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初中语文新教师跟岗培训暨彭泽元名师工作室送教活动

肖遥

<h3> 成长路上我们同行</h3><h3>一一彭泽元名师工作室新教师培训暨送教活动</h3> <h3> 资 料 目 录</h3><h3>一、示范课:</h3><h3>1.《散步》教学设计</h3><h3> 宜都市红花中学 李蓉</h3><h3>2.《孤独之旅》教学设计</h3><h3> 宜都市陆城一中 刘晓莉</h3><h3>二、成长交流:</h3><h3>3.《成长在菁菁校园》</h3><h3>宜都市毛湖淌初级中学 吴艳宏</h3><h3>《遇见乡村教育 成就更好自己》<br /></h3><h3>4.宜都市潘家湾民族中学 谷业军</h3><h3>三、专家引领:</h3><h3>5.《读书·思考·教学》<br /></h3><h3> 宜都市外国语学校 罗凤芹</h3><h3>6.《读书 思考 写作》</h3><h3> 做一个幸福而有成就的语文教师》</h3><h3> 宜都市外国语学校 周远喜</h3><h3>7.《参加"宜昌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后记》 &nbsp;</h3><h3> 宜都市陆城一中 许爱莉</h3><h3>三、培训心得:</h3><h3>8.《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松木坪中学向婷婷等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h3><h3>四、通讯报道:</h3><h3>9.《宜都市彭泽元名师工作室开展初中青年语文教师跟岗培训暨送教活动》通讯报道</h3><h3><br /></h3> <h3>美丽的松木坪中学校园</h3> <h3>李蓉老师执教示范课《散步》</h3> <h3>《散步》教学设计<br /></h3><h3> 宜都红花中学 李蓉</h3><h3>教学目标:</h3><h3>1、品析散步过程的两次选择及一些细节,感受亲情之美,培养尊老爱幼的美德。</h3><h3>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会选择生活中的细节表现亲情。</h3><h3>教学重点:</h3><h3>面对分歧时的两次选择隐含的亲情之美。</h3><h3>教学难点:</h3><h3>用心感受文中细微之处,感受亲情之美。</h3><h3>主问题设计:</h3><h3>本文中的浓浓亲情体现在何处。</h3><h3>教学流程:</h3><h3>引入,有一种感情叫亲情分析,有一种选择叫亲情发现,有一些细节叫亲情说说,有一件小事叫亲情。</h3><h3> </h3><h3>第一课时</h3><h3>教学过程:</h3><h3>一、导新课,引亲情(有一种感情叫亲情)</h3><h3>有一种感情,它从来平淡如水却历久弥香;有一种感情,它从不轰轰烈烈却弥足珍贵。它如冬日的暖阳,在你孤独无助的时候给你温暖抚慰;它如春日的和风,在你困顿疲惫的时候让你神清气爽这种感情叫亲情。今天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叔叔的家庭,跟随他们到春日的原野散步,去感受这一家子浓浓的亲情吧。</h3><h3> </h3><h3>二、析"分歧",懂亲情。(有一种选择叫亲情)</h3><h3>A、走大路</h3><h3>1、 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矛盾是必不可少的,作者一家也不例外。在散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矛盾。读第6自然段:</h3><h3>1 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矛盾的:分歧。分析"歧"的读音字形及含义:走到岔路口,引申为意见不一致。</h3><h3>2 出现什么分歧?(我的母亲,走大路;我的儿子,走小路。)</h3><h3>3 面对家庭分歧,我为什么要这样决定?你觉得我的母亲、妻子和儿子会听从我的意见吗?从哪里可看以看出来?(品读"早已习惯听从、还习惯听从、总是",感受家人对我的信任和依赖。)</h3><h3>4 你们赞同"我"的决定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在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要尊敬老人。)</h3><h3>5 设想一下:我们一家人走大路时的情景,把你想到的情景描绘出来。(在学生描述之后屏显老师描绘的画面,学生朗读:就这样,我和母亲仍然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仍然走在后面。太阳暖暖的照在我们身上,风儿吹来泥土的清香。儿子一边蹦蹦跳跳,一边唱着歌儿,像只快乐的小鸟。)</h3><h3>B、走小路</h3><h3>2、读第7、8自然段,看看文中的故事是怎样结尾的。</h3><h3>1 我们最后选择的不是 "走大路",而是"走小路",为什么呢?(品读"还是走小路吧",体会母亲对孙子的疼爱。)</h3><h3>2 请同学们读文中描写一家人散步时美好画面的句子,思考:和前幅画面相比,走大路时与走小路时的两幅画面给你的感觉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明确:相同是一家人非常和谐融洽;走小路时更加小心谨慎。)</h3><h3>3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为什么走得这么慢么谨慎?(明确家庭责任)</h3><h3>④比较读"我的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家庭"与"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进一步体会我和妻子肩上担子的沉重,责任的重大。 </h3><h3>3、归纳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用散步这样一件小事来表现浓浓的亲情与家庭的责任,这种写法叫以小见大。</h3><h3> </h3><h3>三、品细节,悟亲情(有一些细节叫亲情)</h3><h3>1、读莫怀戚的这篇散文,我们被浓浓的亲情所包裹。这种亲情不仅流淌在散步出现分歧时的选择上,也流淌在一些细微之处。同学们,仔细的找一找,用心的品一品,在文中圈画批注,看你从哪处文字中还感受到了这种亲情的存在?</h3><h3>提示:(称呼显亲情:我的母亲(有6处)、我的妻子(2处)、我们的儿子(3处)。</h3><h3>2、作者一家因为有敬老爱幼的美德,因为有相互谦让与体谅,所以充满了和谐与温情。出示对联,让学生给横批。</h3><h3> </h3><h3>四、说小事,晒亲情(有一件小事叫亲情)</h3><h3>这真是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其实我们的家庭又何尝缺乏亲情呢?它们也是蕴含在一些生活小事当中的。同学们想想看,你从哪件生活小事里感受到了亲情的存在呢?</h3><h3> </h3><h3>结束新课:同学们,因为亲情的存在,我们都是幸福的孩子。让我们用心感受生活中的亲情,用小事去感恩我们的亲人吧。让我们的家庭因为在我们的存在而更加和谐幸福!</h3><h3><br /></h3> <h3>刘晓莉老师执教示范课《孤独之旅》</h3> <h3>  巜孤独之旅》教学设计<br /></h3><h3> 陆城一中 刘晓莉</h3><h3>【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课文主题。</h3><h3>2、掌握运用阅读模式鉴赏小说的方法。</h3><h3>3、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丰富情感体验,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h3><h3>【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物成长历程。</h3><h3>【教学难点】掌握运用阅读模式鉴赏小说的方法。</h3><h3>【教学课时】一课时</h3><h3>【教学过程】</h3><h3>导语: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节选自曹文轩《草房子》, 选到课本里的时候,曹文轩为这部分节选出来独立成篇的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h3><h3>一、孤独之旅</h3><h3>(1)完成旅行清单。(整体把握课文内容。)5分钟</h3><h3>这是一段怎样的旅行呢?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下面我们采用速读的方式,一起来完成这张旅行清单吧。</h3><h3>主要旅行者:杜小康</h3><h3>出发地:油麻地</h3><h3>目的地:芦苇滩</h3><h3>旅行的缘由:家庭破产(品析重点词:厚实+一落千丈+竟、忽然、只好 )</h3><h3>原来的家境 现在的家境 原因介绍</h3><h3>旅行的目的:养鸭子。挣钱</h3><h3>旅行的目的实现了吗?是,鸭子长大了,鸭子下蛋了。(蛋!爸!鸭蛋!)</h3><h3>旅行途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孤独</h3><h3>大家这张旅行清单完成的不错!</h3><h3>(2)你能从哪些字词句中读出杜小康的孤独来?请大家采用精读的方式品析下相关语句</h3><h3>(交流5分钟,全班交流5分钟,比较孤独5分钟)</h3><h3>师:杜小康体验到的孤独跟我们一个人在教室写作业的孤独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呢?</h3><h3>一个人写作业不过是形单影只的孤独,杜小康体验的孤独是孤立无援的孤独。你体验过杜小康所感受到的孤独?</h3><h3>人一旦离开了社会,缺少物质文化和情感的交流,孤独之便油然而生。当杜小康踏上这趟陌生天空、陌生水面那一刻起,就为这趟旅行抹上了浓浓的孤独色彩。这也就是为什么曹文轩为这趟旅行命名为孤独之旅的原因呢!</h3><h3>但是正如曹文轩所说:(请全体同学齐读)</h3><h3>"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曹文轩《感动》</h3><h3>二、成长之旅(人物形象分析)(讨论5分钟,交流5分钟)</h3><h3>1、在这趟孤独之旅中,杜小康有发生变化吗?集中体现在哪个故事情节上?</h3><h3>2、集中阅读36段至49段,找一找杜小康发生了哪些变化?</h3><h3>当经历了这一切后,我们看到了这一幕:杜小康把几根白嫩的芦苇根,放在嘴里嚼着, 作者这为什么用的不是尝、含,而是"嚼",同学们你们能从这个嚼字读出什么意味呢?</h3><h3>因为这篇小说是经过曹文轩删改过的,我们看看原文是什么?ppt 看来你们准确把握到了曹文轩的本意呢!PPT展示内容:</h3><h3>引:所有精彩的旅行,都不是发生在外在,而是在每个人的灵魂之中,发掘内在的自己,往往更胜于在外面走一万里"  (香港的彭浩翔《破事儿》。2007年电影</h3><h3>经过这趟孤独之旅,杜小康从最初的胆怯、恐慌、孤独变得更加勇敢、坚强,更有担当。这一趟孤独之旅,也是一次成长之旅!当杜小康甜津津的咀嚼芦苇根的时候,何尝不是发现自己成长后的喜悦呢?</h3><h3>三、发现之旅(阅读模式学习)(十分钟)</h3><h3>这让老师想起美国的一位文学教授汤玛斯佛斯特,他说文学创作是有一套模式, 其中他介绍了一种创作模式即:追寻模式。是不是追寻模式,需要具备五个要素,我们一起再次踏上这趟旅行列车,按照这五个要素重新梳理《孤独之旅》这篇小说的情节框架。</h3><h3>追寻者:杜小康</h3><h3>目的地:芦苇滩</h3><h3>声称前往目的地的理由:养鸭子,挣钱</h3><h3>沿途的挑战:害怕 恐惧 想家 孤独</h3><h3>前往目的的真正收获:杜小康长大了</h3><h3>能辨别这种模式,有何用处呢?汤玛斯佛斯特说在这种追寻模式里故事情节都是主人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开始一段旅行,旅行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这类文学作品真正要讲的却是主人公在旅行的过程逐渐成长,发现自我的过程。杜小康的经历是不是这样呢?杜小康在这趟孤独之旅中,成长,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这更是一次发现之旅。</h3><h3>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在七年级学习过的一篇童话故事,其实也是属于这种追寻模式!看谁先想起来。</h3><h3>追寻者:丑小鸭</h3><h3>目的地:离开鸭棚</h3><h3>声称前往目的地的理由:不被其他鸭子们欺负</h3><h3>沿途的试验和挑战:猎狗、母鸡</h3><h3>前往目的的真正理由:发现自己是一只白天鹅。</h3><h3>由此看来,《丑小鸭》的核心并不在于丑小鸭最终变成了白天鹅,而是经过一趟旅行,丑小鸭发现自己是白天鹅。</h3><h3>再碰见这类追寻模式的文学作品,我想你很快就能把握他们的要义呢。这也就是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自读课文的意义所在。推荐《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h3><h3>杜小康的旅行没有结束,在《草房子》后来的情节里,他的鸭子都没了,鸭蛋也泡汤了,父亲又病重了。但杜小康却变得越来越坦然,越来越坚强了。当他穿着破烂的衣服重新出现在油麻地时,他面容清瘦,但一双眼睛却出奇地亮,并透出一种油麻地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有的早熟。他甚至不带一丝卑微地在自己曾经就读的"油麻地小学"门口摆起了地摊。把这些变化看在眼里的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了!"</h3><h3>杜小康是这样,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何尝不也是一次孤独之旅、成长之旅、发现之旅呢?</h3><h3><br /></h3> <h3>工作室成员郑道武校长主持活动</h3> <h3>松木坪中学校长韩杰致词</h3> <h3>李容老师说课</h3> <h3>刘晓莉老师说课</h3> <h3>谷业军老师分享成长经历</h3><h3> 乡村教育 成就更好自己</h3><h3> 宜都市潘家湾民族中学 谷业军</h3><h3>各位专家、同仁:</h3><h3> 大家上午好,我叫谷业军,是一名来自潘家湾民族中学的普通老师,也是如假包换的乡村教师,下面和大家分享我入职以来的心路历程,希望跟大家共勉。