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之旅-波黑

郁金香

<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摄影 百闻一见</b><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编辑 郁金香</b></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br>  &nbsp;</span></h3><h3><font color="#ff8a00"> 波黑,这个名字,即陌生又遥远。来到波黑,进入脑海的第一个信号,就是"波黑战争"。这个20多年前,二战后欧洲爆发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的土地,今天就在我们脚下,不免有些感慨。在波黑,我们主要去两个城市-莫斯塔尔和首都萨拉热窝。一路走来,映入眼帘、萦绕耳畔、进入脑海的大多是波黑的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以及因政治分歧、宗教矛盾、民族之争而导致的国家解体、战争和影响世界的历史事件。</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但看过景点,观光市容以后,脑海中无论如何也无法将这美丽的地方与战争挂起钩来。</font></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span></h3><h3><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ff8a00">波黑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简称,是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国家,位于前南斯拉夫中部,介于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两国之间,南部是黑山共和国。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人囗387万,首都萨拉热窝。<br></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波黑成为其中一员。后因一系列冲突和政治动荡,前南斯拉夫解体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六个国家和塞尔维亚境内的两个省-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1992年3月3日,波黑宣布独立。波黑在前南斯拉夫时期,就是联邦内较贪穷的地区之一,独立后又发生了波黑战争,经济受到了重创,目前正在逐渐复苏。</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font></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span></h3> <h3><br /><br /> 莫斯塔尔是波黑南部的城市,在奈莱特瓦河畔,多土耳其的建筑风格,东北距萨拉热窝约80公里。<br /> 莫斯塔尔以一座古老石桥著称。老桥是有400多年历史的石拱桥(建于1566年,毁于1993年),横跨奈莱特瓦河,桥宽4.55米,长27.34米,桥拱最高处高出水面20米。桥两端各有一个石砌桥头堡。是波黑乃至巴尔干最著名的景点之一。<br /> 1993年11月9日,波黑战争期间老桥被炸毁。1996年,战后开始筹备重建和恢复,2001年开始重建施工,2004年4月27日竣工。<br /> &nbsp; 老石桥的风貌,与周围以石头为主的建筑和大河卵石铺筑的古街道和谐呼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h3> 一直以来,这座桥两边分别住着信仰天主教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教堂和清真寺隔河相望,两边的人也因信仰不同有着敌意而不时发生冲突,无法做到井水不犯河水式的和平共处。</h3> <h3>  &nbsp;</h3><h3><br /></h3><h3> 新建的老桥风景依旧,不论向东看还是向西看,山谷依然壮观美丽、河流依然清澈碧绿,古城依然朴实无华。</h3> <h3><br></h3><h3><br></h3><h3> 古城的街道全部是用大河卵石铺筑</h3> <h3><br /></h3><h3><br /></h3><h3> 古城中的天主教堂</h3> <h3><br /></h3><h3><br /></h3><h3> 河对岸远远可见的清真寺</h3> <h3><br /><br /> 古桥的博物馆位于东侧的五层塔楼里,介绍了莫斯塔尔的历史。</h3> <h3><br></h3><h3><br></h3><h3> 古城的集市位于古桥东北、奈莱特瓦河北岸,是莫斯塔尔南北向的一条街,石头辅成的小路两侧有许多店铺,商品琳琅满目。</h3> <h3><br /></h3><h3><br /></h3><h3> 餐厅漂亮的女服务生</h3> <h3><br /></h3><h3><br /></h3><h3> 前往萨拉热窝的途中</h3> <h3><br></h3><h3><br></h3><h3> 驶入萨拉热窝市</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span></h3><h3><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ff8a00">来到萨拉热窝,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年,风靡中国大地的,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后面介绍的古城里就有《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外景地。由于前南斯拉夫的解体,《桥》的拍摄景点,现已在黑山共和国境内。因本次旅行没有黑山这个国家,所以就无法前往了,很遗憾。那座大桥是位于黑山北部,横跨在欧洲最深的峡谷-塔拉河峡谷上的一座钢筋水泥公路桥,全长366米。大桥初建于1940年,二战时期被炸毁,1946年重建并保留于今。198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电影《桥》,就是根据当年游击队炸桥的史实改编并在此地拍摄的。