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 步 巴 黎(二)

老船员

<h1><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span><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国务院新闻办于1999年9月1日—12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99巴黎•中国文化周”,上海市组团参加了这次活动。当时,本人作为上海代表团参展联络员,于8月22日先期抵达巴黎,至9月14日回沪。</b></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巴黎的20多天时间里,除布展和活动开始后的展会值守外,其余时间就在无人导引之下,或与他人作伴,或独自一人,以地铁为主要交通工具,靠着双腿把巴黎的主要景点漫游了一遍。现将当时所摄部分照片,扫描后编录成《漫步巴黎》美篇两集。此为二。</b></h1> <h1 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b>塞 纳 河</b></font></h1><h1><br> 人们说,巴黎最美的“街道”不是香榭丽舍大街,而是塞纳河。她是巴黎的灵魂所在,众多名胜古迹散布河畔,左岸的文艺气质与右岸的历史底蕴相映生辉。一川碧水的灵性,千年绝代的风华,她摇曳着旖旎多姿的身段,舒展着巴黎最动人的画卷。</h1><h3></h3> <h1>  巴黎市区80%的著名景点都集中在塞纳河沿岸,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巴黎古监狱、市政厅、奥赛博物馆……</h1><h3></h3> <h1>  还有横跨两岸的一座座精美桥梁,尽管乘坐游船只能看看外观,但这样的“外观”足以摄人心魄。</h1><h3></h3> <h1>  当你不远万里飞来巴黎,还疲于应付时差带来的错乱感时,塞纳河游船是放松休闲的最佳方式。塞纳河游船有多钟种类,按时间分有:日间游船、夜间游船;按功能分有:观景游船、美食游船;按机动性分有:固定时间游船、随上随下游船。</h1><h3></h3> <h1>  河边一座游船码头的上客处。</h1><h3></h3> <h1>  在塞纳河的市中心区段,两岸的石头堤坝上,有一些绿色铁皮箱子固定在河堤上。在旅游季节的晴朗天气里,会有人打开这些铁皮箱子,出售怀旧风格的明信片、钥匙扣、纪念品、还有一些旧书、旧漫画、也有卖花的。</h1><h3></h3> <h1>  我到巴黎的第二天,地铁周票尚未办妥,就与山东的一位同道,步行沿着塞纳河边,摸索着走回驻地。这是从巴黎圣母院拐弯后绕到巴士底时,经过的塞纳河一条支流。</h1><h3></h3> <h1>  河岸边显然是一片住宅区,河中停满了各式游艇。</h1><h3></h3> <h1>  图中的桥梁是地铁专用桥,后面的圆柱是巴士底广场的“七月柱”。巴士底广场是法国大革命的发源地。广场的中央,树立的这根铜柱,是为了纪念1830年法国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h1><h3></h3> <h1>  法国人喜欢晒日光浴。无论是在公园还是河边,晒日光浴的比基尼美女随处可见。不光是年轻女性喜欢晒日光浴,很多男性也懂得享受这样的美好时光。看看图中右边两个美女,铺开毯子就晒起来了;河岸边那个男士,光着膀子就地而躺。他们旁若无人,我倒有点不好意思,拿出相机偷偷拍下这张照片,那两美女还只在边上。</h1><h3></h3> <h1 align="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亚历山大三世桥</font></b></h1><h1><br></h1><h1> 塞纳河上最漂亮的桥,于1900年落成,全长107米的桥身只有一个桥拱。作为当时法俄友谊的象征,桥以它的奠基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h1><h3></h3> <h1>  为不影响香榭丽舍和荣军院的视野,桥身基本与路面持平。桥的尽头就是荣军院。</h1><h3></h3> <h1>  桥的每一个入口都竖着高高的角柱。</h1><h3></h3> <h1>  桥身是一群水生动植物图案与一组花环图案。</h1> <h1>  桥上,做工精致的金属路灯在夜间更添魅力。</h1><h3></h3> <h1>  桥的两端、两侧,各有一个巨大的石柱,石柱上是镀金骑士群雕像。</h1><h3></h3> <h3></h3> <h1>  飞马振翼欲扬,非常生动,是极佳的艺术品。</h1><h3></h3> <h1>  桥的右岸边,即著名的大王宫。</h1><h3></h3> <h1 align="center"><b><font color="#ed2308">大 王 宫</font></b></h1><h1><font color="#010101"><br> 建立于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在巴黎属于较新的建筑,一座玻璃风格的建筑物,主要用途是展览和举行一些小型会议。