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维多利亚——跟我一起去旅游之38

山岱

<h1>今天是2017年9月14日,我们计划到维多利亚旅游。主要景点有三个,布查特花园、渔人码头和维多利亚古堡。路程虽然只有123公里,但要花3个小时。因当天要赶回来,考虑中间多点游览时间,决定7点出发。这可辛苦了以生活主管小李女士为首的4个女同胞,6点就起来准备早餐了。</h1> <h1>从温哥华到维多利亚,必须坐车渡,车渡是整点发船。因此,我们必须在8点以前到车渡,不然就要等到9点了。<br>从高贵林住宿地到车渡码头,不过40来公里,但早上上班车多,市区红绿灯多,时间并不特别宽裕。好在很长一段是高速,并未耽误太多时间。</h1> <h1>这是我们通过租租车网预定的丰田7座商务车,在提车时出具加拿大租车订单41914603号,在HERTZ公司取的车。加拿大车辆可以挂前后牌照,也可以只挂后牌照,我们这辆车就只有后牌照。因为后牌照有电子识别码。<br>加拿大虽然是英联邦国家,但交通学的是美国,跟国内差不多,也是左舵右驾,很快就能熟悉。加拿大虽然是发达国家,但交通等基础设施已落后于中国,它的高速实际上相当于我们的高等级公路,立交桥少,有时还有红绿灯。虽然限速90或100,路上的车都跑120码左右。刚开始我们还中规中矩的按90码跑,结果在慢车道(加拿大高速一般只有两车道)都把人家挡住了,连迢长的货车都跑120码,我们也只有与时俱进了。</h1> <h1>紧赶慢赶,我们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就到车渡Tsawwassen Bay(兹瓦森)码头了。车渡票每个人是16.75加币/单程, 普通的私家车是55加币/单程,直接在收费站刷卡即可。</h1> <h1>等了10多分钟,从维多利亚开来的渡船才到,等上面的车下完了,船工才指挥码头上的车上船。滚装船可载汽车400辆,先是大巴等大车去了一层,后是小车去二层。停稳后,车上乘客可以上楼观光或在乘客大厅坐着休息,也可不下车,就在车上休息,不像我国到海南的车渡要求乘客全部下车。</h1> <h1>车渡船顶层大厅三面都是大玻璃落地窗,便于乘客欣赏沿途风景。虽然也有四五排座椅,但常常座无虚席,很多人索性就站在玻璃大幕前。</h1> <h1>沿途风景秀丽,远处岸边森林浓郁,一幢幢样式各异的两层别墅一样的民居时不时出现,像看慢镜头电影一样。一艘雪白的风帆船行驶在碧蓝的海面上,虽然现在没有风,它没张开那硕大的风帆,仍然十分显眼。</h1> <h1>尽管只是早上8点多钟,太阳已经爬得老高,把它耀眼的光芒撒得到处都是,整个海面都闪烁着刺眼的亮斑。<br>碧空万里,只有远山上还有一层淡淡的薄雾,使群山更加虚无朦胧。天空是那样的遥远,大海是那样的辽阔,身处此景,仿佛身心都得到了净化,心情自然也舒坦了许多。</h1> <h1>渡船驶过碧蓝的海面,留下了一长片浪花翻滾的身影,在云朵间隙阳光照耀下,海面一些深蓝,一些翠绿,一些深绿,一些乳白,像一幅抽象的山水画。</h1> <h1>经过约100分钟的航行,车渡船到达了维多利亚的Swartz Bay港口。用探途离线导航,出港约20多分钟,即到了著名的布查特(Butchart Garden)花园。</h1> <h1>布查特花园的入口十分简洁,既没有布查特或者他夫人的雕塑和画像,也没有斗大的布查特花园几个大字或霓虹灯,只有一个收费亭和绿色的遮雨棚,只有旁边艳丽的鲜花告诉你这就是布查特花园。