传承 ),都在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更新和进步。近体诗的格律规范 和创作手法也概莫能外。 众所周知,近体诗格律萌芽于南北朝,成长于初唐,成熟于盛 唐,定型于晚唐,完善于明清。以“句式句法相重(鸭绿江诗社称之为同构)”为例:盛唐时的作品这种诗病较常见;中晚唐以后就很少见了。有宋一代及明清时期则更被诗坛所鄙视。 关于放宽格律规范,当今诗坛有识之士有句话叫做“唐人可以 ,今人不可”。说的是古今近体诗创作环境不同。尹日高老师 所说的“博观群书,多识典故,丰富词汇。”今人稍微用心即可办到;古人那边谈何容易?字典之类的工具书,明清时期的 普通知识分子尚且一册难求;漫说是文化产业更加落后的唐宋年代了。现代社会,各种字典、词典、辞源、辞海林林总总。 高校图书馆里的各种相关典籍资料更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信息时代,知识大爆炸的氛围;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引擎,浩如烟 海的各种近体诗相关知识唾手可得。这种优越的创作环境中, 今人有什么理由可以为自己的懒惰亦或是不学无术辩护?
    • 2022-07-29 大江
      六、 大江认为: 近体诗常见的格式无非五绝、五律、七绝、七律。最多不过56 字(排律除外)。有限的篇幅、严谨的规范、无限的表述。因而被称为戴着镣铐起舞的文学艺术。遵循严格的形式规范、炼 词炼句,使语法修辞和格律与诗歌完美结合;体现的,是近体诗独特的文学魅力。戴着镣铐起舞,或婆娑、或刚劲,展现的 ,却是舞者的修养和造诣。 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 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说的都是这种情况。 鸭绿江诗社尹日高老师关于诗词创作“应向古人学习,博观群 书,多识典故,丰富词汇,以为自己创作所用。对学诗之人提 高文学修养,提高文字表现能力,不无积极意义。”的论述, 大江深以为然。 诗歌是唯美的艺术,近体诗尤其如此。遵循规范、字斟句酌、 精心铺排,是对这个传统艺术体裁的尊重。 诗坛有一种言论曰:近体诗格律已经很严格了,再用些诸如“ 平头、摞眼、叠砌、相重”等等诗病或“碍格”加以束缚,不 利于学习和创作。甚至有人拿李杜等名人作品为例,叫嚣“唐 人尚且不避这些诗病,我等不必在意云云...”。说这种话的人忽视了这样一个历史规律,即:世上任何事
    • 2022-07-29 大江
      五、 先生所说“四平头、摞眼、尾三字同构,挤韵、撞韵等诗病都是江湖买膏药式的言论...当代人再拿四声八病去说诗病,就是不懂诗歌发展的历史了。” 1、我的帖子里根本没有“尾三字同构,挤韵、撞韵”的说法, 更跟“拿四声八病去说诗病”没半毛钱关系。 2、今人罗列的所谓格律诗句式病中,“四平头、相重、相滥、 重位、摞眼、叠砌、”等,其实都跟古人所说的“四言一法” 有关。“四言一法”之病说到底就俩词,“呆板、单调”。一 首诗,文理上、意境上艺术水平再高,如果语法修辞或节奏上出现“呆板、单调”的瑕疵,还能算得上是精品吗?
    • 2022-07-29 大江
      二、 先生所举的清人【笠翁对韵】例子,不过是那时的对仗类启蒙教材。我不仅熟知这篇著作,也读过同时代仇兆鳌的【杜诗详 注】、王士祯【律诗定体】、赵翼的【瓯北诗话】以及纪昀、 沈德潜、许印芳等等诸多诗论大家的相关论述。至于唐代崔融的【新定诗体】以及日本空海和尚根据崔融相关论述编撰的【 文镜秘府论】也有涉猎。宋代诗论家吴可的【藏海诗话】、葛 立方的【韵语阳秋】,明代屠隆的【缥缃对类】也都是很好的古人格律诗方面的权威诗论。 作为诗词爱好者,我不仅读过您所说的【马氏文通】;也是当 代文学泰斗王力先生的铁杆儿粉丝以及【古代汉语】、【诗词 格律】、【诗词格律概要】、【诗词格律十讲】等著作的忠实读者。对当代近体诗学界奉为权威性的诗联创作指导性文件~中 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联律通则】及【联律通则导读】,同样也逐句逐字详细阅读、认真领会。四处游学的过程中,更得到了包括北大、北师大、复旦、山大、浙大、苏大等在内不胜枚举的高校教授和学者以及中国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北京楹联学会和 各省市相关诗坛、联坛专家们的倾心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