我发言的题目叫</h3><h3> 2010年8月,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我一迈步便跨进另一个迥然的世界,那天雨势并不大却仿佛永远都剪不断似的。我仍然记得很清楚,当时是中心学校的罗克明校长去教育局像领自家的孩子一般把我们一行四人都领上了车,然后开始长达两三个小时山路的盘旋与颠簸。期间,虽然可亲可爱的大校长时不时说些宽慰我们的话,但是我们四个年轻人时不时从沉默里勉强地挤出点"微笑",那种出于礼貌却略显僵硬的回应显然说明:我们已然清醒地认识到前路异常"凶险"</h3><h3> 其实,作为一个初中毕业便只身在外求学的男孩子,那时的我并不怕一个星期只能"出山采购"一次,因为课多路长班车少,也不怕连续五天蹲守大山深处连洗澡间都没有只能随意发挥的"干搓",当然更不怕往返学校只能在人满为患的车厢里一展"缩骨功",要知道那时候我春节回趟老家(安徽)一站就是二十几个小时,所以相比之下这些都不是事儿。可是,我也有害怕的。我害怕初来乍到的自己站上讲台,面对无数渴求新知而且十分纯净的眼神,自己却不知所措;我害怕自己学得不够快,教得不够好2012年10月18日星期四,是我正式进编后第一次执教初中语文协作区研讨课,上的是朱自清先生的《春》。当专家组成员、语文同仁陆续进场,黑云压城般迎面就坐,学生一下子仿佛就消失了,剩下的全是经验丰富、教学老道的前辈们。那时候我的紧张感掉到地上都可以砸出第二个东非大裂谷,不用我细说,效果大家可想而知。</h3><h3> 为什么别人的课上得那么精彩,我的课却这么掉渣?我要怎么做才能扭转这样的局面?</h3><h3> 所幸的是,2013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宜都市新进语文教师有幸在彭教研等领导专家的带领下参加新教师跟岗培训活动。这种一对一全新的培训模式和跟岗导师的悉心指导,让我们这些新手在教育理念、教学业务素养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更新与提高。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彭教研的关心与支持,感谢跟岗导师(我的师傅罗凤琴老师)的悉心帮助,以及给我指点迷津的所有语文同仁。在培训的过程中,我开始正视自身的不足,想方设法补短板。</h3><h3> 一、潜心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上课。要上好课首先要认真学习课标,课程标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目标、内容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只有深入钻研新课标,才能明确教学目标,恰如其分地掌握知识深度,同时要吃透课标对知识的限定范围,以便胸有成竹地把握好知识的广度。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首要环节。备课在备教材的同时,关键是备教法。只有在教法上狠下功夫,教学才能成效显著。2015年11月10日是我执教公开课的日子,在此之前,我经常从二楼办公室跑下去找我们语文组的教研组长杨汉民老师,就课文中的某个问题或是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细节进行交流,杨老师也时不时上楼找我一起商讨与探究。记得那时我俩在二楼走廊上围绕"信客"中"客"的悲剧色彩展开了长达两节课的讨论。虽然活动顺利完成,但是"信客"着实抛给我们太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于是杨老师和我不约而同提笔或对"客"字深究或对教学反思。总而言之,当我们沉下心来进入文本,耐下心来认真备课,静下心来咀嚼回顾,收获的永远比付出的多得多。</h3><h3> 二、虚心学习请教,积极参与教研。个人的知识毕竟有限,只有不断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和提高。听课就是其中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期间,我们听了向端、向玉平等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培训以外我们也要争取多听校内其他老师的课,尤其是同组老师的课。通过大量的听课观摩,汲取宝贵经验,并把获得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处理教材的艺术和心得体会学到手,融会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慢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2016年秋,承担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这一届也是自己手把手从七年级开始带到九年级)的我,经常会与备课组老师探讨九年级教学和中考复习策略。在临近中考之际,针对学生作文开篇不佳等问题,耐心翻阅并整理一年来学生们作文的优缺点,细心梳理教学思路,主动执教校内研究课《谈中考作文的开头》并获组内教师一致认可。娃娃们也没让我们失望,语文成绩从进校时的全市摆尾跻身前五,说明我们共同努力,一同进步与成长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赵同学,七年级新生那会儿连读书都读不好,字也写不好,第一次大作文只写了一小段,但是三年来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把他攥在手里,看着他点滴进步,到中考时已然写得一手方正字,背的好唐诗宋词,行的篇篇流畅文,我觉着很有成就感很幸福。</h3><h3> 三、读书使人充实,反思促人进步。我这人一不赌博二不抽烟,虽然三五朋友小聚也会一醉方休,要说最大的爱好估计还是献给了读书。我说的读书可能并不高深,不是我大学里起早贪黑一头扎进图书馆读的文艺理论、心理学、哲学,而是些五谷杂粮,兼收并蓄。有特立独行的王小波,有我是你爸爸的痞子王,有送你子弹的刘教授应该说不带任何目的地读书恰恰又给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垫了基,如果说我有那么一点点成果,都要感谢读书与反思。我们学校要求青年老师每个月至少写四篇教学反思,说实话这个量并不大,但是放在教师已不再单纯教学的当下,能保证质的前提下这个量已经属于高产。我要是决定写一篇教学反思,就是写到凌晨一两点也会坚持把吐出来的东西酣畅淋漓地表达完,否则决不罢休。记得2015年春季学期我认认真真地写了10篇教学反思,后来获得的证书基本上多少都源于它们的功劳。反思不一定要高瞻远瞩的理论,就是与教学相关的点点滴滴心路历程,后者恰恰有血有肉有人情味道。</h3><h3> 四、化压力为动力,在管理中成长。2013年学校人事大变动,领导安排我进教导室,负责教务一块。那时的我懵懂无知太年少,硬着头皮顶了上去。后来,什么年报、普九、学籍之类,各个五大三粗,重拳出击,我便晕头转向。有段时间,我只感觉自己压力太大,学校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我就直言自己就像水中的树,拼命往上挣扎却被水草纠缠不休以致于呼吸困难。领导纷纷宽慰我,水中树多好,既可以汲取水中的养分,又可以抬头呼吸新鲜的空气,小谷啊你可以换个角度看待这件事嘛!后来在教学管理中摸爬滚打一年,对业务渐渐熟悉,思路逐渐清晰,心态也开始慢慢摆正,学着化压力为动力,促使自己不断成长。现在回过头来看,应该说备课组长、教科室主任再到教务主任,这些经历都弥足珍贵,它们教会我要善于换位思考,努力做到用人所长,而不强人所难,不求全责备,也让我有更多机会向身边优秀的同事学习,取长补短,不断进步。2017年9月在宜都市第三届杨守敬教育奖评选活动中,有幸被市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教育工作者"。无论是生活上的舒心还是工作上的顺心,都应该感谢在我生命里出现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给予我帮助与支持的领导与同事,以及那些天真可爱,阳光向上的孩子们。</h3><h3> 以上是我的个人成长经历,写的是真人真事,抒的是真情实感,一般情况下,这类文我会私藏在空间不发表,以免惊吓到别人,今天是硬着头皮"啰嗦"又 "肉麻",希望大家不要受到惊吓。最后非常感谢彭教研和各位语文同仁这几年来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我们宜都的语文与人明天更美好!</h3> <h3>吴艳宏老师分享成长收获 &nbsp;</h3><h3> 成长在菁菁校园</h3><h3> 毛湖淌初级中学 吴艳宏</h3><h3>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在这样一个风清气爽的日子里,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和各位专家、老师、同仁们一起交流学习。作为一个踏上语文教学之路刚满一岁的人来说,谈经验自是可笑不可取的,但一路走来,我确实十分感谢讲台的养育与磨练,让我在爱与被爱中不断成长!</h3><h3> 犹记得去年秋天刚走上岗位时,我怀着满心的激动与干劲儿走进教室,却总是垂头丧气地回到办公室,整个人都充斥着负面情绪。想着自己天天备课到整楼仅有一窗明,结果却不甚如意,心中着实委屈,实在忍不住给恩师打了一通电话:"老师,您不知道,早自习让他们预习,嘴巴张不开,半节课过了书上干干净净,连自然段序号都懒得标;上课的时候坐的是规规矩矩,可是举手发言的寥寥无几;动手做笔记的习惯要老师提醒再提醒,一篇课文总觉得老上上不完;第一周的家庭作业完成的仅有两个人,每天还有各种事务性工作,忙得我只能晚上备课"我絮絮叨叨的抱怨着,电话那头恩师耐心的听着,等我把所有的苦水倒完之后,她才温和的开导我:"刚开始工作,不适应是正常的,不要心急,要有耐心一点,冷静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慢慢适应你的教学管理方式。平时要向你学校的师父多学习多请教,常去听听她的课对你是十分有帮助的。你说事务性工作忙,那自己就要懂得合理安排时间,专门的时间做专门的事,不要乱了手脚。另外,不管多忙,都要找时间读书,充实自己"</h3><h3> 恩师的一番话渐渐抚平了我烦躁不安的心,我意识到一切才刚刚开始,我不能让自己沉浸在负面情绪里停滞不前,我尝试着做出改变。</h3><h3> 备课时,我会先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好自己的思路,主动跟师父,跟语文组的老教师谈谈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打算如何突破难点,如何与学生进行互动而老师们也会很热心地指导我调整不合理的教学流程,教学重点,提醒我在品析的过程中注意教给学生方法,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等。这些宝贵的指导建议使我能够在备课过程中找准方向,摸清思路,找好方法,去粗取精,提高效率。</h3><h3>对于备学情这个问题,我一方面选择了向学生以前的教师了解情况。哪些学生聪明好学,哪些学生调皮懒惰,哪些学生爱表现自己,哪些学生沉默寡言,哪些学生家庭环境特殊都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自己也会在课内课外用心观察,相机与学生交流了解情况,拉近师生距离,也课堂中也好采取灵活的互动方式。</h3><h3> 每一粒种子,都有适合自己的土地;每一个人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教育是帮助生命实现蜕变和升华的美妙事业,需要教师自身拥有一份旺盛的,源源不断的生命激情。教师得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把学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唤醒学生内在的灵性,养成高尚的品格,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h3><h3>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许多孩子有成功的潜力,却没有成功的信心和胆量,习惯盲目地放弃而不是积极进取,习惯沉默旁观而不是踊跃参与。为此,我想了一些办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前比铃声早几分钟进教室,给学生听一些与书中古典诗词,传统文化相关的歌曲,这项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他们在古诗词背诵方面更积极了。再比如,预备铃响,让学生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或是课前让一名学生上台做个三分钟的小演讲,听众既要听又要评,让学生不得不参与,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课堂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有话可说,越说越多,越说越好。同时时刻提醒他们养成动笔的习惯。对于某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提升他们的信心,也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氛围。这些小策略带来的变化使我意识到好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不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老师,若能坚持好习惯,定是终生受益的。</h3><h3> 除此之外,我也会经常听老教师上课,研究他们组织教材,把握课堂各方面的技巧。冉老师的《望江南》一课诗词分析到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很好地把以前相识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重视朗读的多重性作用,培养诗词情感。刘老师的《陋室铭》一课以诗句典故导入,颇具文化趣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逐层理解"陋室"及"室"中人之雅,读析结合,水到渠成观这些优秀的课总是给我以春风化雨般的享受,让我在歆羡的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缺漏。而老师也往往给我以恰当地指导。通过互相听课、评课使我在驾驭教材和课堂应对方面有了较大提高。</h3><h3> 老师给我提出了这样的发展目标:作为一名年青的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平时还应注意反思、积累,向科研型发展。因此每节课我都进行课后反思,反思教学的成败,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及时发扬优点,弥补、改进教学方法。