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号 436260450

被访问 181357 收获赞 1550 被收藏 0

    • 2022-02-17
      很高兴阅读您的日记🌹🌹🌹 两兄妹相处的好很让人欣慰,作为家长可能有的时候会有些头疼。孩子年龄相近,如果产生矛盾不好办。但兄妹会比较好,我觉得是理想的状态👍👍👍 您说的很对,要怀一颗利他之心,到最后其实也能帮到自己。太看重利益反而会失了乐趣和兴致。 帮助他人,完善自我,是一种双赢。 祝愿两兄妹和和睦睦,一家人幸福美满
    • 2022-02-17
      很高兴阅读您的日记🌹🌹🌹 感谢您的分享,让我知道了微信公众号的制作过程。现在信息化时代,想了解一个东西越来越便捷,公众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的班级也制作了一个公众号,方便学校的老师领导了解情况。公众号也有很多类型。像官方的公众号正式,功能多,关注的人也多。还有一些带有娱乐性质的也很好,美观的排版,精致的文案,闲来可以阅读陶冶情操。或是从公众号获得一些资源,而网上找不到
    • 2022-02-17
      很高兴阅读您的日记🌹🌹🌹 首先,亲爱的同桌,感恩每天对我的提醒。共同前进的路上,有个伴就会感觉轻松很多❤️❤️❤️ 做健身运动的话,做好热身,结束时也拉伸拉伸。之前很火的帕梅拉我就看了一点,真是柔韧性与体力的双重挑战。 很多女孩子都想要平坦的小腹,不过也不必过度在意。女性的体脂率普遍比男性高,想减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坚持。 我认为健康的身体最美,适当的运动修饰体形就好了。同时注重膳食的合理搭配。 加油! 👍👍👍
    • 2022-02-17
      很高兴阅读您的日记🌹🌹🌹您很幽默,文笔有种随性的美。👍👍👍关于觉察,确实是一门大学问。很多时候我自己没意识到,别人对我的印象就已经形成。人说第一面定生死有道理。虽然大家都说,不能从一点点信息来判断一个人,但不可否认之后的相处中会被所谓的第一印象影响。印象改变是有困难的。我的母亲也时常说要觉察,对事情常常反思。我的理解是,经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形成了习惯或直觉,还有必不可少的观察能力。这样的人有大智慧。和恐惧的关系,有点与狼共舞的意思。其实每一次尝试抓住机会的时侯我们都在豪赌
    • 2022-02-17
      很高兴阅读您的日记🌹🌹🌹 梦确实很奇妙,很多时候能体现出人的潜意识。当一个人或物体频繁进入梦中,那说明是你在想,可能是因为怀念,不舍,不甘等原因,但无一例外是自己的意识在意它。 人的睡眠分为四个时期,一般来说,梦境发生在眼动期,而且是很多个梦。如果醒来记得梦,可能是因为睡眠时间较短。我也是这样,看过的中医说我睡觉浅了才记得。不过也不必太担心,不必执着于此,保持心情舒畅才最重要。 大脑是个神奇的器官,人类对它的探究从未止步,若是有兴趣可以去看看相关书籍,比如佛洛依德
    • 2022-02-17
      很高兴阅读您的日记🌹🌹🌹 常怀感恩之心,不忘他人的好,其实很多人做不到。我是指一直保持。 现实生活中,遇到小挫折,一般人会觉得自己倒霉或是不甘,很多负面情绪。智者则会看出其中预示,总能从世事中感悟并心怀感恩,将一件不那么高兴的事转化为正面反馈。 我很佩服这些人,因为我做不到。现实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事发生,意外,烦躁,懊恼等等负面情绪遮盖了我们本该发现美好的眼睛。所以很佩服您感恩慈悲的心 祝愿您的父母身体健康,一家人和和美美
    • 2022-02-17
      很高兴阅读您的日记🌹🌹🌹 先为您的热爱学习,孜孜不倦点个赞👍👍👍 您既要照顾宝宝,同时兼顾事业,辛苦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对于写作,我觉得爱好这个非常好。当今是知识付费的时代,把自己的见解和知识讲述给他人听,自己也能收获酬劳。 看到知乎的时候我惊讶了一下,原来也是乎友。我经常浏览知乎,先不说答案真假,一些文章真的写得非常好,让人信服。文笔达到了一定水平,爱好也能像职业一样带来财富。更别说知识受益终身。 祝您写作越来越顺利,事业更上一层
    • 2022-02-17
      很高兴阅读您的日记🌹🌹🌹 看得出您是一位很注重孩子教育的家长,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合理积极的培养孩子。为您点个赞👍👍👍 想起我小时候的经历,做错事妈妈会让我面壁思过。在一间小屋子里,静静的思考错误和补救方法。可能当时太小了,只知道自己错了,让妈妈不开心。 和孩子沟通也很重要。大人讲道理,孩子就不太会变成无理取闹的人。小时候哭闹也只是不理解,当家长将正确的规则教给孩子,那便是负责的家长了
    • 2022-02-17
      很高兴阅读您的日记🌹🌹🌹 近来年味稍显淡,但好在身边有人陪伴。患难见真情,经历困难的时候记忆最深刻。张爱玲说的好,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感恩身边陪伴自己的人,原来年,年年相伴。 祝愿你们生活如意,常伴彼此
    • 2022-02-17
      很高兴阅读您的日记🌹🌹🌹 您说的很对,一味的丢弃或储存都不尽善。整理的时候有舍有留是最好的。难就难在,很多人难以区分。 我看过一些收纳视频,不得不说,看起来很舒服。但是东西一多,尽管整齐了,也会给人一种精致的烦躁感。就像过度包装的东西。进来流行的些极简主义不错,但也不必如此简化。中国人骨子里是喜欢舒适的,若刻意为断而断,就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