</font></h1> <h1 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b>荣 军 院</b></font></h1><p><br></p><h1> 又名“巴黎残老军人院”。始建于1670年,当时法王路易十四要建一座军队的医院。其中还有法兰西军事博物馆。现今,这里依旧行使着它初建时收容安置伤残军人的功能,同时也是多个博物馆的所在之地。拿破仑·波拿巴的陵墓1861年搬到荣军院教堂下面。这里还有一些拿破仑的其他亲属和其他将军的陵墓。<br></h1> <h3></h3> <h3></h3> <h1>  荣军院的花园非常漂亮,绿草如茵、鲜花盛开。</h1><h3></h3> <h3></h3> <h1>  荣军院从建成之初,开始行使它接待军人的功能后,很快就又被赋予了博物馆、陈列馆的功能:1872年建成了炮兵博物馆,1896年又成立了军事历史博物馆。1905年两馆合并成为法兰西军事博物馆。</h1><h3></h3> <h1>  这里还陈列着中国清朝道光年间的大炮,展品中还有乾隆皇帝的战袍和宝剑,这些都是英法联军侵华时洗劫圆明园掳走的。</h1><h3></h3> <h3></h3> <h1 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b>军 事 学 院</b></font><br></h1><h1><br></h1><h1>&nbsp; 与荣军院相邻的是一座军事学院。它坐落在战神广场的一侧,埃菲尔铁塔在它的另一侧。</h1><h3></h3> <h1>  军事学院建立于1750年,这栋历史建筑的结构令人印象深刻,其正面有科林斯柱和雄伟的雕像做装饰,非常精美。现在它是巴黎几座用于军事训练的建筑的总部。</h1> <h1>  透过学院大门,可以看到有学员在练习骑马。这座学校最有历史意味的是拿破仑曾经在这里学习大炮技术,而且在1874年,仅仅学习了一年而不是通常的两年,就毕业了。</h1><h3></h3> <h1 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b>埃 菲 尔 铁 塔</b></font></h1><p><br></p><h1> 矗立在塞纳河南岸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于1889年建成,得名于设计它的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它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 。<br></h1> <h1>  铁塔下广场上,献艺的街头艺人。旁边卖水的这位老兄则是一张中国面孔,十有八九是沦落街头的偷渡客。</h1><h3></h3> <h1>  这边还有一位打扮成埃及法老的活体雕塑表演者。</h1><h3></h3> <h1 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b>协 和 广 场</b></font></h1><p><br></p><h1>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是法国最著名的广场,18世纪由国王路易十五下令营建。建造之初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他至高无上的皇权,取名“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期,它被称为“革命广场”,被法国人民当作展示王权毁灭的舞台。1795年改称“协和广场”,1840年重新整修,形成了这样的规模。广场呈八角形,中央矗立着埃及方尖碑,是由埃及总督赠送给查理五世的。方尖碑是由整块的粉红色花岗岩雕出来的,上面刻满了埃及象形文字,赞颂埃及法老的丰功伟绩。广场的四周有8座雕像,象征着法国的8大城市。<br></h1> <h1>  广场两侧各有一个三层喷水池,分别命名为“海神喷泉”与“河神喷泉”。喷水池上有6个精美的青铜雕美人鱼,手中各抱一条鱼,从鱼嘴中喷出几米高的水柱,水花飞溅,宛若飘纱;其中心上下两组雕塑,上层是几个赤裸稚嫩、人见人爱的小天使戏水,下层是三位大于真人的姿态各异、上半身赤裸的仙女和海神或河神围坐一圈。两个喷泉着意体现的是当时法国高超的航海及江河航运技术。</h1><h3></h3> <h1 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b>凯 旋 门</b></font></h1><p><br></p><h1> 是一座迎接外出征战的军队凯旋的大门。它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圆拱门,位于巴黎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中央的环岛上面,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的尽头。