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号 142690208

被访问 17384 收获赞 359 被收藏 0

    • 2022-06-20
      徐老师的语言魅力、幽默动作和巧妙追问是这些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徐老师创设的这种学习情境中,积极思考。同时,徐老师用商量的口吻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学习行为表现更加证实了这种魅力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作用和效果明显。
    • 2022-06-20
      罗老师将这幅图用活了,打破了学生思维的局限,巧妙的将计数单位引入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中,将抽象的计算原理变得形象化,非常钦佩罗老师的教育机智。在处理列竖式格式问题上,或许我们一般都会直接告诉孩子列竖式时我们应该与前一个因数末尾对齐,没有为什么书上就是这么说的,而罗老师是让孩子们充分的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渐渐发现当与第一个因数末尾对齐时计算比较方便,让学生在自我思考中体会数学规定的合理性
    • 2022-06-20
      在徐长青老师《梯形的认识》一课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中去挖掘,让学生去在没有梯形的两个图形中去寻找梯形,设置悬念,使学生通过思考拼剪不仅找到梯形,同时在寻找的过程中对已经学习过的图形又一次温故知新。在开展只剪一刀制作梯形的活动中,孩子们获得了一次自己创造梯形的机会,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让课堂活动自然发生
    • 2022-03-24
      感谢张婕老师的分享,观看了全国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的课《分数的意义》,徐老师的课激情澎湃,幽默大气,思路清晰。 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基础,单位“1”是分数产生的前提,而几分之一是分数的计数单位。关系很明确,可我的教学往往停留在告诉学生它是单位“1”。徐老师这节课深就深在有关单位“1”的教学。要想让自己的课堂更深入,我还需要不断的钻研和学习。
    • 2021-06-16
      在华老师《认识面积》这节课上,华老师以织布的场景引入,让学生感受面是由线组成的。这个就是我没想到的。在平时学习面积的时候,我们基本上都是出示一些物体的面,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感受面的存在,从而引出面积的概念。对比华老师的这种做法,我觉得我之前的做法有些“就事论事”,没有注重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没有把学生由一维空间引入二维空间,没有让学生的思维流动起来,串联起来。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感谢陈老师推荐这么好的优课,学习了👍👍👍
    • 2021-06-16
      刘老师的这节课设计的十分巧妙,特别注重学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充分延伸和挖掘大量的生活实例,无论是新课引入范例的选择,还是练习的设计,作业的布置,都将学生置身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去感受,去发现去比较左和右的不同,学会用辩证的观点了解其相对性,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运用数学,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的理念。
    • 2021-06-15
      感谢唐老师的优课推荐,听过刘老师的课,受益匪浅,刘老师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刘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朋友,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课堂很轻松、自然。整节课上,刘老师评价形式丰富多样。 每学生的内心都希望被关怀、被鼓励,对于学生而言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尤为重要,这一点我要向刘老师学习,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多用激励性质的评价用语。
    • 2021-05-27
      徐长青老师的课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学习活动中感受获取成功的乐趣,徐老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体验,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充分发挥内在情感态度的激发作用,从而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2021-05-27
      刘老师的课自然、朴实、亲切、睿智、深刻而又不失幽默。教学思路非常明确,学生的学习进展感觉是水到渠成,自然需要。练习设计有趣且有较强的思考价值。有判断实物图古汉字、交通标志是否成轴对称图形,找红点的对应点等题目。
    • 2021-05-27
      徐老师幽默的语言总是能吸引学生全神贯注的听课,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条理化、规律化的知识结构。在活动中,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应用意识得到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