上完《济南的冬天》,听取了老师的意见后,我发现要上好这一课,全文都要抓住景物"温晴"的特征来组织教学,如温晴气候、温晴的山、温晴的水 、温晴的天气等;同时也要进一步注重方法指导和习惯培养;对句子的品析要更到位才行。上完《咏雪》,我发现自己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还需要调整和优化,在朗读的阶段,应先读准字音,不要 一开始就自己划停顿记号。虽然重视了读,但指导还要更讲究方法,如从语调、语速、重音等方面指导学生读出温馨的感觉,每读一遍都要有进步,读出层次感。我将这些思考的结晶运用到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使我在课堂中更得心应手,点滴的进步也获得了学校老师一次次的赞许。每一次评课每一次反思都是一次成长,我非常感激老师们能细心指导,循循善诱,让我的成长之路走得更稳更踏实。</h3><h3> 课外时间我也经常读书:读名著开阔了视野,读教学案例丰富了课堂设计经验,读教育学、心理学、读教育论文积累了教育经验,我希望自己能迅速成长。</h3><h3> 在这菁菁校园里,我们迎来送往,见证季节的更替,记录青春的蜕变,我们步伐不停,奔赴下一场热烈与生机,我们是耕耘者,也是收获者。我们不断成长着,岁月、汗水与激情终会回报我们满园芬芳!</h3> <h3>  专家大咖讲座<br /></h3><h3> 读书·思考·教学</h3><h3>------也说青年教师怎样做好语文教学的常规工作</h3><h3> 宜都市外国语学校 罗凤芹</h3><h3> 就像看见红艳的紫薇,簇拥于枝头摇曳,看见青春活力的你们,融入语文的家园,我们是多么的欣喜!你们一定是思虑了很久,拨开满目物质的雾霾,毅然迈进了这方清幽的竹林。感谢你们选择了语文这一根基,感谢你们选择了教育这块土壤,感谢你们选择了孩子们纯净的天空。因着这份感谢,因着彭教研的重托,我且说说我们每日开门要做的这些"油盐酱醋茶"的事儿</h3><h3> 一、读书。</h3><h3> 一个国家当是最优秀的人才担负教育的责任,因我们肩负的是"树人"的尖端社会事业,我们润泽的是国之未来的心灵。加之语文之母语角色,更是教给语言之基础功用与思想之至高引领的土地,无论我们在门外是怎样的底色,一旦面于那些清澈的眼睛,我们的由身而心都会自然神圣起来,你将什么教给他们?你将引领他们走向哪里?有没有一种惶恐?我准备好了吗?所以,一刻也不容许我们懈怠,唯有拿起书本,去丰厚我们的储备,增加我们立于讲台上的底气。读文学文化的书,滋养生命的底蕴,获得精神的营养,形成人格魅力, 去积极阳光地引领精神的成长。读语文教学的书,打好专业的底子,获得课堂的智慧,形成教学风格,去快乐自如地引导语文的学习。读社会领域的书,拓开生活的视野,奠基思想的高度,形成教师风度,去从容有致地提升教育的素养。</h3><h3>"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她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朱永新教授如是说。养一身书卷气,带一批爱读书的孩子,和灵动的语言文字对话心灵,通过语文生活的绿荫大道,去塑造未来社会的形象,去创造未来社会的品质。</h3><h3> 二、思考。</h3><h3> 教育是"慢"的艺术,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她比任何一个学科都明朗地显现出其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本质,这是一个"慢慢其修远"的工程,且没有"彩排",只有"现场直播",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时刻都是一个创造。她比任何一个学科都显现出其知识与能力的广博及其基础延续性,这是一个"慢慢其阔远"的过程,只能"细嚼慢咽",没有"立竿见影",每一个阶段每一篇课文都是一席饕餮盛宴。我们将如何为孩子们的终身负责?又怎样才不会辜负了语文所承担的这些美好?唯有思考,充满理性而深情的思考,让我们坚定这份理想,扎实我们每一个前沿课堂。在读书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我以怎样的生命姿态去面对眼前这些稚嫩纯净的生命?思考我要怎样将生活的热爱熔铸于他们?思考我要怎样将他们引进语文的门并深深地爱上语文?思考我要怎样培育他们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思考我要怎样进行一堂语文课的教学?思考我要怎样去验证落实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我的教学课堂出现了怎样的问题需要怎样解决?思考怎样将名师大家的教学理念、课堂精髓内化于我的课堂?思考我的教学课堂生成的精彩或留下的缺憾等等。</h3><h3> "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爱因斯坦语)"失败是一种教育,知道什么叫"思考"的人,不管他是成功或失败,都能学到很多东西。"(杜威语)像教育家一样思考,培养一批爱思考的孩子,在语文学习的草原上空,奏响一曲曲生命与教育的宏大交响乐,去实现民族复兴的教育理想。</h3><h3> 三、教学。</h3><h3> 一个有教育理想与追求的语文教师,一个有教育责任与担当的语文教师,绝不仅仅在于胸有多少教学知识的丘壑,绝不仅仅满足于教学课堂里的慷慨激昂,语文的教学阵地不是一个独独展现师者自我风光的舞台,而要时时关注到学生主体的存在。所以,相对于学生而言拥有丰富学识的教师,如何呈现好的教与学的状态,这是我们最核心、最本真要做的,需要我们细枝末节地落实到具体的常规工作中去。比。 如:教学计划的制定,就要依据课程标准,精神、通览教材、教师用书、教研组备课组计划且结合班级学生特点,确定学期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措施。备课,主要从教材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安排三个方面着手,做到心中有标,目中有人,手中有本,口中有法,进而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教学步骤与方法、教学预设、教学板书、作业设置,甚至教学仪态等)。</h3><h3> 教学课堂的展现,自预备铃候课始,到开课精神饱满、课堂张弛有度、师生对话交流、过程高潮有致,有动情朗读、静默思考,有质疑提问、激烈讨论,关注学情、指导方法、适时调控,落实目标、激发兴趣,完美呈现。初上讲台:切记 "盲"而无标,课堂随意,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两张皮,废话多,阵脚乱,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忌"慌"而无措,课堂散芜,教学环节丢三落四,漏洞百出,忘记评价学生,突发情况不知所措囫囵而过。忌"快"而不顾学情,死板地一讲到底,无视学生的学得。忌"灌"而不导学,把学生当容器,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顺学而引,便将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忌"乱"而无章,多媒体闪闪而过,小组合作频频转身,花哨热闹,不遵循教学规律,循序而进。忌"多"而没有重点,贪多求全,内容堆积,所谓糠多嚼不烂,没有重点取舍,难点突破,一课一得。要避免以上,除了通过读书学习掌握相关的教学理论的同时,更要走进优秀老师的课堂,观摩学习。让课堂有货亦有趣,像写文章一样打动自己。</h3><h3>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随文设置,少而精,弹性要求,研究并灵活处理课后习题,同时坚持课外阅读、写字、练笔等常规作业的系列安排。且多元批改,及时反馈,引导改错,反促教学。考试测评,则要严格要求,指导答题方法,及时批改,及时讲评,整理学生的知识能力的缺漏,专时补漏。课外辅导,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培优辅困牵中间,听说读写,因人而辅,充满关怀,感染其心,以使其主动学习,喜爱学习。</h3><h3> 教学研究,要与教学同步,它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则是我们研究的本源,一堂课后的教学反思,在积累好的经验的同时,尤其要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进行再设计,解决问题,这是每天都可以进行的草根教研,是最实在的"研以致用"。当然,积极参与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也会受益匪浅。</h3><h3>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我们教师与学生共同演绎的生命乐章。</h3><h3> 我们是老师,其实我们也是学生,做一个合格甚至魅力的语文老师,是一个需要不断读书学习、思考提升、教学修炼的过程。语文教学是我们的常规工作,读书也是我们的常规生活,思考更是我们的常规习惯。希望在语文这块湿地,读书成为你最浪漫的生活,思考成为你最魅力的姿态,教学成为你最诗意的行走。</h3> <h3> 上好每堂语文课,练好教学基本功</h3><h3> 宜都市外国语学校 向玉平</h3><h3> 不敢说这是一次讲座,更愿意说这是一次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h3><h3> 青年教师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它需要我们用长久的时间来回答这个问题。王君老师说:"课堂,是我们的饭碗,是我们必须长时间站立的地方,是我们最深刻地领悟生命本质、提升自己生命质量、低达生命圆满的地方。"这话说得很透彻很深刻很理想。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应是每个语文老师的工作终极追求。</h3><h3> 从教学专业技能角度来讲</h3><h3> 一、关注课标,重视一课一得</h3><h3> 课程标准就是我们上课的航向。如果对语文课程的内容目标缺少通盘的了解,零敲碎打,备一课算一课,很少去想这一课或这一单元在整个初中学段课程中的位置和功能,过渡依赖一些现成的教案来上课,容易导致在"教什么"方面显得模糊和随意。所以,我们对整个初中语文的课程内容目标,要有整体的基本的把握。比如,语文的听说读写几方面分别要达到什么水平 ?把教什么具体为知识点和能力点,这些"点"应当可以落实到某一学期、单元以及某一课之中。温儒敏教授说:"每个老师都必须对整个课程内容目标心中有数,你教每一课也才能踏实,做到一课一得。"</h3><h3> 例如关于"有感情地朗读",每个学段都有要求。但是怎样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我们可以在不同的课堂中有所指向有所区分,在方法技巧上细化一下,比如学这一课讲注重语调、停顿,另一课重点指导重音。比如,教《三峡》这一课时,指导文言文的诵读,按照日常要求是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但是我在上课中重点把握了两点:一是读出语速的变化,以夏季景色和春冬景色对比朗读。二是四言句式的二二拍和"清荣峻茂"的停连声断气不断的技巧。</h3><h3>常读课标,能够促使我们有意识地将学段内容目标,转化为教材的内容目标,使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目标明确具体,并体现出梯度。</h3><h3> 二、解读教材,精选教学内容</h3><h3> 对同一个作品,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解读。比如《散步》,有的解读为其乐融融和谐美满的亲情关系,有的解读为中年人的责任等等。我们教师怎样去读?一是作为读者进行常态阅读,尊重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二是作为研究者身份,分析文本的关键点。三是作为教师,明确了解学生阅读的困难点。最后对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做出恰当的解读和适当的教学选择,因为最终的目标是教学生学会阅读,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h3><h3> 每次备课时,我们要细读课文,不借助任何资料,首先投入地"裸读",赤手空拳地读,读出让自己触动的地方,发现文字背后的某些深刻意蕴,读着读着,可能会焕发某种新鲜感和教学灵感。这样再去讲课,可能用打动自己的东西去打动学生,可能更容易引导学生体会到文字背后潜藏着的奥妙。</h3><h3> ⋯⋯</h3><h3> 三、关注学生,注重方法引导</h3><h3> 我理解的"关注学生"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上课前要充分了解学情,从学生的起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二是上课时要充分关注学生课堂现场的学情,注重方法的引导,使学生学有所获。</h3><h3> 可能我们备课都有一些通病,因为一些琐事的忙碌或者是懒于动脑筋,就过分依赖别人的现成的课例教案。在各个网站上搜索下载教案,或者几个教案稍微组合变通,这事很容易做,但是效果不见得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情不同,学生水平、普遍的阅读期待、阅读水平和听课状态都不同,搬家来的不见得合适。所以我们要想上好一堂课,教学设计一定要从学情出发,充分考虑自己学生的接受能力。再好的教案,只能作为参考,否则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往往会几不像最终影响教学效果,长此以往,还阻碍老师的主动创造性。例如王君老师的课,常常会引入很多助读材料,还注重变式朗读,像我现在的学生基础,平时的信息积累量有限,一下子塞入更多,完全接受不了。又如余映潮老师的课板块分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设计比较多,如果没有平时一贯的这种教学操练,学生也会来得比较缓慢。这就是说,不能一遇到好的课例,就去盲目照搬实践,一定要考虑学生。</h3><h3> 关注学生,时时刻刻记得要从学生的学出发,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教。比如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点读的时间,而不是匆匆布置阅读任务,匆匆讨论,匆匆提问,像走过场似的赶学生匆匆走一遍。课堂上总是要有再等十秒钟二十秒钟的智慧和从容,留给学生足够长的思考时间。学生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弱一点,牵着蜗牛散步也是一种美呀!