这座广场也是配合凯旋门而修建的,因为凯旋门建成后,给交通带来了不便,于是就在19世纪中叶,环绕凯旋门一周修建了一个圆形广场及12条道路,呈放射状,就像明星发出的灿烂光芒,因此这个广场又叫明星广场。凯旋门也称为“星门”。<br></h1> <h1 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b>香 榭 丽 舍 大 街</b></font></h1><p><br></p><h1> 又称爱丽舍田园大街,是巴黎的一条著名的大街,被看作是巴黎最美丽的街道。该街东起协和广场,西迄星形广场(凯旋门),全长1800米,最宽处约120米。<br></h1> <h1>  整个大街划分为风格迥然不同的东西两段:东段长700米,体现了幽静的田园风光。</h1><h3></h3> <h1>  街边花园和喷泉。</h1><h3></h3> <h1>  西段长1000多米为闹市区。林荫道两侧有巴黎最繁华的百货公司、时装店、大银行、电影院、酒吧间、咖啡馆、夜总会等。</h1><h3></h3> <h1>  大街西段的林荫道中间还有很多敞开式餐座,供游人茶饮或就餐。</h1><h3></h3> <h1>  这里还是世界艺术的橱窗,是电影《午夜巴黎》、《穿普拉达的女王》的外景地。我们去的那天,有剧组正在那儿拍电影。</h1><h3></h3> <h1 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b>卢 浮 宫</b></font></h1><p><br></p><h1>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h1> <h1>  卢浮宫藏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断臂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埃及和古希腊、古罗马等6个门类。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h1><h3></h3> <h1>  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h1><h3></h3> <h1>  卢浮宫的入口处是一座玻璃金字塔,著名华裔设计大师贝聿铭设计建造了它。贝聿铭用玻璃材料,使金字塔既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能为地下设施提供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了极大成功,享誉世界。</h1><h1> 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过去卢浮宫博物馆只有20%的面积用于后勤。有了这座“金字塔”,博物馆便有了足够的服务空间,包括接待大厅、办公室、贮藏室以及售票处、邮局、小卖部、更衣室、休息室等,卢浮宫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因此而更加齐全。</h1><h3></h3> <h1 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b>杜 乐 丽 花 园</b></font></h1><h3><br></h3><h1> 位于卢浮宫和协和广场之间,是由法国亨利二世的皇后凯瑟琳·德·美第奇在1564年为兴建杜乐丽宫所设计创建的, 这里原本是杜乐丽宫的花园,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时杜乐丽宫被焚毁后拆除,这里就成了一座对外开放的公共花园。</h1> <h1>  坐在花园的大池塘边,或在露天咖啡座喝杯咖啡,是感受巴黎式悠闲的最佳体验,因而这里被认为是巴黎最令人着迷的花园之一。</h1><h3></h3> <h1>  喷泉、躺椅、群鸽、游人、栗树,以及五彩缤纷的花朵为杜乐丽花园带来静谧。</h1><h3></h3> <h3></h3> <h1>  公园四周是巴黎最著名的景观:卢浮宫、协和广场、奥赛博物馆等。</h1><h3></h3> <h1>  在杜乐丽花园里可以见到许多雕像,有“露天博物馆”之称。</h1><h3></h3> <h1>  公园里的树荫下,一位老人坐在长椅上喂麻雀,麻雀们一点也不怕人,直接在他手上啄食米粒。他还不时地招呼游人来一起体验这奇妙的感受。</h1><h3></h3> <h1>  看,这位小女孩的手上停着5只麻雀,在啄食着米粒。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那位老人还健在否?</h1><h3></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巴 黎 圣 母 院</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一座哥特式风格的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矗立在塞纳河畔,位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该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h1> <h1>  该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h1><h3></h3> <h1>  巴黎圣母院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比喻其为“石头的交响乐”。