</h1> <h1>享有“世界最美花园”之誉的布查特花园( Butchart Gardens ),占地达 30 亩,共分为新境花园、意大利花园、日本花园和玫瑰花园四部分,来此游客无不为其奇妙的构思、巧妙的设计与奇异的花卉而赞叹不已。</h1> <h1>布查特花园位于托特湾,距离维多利亚市区大约21公里,步入花园,就如同步入一片花的海洋。刚一进园,小李女士就迫不及待的在花丛边自拍起来。她很喜欢花,自家花园也栽了不少漂亮的花,来布查特花园似乎成了她的最爱。一说起花便眉飞色舞,好像有数不完的家珍。</h1> <h1>布查特花园入口旁,一棵棵曼陀罗花开正艳。硕长的黄金花辨像一支支喇叭,组成了一支乐队,奏起了无声的迎宾曲。</h1> <h1>布查特花园原来是采石场,开采的石灰石生产波特兰水泥。1904年,布查特太太开始在这片采石场废墟上种植花木。从最初的几丛豌豆花和玫瑰,之后就慢慢扩充迷人的罗斯喷泉、玫瑰园、日本庭园与意大利花园等,最后终于建成了加拿大最著名的花园,每年令来自世界各地的上百万游客为之倾倒。</h1> <h1>布查特夫人珍妮·布查特最初对园艺一窍不通,只是从友人那里得到一些豌豆和玫瑰花种籽,不经意地种在屋旁。随着鲜花盛开,一个建立一所大花园的计划在她心中萌生了。不久,布查特宅第的周围很快就出现了多座花圃。在丈夫的支持下,珍妮开始实现自己将废弃的采石场建成美丽花园的梦想。</h1> <h1>布查特花园(The Butchart gardens)是座家族花园。从1904 年开始修建,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已经成为园艺艺术领域中的一枝奇葩,是世界著名的第二大花园,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h1> <h1>布查特花园分为4 个大区。一是新境花园,原来是开采石灰石的矿场,开采后遗下荒坡和巨坑,经复土恢复和多年经营,遂成名园。园中积土成山,有小径和石级可拾级而上。围栏外,石级边,均有名花覆盖,远看犹如一座小花山。新境花园曲径环绕,还有一个人工小湖,有山泉细流如丝,细听潺潺有声,似乎还荡漾着无限春意。</h1> <h1>虽然我们来的时候正值秋天,园內各式各样的叫得出名字或是叫不出名字的鲜花还是在绽放着最绚烂的色彩,姹紫嫣红,百花争艳,让我们仿佛觉得现在还是百花齐放的春天。</h1> <h1>意大利园的一匹小铜马塑像,小巧玲珑,模样可爱,受到众多游客的青睐。上至白发苍苍的老妈,下至嗷嗷学语的小孩,都坐上小铜马照相留个纪念。</h1> <h1>一群二十来岁的年轻姑娘衣着各色素裙,头包素色纱巾,也在看花。看样子,不是修道院的修女,就是神学院的学生。龙先生一句:“you are very beautiful”,让这些修女非常高兴,很乐意的与我们一道合影。</h1> <h1>“水舞”喷泉,亦是园内一景,夜间彩色灯光与群花交相辉映,喷泉的水花,能合音乐节拍和灯光闪动起舞,故有“水舞”之名。居高临下,远远望去,喷泉并不大,也没有夜间的彩色灯光,但舞动的水花也算是花园能动的白花吧。</h1> <h1>新境园中间花岛上,有一个木牌,上面展示了当年开采后矿场的荒芜模样。当年乱石遍地,寸草不生。而今,花团锦蔟,春光无限。两相对照,无不佩服布查特夫妇的胆识和远见。</h1> <h1>布查特花园的意大利园,按古罗马宫苑设计,园旁围以剪成球形的长青树墙。内有两个水池,星状池旁设花坞,蛙形喷水池中有意大利石雕,整个花园为对称的图案式结构。</h1> <h1>布查特花园也立有印第安人的图腾柱,不过,这两根图腾柱主要雕塑的是猴子、猫头鹰之类的动物,与自然有关,而不是那些稀奇古怪的文字和图案。</h1> <h1>日本园迎面为红色神宫门楼,饶有日本风格。