</h3><h3> 四、简化环节,聚焦语文本色</h3><h3>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这节课总是上不完,上不完!我经常犯这样的毛病。是学生出了问题吗?当然不是!肯定是我们的教学内容选择太多,教学环节设计太多所致。特别是那种看几篇教案,再略微思考组合的方式备课,更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个内容很好,要讲;那点设计不错,也要讲,讲着讲着,就讲不完了。</h3><h3>温儒敏教授说:"要上干净洗练的语文课,着眼语文,着力语文,直奔语文教学的核心。追求形式主义的烦琐病,是心态浮躁的表现。未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新课程的要求,走了歪路。"这话一语中的。他提醒我们不要忘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一定要聚焦语用。有聚焦,语文课才有主心骨,才能克服焦虑和烦琐。我们要追求干净洗练的语文课,少一些非语文的左顾右盼,少一些无聊肤浅的机械重复,消肿、减肥、瘦身,努力做到目标明确,方法有效,形式活泼,简洁扎实。</h3><h3>从教学的专业态度来讲</h3><h3>1、勤于拜师</h3><h3>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有谦逊的求学求教态度,不断向身边的老教师学习,比如经常听课啊,请人家修改教案啦等等。记得我2002年到红花中学任教的时候,学校有一个专门的"拜师学艺"活动,每个青年教师都有一位师傅,要求每周师徒互听一节课。那时我坚持每个星期去听师傅来玉的课,她不能来听我的课的时候,我就把一些教案带去给她指导。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尤其是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去听课的时候还要尽量以欣赏的眼光去汲取长处。我们现在身边的教师多半已步入中老年,也许他说着蹩脚的普通话,也许他脑海里的诗词文赋没有你所积累的多,甚至你觉得他的一些做法老套守旧,但是,这也并不能屏蔽她多年教学经验积累所散发的光芒。比如课堂上或是巧妙发问,或是精细点拨,或是关照全体学生,或是精细辅导过关,总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学习的,那就更不用说她的执著坚守奉献精神、孜孜不倦勤勉踏实从不抱怨等工作态度了。</h3><h3> 遇上几位好的导师是工作路上最大的幸福。就像我,来到外校,受到罗凤芹老师、周远喜老师、周新老师等的无数次指导。每一次上课,都有他们一次又一次集体备课研讨,一次又一次听课评课诊断,还有一次又一次现场陪伴。好多次半夜三更罗老师还在帮我磨课,有次在兴山竞赛罗老师和周远喜老师指导我写观课稿写到凌晨两三点。还有我们的彭教研,一次又一次地指导我修改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方案,甚至在我来不及去他办公室的时候亲自走到学校为我指点。我心里一直珍藏着这无数无数的感动与幸福。感恩他们以无私高尚的情怀来一次次辅导帮助我。假如,我是一个太懒惰的人,有过度依赖症,我想也没有哪位老师愿意去拉一把吧?</h3><h3>2、勤于阅读</h3><h3> 关于读书的好处不用多言。多一点阅读,让我每天的工作都有新感觉。我也有工作的倦怠时刻,但是好在时常拿一本书来读点什么,又可以让我变得从容些,昂扬些,满血复活,对眼下的工作溢满热爱。</h3><h3>读什么?从练好课堂教学基本功的角度讲,要读教学专业著作和业务杂志。我上班的最初,网络还没有现在方便,给我方向的是一本《语文教学通讯》,这本杂志大概伴随了我九年。后来一直订阅的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这两本杂志上有一些比较前沿的理论研讨,也有很多的教学案例课例,有比较强的操作性指导。中间有几年还一直关注学校图书室的《中学语文教学》这本杂志,并写一些阅读笔记。特别是刚工作的时候,一学期一本读书笔记是硬性规定,但我也没把它当作额外的负担,边读杂志边做一些摘抄,多年之后那些笔记本已经发黄或不知所踪,但我觉得有些东西也许已经化作了我课堂上的某种理念或者意识。</h3><h3> 看教学专著方面,我早些年看的多半是以课例为主的,从名师的课例中能够鲜明直接地借鉴一些东西,也能大概学得一些教学模式。比如余映潮、李镇西的课例专著,又如我一直关注青春语文派王君。从最初读她的博文开始,到买她出的书。我昨天清点了一下,买了她的十一本书。从《听王君讲语文》《一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听王君谈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到《听王君讲作文》《听王君讲经典名篇》"一路修行"系列三本等等。她的课堂上既有语文"工具性"的扎实训练,更处处渗透着教学生做一个大写的人,她总是在文本解读与学生思想成长之间寻找结合点和触发点。最让我佩服的是,她总是能对文本"新读""深读",读出独到的意蕴和全新的领悟,看她的课例,就觉得进入了清新的田园。比如说她倡导作文教学"唤醒作文激情甚于灌输作文技巧",我是相当赞同的,平时在教学中也更注重唤醒写作兴趣和意识。</h3><h3>这个暑假按照名师工作室的读书要求,我自选了著名特级教师肖培东的专著《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来阅读,书中有15节课堂实录以及教学感言、课例点评,我认识到了新课标下语文课该如何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读书,如何帮助学生慢慢透过语言的表面抵达情感的内核。我也重新读了《王君谈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一书,温习了这位特级教师关于语文课堂教学、自身专业成长等方面的案例与观点。我喜欢王老师那种热腾腾的生命状态,喜欢她"你的教法就是你的活法"这个观点,钦佩她从重庆一个最小的乡镇初中一路走到县城中学,走向重庆外国语学校,走向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她就靠着两个字"坚持"。我当然知晓我没有王老师那样的才情,但是我觉得她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态度、坚持的精神都值得我学习。 2017年的年初,我悄悄对自己提了一个要求:读完50本书。到今天为止,除去浏览略读型的,我已经完成了31本书的阅读任务,并写下了简单的阅读笔记。我还在朝着这个设定的目标努力着。没有谁给我这个规定任务,是我自己向自己发起的一个挑战,自己给自己制造的一些麻烦,自己和自己在较劲儿。</h3><h3> 今天的我,来回想十年前的课堂,我想我是进步了一些的,不再是一片迷茫,或多或少有一些理念意识和方向。我想,这应该归功于我身边的导师,也与我的阅读有一定的联系。 </h3><h3>3、勇于吃苦</h3><h3> 要上好一堂课自然是少不了吃苦的。特别是承担上公开课的任务。接受这样的任务时,往往会有一些害怕、担忧。</h3><h3> 王君老师有一句经典名言"敢于死在公开课中"。她说"课堂是你和学生生命在场的地方。每一堂课,都要当成公开课上。以课堂的质量抵抗轻飘易逝的生命,凭借课堂的高度走向生命的高度。"她说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高速公路,是生命成长训练营的集训,是惊心动魄的意外事件,完全可能爆发出巨大的成长能量,使我们实现弥足珍贵的"瞬间觉悟和瞬间成熟"。</h3><h3> 想想刚工作时,我上《七根火柴》,被批得体无完肤;近些年也陆续上过一些公开课,有些成绩不尽人意,有些课也取得较好的成绩。先说过,每堂课的背后都有很多导师的指引帮助,我自己苦不苦呢?当然苦。很多年前,孩子才55天就开始上班,一周之后就要承担协作区教研活动公开课,每次都是半夜孩子睡了再来根据白天同事们的提议重理方案。像上《三峡》,最后的定稿是第14稿。(四个备课本的厚度)而在第7稿的时候,是把之前所有的方案全盘推翻重来的。白天要上课,要应付各种琐碎事务,晚上要熬夜整理,要背稿子,会有很多次山重水复无路之惑,也会有柳暗花明一村之喜。上《三峡》前的两天,罗老师指导我精心写好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过渡话语、小结话语,预设每一句点评,连续两个晚上都是熬到凌晨三点多钟。但是,每次经历过一次艰辛的公开课之后,总是能获得教学方面很多有益的启示的。</h3><h3> 我们要想上好每一堂课,要先敢于上公开课,有直面挑战的信心,有敢于失败的勇气,有不断磨砺的决心,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多在公开课中"死"几回,就能够在家常课中"活"得滋润些了。</h3><h3> 愿我们彼此都能不忘初心,热爱语文,让每一节课堂都焕发语文的诗意和生趣,让我们的语文生活更加从容、雅致和丰盈!(因篇幅限制对原文有删节)</h3><h3> </h3><h3>2017年9月23日</h3> <h3> 读书 思考 写作</h3><h3> 做一个幸福而有成就的语文教师</h3><h3> 湖北宜都外国语学 周远喜</h3><h3> 从1988年从宜昌师专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至今,弹指一挥间,在三尺讲坛已耕耘了29个春秋。教学,读书,思考,写作,几乎构成我生活的全部。这种近乎苦行僧式生活方式,在有些人看来,有的只是单调、枯燥、乏味与不值,而我却自得其乐,乐此不疲,且无怨无悔。读书,增长我的见识,开阔我的视野,让我博学多才,悟性提高;读书,滋养我的人生底气,提升我心灵修养,让我能在灯红酒绿、世俗喧嚣中多一份美丽的守望和精神的愉悦。而教学之余不断地反思,却让我多了一份清醒,多了一些思辨,多了一份坚守,多了一份睿智;少了些许茫然和盲从。写作,使我能自由轻松表达自己对教育、教学认识与看法,提升了教学教研品位;足不出户而天下识君。从1998年在《语文学习》上发表第一篇文章起,至今已在《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建设》《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师道》等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两百篇,在《作文与考试》《语文报》《语文周报》等学生刊物上发表一千五百多篇,主编和参编了一百多种教育教学书籍。可以说,正是读书与写作让我不倦的学习,保持学习的源头活水,知识之树常青;而不倦的思索,则让我不盲从,不附和,独立思辨,有一颗思辨而睿智的头脑;成功打破了"高级到,论文了","人到四十万事休"的宿命,我依然有人生更高目标的追求。我以为,自己是一名幸福而又成就感的语文老师;一名青春激情飞扬而受学生爱戴和尊敬的老师。</h3><h3> 一、读书:为需要而读,充实自己,提升底蕴。</h3><h3> "板凳要坐十年冷!"在这个世俗喧嚣的年代,能经受住各种诱惑,手执书卷,常年读书的,无疑是这个时代美丽而奢侈的风景。我以为,一个语文老师特别是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他所教的学生语文分数不一定是全市数一数二的,但他是人师,是经师,他对学生的影响是习惯上的,思想上、精神上。语文老师,要多一些书卷气、书生气、书香气,多一些豪气、大气;而应该少一些市侩气、酸腐气、铜臭气、小家子气。要静下心来读书,就要麻将、与娱乐说拜拜。</h3><h3> 我之读书,始于教学需要、教育需要;到了一定高度,就觉得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要提升文化思想的底蕴。</h3><h3> 我最初购买阅读的就语文课堂教学的书籍,在我的书柜,至今还整齐排着钱梦龙、于漪、宁红彬、魏书生、余映潮等这些大家的教学实录,后来增添了王君书籍;然后,购买阅读有关作文教学、作文教案;购买阅读有关课题类的理论实践类书籍,购买上海教育书社出版的一些理论性比较前瞻的书籍。</h3><h3> 我坚持常年订阅两到三种有影响的专业杂志:从88年参加工作至今,我订阅了27年的《语文学习》,订阅20年的《语文教学通讯》,订阅10年《中学语文教学》,并常年借阅《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h3><h3> 我坚持常年购买《演讲与口才》,一期不落下;常常购买读读《书屋》《南方周末》《读者》</h3><h3> 读书、读专业杂志,好处谁都可以说出一大堆,但难的是坚持,可贵的是坚守,最美丽的是孤独的守望。</h3><h3> 二、思考:为解惑而思,为求索而思,为明辨而思,为睿智而思,为写作而思。</h3><h3>"学而不思则罔。"其实,一个真正的读书人,阅读中自然伴随思考、伴随着感悟;而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教学之余,也常常伴随着思考,伴随着求索与求真;而真正的有心人,常常会将自己读书、备课、教学之余的点点心得、灵感诉诸笔端,并且常常修正,而这,就走出发表论文的第一步;这也是教师提升自己必要的一步。</h3><h3>写论文,就可以广学深研。要写论文,就要读一定数量的书籍、专业期刊,了解科研动态、把握热点难点、借鉴他人经验,如此,论文才能写到位。</h3><h3> 写论文,就可以转变观念。与教育发展相适应观念的形成,需要教师自身去研究、去探索,使之与实践结合起来,产生新体会。写论文,有利于快速地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育观念。</h3><h3> 写论文,就可以创新实践。教师有无写论文、有无参与教研,几年后,两者情况大不一样。不写,久而久之就可能对教学工作产生一种疲惫感,而写的人每天都有新的思考、新的探索,常教常新,成为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h3><h3> 写论文,就可以磨炼意志。为了写好论文,要学习理论、构建体系、查阅资料;还要进行实验、统计数据、分析问题、整理资料、"爬格子";为写论文,还要坐冷板凳,要耐得住寂寞,要苦思冥想,潜心钻研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要靠意志来支撑的。</h3><h3> 论文不是"秀才笔下之花",而是"解决问题之林"。身处第一线老师,最丰富的就是教学实践,写论文最好以自己教学案例或深刻感受为题材,比如,为了指导学生更好的做好"人物形象分析",句子的位置和作用,标题题型及解答,还有诸如如何写好考场作文。从1998年宜昌作文注意写出自己个性,以短小精焊为宜。</h3><h3> 教育科研论文有很多类,但一线老师应是应用型教育科学研究,它是以解决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行为质量为首要目标的研究。它既是实际工作过程,又是研究过程;既是学习过程,又是理智的思悟和创造过程,从而丰富教育理论,探索教育模式。学习、实践、写作为一体展现。那么,究竟如何来寻找题材呢?