我1996年12月去的时候,巴黎圣母院外立面被脚手架包裹着,时隔近3年还是被脚手架包裹着,只不过比3年前包的少点而已。</h1><h3></h3> <h1>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标志。在它之前,教堂建筑大多数笨重粗俗,沉重的拱顶、粗矮的柱子、厚实的墙壁、阴暗的空间,使人感到压抑。巴黎圣母院冲破了旧的束缚,创造一种全新的轻巧的骨架结构,使拱顶变轻,空间升高,光线充足了。</h1><h3></h3> <h3></h3> <h1>  那天,正当我对着巴黎圣母院拍照时,身后忽然传来一阵扑翅声。转身一看,只见广场上的鸽子都飞向一位老者。</h1><h3></h3> <h1>  那老人从包里拿着一张饼来,揉碎后洒向草丛,鸽群又一起扑了上去。原来,那位老人每天这个时候来到这里喂鸽子,那些鸽子已经形成了习惯,看到他出现,就会一拥而上。也不知那老者现在还在不在那儿。</h1><h3></h3> <h1 align="center"><b><font color="#ed2308">蓬 皮 杜 中 心</font></b></h1><p><br></p><h1> 全名为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是坐落于巴黎博堡区的现代艺术博物馆。1969年时,已故总统蓬皮杜决定兴建此中心,1972年正式动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开馆。蓬皮杜于1974年因癌症逝世,所以此建筑完工启用就命名为蓬皮杜中心以兹纪念。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地上6层。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设计中心、公共情报图书馆、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音乐与声乐研究中心四大部分。<br></h1> <h1>  蓬皮杜中心建筑物最大的特色,就是外露的钢骨结构以及复杂的管线。建筑兴建后,引起极大的争议,由于一反巴黎的传统建筑风格,许多巴黎市民无法接受,但也有文艺人士大力支持。有人戏称它是“市中心的炼油厂”。这种建筑风格被称为“高技派”风格。这些外露的管线,颜色是有规则的:空调管路是蓝色、水管是绿色、电力管路是黄色而自动扶梯是红色。</h1><h1> 中心打破了文化建筑所应有的设计常规,突出强调现代科学技术同文化艺术的密切关系,是现代建筑中高技派的最典型的代表作。</h1><h3></h3> <h1>  中心门前的空场地呈坡形,可容纳自发性的娱乐活动及露天表演。它周围的街巷完全禁止机动车辆通行,使游人得其所哉。</h1><h3></h3> <h1>  中心广场水池中的雕塑,也是后现代风格,与池边游客相映成趣,俨然一幅《美女与野兽》图景。</h1><h3></h3> <h1 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b>圣 心 大 教 堂</b></font></h1><p><br></p><h1> 位于巴黎的蒙马特高地,其视角广阔,景色如画。教堂建筑风格独特,它洁白的大圆顶具有罗马式与拜占庭式相结合的别致风格。大圆顶四周为四座小圆顶,很具有中东情调。它始建于1876年,于1919年落成,是由全法国的忠实信徒捐款兴建的。<br></h1> <h1>  在巴黎这个浪漫之都海拔129米的山丘之上,挺立着这座宏伟的建筑,因相对高度较高,圣心教堂让所有的参观者都有高山仰止的感觉。</h1><h3></h3> <h1>  教堂有三扇拱形门。门顶两侧有两座骑马的雕像,一座是国王圣路易,另一座是法国民族女英雄贞德。</h1><h3></h3> <h1>  这里是艾菲尔铁塔之后巴黎的第二个制高点,从教堂所在的蒙马特高地往山脚下看,巴黎的千年历史尽收眼底。人们也可以登临圣心教堂中心最高的大圆顶,从那里能看到周围方圆50公里内的景物。</h1><h3></h3> <h1>  教堂顶部托伸出了一个55米高,直径16米的大穹顶。在这里您能看到世界上最高的马赛克拼贴画,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玻璃彩窗。这些玻璃彩窗的原始图画曾经在1944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摧毁,但在1946年又被按原样修复。</h1><h3></h3> <h1>  每当风和日丽的日子,圣心大教堂前宽阔的台阶上,经常会有艺人演奏着各种乐器。</h1><h3></h3> <h1>  这位街头艺人操作着一种叫不上名来的乐器,好像是一架手摇管风琴,他右手摇动转轴,左手边的软木打孔乐谱,像传送带一样进入琴身,就会发出美妙的乐曲声。