园内遍植加拿大枫树、百合花、日本樱花和松杉,龙胆随翠竹起舞,白杨伴垂柳扬花。走在绿树成荫的日本园内,可过小桥,淌流水,歇茅店,有点村野的感觉。</h1> <h1>四季花卉、含苞枝头的灌木树丛、水景和幽径充溢,温馨和浪漫的氛围特别适于婚照取景和举办婚典。布查特花园春之序曲室内花园和餐厅每年接待许多新人在此拍摄婚纱照、举办婚典、招待会及宴会。</h1> <h1>“这张照得好”,“这张好漂亮”,“哇塞,这张不摆了!”。虽然逛了半天有些疲惫,但看看这些照片,他们仍然喜形于色,乐此不彼。</h1> <h1>玫瑰园比较宽大,玫瑰花品种繁多,花团锦族,锦绣天成。但由于季节的原因,有的玫瑰已凋谢。倒是旁边的苕花花开正艳,而且种类繁多,除了我们常见的红色大花辨苕花外,还有黄色、白色、金黄色等等,还有的像菊花一样还有金钩。</h1> <h1>布查特花园除了露天花园以外,还有温室花房,里面布满各种名贵鲜花,分叠多层,犹如花山花岛。</h1> <h1>布查特花园依山傍海,山上林木森然,地势起伏有致,海边不仅有船可以到达,还有水上飞机。不仅安全快捷,也有多种路径选择。</h1> <h1>如今,布查特花园仍然属于布查特家族经营,由于它名扬四海,2004年被选定为“加拿大国家历史遗址”。</h1> <h1>听朋友说维多利亚市政厅不错,有古堡味道,我们从Butchart Garden出来,直接导航到市政厅。看看路边有准许停车的标志,就停车交费。加拿大停车都是自助交费停车,先要看清自己的停车位,是b区或是g区或其它区,再看有无编号,然后到收费桩看允许停车的时间(有的中心地段只允许停40分钟),再输入停车位置,选择停车时间,投入硬币,完成后即打印出来一张卡片大小的凭据,放在驾驶台前显眼处即可。直到离开,整个过程无人问你,但大家都自觉投币。也有人巡查,一旦查到即开停车费数倍的罚单。我们在斯坦利公园一个停车点停了一下,下车走了一小段,看下面停车场位置更好、更近,就挪到下面了,而且交了费,但还是收到了一张罚单,前后不过几分钟。</h1> <h1>维多利亚市政厅并不大,由于占据街边位置和红色的外墙,还是比较引人注目。市政厅并无卫兵或者警察站岗,也允许市民参观,但要登记和服从安排。门厅有专人接待,桌上还摆放了介绍资料和搞活动时儿童画的以自然为主题的画。</h1> <h1>经过询问,方知我们要去的是市议会,不是市政厅。接待员热情的介绍了市议会的具体位置,还给了一张维多利亚地图,我们即把市议会的英文地址输入到导航中。</h1> <h1>市政厅后面的小广场有一个喷水池,中间有两块船板一样的雕塑,上面有许多印第安人的图腾符号。虽然外来的白人当初几乎把印第安人斩尽杀绝,但仍然没有忘记印第安人是加拿大人的祖先。同时,这些宣扬印第安文化的雕塑也向世界表明,加拿大是多民族和谐相处的社会。<br>小广场的另一边,塑有各种鲸鱼塑像,有的露出了半个身躯,似乎在与同伴嬉戏打闹;有的一头扎进了大海,我们只看见一截尾巴。</h1> <h1>维多利亚市(Victoria City)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British Columbia,Canada)的省会,以英国十九世纪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命名,位于加拿大西南的温哥华岛的南端,是温哥华岛上最大的城市和海港。市内秀美宁静,繁花似锦,一年四季绿草如茵,素有"花园城市"的美称。虽然是省会,但维多利亚市人口不到10万人。</h1> <h1>维多利亚工业以造船、船舶修理、木材加工为主,木材和鱼产品为主要输出品。