一般可以从下面八个途径入手思考与写作:</h3><h3>(一)从课题研究中开掘。</h3><h3> 论文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承担的各级研究课题,来源于扎扎实实的科学研究,而课题研究与实践中的诸多经验、认识、尝试与做法,在此基础上可提炼高一定的高度。目前,中学语文教育教学问题就很多。一线教师应该都有深切感受。如把实践中的调查、实验、收集到第一手材料或感受经过归纳、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进一步论证,诉诸文字,或写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或撰写论文,或寄有关报刊编辑部、出版社发表,征得社会承认。如九十年代,我搭乘"语文活动课研究"的末班车,我的活动课教案或教学实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本校一周新闻联播》、《广告、你好》、《我们都是追新族》、《小小广播站,活动大舞台》、《浅谈活动课设计刍议》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与学》《中学语文教学》《湖南教育》上发表,20多篇语文活动课获市级以上奖励。在经典课题中,宜都市彭泽清、汪昌友等多名老师也有不少论文在《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h3><h3> 当然 ,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在探索中前行,既然是探索,究会有争议,就会都有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实验过程中,估计会走弯路。我的《开卷考试,想说爱你不容易》。</h3><h3>(二)从成功或失败的教学实践中捕捉。</h3><h3>教研论文的写作的源泉在于教学实践。教学中,教师都会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实践:一堂课、一个教学环节、一个问题设计、一次作业训练、一次改革探索。不妨仔细想想:为什么会成功?主要收获在哪里?将这样的教学实践诉诸笔端加于提炼,也是不错的文章。如本人的《绝妙的映衬》《让学生在诗意中学文言》《使君是好色之徒吗?》《这是人性的伪善吗?》十多篇文章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新语文学习》上发表,而本人的《立足课堂教学,创新教学设计》《浅谈课堂讨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重新认识语文教学中的"讲"》《"尝试错误"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等教学经验提升论文也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知识》《教师报》等刊物上发表。</h3><h3> 失误是不可避免的,老老师有,新老师也许更多。本来设计得好好的,可一上讲台,结果讲得乱糟糟的。面对失误,也可冷静想一想:为什么失误?主要症结何在?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等。对失误进行深入思考与认真总结,也是论文写作的一个内容。平时上课,旁征博引,思路清晰,有声有色。但在一次公开课上却过于紧张,未能发挥好,甚至板书题目也写错了。另一种情况是,教师把不良情绪带进了课堂,影响教学效果。我想,关于教学的知识性、方法性失误。人们关注较多,研究不少,而上课时由于心理状态导致失误研究较少,于是我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教师上课时出现种种心理的原因,探索调节情绪的一些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作一些尝试,效果很好。此后,我撰写了《课前情绪调动的功能和方法》一文,并被有关刊物发表。 </h3><h3>(三)从指导学生作文训练来。</h3><h3> 其实,作为一名老师,写作的天地何其广。六册教材,三十六单元,尽管新语文教材已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 诸多写作提示,但具体到每一道题,牵涉到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到具体拓展,可圈可点之处并不少,更不用说,每个单元考试题,同样可以从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到具体拓展,可圈可点。再比如作文升格的具体指导,也可以写不一片精彩的天地。可以说,老教材人教版36个单元,我几乎都有相应的指导文章和范文,有的单元不止一篇,苏教版、语文版单元、河大版单元作文,我都曾经写过单元作文指导。其结果,随意拿到一道作文题,我现场拟定几条,也就可以搞定一堂作文指导课。</h3><h3>(四)总结命题规律,提炼答题技巧,寻找答题方。</h3><h3>(五)从相左的观点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h3><h3>(六)从钻研教材中发现。</h3><h3>(七)从学生交往实践中发现。</h3><h3>(八)从卡片资料中提炼。</h3><h3>(九)从备课笔记中归纳。</h3><h3> 三、写作:弃功利,有人心;多研究,贵坚持。</h3><h3>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写作到发表,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也是美丽坚守过程。写作:要弃功利,做有人心,多思考研究,贵持之以恒。</h3><h3>(一)天下文章一大套。</h3><h3> 给经验"套理论",给理论"找课例"。《从优秀到卓越》柯林斯有句名言:"从爬行到行走到奔跑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这样看似缓慢,但能保证最后跑得飞快。"老师开始搞研究,要从"爬行"开始,这里的"爬行"就是从模仿别人。要虚心学习他人研究思想和方法,善于把别人的经验、理论"移植"到自己的实践中来,为我所用。 </h3><h3>(二)在构思拟题上下足功夫</h3><h3>一定要反复推敲拟好论文题目,做到准确、简洁、醒目。一般有两类题目:一是价值取向标题,二是研究内容标题。 </h3><h3>(1)新颖。</h3><h3>(2)宜小。</h3><h3>(3)简短。</h3><h3>(4)传神。</h3><h3>(三)掌握投稿基本常识。</h3><h3>投稿既要无意插柳,更要有意栽花,如此,才能增强投稿针对性和上镜率。这些问题投稿技巧应注意: </h3><h3>1.明晰刊物风格和栏目。</h3><h3>2.关注刊物最新动向。</h3><h3>3.实效性的文章及时写,及时投。</h3><h3> </h3><h3> 友情提醒:"板凳要坐十年冷!"要静下心来,有耐心、细心。如写《看准位置,巧析作用》《"点击"双眸,擦亮"双眸"》《常考常新的人物形象题》《剥茧抽丝理情节,抓住要点细分析》,几乎翻遍2016年各省市中考记叙文、小说、散文命题,看看有哪几类命题,各自如何表述,然后,如何有针对性答题。</h3><h3>坚信"吃亏是福""上帝最青睐勤奋者的茅庐"。(因篇幅限制对原文有删节)</h3><h3> </h3><h3><br /></h3> <h3>参加&quot;宜昌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quot;后记</h3><h3> 陆城一中 许爱莉</h3><h3> 在一个尴尬的年龄赶上了&quot;宜昌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quot;不能不说是个幸运的事,因为&quot;参赛对象:1978年9月30日(含)后出生&quot;,明年再这个条件,我就不再是青年,再没机会了。</h3><h3> 接到通知是在六月初,说实话,一接彭教研电话我就很紧张。两三天之后看到书面活动通知的时候我就懵了,因为它和我参加过或是观摩过的任何优质课竞赛的形式都是不一样的。我平常见的到都是提前确定一个课题,然后开始备课准备,再一遍一遍的上课修改,请专家指导建议,可以说是集众人智慧慢慢磨出来的,竞赛时展示的就是45分钟的课堂。而这次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三部分组成。现场抽题,2个小时在无网络的环境下完成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和课件,除了没有做批注的教材,不允许带其它任何形式的资料。然后进行20分钟的无生授课展示,5分钟说课,5分钟现场答辩。最后再用1个小时完成教学反思。这样的竞赛形式以前真没见过。我问了很多人,也搜寻了很多无生授课的视频,完全不得要领。</h3><h3> 现场抽题?活动通知里限定的是&quot;初中组选取初一、初二年级教材&quot;,4本书,120篇课文,只有一个多星期了,我发现我全部过一遍都来不及。最后想还是先过文言文吧。又带着点侥幸心,想着应该不会弄这么多课题来抽吧,可能还是以一些重点文章为主。又想着应该不会这么严格吧,正式比赛前一天有个报到,也许那天就可以抽题了。就这样患得患失,一直到参赛,这120篇课文我还有一多半看都没看。比赛那天,我是2号进场的。真的是严格的进场前抽签,一分钟都不让你提前。我前面进场的1号抽签出来时,我偷瞄了一下,《中国石拱桥》。来不及细想,我也要抽签了,工作人员打开抽签袋,我吸了一口冷气,那个袋子里绝对有100多张纸条,真的是每一课都有可能抽到,闭着眼睛瞎摸了一个出来,《背影》。当时来不及有什么感觉,事后知道还有人抽到《敬畏自然》我才发现我还算是幸运。</h3><h3> 2个小时的教学设计是手忙脚乱的过程。各个学科各个学段都坐在一间微机室里,偶尔有人小声惊呼:来不及了。真的是来不及了,2个小时到,我勉强完成教案,做了个最简单的课件。教案打印出来一看,我就发现我犯了几个不可原谅的错误:我的教学目标的最后一项,当时还想斟酌一下用词结果后来忘记了空在那里了;我的板书设计还没写</h3><h3> 紧接着就开始20分钟的无生授课的展示,我没能在20分钟之内完成我的教学设计流程,但是时间一到,就不能再讲。赛后,在亲自上了这样一节无生的课之后,我又查了好多关于无生授课的资料,感觉比赛前查阅的收获要大得多。这样的课堂只有教学预设,没有课堂生成,看起来比有学生更好掌控,但要展示出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比起有生似乎更难一些。5分钟的说课也与平常说课不一样,是说因为没有学生而无法呈现的某些课堂内容作补充说明。接着5分钟答辩,为了这个环节我还复习了一遍《课程标准》的,结果问的是关于《背影》的写作背景以及经典文章和现实生活的关联。后来我向其他的参赛选手打听了下,似乎什么方面的问题都有可能问到。离开课堂展示的赛场,接着回到微机室完成教学反思。</h3><h3> 3个多小时下来,人连轴转,连紧张都来不及。我7点20开始抽签的,全部完成出来已经是11点半。自我感觉不太好,后来的结果也证实了,只得到了二等奖,有负彭教研期望。第二天的总结大会之后专门安排的有各学科第一名的录课展示,有专家评委的现场指导解说。我第二天就是冲着这个环节去的。自已没做好,我得知道别人好在哪儿。第一名抽的课是《蜡烛》,要说也不太好上。她主要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评委给的评价是这课设计的亮点在理念的不同,其它的课重在教,这课重在学。</h3><h3> 比赛结束已经三个多月了,足够我细细回想任何一个细节和感悟。最深的感悟是这样两点:</h3><h3>1、 走出去,多学习。</h3><h3>当时宜都的六个人,学科不同、学段不同,但都是同一疑惑:这比赛是怎么搞的?无网的环境怎样备课、做课件的?无生上课要怎么上?可是后来初中语文组的结果揭晓出来,一等奖全部来自于宜昌城区,又听到他们讨论说:武汉的教学比赛就是这样比了,而且这种方式已经比了很长时间了,以后的竞赛大概都会向这个方式转变了,等等。他们怎么知道这些,而我们就都不知道呢?一瞬间觉得自己井底之蛙。所以,关注前沿理论及动态,走出去多看看真的很有必要。</h3><h3>2、 每一天都应该是为竞赛做准备的&quot;磨课&quot;过程。</h3><h3>赛前的准备就是在茫然无头绪中度过的,没有经历以前那种一遍遍试教、一遍遍修改的痛苦的&quot;磨&quot;的过程。当时还有些小窃喜,不过现在想来这不是一种&quot;望天收&quot;的不作为心态吗?这种磨课的过程应该进入到我们日常工作的每一课每一天中去,上任何一课之前想想若是这一课去参加比赛怎么上,之后想想还有哪些要改进之处,下一轮再上这篇课文时比以前的设计是不是更好。这样三年、五年、十年的下来,抽到任何一课都或多或少有点准备吧。让&quot;磨课&quot;成为一种常态。</h3><h3><br /></h3> <h3>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h3><h3> 松木坪中学 向婷婷</h3><h3> 在这个感恩的金秋九月里,感谢彭教研为我们初中语文青年教师和大师们精心安排了一次美丽的相遇。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我们再一次遇见了初中语文的名师,便有了新的目标,相信我们这一群渴望成长的青年教师遇见这样优秀的团队,会有一天天的蜕变。</h3><h3> 李蓉老师和刘晓莉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两节精彩纷呈的课堂,李蓉老师在面对陌生的学生所展现出的课堂上的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一定是来源于她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欣赏李老师的那份淡定从容,听着听着便想起自己在2014年执教的一次新教师考核课,由于学生一直保持沉默,课堂完全和我预设的不一样时,我早已自乱阵脚。同样面对一群不太活跃的学生,李老师是循循善诱,不断地点拨、引导,真正体现了教师是引导者。李老师在课堂中也重视了朗读,这一点也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重视的。我认为没有朗读的课只是&quot;课&quot;,它不是美的语文课。只是单一地让学生&quot;读&quot;而没有朗读指导的课,也欠缺训练的力度与美感。。《散步》一课中,李老师重文本,关注课文内容的诵读品析,重生本,着力突出学生的阅读感受、阅读品味、阅读欣赏,她引导学生赏析&quot;熬&quot;、&quot;慢慢地&quot;、&quot;稳稳地&quot;、&quot;走得很仔细&quot;的表达效果,并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指导学生读好轻重、抑扬、停顿,细细浸润,一步一步地波动着学生的心扉,她对学生的点拨和朗读指导让我很受启发。</h3><h3> 第一次听刘晓莉老师的课,有种&quot;望洋兴叹&quot;之感,越听越觉得自身的渺小。