</font></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span></h3><h3><font color="#ff8a00"><br></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这就是那座大桥,横跨在塔拉河峡谷之上,很美。(这是从网上下载的一张照片)</font></h3> <h3><br><br>  萨拉热窝是波黑的首都,也是波黑最大的城市。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始建于1263年,曾长期受土耳其统治。这是一座处在天主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交汇处,混合了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国际都市。</h3><h3> 萨拉热窝因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波黑战争而闻名于世,它以悠久曲折的历史和宗教文化的多样性著称,常被称为"欧洲的耶路撒冷"。</h3><h3> 萨拉热窝是沿着东西走向的波斯尼亚河的支流-米里雅茨河两边,在南北连续山峦的狭长地带之间建成的一座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古城。这里碧水青山、花团锦簇,真希望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不再有战争。</h3><h3> 前南斯拉夫时,这里呈举办过1984年冬季奥运会。</h3> <h3><br /></h3><h3><br /></h3><h3> 萨拉热窝市政大厅</h3> <h3><br /></h3><h3><br /></h3><h3> 许多世界近代史上的著名事件,都和萨拉热窝有关。这是横跨米里雅茨河的拉丁桥。拉丁桥位于萨拉热窝市中心,最早是修建于1541年的木制桥,后被洪水冲毁。现在的桥修建于1798年。1914年6月28日,奥凶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年仅19岁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在拉丁桥北侧射杀。"萨拉热窝暗杀事件",成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h3><h3> 前南斯拉夫时期,普林西普被当作民族英雄,拉丁桥改名为普林西普桥。波黑独立后,恢复为拉丁桥。</h3> <h3><br /></h3><h3><br /></h3><h3> 在萨拉热窝许多居民楼上,现在还能看到二十多年前那场战争留下的弹孔痕记。看着那些弹痕,耳边仿佛还能听到战争的枪炮声。</h3><h3> 波黑战争发生在1992年4月-1995年12月。波黑三个主要民族(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族),围绕波黑的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发生严重分歧,矛盾骤然激化,导致战争爆发。萨拉热窝被包围,人员伤亡严重。波黑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h3><h3><br /></h3> <h3><br /></h3><h3><br /></h3><h3> 萨拉热窝市容。随处可见清真寺和宣礼塔。</h3> <h3><br /></h3><h3><br /></h3><h3> 萨拉热窝古城商业区也在市中心,它仍然保持着500年前的样貌。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各种店铺鳞次栉比,各种首饰、商品琳琅满目,根据主打的行业形成的或宽或窄的街巷纵横遍布,如:铜匠街、锁匠街、鞋匠街和裁缝街等。</h3> <h3><br /></h3><h3><br /></h3><h3> 这是东西方交融的街道</h3> <h3><br /></h3><h3><br /></h3><h3> 钟楼(准确地说应叫宣礼楼),建于1667年,它上面的大钟产自意大利,是城里唯一的公共时钟。2012年6月,人们对大钟进行了调整,将机械装置改为现在的电子装置。</h3> <h3><br /></h3><h3><br /></h3><h3> 塞比利喷泉在老城广场上,建于1891年,是萨拉热窝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周围游人如织,餐厅、咖啡厅、各种店铺应有尽有。</h3> <h3><br /></h3><h3><br /></h3><h3> 在这里拍婚纱照的情侣</h3> <h3><br /></h3><h3><br /></h3><h3> 加齐胡斯雷夫清真寺,是波黑和巴尔干半岛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奥斯曼建筑的杰出范例,建于1531年。这里也是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外景地。</h3><h3> 二战期间,德意法西斯以23个师的兵力占领了南斯拉夫,以铁托为总司令的南斯拉夫人民游击队,与侵略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就是根据那段历史创作的。</h3><h3>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有人假冒联络员到钟表店接头要见瓦尔特 ,由于他准确地说出了"空气在燃烧,仿佛大地在颤抖"的联络暗号,使表匠谢德信以为真。当他得知将瓦尔特约到清真寺见面,是纳粹设下的圈套时,毅然决定为瓦尔特赴死。他在清真寺的喷泉旁,举枪击毙了等瓦尔特上钩的假联络员,这时对面的钟楼上响起了密集的枪声,谢德倒在血泊中,一群野鸽子冲天而飞。⋯⋯虽然这已是30多年前的电影,但这个场面过目难忘。</h3> <h3><br /></h3><h3><br /></h3><h3> 贝齐斯坦加齐清真寺,坐落在广场的西南处,建于1551年,上方有6个穹顶,是奥斯曼时代的建筑瑰宝。</h3> <h3><br /></h3><h3><br /></h3><h3> 老城到处可见宣礼塔和圆顶。</h3> <h3><br /></h3><h3><br /></h3><h3> 节约能源的有轨电车,是城里的主要交通工具。据说这条有轨电车是欧洲第一条,世界第二条。世界第一条有轨电车在美国旧金山。</h3> <h3><br /></h3><h3><br /></h3><h3> 这是老城广场中心,有很多鸽子,每天都有很多孩子在这里玩耍,生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我想,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会从小就在心里种下和平的种子,然后开花结果。⋯⋯会的,因为人性的本质是善良、是一切美好。</h3>