维多利亚气候温和,风景美丽,是深海渔船基地、著名游览地和加拿大太平洋岸主要海军基地。旅游是维多利亚最大的财政收入来源。</h1> <h1>不知道这是不是维多利亚的“市徽”,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省徽有点相似,只不过两边的鹿和羊换成了马和狮。</h1> <h1>维多利亚市议会大厦座落在景点比较集中的Inner Harbor,融汇了维多利亚、罗马、意大利文艺复兴等各种建筑风格,远远望去像一座中世纪的城堡。</h1> <h1>维多利亚市议会大厦(Vitoria City Council Building )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维多利亚市中心。它面对着港口,是一座维多利亚式的建筑,由英国年仅25岁,在设计比赛中连连获奖的佛朗西斯·拉登贝利(Francis Rattenbury)设计。此外,这位才华横溢的设计师还设计了同位于维多利亚市中心的帝后酒店(Empress Hotel)、水晶花园(Crystal Garden)等著名建筑。维多利亚市议会大厦于1893年动工,1897年10月落成,已有100多年历史。</h1> <h1>议会大厦楼前塑立着维多利亚女王的铜像,是权威的代表。乔治·温哥华(温哥华岛的发现者)的雕像则屹立在青铜屋顶的园顶上,俯视着港口。</h1> <h1>大厦前中庭的喷泉是为了纪念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建立100周年所建,西侧的联合广场记载了加拿大10省及2个自治区的图腾徽章。大厦右侧持着枪杆栩栩如生的士兵雕像则是勇敢保卫国土的士兵的象征。</h1> <h1>每天13:00~17:00,约每隔20分钟接待一批游客,参观议会大厦中庭。我们到这里已过接待时间,未能进里面参观。</h1> <h1>这是网传的维多利亚市议会内部图,是议员们开会的地方,也是朋友说的“加拿大人吵架的地方”。</h1> <h1>议会大厦不仅外部设计宏伟气派,内部装潢更是富丽堂皇。大厦内部分为地下一楼、一楼与二楼,大厦内部的墙上挂着许多艺术名作,整个大厦的梁柱雕刻,各色彩绘玻璃与屋顶设计都富有浓郁的古典气息。</h1> <h1>如果说有一种有趣、独特而轻松的方式游览维多利亚,那就是乘坐马车!花60加元,我们一行6人便坐上了有贵族风味的马车。</h1> <h1>一个地道的维多利亚姑娘熟练的驾驭着高大的马车,带领我们走上维多利亚漂亮而干净的街道,边走边欣赏具有维多利亚风格的各式建筑、渔人码头等赏心悦目的美景。</h1> <h1>维多利亚渔人码头位于内港(Inner Harbour)的最西端海边,沿着议会大厦前面的Belleville St街西行即可到达。</h1> <h1>渔人码头周边有风格各异的船屋,可以品尝美酒、海鲜,也可以乘船出海观赏鲸鱼、海上垂钓。码头上有许多卖小玩意儿的,还有表演行为艺术的市民,也有卖艺的艺人。酒吧里总是座满了边喝啤酒边聊天的市民,连街边的桌子全都座满了。夕阳映照在码头上,把四周染得一片金黄。看得出来,这里的生活非常闲适写意。</h1> <h1>渔人码头扼守内湾的入海口,水上交通繁忙,是进出港的轮船和水上飞机的黄金水道。回温哥华的车渡收班时间是晚上9点,我们必须在9点前赶到码头。由于时间关系,位于皇家大学内的海特利古堡、加拿大最小的唐人街和有全世界最小的猴子展览的水晶花园没来得及去,留下一些遗憾。</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