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德昭

美篇号 10633983

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协顾问

被访问 1922845 收获赞 20079 被收藏 10

    • 2022-07-29 童德昭
      🙏🙏🙏
    • 2022-07-29 童德昭
      🙏🙏🙏
    • 2022-07-20 童德昭
      启先生虽是用自家法抄苏帖,但其中仍得几分苏意苏味。
    • 2022-07-20 童德昭
      那时写得有生气有活力!
    • 2022-07-18 童德昭
      忝列
    • 2022-07-17 童德昭
      互相学习!
    • 2022-07-16 童德昭
      写牌匾尤其要刻制的,除非制刻者深谙书法(现今绝少),否则你写得越厚朴越没多少变化,才越可能接近原作和出效果,这是我和圈内许多同仁屡次实践后的共识。你越写得有笔墨味道,制作出来就越变味,让你哭笑不得。所以后来我题牌匾,尽量自己先电脑处理成最方便外行制刻的效果图,要求制刻时按我图片同比例缩放。就这样,还常出意外。时下刻制字水平普遍很低,基层更不用说。这也是书家的无奈,毕竟一般不可能自己去刻制。😊😊😊
    • 2022-07-16 童德昭
      诚谢您的批评和建议!您看到的近期拙作,几乎都是经过处理的图片,是用于字典(库)或刻制牌匾用的,处理掉墨色乃至飞白,是需方如出版社的要求。否则不方便制作和集字使用。杭州所有地铁站名经遴选评审后都确定用我的苏体字,配套由西泠出版社出版我写的《苏体书法字典(库)》,合同要求在保持苏体风格前提下,要写规范正大,不能用色纸,不能有底纹,不要有飞白,字迹笔划不要有毛刺。这些要求都为方便制作和使用,所以写了以后电脑处理比写还麻烦。其实我写字墨色相对是比较丰富的,因为我只要有条件必用磨墨,除外面应酬几乎不用墨汁。而且我是上世纪八九十年流行书风盛行时屡上国展而入中国书协的,对玩笔墨形式那一套,至少是深受影响和颇有心得的。不过随着年长尤其与古人对话渐多,对书法理解渐深,也渐趋归于写字与文化,渐不屑于玩笔墨形式和技巧之类的艺术追求了。尤其我以写苏名世,苏字连飞白都找不到,墨色东坡推崇的是一点如漆、如小儿眼晴,也就是厚黑光亮。其实宋以前书家,写字多重在用笔,不以墨伤笔,也就几乎不讲什么墨色变化了。在博物馆看过东坡墨迹,就乌墨发亮,如黑漆新写上去的,没任何墨色变化。扯远了,再谢!🙏🙏🙏
    • 2022-07-13 童德昭
      🙏🙏🙏
    • 2022-07-13 童德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