刘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堂干净洗练明确的语文课,我听完的第一感觉便是整堂课教师没有一句多余的台词。《孤独之旅》是一篇篇幅较长的课文,平时我在教这类课文时,有时会觉得信息繁冗,教学上难以处理,一旦用的课时多了又容易引起学生厌倦。虽然知道&quot;长文短教&quot;一说,但在教学内容的剪裁与选择上有时也会难以精准地把握。余映潮老师说让学生&quot;全篇散打,满课去找&quot;远不如&quot;选点扭打,深入品读&quot;来得精彩。刘老师便是这样,引导学生精读杜小康的孤独与成长,让我们充分见证了刘老师研读教材的水平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我想,让我们每位青年教师赞不绝口的应该是她的&quot;追寻模式&quot;吧。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的阅读方法的指导,用资料助读的方式指导学生自学类似的文章,观课时觉得此举高大上,后细细琢磨,这不是最接地气的教学设计吗?我们不是为教这篇课文而教,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刘老师该是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了。</h3><h3> 在我的印象里,似乎还没有哪一次的语文教研活动持续了一整天的时间,尽管这样,我仍觉得意犹未尽。几位名师发自肺腑的谆谆教导,句句箴言,鞭辟入里,仔细听着,心中已然不再迷惘。眼界决定视界,胸怀决定情怀,愿一直追随他们的脚步,欣赏沿途无限的风光。</h3><h3> 几位朴实真挚的老师,让我看到了他们是如何既坚守脚下,又仰望星空,如何扎根大地,又朝向光明。</h3><h3> 最让我感动的是向玉平老师,她为我们讲上公开课的经历,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会仔细研究到凌晨,会反反复复推敲,哪怕只是一句开场白或过渡语。听过很多次向玉平老师的课了,是早已被她的才华折服了的,听着她的成长经历,脑海中跳跃出一句诗黄河入海流。在黄河如海之前,她究竟以一种怎样的姿态,从最初的匍匐前进,到后来的昂首阔步,直到把一道道小溪汇聚成青春的河流,奔向浩瀚的大海。我想,向老师成就的一定不只是她那一节部级优课,还有她仰望星空、追求优秀的习惯,若我们青年教师也能具备这种习惯,相信它会使我们终身孜孜不倦地去成就每一节家常课的厚重和精彩。遗憾的是,我任教初中语文已有五年,却还没能勇敢地迈向公开课。&quot;敢于死在公开课上,才能活在家常课中&quot;,我记住了这句话,平庸的老师躲避公开课,优秀的老师勇敢迎接公开课,我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争取上一节公开课的机会。</h3><h3> 时常会抱怨工作上事情繁多,并以此为借口不坚持读书、学习、写作,但每一次遇见罗凤芹老师和周远喜老师,都应该让自己埋头好好反省,其实他们的工作量比我们更多,但他们的确能做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暗暗在心底下定决心,如罗老师教导的那样,读文学文化的书,读语文教学的书,读社会领域的书,养一身书卷气,既锤炼自己,也为自己的孩子做个榜样。给自己的另一个目标是在这一年发表一篇省级的文章,让读书成为我常规生活的一部分。</h3><h3> &quot;成长是自己的事,没有任何人要对你的成长负责。&quot;彭教研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的确,唯有自己常怀一颗进取之心,勤于学习,才能让自己更丰厚,才对得起自己的青春年华,也需常怀感恩之心,感谢各位前辈老师的悉心教诲。</h3><h3> 活动结束后,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内心的这份深情在内心深处不断发酵,并幻化为一种寻求改变的力量。我也想让我的语文课变得温暖起来,让我的语文课变得重要起来,我期望我的语文课,也可以像各位前辈老师一样,是一种精神的引领,是一种文字的体悟,是一种浪漫的遇见。</h3><h3> 我一定,仰望星空、脚踏实地!</h3><h3><br /></h3> <h3>  尽倾课堂里,赠饮语文人</h3><h3> 松木坪中学 覃璇</h3><h3> 学期伊始,一场语文人的盛宴就让我沉醉其中,心绪久久无法平静。</h3><h3> 又是一年跟岗培训时,只是跟往年不同,这一次聚齐了全市所有30岁以下的年轻语文人, 当然更重要的是还有彭泽元名师工作室的各位专家们亲自到场,手把手的给我们做指导。</h3><h3> 本次初中语文送教下乡活动曁青年教师跟岗培训会承办地是我们学校。免了路途周转的繁琐,也使我有了更饱满的热情来迎接这一天的培训。看了培训日程,两位经验丰富的语文前辈将给我们呈现两堂精彩纷呈的课堂,几位语文教研室的专家会给我们亲自做专家指导,还有20几位年轻的语文同仁将坐在一起交流心得,这一切,都让我充满了期待。</h3><h3> 整个培训活动整整持续了一天时间,上午是连着两节送教示范课,两位语文老师都用自己的精心设计向我们诠释了独属语文课堂的韵味。红花中学李蓉老师娓娓道来,如沐春风般地带领学生品味浓浓的亲情,在简单的散步中带我们不疾不徐地领会一家人相亲相爱的和谐场景,在贯穿全文的朗读教学中由细节之处体味尊老爱幼的主题,感知中青年人身上肩负的责任;整个李老师的课堂让我感触颇深,犹如清风徐来的温情式课堂是多么的怡人与温馨!</h3><h3> 陆城一中刘晓莉老师在看似随意的脱口秀式的课堂里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在放鸭的孤独之旅中逐渐成长的杜小康,教学重点突出:探人物、感知人物心理变化,悟主题、体味生命真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合作探究人物性格,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初教九年级的我,是一场洗礼。原来精彩的课堂是这样的!原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的课堂是这样的!刘老师在课堂中呈现出来的行云流水般的课堂之旅也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体会到对于杜小康来说,孤独也更意味着成长,意味着发现。刘老师在课堂中的课外补充很多,让我不禁羞愧于自己平时对课文肤浅的理解和狭隘的思路,更让我明白:若能多一些静心的挖掘,课堂必然能多一份深度和精彩。全堂授课没有太多拘泥,对人物个性的品析往往是水到渠成,毫不矫饰。</h3><h3>在短暂的休息之后,下午一点半,培训活动接着进行。参会的所有青年教师逐一发言,畅谈自己在两堂课中的收获与感悟,接着宜都市外国语学校的周远喜老师对两堂课进行了深入精准的点评,也让我们青年教师深刻地学习到,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到琢磨地更加深入,浅显易懂的课堂导入、浅唱低吟的课堂语言、浅教深挖的课堂设计、浅斟深酌的问题设计,每个教学环节都应落到实处。而后,来自毛湖淌中学的吴艳红老师和潘湾中学的谷业军老师作为优秀青年教师的代表在会上做了交流,给了其他青年教师深刻的启发。随后的四位专家讲座针对青年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如何入门语文教学研究做了细致具体的指导,也为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指明了方向,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语文教师,应该多读书、多思考,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同时也要端正专业态度,勤于拜师,敢于吃苦,要相信再高的山也挡不住有心攀登的人,再深的水也难不倒有志跋涉的人。最后,彭教研做了指导,青年教师应该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努力做一个有职业理想、有奋斗目标、勤于学习的语文人。</h3><h3> 紧凑的一天时间,笔记挤满了我的工作手册,也让我的心格外明晃亮堂。今年是我登上讲台的第四年,相对于初入课堂时的生涩,现在的我对于课堂也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但也正是在不断地学习中也让我明白,语文课堂,对学生来说学习没有止境,对老师来说,对课堂的钻研、对教材的钻研更是没有止境。在听两位老师给我们上示范课的时候我脑子里浮现最多的画面就是彭教研第一次来听我课时的情景。犹记得那时候刚上讲台,对于一个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我来说讲台、课堂非常陌生,所以我只能依葫芦画瓢,指导老师怎么讲,我就怎么讲,甚至精确到每一句过渡语怎么说都得照着指导老师的来。也记得彭教研听完课之后给了我很多建议,我至今记忆最深刻的就是&quot;你一定要明确一堂语文课你要教给学生什么,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一堂课哪怕你只讲一个知识点,但是只要你把它讲通,学生就是有收获的,你这堂课就是成功的。&quot;于是在这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在读课文前反复去看教材目标、单元目标、课堂的教学目标,认真明确我每一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让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里学有所获。而在这几年的实战演练中,我也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当时彭教研说这句话的良苦用心,因为就是在这不断的摸索过程中,我发现我对一堂语文课的课堂驾驭能力一年比一年好,也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更加关注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讲他们不知道的、他们想知道的、他们要知道的。</h3><h3> 当然,也正是在在学习语文教学路上渐行渐远,我也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们向名师学习,向同行学习,应该以学促变、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后的路何其长,任务何其重,我们身为语文人,做了的只是一星半点,没做的成百上千,能做的不知凡几,唯有静下心来,将我所有尽倾语文课堂,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h3><h3> </h3> <h3> 培训心得</h3><h3> 松木坪中学 江红媛</h3><h3> 参加宜都市新教师跟岗培训暨名师送教活动,听了两堂十分优秀的公开课,让我得到了很多收获。</h3><h3> 听了李老师在702班讲的《散步》,我感受到了她教学设计的简洁和层次性。简洁主要是导入,她的导入简短,又很优美,直接点明"亲情"这个主题。我也应该学会更简洁高效的导入,用最快的速度让学生进入到课文情境中来。而且李老师讲得非常有层次性,她不是那样一段一段地很呆板地讲,而是提炼了一个主题"尊老爱幼",整个课堂的探讨、展开都是为了推进到这个主题,延伸这个主题。我从中学到了高屋建瓴地去研读一篇课文,找到一个中心,再来组织教学设计的办法。其实我看教参,上面提供了很多《散步》这篇课文的主题的解读,有尊老爱幼,也有中年人的责任,也有家庭亲情的体现。其实选哪一个都是可以的。如果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篇课文,我也应该牢牢抓住这个角度,这个主题啊!我现在终于明白了,零散地去讲知识点,把课文当成考卷给学生灌输考题模式,这是很死板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应该学习李老师,把课文研读熟透,找一个主题,一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去组织教学环节、内容,穿插考点,但考点只应该是渗透在教学环节当中的,语文课堂还是要以阅读文章,感受文本为主。</h3><h3> </h3><h3> 而刘老师的课让我感到望尘莫及,她的课更多的是体现出她本身语文功底的深厚,她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这不是一时半会能提升的,但是我要提升,这是一个长远的工作,如果真的做起来了,那对教学,对我自己的成长都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刘老师讲的"追寻模式"也确实是分析这类型小说的好办法,以后学生碰到这类型的文章就不会茫然不知所措,而是知道怎样去梳理文章内容了。这篇课文本身比较长,刘老师用的也是提炼一个主题"孤独之旅,发现之旅,成长之旅",然后整堂课围绕它展开的办法,因为刘老师本身语文功底深厚,所以这个课文的主题挖掘非常深。真是让我望尘莫及啊!我也得好好在工作之余坚持读书,当然,要更高效地完成工作,才有读书的时间!</h3><h3> 之后专家周老师也谈了教师读书的重要性,读书与科研,是教师成长的高速公路。目前对我来说,科研还有点遥不可及,我得先熟悉一些中外教育著作,用大师们的思想、理论武装我自己,以后就知道怎样更好地备课、上课、管理学生!希望我不断学习改进之后,能够胜任教师这项工作!</h3><h3><br /></h3> <h3> 从新开始 从心开始</h3><h3> 松木坪中学 杨园园</h3><h3> 寻寻觅觅风雨兼程,不知道走过多少曲直对错的道路,在这个淫雨霏霏的九月我终于又回到了起点。带着新开始的憧憬,带着曾经走过了的惶惑,我和语文又来了一次美丽的邂逅。初中语文青年教师跟岗培训暨彭泽元名师工作室送教活动在我校如期举行,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语文教学的盛宴。名师精彩的讲课让我领略了语文课堂的魅力,专家的谆谆教导让我触摸到语文教学的精髓,青年教师的发言让我看到了专业水平的霸气。</h3><h3> 李蓉老师和刘晓莉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两堂精彩的课。李蓉老师的《散步》一课在我的班级上的。这是我和学生的荣幸。李老师立足&quot;亲情&quot;这一中心,通过品读一家人散步中的细节品味情感。在行云流水般的教学环节中达到&quot;以小见大&quot;这一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这种水到渠成的课堂是我一直以来孜孜追求,却不得的。虽然学生的能力没有达到预期的期望值,学生的学习习惯有诸多影响了教学环节的顺利推进,但李老师都在微笑中不动声色调整和处理问题。让我见识了一位经验丰厚的名师处理课堂的应变能力。我只能是望其项背。刘晓莉老师的《孤独之旅》一课,精炼的将长篇课文浓缩。