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0月14日上午,我在神农酒店永宁厅听了张丽娟老师的家庭教育讲座——《做智慧父母,育优秀儿女》。<br></h3> <h3>讲座开始之前,先诵读《朱子家训》。家长们读得认真肃穆。</h3> <h3>接着是张丽娟老师出场,开始演讲。</h3> <h3>她先抛出一个问题给家长回答:你觉得教育好一个孩子难不难?</h3> <h3>科研表明:家庭教育所占的比重最大。</h3> <h3>反面案例之一:不给买玩具,八岁孩子当街殴打母亲。</h3> <h3>反面案例之二:逆子弑母</h3> <h3>反面案例之三:青少年吸毒</h3> <h3>反面案例之四:小学生不堪学业压力自杀</h3> <h3>反面案例之五:沉迷网游的少年周卓夫</h3> <h3>父母给孩子的养育有两方面,一是身体喂养,一是精神喂养。前者绝大多数家长做得很好,把孩子喂得胖胖的,甚至为减肥而发愁。而给孩子的精神喂养却忽视了。</h3> <h3>看看我们的家庭都给孩子喂养了什么精神食粮呢?</h3><h3>1.不良动画片。如充满暴力的《奥特曼》!</h3><h3>2.过于激烈的音乐。让孩子狂躁难静心!</h3><h3>3.言情影视。妈妈带孩子一起看韩剧!</h3><h3>4.暴力影视。</h3><h3>5.暴力游戏。</h3><h3>6.父母吵架,语言粗俗。</h3> <h3>养育孩子的三个阶段:</h3><h3>幼儿养性(1-6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性情</h3><h3>童蒙养正(7-13岁):培养孩子正直的道德品行</h3><h3>少年养志(14-18岁):帮助孩子树立志向目标</h3> <h3>现在有多少孩子,他的理想会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h3> <h3>教育最简单的方法是:影响!是谓耳濡目染、言传身教。</h3> <h3>正面案例:央视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h3> <h3>13岁的高考奇才孙天昌,自幼熟读国学经典。</h3> <h3>开卷有益——</h3><h3>读《大学》善做事</h3><div>读《中庸》会做官</div><div>读《老子》有智谋</div><div>读《论语》善经商</div> <h3>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开花</h3> <h3>对于孩童来说,是背诵先于理解。</h3> <h3>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h3> <h3>孔子的智慧:礼乐并重,养心养性。</h3> <h3>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h3> <h3>全身心感受古琴曲《太极》的能量场。</h3> <h3>给孩子最好的精神粮食!</h3> <h3>六岁神童李尚容的故事。</h3> <h3>以上是讲座的主要内容。</h3><h3><br></h3><h3>我是以家长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去听课的。</h3><h3><br></h3><h3>作为家长的角色来说,这堂课让我很有感触:</h3><h3>1.养育孩子必须要给予最好的精神粮食。经典文化、古典音乐都是不错的选择。</h3><h3>2.要以身作则,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先成为那样的人。</h3><h3><br></h3><h3>作为教师的角色,我从中思考的是,讲座何以能吸引家长注意力长达两小时,并且张丽娟老师很顺利地把她的思想装进了听众的脑袋,而把相当一部分听众的钞票装进了她的口袋?我分析有以下几点:</h3><h3><br></h3><h3>1.要研究受众的需求。</h3><h3>讲座内容迎合了家长的需求。宣传单上写着一系列家庭教育的问题和困惑,的确是现实中真真切切存在而很多家长又无力解决的,现在来了这个讲座,何妨去听一听,也许真能找到方法和对策?</h3><h3>所以我想,我们教师在传道授业时,是否也要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教什么,怎么教才能让学生更有兴趣投入学习、更高效地学习?</h3><h3><br></h3><h3><br></h3><h3>2.要善于为课堂气氛造势。</h3><div>比如开课前的两个热身,第一个是观看家教视频,才几分钟,有家长就表示热泪盈眶了。第二个是全体起立,齐读《朱子家训》,没有带读,没有指挥,文化程度不一的家长们缓慢而有力地读着,读得很整齐,气氛庄严肃穆,那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无比崇敬的情愫。</div><div>接着是在音乐和有节奏的掌声中,张丽娟老师出场,她一上讲台就深深地鞠躬,左右两边的工作人员也同时鞠躬,缓缓地,有力地,观众感觉受到了极大的尊重,那弯腰的谦卑中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于是,听课也就格外用心了。</div><div><br></div><div>3.讲座遵循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步骤。</div><div>提出问题:教育孩子难不难?为何孩子问题层出不穷?</div><div>分析问题:家教所占比重最大——精神喂养更重要——不良精神粮食有哪些——孩子成长的三大重要阶段。</div><div>解决问题:教育的最好方法: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国学经典及音乐对孩子成长的作用<br></div><div><br></div><div>4.善用案例。</div><div>如教育孩子是难题,用了反面的五个案例,个个都鲜活生动,很抓人。比如变形计里的网瘾少年。正面的案例用了央视的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说明身教大于言传。最后用了六岁神童李尚容的视频,其古典诗词造诣令人惊叹。这些案例有视频,也有网络新闻截图。</div><div><br></div><div>5.善于互动。</div><div>比如时不时问家长问题,讲到“孩子是看家长怎么做的,而不是听怎么说的”这个观点时,就设计了一个互动小游戏,很有趣。讲到音乐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张老师让我们在她低缓有磁性的声音引导中,闭目感受古琴曲《太极》,对我来说是一首很熟悉的曲子,但是听的过程中,身体中,血管里,仿佛涌起一波又一波的小电流,那是音乐带来的非常愉悦的身体体验!</div><div><br></div><div>6.内容广博,涉及多门学科,有理有据,有图有真相。</div><div><br></div><div>7.语音标准,娓娓道来,平和中不乏抑扬顿挫,听着是享受,所以不知不觉听了两小时也不觉累。</div><h3><br></h3><h3>如果教师平日的课堂能做到这些:迎合需求、善于造势、主题突出、环节紧凑、内容丰富、案例详实、互动探究、引发思索、审美享受……学生能不喜欢这样的课堂吗?</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