</h1><h3></h3> <h1>  看到我在边上拍照,他热情地邀我与他合影。</h1><h3></h3> <h1>  教堂外的空地上有许多行为艺术家,他们很精心的将自己装扮一番后便投入到了角色之中,这位仁兄扮演的也许是一位阿拉伯王子。</h1><h3></h3> <h1>  这也许是古罗马时代的人物。</h1><h3></h3> <h1>  这位可切切实实扮演的是喜剧大师卓别林了。</h1><h3></h3> <h1>  半山腰的小花园里,这两位表演起了杂技。</h1><h3></h3> <h3></h3> <h1>  从圣心大教堂出来,往西走200米,便会到达画家聚集的“小丘广场”。广场上充斥着浓烈的艺术气息,街头画家随处都是,卖画的小摊挤满了整个广场,素描、油画、卡通画任你挑选。 </h1><h3></h3> <h1>  这里曾是梵高、达利、毕加索等画家的发迹之处,因此,至今这里仍是画家们的梦想成名之处。</h1><h3></h3> <h1>  在画家聚集的小丘广场画一幅肖像,或者只是望着那些画家们各具姿态的专注神情,你就会感到一种无以言表的美妙。</h1><h3></h3> <h1 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b>拉 德 芳 斯</b></font></h1><p><br></p><h1> 位于巴黎市的西北部,巴黎城市主轴线的西端,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建设开发。它给这座古城带来了浓烈的现代气息,是现代巴黎的象征。<br></h1><h3></h3> <h1>  拉德芳斯原是巴黎西郊一片僻静的无名高地,在1870至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军败北,巴黎沦陷,一小股法军退守这里的无名高地并顽强抵抗到弹尽粮绝,全部以身殉国。后人在高地上竖起一组雕像,题名“拉德芳斯”,意为“防卫”,以纪念在普法战争中为保卫巴黎而阵亡的将士。在新区的开发和兴建过程中,不但这组雕像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而且整个新区也以此为名。</h1><h3></h3> <h1>  拉德芳斯广场建造在象征着古老巴黎的凯旋门、香榭丽舍大道和协和广场的同一条中轴线上,让现代的巴黎和古老的巴黎遥相呼应,相映成辉。</h1><h3></h3> <h1>  拉德芳斯现已是高楼林立,成为集办公、商务、购物、生活和休闲于一身的现代化城区。拉德芳斯的规划和建设不是很重视建筑的个体设计,而是强调由斜坡(路面层次)、水池、树木、绿地、铺地、小品、雕塑、广场等所组成的街道空间的设计。</h1><h3></h3> <h1>  拉德芳斯的交通系统实行行人与车流彻底分开,互不干扰,地面上的商业和住宅建筑以一个巨大的广场相连,而地下则是道路、火车、停车场和地铁站的交通网络。</h1><h3></h3> <h1 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b>拉 雪 兹 神 父 公 墓</b></font></h1><p><br></p><h1> 那天轮到我休息,吃过早饭,我就独自一人坐地铁到了那里。这是巴黎市内最大的墓地,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除了平民,在这里还葬着很多在过去200年中为法国做出贡献的名人。巴黎公社社员墙也在拉雪兹神父公墓内。<br></h1><h3></h3> <h1>  公墓有多个出入口,在每个入口处都立有公墓平面图,标注了各个墓区和名人墓的地点。在标出的106个名人墓中,有法国和其他国家的政治家、科学家、作家和演员等。游客若想拜访某个名人墓,只需花买一张导游图,便可按图索骥。我因为不懂外语,所以就没有买地图。</h1><h3></h3> <h1>  公墓里的甬道两边是一些简易墓葬。</h1><h3></h3> <h1>  寂静的公墓里,不时地看到有些墓前陈放着鲜花。全世界各地景仰法国文化的人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崇拜者。只要奔着有鲜花的地方去,一定是个世界级的名人躺在那里。</h1> <h1>  这里安葬的名人有波兰著名音乐家“钢琴诗人”肖邦、《国际歌》歌词的作者欧仁·鲍狄埃、法国喜剧家莫里哀、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法国著名诗人兼寓言作家拉封丹、英国作家王尔德、美国舞蹈家邓肯、歌剧《卡门》的作者比才等。</h1><h3></h3> <h1>  这就是巴黎公社社员墙,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的最后147名社员在这里被杀(照片摘自网络)。</h1><h1> 去拉雪兹神父公墓,主要还是想去看看那堵墙的。可那天公墓里参观的游客不多,公墓很大,那墙不知道在哪个角落,我一个人在那阴森森、空荡荡的墓园里游荡,心里总有点不得劲,最终没找到那墙就早早出了墓园。</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