以杜小康的孤独之旅成长之旅发现之旅为主线,在速度、精读课文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传授学生阅读的方法。简短的几张PPT展现的是刘老师解读文本、阅读积累的深厚功力。这种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日积月累的沉淀。在惊叹中我更领悟了&quot;各行如隔山&quot;的真谛。既然先天不足,也只能是后天勤加修炼了。相信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相信铁棒成针,相信水滴石穿。</h3><h3> 从内心来说,学校相信并安排我做语文老师,内心多多少少是却步的。两年的语文教学工作告诉我提高教学质量和上好语文课是两回事。我每每在上完一堂课之后都多多少少带着一丝失落,总觉得的自己的课堂缺了一点语文的味道。总对自己产生怀疑。因为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在不断的尝试和修正中,我的课堂总觉得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样子。向玉平老师的讲话给了我许多启示和从新开始的勇气。在比赛中获得了诸多大奖的向老师,曾经也因为一堂课备课到凌晨2、3点,为一堂课磨课十几回。再回想自己,虽做过努力却是点到为止。</h3><h3> 从新开始,也要从心开始。功夫不到家,没有恒心、决心和信心,铁棒如何成针呢?</h3><h3><br /></h3> <h3>  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h3><h3> 潘家湾民族中学 张群林</h3><h3> 曾经的我,怀揣着小小的梦想来到这片土地,或许我会成为那个让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或许我会重拾实习时与孩子们相处的乐趣?这些都是我去年来时的设想,可是繁杂的班主任事务让我喘不过来气,语文教学研究更是无暇顾及。专业与工作岗位的不匹配、具体琐细的工作事务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这一个暑假,我都在想:难道我也要在这种具体而琐细的工作中慢慢忘掉自己最初的理想和追求?难道我也要随波逐流过上得过且过的教师生活?</h3><h3> 幸好,九月的新教师培训开始了。在这里,李蓉老师的激情四射;刘晓莉老师的独树一帜;罗凤琴老师的诗意人生;向玉平老师的雷厉风行;徐爱莉老师的温柔娴静、、、、、、、为我开启了一扇紧闭的门窗。原来教学是一门相当&quot;活&quot;的学问,教学是真真切切的艺术,是扎扎实实的艺术。</h3><h3> 语文教育需要激情。刘晓莉老师和李蓉老师的课堂,犹如有魔力的万花筒一般,吸引着人不断的听下去。整个课堂中,她们那感染力极强的语言魅力、抑扬顿挫的语调、优雅大方的体态语、入情入境的讲解技巧无不令我们折服。我想她们这节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必定与其充足的准备工作密不可分。这种准备即包括平时的准备,也包括对这节课的准备。纵横驰骋的开阔思路、激情洋溢的讲课风格这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平时的积淀。这就启示我们要注重提升自我: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感。向书本请教、听专家讲座、聆听名师课堂、学习同伴长处。这些都可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做好准备。</h3><h3> 语文教育需要诗意。有人说过&quot;语文是字词句篇,是听说读写;是生活中的艺术,是艺术中的生活;是&quot;月上柳梢情&quot;,是&quot;清泉石上流&quot;;是李清照的&quot;人比黄花瘦&quot;,是苏东坡的&quot;千里共婵娟&quot;;是余光中的乡愁,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quot;语文它犹如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犹如一面面让生命姿态万方的魔镜。语文的的美需要我们自己不断的去挖掘;需要我们自己寻找属于自己的语文花园。</h3><h3> 一天的培训时间或许很短,但自始至终却给我一种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的感受,教育专家的讲座,给我们指明了今后前进的方向;名师课堂的观摩,给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优秀教师的报告,令我受到心灵的震撼;同行年轻教师的交流,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h3><h3> 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h3> <h3> 静心沉潜</h3><h3> 王家畈中学 向成晗</h3><h3> 三年前的我一脚尚在天真烂漫的校园,另一脚已迫不及待的伸向斑斓喧腾的社会,前路虽未知,而内心无比雀跃,摩拳擦掌想要崭露头角,安放自己躁动的青春。一年前的我一脚尚在精彩纷呈的都市,另一脚已恍恍惚惚迈入阡陌纵横的乡村,前路清晰明了,而内心惶惑不定,当一点一滴认真感受,才知幸福处处是。现在的我已经正式从教一年,这一年里,充满我生活的主要情绪不外乎快乐与感动。</h3><h3> 在这次青年教师跟岗培训暨名师送教活动中我再次获得的最大感受,也是感动。</h3><h3>罗老师娓娓道来,慢声细语讲述她从教生涯中的诸多获益。不论是读书、思考或是教学,每一点都在服务于学生。带一批爱读书的孩子,培养一批会思考的学生,关注学生主体的存在等等,都让我想到我那群可爱的孩子。我想周老师那些惊人的作品数量该是很多个日夜,岁岁年年的认真伏案所累积,看到他讲话时不停点动的手,声音里透露的激动,都让人对这位前辈产生莫大的敬意,他愿倾囊相授,静待后辈们迎难而上。熬夜改稿的向老师,虚心学习的她用成绩指引青年人努力上进,不得不让我思考自己是否勤于寻求前辈的指导,是否有诚心向他人学习?面对未知的许老师,是孤独的勇士,对于毫无头绪的比赛,她有自己的专业素养,有自己的内在坚持。我确是没有过前辈们对于职业这样细密的思考,也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支撑,这让我暗叹前辈对于业的敬与钻。</h3><h3> 作为年轻人的我们,有青春活力,有十足的干劲,可在前辈的面前,我们极愿意伏耳倾听。听他们讲着自己的经历,收获,就让我联想到小红军听老战士讲述打一场胜战如何的振奋人心。我们不论做什么,都应该要求自己凡事力求做到无愧于心,教书育人更该做到极致。前辈们的话语发自肺腑,他们对于职业的尊敬,对于教育的钻研都让我的内心安静许久。我愿意对号入座他们谈到的种种教学中出现的情况,也仔细思考着他们所说的应对的方法。这些对职业的尊敬与热爱都让人俯首。</h3><h3> 年轻人会被五彩斑斓的美丽吸引,心中难免荡漾起伏波动的涟漪,而当我们惊叹艳羡前辈们的潇洒自如时,也要知道谁都曾身处困难,而在那些不平坦的路途中,有人挣扎着冲破枷锁,有人却挣扎着无奈放弃。现在我们身处其中,选择静心学习,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对待自己的职业,培养敬与钻的精神当是最重要的。</h3><h3><br /></h3> <h3>  一次学习交流,一次心灵碰撞</h3><h3> 宜都市枝城初级中学 江红亚</h3><h3> ,教育的幸福来源之一,是教育合作的快乐。在合作中彼此信任,在合作中彼此碰撞心灵和智慧,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教育场景,多么美好的教育人生的图景。源于彭教研对我们寄予着深切的厚望,源于一线教师们对我们怀着对自己孩子们的关怀,我们相聚在美丽而静谧的松木坪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天的学习之旅。回来之后,静下心来,心中不免思绪万千</h3><h3> 听着李蓉老师的示范课,那亲切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让我久久难以忘记。面对25名刚刚告别童年进入初中的学生,她是温柔的,她是平易近人的,她一开口,那动听的声音,那灿烂的笑容便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也在我的内心涤荡。听完李蓉老师的课,让我深刻感受到原来语文课也可以&quot;读霸天下&quot;,从开始上课时,学生的自读课文,了解文本大意,到精读课文,赏析句子词语,老师的范读课文,让学生体味情感,学生最后大声的反复的齐读课文,让情感得到升华,引起学生的共鸣。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quot;我&quot;的责任重大,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散步的真正意味,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除此之外,李老师还特别注重去深挖教材,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去找出重点的字眼或词语,然后细细品味,反复推敲。例如一个&quot;熬&quot;字,既让学生感受到&quot;母亲&quot;此时身体状况不好,又体会出&quot;我&quot;对母亲饱含的深情。这一个字的反复诵读,这一个字的品析鉴赏,让学生既学会了朗读的方法,又理解了课文字里行间中透露出的情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一个不太擅长范读的老师,一来觉得自己的声音不够温柔,读来不好听;二来害怕自己读的不好,怕在学生面前失了身份。这样一种来自内心的胆怯,我想其实是我自己不自信的表现,如果我都不敢示范,不敢尝试,那又有什么理由让学生做到呢?所以,听完李老师的课,我决定以后要勤学苦练,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即使声音不够动听委婉,但也要在课堂上读出属于自己的风采。</h3><h3> 第二堂课是刘晓莉老师的课,听完之后,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quot;享受&quot;。我享受于刘老师随性的教学风格,我享受于曹文轩里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我更享受于这一次属于我的成长之旅。一张看似简单的旅行清单,一幅有趣的火车卡片,就这样简单的方式,却让我们对文本内容了解的清清楚楚,不需要纷繁复杂,不需要冗余拖沓,就这样清晰简单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刘老师课中给同学们讲述杜小康的故事,连我也被这样曲折动人的情节所打动,当时内心想的就是要把这本书翻出来再读一遍,我想班上的同学们应该也有同样的感受吧。刘老师给我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她的功底是如此的深厚,课堂上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还将学生走进了丰富的文学世界,曹文轩的《感动》,课外的&quot;追寻模式&quot;,这些丰富的知识无不让学生们感到耳目一新,我在心底也暗暗佩服刘老师的文学功底深厚,课前准备充分。这样享受的一节课让我感觉到时间过得飞快,在我还沉浸在刘老师分享的故事结局时,下课铃声响了,我想孩子们应该意犹未尽,而我也是一样。</h3><h3> 读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我们对教育的爱是真诚的,只要我们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心底的,只要我们对教师是热烈而持久的,只要我们的教育态度不缺乏努力和勤奋,即便有缺点,我们也能将缺点化为自己的特点,成为教育的亮点。作为老师,我们就像一条江河,虽有潺潺、徐徐或滚滚之别,但向前,是唯一的主题。</h3><h3><br /></h3> <h3>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h3><h3> 9月25日培训感悟</h3><h3> 西湖中学 钟梦婷</h3><h3> 今天参加了松木坪中学的初中语文新老师跟岗培训及送教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久的会议,整个会议过程紧凑而严密,会议中的每一位老师都调动全身心的认真听取各位优秀老师的见解。我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教师,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众多优秀老师丰满又精确的言辞中似乎显得稚嫩而肤浅,这也正是我要参与这次培训的原因吧。这次会议让我受益良多,不仅是教学上的,为人处事上的,还有教学研究上的。</h3><h3> 上午的听课十分精彩,李蓉老师讲授的《散步》正是我在讲课的内容,听李老师的讲课真是一种享受,如沐春风,亲切和蔼的神态举止,温文尔雅的语言声调,和学生的互相配合。听了李老师的课,再来想想我自己上的课,还真是望尘莫及啊。李老师的课结构层次清晰有条理,提问衔接紧密而又精确,且不说她的课文延伸拓展的精彩,即使她最基础的授课程序和结构框架我也难以企及,可谓差距不是一两点了。当然培训的目的是学习,它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第二堂课是刘晓莉老师的《草房子》,听了这节课,感觉自己犹如进入了一个奇妙的知识海洋殿堂,刘老师学识渊博,运用自己深厚的语文功底给我们带来了沐浴在知识光芒下的无尽享受。开端用开火车的创意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探索,杜小康的旅途在小火车的开动下也更加清晰明了。刘老师的整个教学富有哲理性,却又浅显易懂,让学生利用追寻模式弄清课文的整个内容。我想刘老师则是更高一级的讲课吧,能够把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探究课文结合地完美无瑕,这也是我今后要追求的授课境界。两位老师的授课风格及方式各有特色,让我收获颇多,在对比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善于发现别人的授课优点,根据学情和自身的能力加以运用,成为自己的东西,从而让自己成长的更快。</h3><h3> 下午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罗凤琴老师的讲座,她的谈话深入而细腻,涉及到了我目前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难题。首先是读书,过去我读书就是为了让自己获得知识,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但罗老师说我们如今读书还要思考,思考我们如何让孩子们爱上语文,对的,不仅我自己要热爱,还要把我对语文的那份热情和痴迷传达给学生,让他们和我一样沉迷于语文世界中,感受世界的美好。其次是教学,这是最核心的,其一是教学计划的制定,就要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通览教材、教师用书、教研组备课组计划且结合班级学生特点,确定学期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措施。初上讲台:切记 &quot;盲&quot;而无标,忌&quot;慌&quot;而无措,忌&quot;快&quot;而不顾学情,忌&quot;多&quot;而没有重点,忌&quot;乱&quot;而无章,忌&quot;灌&quot;而不导学。这恐怕是初上讲台毫无教学经验的我未能避免的错误。听到罗老师这番教导,我不免面红耳赤,我想这真是给我的错误做了一个总结啊,不过,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还是很兴奋的,因为得到了老师的指点,能够及时改正,从而快速成长。</h3><h3> 在过去一个月的教学经历中,我发现自己缺少的太多太多,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和珍惜这次培训的机会,在彭教研的教导下懂得了新青年老师低头做人、踏实教学的准则,这个月的成长是十分痛苦的,成长的过程是酸爽的,痛并快乐着,后面的路会更难走,还有很多难题等着我去解决,但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是不畏艰难的,要勇往直前,就如导师说的,你要是度过了前三年,以后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不会惧怕。对呀,只有在艰难困苦中才能磨砺出光彩耀眼的珍珠。</h3><h3><br /></h3> <h3>  因学定教 让每个孩子大放异彩</h3><h3> 枝城中学 文新宇</h3><h3>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敬爱的彭教研为我们精心提供了一次青年教师共同学习的机会。遇见了严谨的名师团队和各位优秀的专家前辈,幸甚之极,也让我对今后专业的成长有了信心和方向。</h3><h3> 上午,李蓉老师和刘晓莉老师为我们用心呈现了两堂精彩的语文课,如沐春风,不如叫做是两个世界的闲庭漫步吧。李蓉老师面对个性差异、面孔陌生的孩子们表现出来的从容镇静让我惊叹万分。走进课堂,同学们昂扬的姿态,好学的眼神感动着我们,我想同样也感化了讲台上的李老师,使她能游刃有余的走下讲台,与同学们心贴心,开展了45分钟的有关亲情的交流会。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李老师面对陌生的孩子们自由转换的应对方式,孩子们上课表现不太积极,这对授课教师其实是一大考验,教师抛出问题,举手的同学屈指可数,但他们却喜欢一齐回答,大概是孩子们同样面对的是不熟悉的老师,心中存在些许胆怯吧,害怕自己回答的不够完美,所以不爱举手。于我而言,每当我提出问题没有孩子举手作答时,我内心是焦灼的,一方面催促鼓励,另一方面内心还有点想发火,只能点兵点将随机摸索了。可李老师用温柔清新的语气说,既然这儿的孩子擅长齐答,那就一起回答我吧。顿时觉得这是何等宽厚、仁慈、善良的教师啊,在这样具有十足亲和力、娓娓道来的教师引导下,我想换做我是学生,更是觉得永远也上不够她的课吧。李老师另一个让我赞叹不已的教学细节便是,当学到文章中关于父亲最后的选择走小路时,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的机会,让大家设想如果一家人走大路会是何种情景。同学们纷纷活跃起来,都开始勇敢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课堂气氛顿时变得畅快、轻松起来。回想我自己给孩子们上这课时,却没有想到这样一个细节,突然觉得自己要学习和拓展的地方真的太多了。</h3><h3> 第三节课,我们走进了九年级的课堂,对我来说是初步接触九年级的授课内容,初进教室的我是存在些许茫然和无措的。然而当刘晓莉老师运用干净清新的音色开启《孤独之旅》这趟旅程时,我便恬然静心下来了。刘老师一整节课内容的贯穿、衔接,自然到我已经把这想象成了一次奇妙之旅,漫步在这迷你的小火车贴图中间,让我这个没有教材也并未读过课文的人来说都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精致的了解,越听越觉得自身世界是多么的单纯且渺小,而人的一生以及这路程上的风风雨雨又是多么的丰富和伟岸。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刘老师所呈现的&quot;追寻模式&quot;五要素了,顿时觉得自身积累的严重不足,回来后便开始搜寻学习,渴盼有一天也能像刘老师一般游刃有余的向学生引用出来。两位老师精心的准备,内容的层层深入,两场探讨交流式的课堂,让我们青年教师获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h3><h3> 接下来是几位专家级教师为我们分享了部级优课的准备过程,教学生涯的成长之路,这些老师们亲切和蔼、仔细的为我们阐述着精心培育的果实以及对我们有用的经验,他们朴实真挚,谆谆教导,句句箴言均是肺腑,仔细听来,心中的迷茫开始一点点消散,愿意一直听他们这样讲述着,学着,走着,往更远更高的地方,领略不一样的精彩风光。</h3><h3> 回来后,我开始回想这一天的历程,整理了思绪,想到,就写下了这些,在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的孩子,即使授课方式有转变,但我们的心灵交流是不会改变的,愿自己能够脚踏实地,不断钻研,面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班级,乃至不同的学校,都能精心对待,让每个孩子能大放异彩,也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吧。</h3><h3><br /></h3> <h3>  让青春因教育而精彩</h3><h3> 王家畈初级中学 余晓</h3><h3> 满带着青春的气息,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及憧憬,我走出了大学校门,于今年9月踏上了期盼已久的三尺讲台,有幸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告别校园,走上工作岗位,从学生身份转换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自己承担的教书育人责任之重大,自己经验之不足。作为一名新青年教师,此次培训如同雨后春笋沐浴着阳光,来得及时,着实令我受益匪浅。   </h3><h3> 罗凤琴老师的《青年教师怎样做好语文教学的常规工作》、向玉平老师的《青年教师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周远喜老师的《青年教师如何入门语文教学研究》、许爱莉老师的《我参加宜昌语文教学大赛的体会》,每一位老师的讲座,都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令我深深感动的是,所有的老师,面对我们这些年轻后辈,无不是倾囊相授,看着这些老师眼神中流露出的期待之情,我不由感到了压力:如果自己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那实在是太对不起这些无私帮助我们的前辈;然而同时,我更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犹记得彭教研说过这样一句话:成长是自己的事,没有任何人需要对你负责。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有这样一群良师作为你的引领者,有这样经验丰富的名师成为你的导师,我们应该感到幸运。</h3><h3> 此次培训,我感叹每一位老师学识渊博、学养高深的同时,他们的每一个真知灼见,每一个独到的见解和体会,都一次次撞击着我内心深处,犹如醍醐灌顶,使我豁然开朗,尤其在听了李蓉老师和刘晓莉老师的示范课之后,我才知道一堂好的语文课该怎样上,巧妙的提问、恰当的点评、精心设置的教学环节、对课堂的灵活把握都让我为之赞叹,又一次深感自己的不足,什么时候我所上的语文课也可以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呢?</h3><h3> 听了专家们对于青年语文教学工作的指导后,真有种&quot;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quot;的感觉。&quot;做一名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让自己心安的老师&quot;,这句直接而实在的话语击中了我的心。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拥有专业的知识素养,要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这也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态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曾有位老教师跟我说过&quot;教师是一碗良心饭&quot;,教师岗位承载着育人的职责,我们的所作所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h3><h3> 培训不仅是对自己教育教学方面知识的扩充、教育理念的提高,更是对我心灵的一次洗涤、净化和升华,为我下一步的生活和学习指明了方向,我将向着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而奋进!向着一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而奋进!让自己的青春因为教育而闪光!</h3> <h3> 活动通讯报道</h3><h3>宜都市彭泽元名师工作室开展初中青年语文教师跟岗培训暨送教活动</h3><h3> 9月25日,迎着绵绵细雨,和着微微秋风,彭泽元名师工作室到偏远的乡村学校松木坪中学开展送教及青年教师跟岗培训活动。全市新进年轻语文教师及30岁以下青年教师也参与了此次活动。此次的活动由名师工作室成员、毛湖淌中学校长郑道武主持,从听课评课、经验交流、专家报告等多个环节展开。</h3><h3> 上午,名师工作室成员红花中学的李蓉老师及市集体备课专家指导组成员陆城一中的刘晓莉老师给青年教师执教了两节别开生面的示范课。李老师的《散步》一课,以一家人散步时发生的分歧为切入点,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给学生具体的朗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咀嚼来体味关键词句中的深层意蕴,呈现了一个扎实、有情味儿的语文课堂。刘老师在《孤独之旅》一课中,通过刘老师自己精心制作的&quot;旅行列车&quot;学具,通过让学生列出旅行清单,深入文本品析杜小康的孤独,阅读模式探究等环节,呈现出了一节丰厚、精彩的语文课堂。二节课教学环节设计精致,教师在课堂上从容不迫,学生学习生动活泼,学生表现活跃,教学效果好,受到了听课老师和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工作室成员周远喜老师以&quot;浅显易懂的课堂导言,浅唱低吟的课堂语言,浅教深挖的课堂设计,浅斟低酌的问题设计&quot;等四句话高度凝练地概括了这两节课的精彩之处,也从提问的艺术性,课堂生成之处的多元化处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紧接着参与学习的青年教师也纷纷谈起自己听课后的感悟及入职以来的感受,他们的发言情真意切,虚心好学积极进取之情溢于言表。</h3><h3> 13点30分开始,下午的经验交流和专家讲座继续进行。来自于毛湖淌中学的吴艳宏老师和潘家湾民族中学的谷业军老师作为青年教师代表,交流了成长经历与点滴收获。宜昌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罗凤琴老师从读书、思考、教学等三个层面,全面细致地指导青年教师如何做好语文教学。全国初中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向玉平老师,就青年教师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从专业知识技能、专业态度两方面具体作指导。宜昌名师周远喜老师以自己经年累月写作投稿几千篇的现身说法,告诫青年教师&quot;磨刀&quot;不误上课工,切莫荒了写作功,做好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假期参加了宜昌市教育工会组织的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二等奖获得者许爱莉老师分享了参赛体会,号召每位青年教师&quot;走出去&quot;多看看,关注前沿理论动态,以优质课的标准来要求每一天的每一堂课。最后,工作室主持人彭泽元从要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不断进行专业学习,踏实做好教学本职工作,做一名自信豪迈、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等方面给青年教师提出了成长的要求和希望。</h3><h3> 本次名师工作室开展的青年教师跟岗培训及送教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快速成长平台,对促进全市初中青年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指导及时,发挥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与会的青年教师都感受到本次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希望今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不断引领和带动他们的专业成长!(通讯员:宜都市教研室 彭泽元,杨守敬中学 曹华蓉)</h3> <h3>活动剪影</h3> <h3>活动剪影</h3> <h3>开心午餐</h3> <h3>校园留影</h3> <h3>青春的身影</h3> <h3>工作室成员合影</h3>

教学

亲情

孤独

学生

老师

小康

宜都市

我们

旅行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